味精的发现与流行

味精的发现源于偶然。第一阶段:1866年,德国博士H·Ritthasen(里德豪森)在小麦面筋中偶然分离到了氨基酸,由于是谷物中检测到的,所以将其称为谷氨酸或麸酸,是一种植物蛋白质,具有一定的鲜味;第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味精的发现与流行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味精的发现源于偶然。

第一阶段:脑子越来越不好用 这些毁智商的都是你最爱

1866年,德国博士H·Ritthasen(里德豪森)在小麦面筋中偶然分离到了氨基酸,由于是谷物中检测到的,所以将其称为谷氨酸或麸酸,是一种植物蛋白质,具有一定的鲜味;

第二阶段:

1908年,日本东京大学化学家池田菊苗在实验中发现,海带蒸发后会留下一种棕色的晶状物,即L—谷氨酸钠结晶体。

经检验,它和里德豪森所发现的谷氨酸是一样的物资,具有强烈的鲜味。

窥测到了其中的商业价值,池田菊苗率先将这类味道命名为Umami(鲜美的味道 ),研究出批量生产谷氨酸钠的工艺后迅速申请了专利,并取名“味之素”,风行全球。

“味之素”传入中国后迅速走红,稳坐调味品市场行业的第一把交椅,家家户户都在用。

第三阶段:

1921年,吴蕴初通过实验发现了“味之素”是由谷氨酸钠而来的奥秘,受里德豪森的启发,他着手研制从谷物中提取谷氨酸钠的技术,并取名“天厨味精”,打开了国货味精之路,吴蕴初同样成为中国的“味精之父”。

在1965年之前,生产味精都是通过酸水解的方式将面筋或大豆的谷氨酸钠分离出来,这类方式耗时长,成本也高。

1965年后,开始采取微生物发酵的方式来提取谷氨酸钠,大大提升了效力。

但是好景不长,树大招风,味精还没有红多久,便被贴上了“致癌”、“害人精”的标签,这又是如何回事呢?

关于“味精的发现与流行”的内容,简知网(www.jianzixun.com)就分享到这里了,大家还有哪些需要补充的呢?无妨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让更多的朋友受益!您的每一个留言,和每一个赞,都是我前进的动力!喜欢的话记得收藏、分享给身旁的朋友。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1316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