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厌学有哪几方面原因?又该怎么应对?

其中,厌学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5)的调查表明,目前约有70%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厌学是一种行为表现,其背后的形成机制和隐含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才是这个问题真正的重点。很多孩子厌学并不是一开始就厌学,而是由各种外在

在青少年掌握知识,形成良好品质的关键时期,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他们的身心容易出现种种问题。其中,厌学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5)的调查表明,目前约有70%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

厌学的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和学校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旷课或逃学。厌学与否,与孩子某一科的兴趣、学习成绩好坏关系并不大,不仅学习差的学生厌学,学习好的学生也会出现厌学倾向。注:点击“「链接」”,在线免费解答您的心理困惑!

厌学情绪在如今的学生身上非常常见 |

厌学是一种行为表现,其背后的形成机制和隐含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才是这个问题真正的重点。很多孩子厌学并不是一开始就厌学,而是由各种外在的客观因素的刺激与现有心理水平相互冲突而产生的。

那么青少年厌学问题主要的成因有哪些?又该怎么应对?

01

因情绪问题而厌学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不平衡的阶段,个性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定型,对不良情绪的处理经验不足,这个时候容易产生情绪问题,引起各类厌学情况的发生。青少年中与厌学相关较常见的病态情绪有:

抑郁

抑郁,是一种以情感低落为主要表现的心理状态。受抑郁情绪困扰的青少年由于缺乏愉快感、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疲乏无力,常感到在生活和学习中都难以做好。

他们主观上想要打起精神,但抑郁的病理特征却让他们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缺乏信心,有时还伴有失眠或昏睡、体重下降、饮食过多或过少等生理变化。

如果家长和老师不能理解或加以苛责,又会进一步加重其对学习的抗拒情绪,加重抑郁。

焦虑

焦虑是人在应激状态下的一种最常见的情绪反应。但当焦虑情绪到达了较高点,形成病态情绪困扰,就会对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削弱他们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常表现为出现过度的焦虑感,心烦意乱、思虑过重,沉浸在焦虑的痛苦中,而无法对情绪进行自我控制。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效率下降。常常无法屏除杂念专心进行思维活动,因此也会产生记忆力下降的问题,学习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可能受到影响。也有可能出现入睡困难、辗转反侧、多梦,运动性不安等表现。

还可能出现心慌、胸闷、浑身疲劳、呼吸困难、消化不良、腹泻等一系列躯体症状。

广泛性焦虑障碍和分离性焦虑障碍都与青少年的厌学问题有较高的相关性。

恐惧

恐惧症是指患者对外界某些处境、物体,或与人交往时,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与紧张不安,可致脸红、气急、出汗、心慌、血压变化、恶心、无力,甚至昏厥等,因而出现回避反应,难以自制,以致影响正常活动。

学校恐惧症是一种特定类型的恐惧症 |

在厌学的情况中常见的恐惧有广场恐惧症、学校恐惧症、包括一般社交恐惧症、异性恐惧症、余光恐惧症在内的社交恐惧症……等等。

其中学校恐惧症与厌学心理的相关性最高,学校恐惧症是一种多见于7-14岁中小学生的儿童心理疾病,它是指儿童对学校特定环境异常恐惧,强烈地拒绝上学的一种情绪障碍,是恐惧中的一个特殊类型。

患有此类疾病的儿童青少年对上学产生紧张、焦虑和恐惧情绪,并可能伴有躯体及植物神经症状,有时对学校的恐惧转变为上学日或上学日清晨的头痛、头晕、腹痛、腹泻、呕吐等躯体不适。而过了上学时间或放假在家看书、做游戏以及和小朋友玩等都正常。

应对方法

尽管青少年厌学的原因不尽相同,但都有共同的表现,即讨厌上学、不愿意去学校。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注意查明孩子不肯上学的原因。

家长应该与他们谈心,尽可能了解所有与他们上学有关的情况。注意开导,消除各种紧张因素,不要采用简单的恐吓等办法迫使孩子去上学,应多加鼓励和支持,切忌各种强迫、惩罚性的言行,以免加重孩子的心理创伤和情绪问题。

在治疗中,医务人员、父母和教师的充分合作是成功的关键。当青少年出现因情绪问题而厌学的症状时,家长要尽快和教师、学校的心理医生取得联系,多方面发现线索,看青少年哪方面存在病态心理,或是青少年哪方面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对一些较为敏感的儿童,一定要取得他们的信任,并进行深入的沟通。

确定了具体的问题原因后,由医生指导和协调,并开展个别和家庭心理治疗,必要时使用药物辅助治疗。

最好的情况是在孩子还没有产生严重的情绪问题时就进行预防,注意对孩子的个性培养,从小培养青少年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使青少年拥有开朗、乐观、坚强的性格和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在家庭共同生活中,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因素是很多的,父母人格不完善,情绪起伏大,家庭关系不融洽等等都会对青少年造成很大的压力,引发焦虑、抑郁或恐惧。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严、过急,孩子学习成绩略差一点便遭训斥、讽刺或打骂,更使孩子的心理过于紧张,也成为影响学习的消极因素。

02

学习无法给孩子带来成就感

学校因素

1.教育目的偏差,重视应试教育。

青少年厌学有哪几方面原因?又该怎么应对?

学校以应试教育为主,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教师与学生都面临竞争压力,心理负担加重。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得不到尊重、关心和耐心帮助,自尊心不断受挫,由最初的惭愧、内疚,继而“破罐子破摔”,于是通过厌学行为寻找消极补偿,由课堂学习消极怠惰、课外作业抄袭,发展到旷课逃学,直到弃学在外。形成成绩越差越厌学,越厌学则成绩越差的恶性循环。

2.教学内容繁琐,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学习兴趣依赖于丰富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方法等来激发。然而部分教师不注重学生心理特点的研究,教学方法呆板单调,青少年在学习中失去了本应该获得求知欲和好奇心的满足,渐渐也没有了探索的欲望,久而久之产生厌学心理。

照本宣科的学习磨灭了青少年的学习动力 |

家庭因素

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当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有些父母采取的教养方式易走极端,或过于严厉要求,或放任不管、过度溺爱,这都对学生的学习心态产生不良影响,使学生认为他们的学习是为了父母,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

学生自身的因素

1.学习动机不明。学习动机是激发和维持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对厌学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结果显示有38.9%的学生表示“不上学就没事干”,有18.9%表示“因为家里不好玩”,“为了不受老师和家长的批评”,“为了考试及格”等,可见有些学生不具备自发主动的学习动机。

2.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就不知道怎样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青少年会产生盲目性,或遇到重重阻力,导致信心较低,慢慢产生逃避的想法。

3.自制力较差。自制力是善于统制自己的能力。有些学生往往因意志力薄弱,兴趣广泛而不专一,注意稳定性差,在学习上缺乏自觉性、长久性,遇到困难容易急躁、动摇、退缩,常为其他事物所诱惑而心猿意马,失去学习兴趣产生厌学。

4.自卑感较强。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常因学业负担过重碰到困难,遭遇失败,甚至老师、同学的冷嘲热讽和轻视,以及家长的打骂,以致形成不良的、消极的自我评价,认为自己是一个无能者、失败者,于是自暴自弃,放弃了对学习的追求和热情而导致厌学。

应对方法

激发青少年自主学习的动力,缓解厌学情绪的发生,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首先,教育者和家长必须为学生的成功创造尽可能多的条件,真正看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鼓励从点到面,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进行动力性开发,以满足学生内心的基本需求,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有了这种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才可能使作为学生主体的个人获得真正自身发展的内在自由度。

在选择评价方式时,应尽量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心理规律,尽可能多采用鼓励、表扬的方式,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在鼓励和表扬的同时,也应有必要的批评,关键在于把握好度,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

其次,要着重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等,让他们通过在学习中取得进步,感受到给自己带来的意义感和成就感,对学习重建正确认识。

03

叛逆心理引发厌学

青春期叛逆,是指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发生的一段心理的过渡期,是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渴求自由,迫切希望摆脱成人(尤其是父母)监护的表现。

这个时候家长的过多干预、过度操控、根深蒂固的打压教育,常常会让青春期的孩子感受到不被信任和尊重;反之,家长的情感忽视、放任自流又会让他们感受到不被和重视,使双方因为缺乏理解,而冲突不断、矛盾重重。更加激发了叛逆心理。于是出于对家长的反感,青少年就产生了叛逆心态,故意跟家长对抗而故意不认真学习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或是直接选择“摆烂”。

强烈的叛逆心理会造成较深的负面影响,不仅激发厌学情绪,还会对孩子的依恋系统造成影响,建立起了不安全的类型后,对孩子幸福感造成的负面影响甚至可以持续一生。

正如前面所说,在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最忌讳教条式的沟通。青少年正处于对事事充满好奇、追求真理的阶段,他们对固有的规则和权威的不理解是很合情合理的。在他们最初接触一些社会共识、规则时,家长和教师等成年人需要重视其人格,不敷衍不推脱,而是做到耐心的分析和解释,甚至是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家庭氛围很大程度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

其次,成年人应该共情理解孩子,将心比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更多地给予支持和帮助而非苛责,保持充分的沟通,并树立“无论什么事都可以与我沟通,我会始终站在你这边”的可靠形象,孩子自然愿意主动寻求帮助。必要的时候可以与孩子一起进行心理咨询。

04

价值观和抗挫折能力出了问题

有些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也会因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而产生厌学心理。这类青少年的智力与知识水平往往较高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但个人性格、学习价值的信念、合群性等方面的发展常不够均衡。他们自视很高,自尊心强,没有对挫折的体验和应对能力,往往不能承受失败的教训或老师批评,如果在学习上遭受挫折,或者受到某位老师的批评等等竞争的突然失利,就会产生消极情绪,以回避的方式来应对以后新的挑战,甚至萎靡不振,减少对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这类青少年,家长和教师不宜要求过于严格。这类青少年的家庭本身也更有可能对他投射了过高的期望,所以要转变态度,降低对孩子的要求,改变过严、过急的教育方式,相反,要劝导这些孩子处事不要过分认真,让他们了解“生活必然有成功,也有失败”的道理,帮助孩子克服紧张情绪。

此外,应与孩子进行更多的感情交流,营造轻松的家庭教育环境。对于家长本身心理存在问题的,则要追根溯源,父母同治。

教师和家长还要注重培养全面发展,指导青少年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锻炼,塑造健全的人格,使其成为全方面高素质的人才。尤其是要针对具体的学生厌学的具体原因,开展耐心、细致、平和的心理教育,锻炼顽强的意志、坚定对学习价值的信念。

如果应对得当,青少年遇到的挫折就不全是坏事,在他们还未踏出社会之时锻炼抗挫折能力,对预防可能各类情绪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05

存在一些共病

青少年厌学问题还常常会和生理问题相关,比如阅读障碍、注意力缺陷和多动障碍(ADHD)、疼痛、失眠、糖尿病或生理残障等。这些情况存在一定特殊性,在这些复杂的案例中,基础的治疗往往需要配合心理方面的系统个体或家庭治疗,这样可以确保孩子不再发生厌学辍学行为,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解决共病问题。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961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