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为何要废除汉文?抛弃使用了2千年的汉字,带来了什么后果?

作为东亚文化圈中的一员,汉字在古代越南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到了近代,汉字却逐渐淡出了越南人的视野,以至于最终被废除。

那么,在越南传扬了两千余年的汉字,为何最终被废除了呢?废除了汉字的越南,又是怎样的一副模样呢?

汉字与越南的渊源

越南,位于我国西南方向,北部与我国云南、广西接壤。

但是,尽管与中国搭界,但因为北部有山脉阻隔,西部有云贵高原,东部又有大海,因此早先的越南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是很有限的。

这种地理意义上的阻隔客观上使越南形成了一种区别于汉语的独特语言,而且由于地理上的先天优势,古代越南与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沟通联系要比中国密切的多,这也使得越南语与南岛语系的各种语言较为接近。

不过,虽然越南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却始终没有形成成熟的文字系统,彼时的越南地区尚处于文明的“门槛期”,一只脚已经踏入了文明的大殿,另一只脚却迟迟不见动静。

而在这与中原地区漫长的“隔离期”中,一些汉字也曾零零散散地传入越南,但未成气候。这种与中国互不往来的局面没有一直持续下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扫清六合,席卷八荒,通过武力完成了中国的统一。

政权初固后,秦帝国对岭南地区展开了征伐,相继征服了百越各族,并在当地设立象郡、南海郡、桂林郡三郡,由中央派遣官员进行直接统治。

在秦朝对越南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汉字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为越南语和汉语在发音上天差地别,所以书面语言的统一便显得十分重要。

在秦政府治理越南的过程,大量的文书、律令皆是以汉字书写。在秦朝征服越南后,大量的汉人也随之移民而去,大大促进了汉字在越南的传播。

秦末,秦吏赵佗在岭南地区自立为王,建立南越国,因为赵佗是河北人,受中原文化影响较深,加之其本人在南越推行“以诗礼化其民”的政策,使得汉字在越南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

关于这一时期的出土文物也能见到大量的秦篆,足以说明汉字在此时的越南已渐成气候。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设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岭南地区再次归于中原王朝的统治。

汉王朝极为重视对百姓的教化,思想上的“春秋一统”成为王朝今后的基调。

在当时的汉朝,平民若想做官,须熟识儒家经典;而若想懂诗书,则先要习汉字。正是在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下,汉字开始在越南生根发芽。

东汉末年,由于中原地区政局不稳、战祸频仍,大量的有学之士避居岭南,再一次把汉文化带到了越南。

当时岭南三郡的当权者也重视对汉文化的吸收,例如交趾太守锡光、九真太守任延均以“汉制”治理当地。

汉桓帝时,日南郡太守士燮不仅创办痒序,积极传播汉文化,而且礼贤下士,吸揽各方贤才来此讲学。一时间,岭南地区这一曾经的“文化荒漠”成为了学术界的塞外江南。

进入隋唐时期,唐朝在岭南地区设置安南都护府,“安南”这一称呼登上历史舞台。

随着唐帝国国力的空前强盛和包容开放的对外政策,安南地区被进一步吸纳入中原地区的文教系统。

此外,由于科举制度的诞生和发展,中央政府也开始面向安南地区以考试的形式招收公务员,这一制度在当时被称为“南选”。

在科举这一“独木桥”所带来的疯狂内卷之下,尽管招收的名额有限,但还是有大量安南地区的士人挤破脑袋地狂读圣贤书,以期在未来的科考中一举夺魁,进而能在朝廷中谋个功名。

这种竞争给文化带来了显著的边际效应,汉文化尤其是汉字在越南的传播再一次扩大。

除此之外,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在唐以前甚至是宋以前,南方的许多地区一直被视为荒无人烟的“瘴疠之地”,安南地区自然也名列其中。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一直很热衷将他们看着不顺眼的官员发配至此,秦朝如此,汉朝如此,唐朝如此,这一传统甚至一直持续到明朝。

无数被贬的官员被打发到安南,不过虽然被贬,但毕竟是读书人,他们的到来的确为安南的文化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除了这些被贬的官员,由于中原地区人地矛盾的加剧、安史之乱的影响、安南地区开发的需要,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相当一部分原属中原地区的百姓迁徙至此,客观上也促进了汉文化与当地文化的融合。

正是在唐朝,汉越两种语言开始渐有融合的趋势,越语汉读的现象开始出现,一些字诸如“天”、“人”,其发音与汉语极为相近,这为未来越语中大量汉越词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无论是秦汉第一帝国,还是隋唐第二帝国,历代大一统王朝的中央政府无一不是派遣官吏对越南进行直接的行政管辖,并且在当地大力推广汉文化与汉文字。

这一政策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越南人民逐渐接受了中原文化,往后也逐渐接受了儒家思想。

不过,文化是相互的,迁往越南地区的汉人在将当地人变得汉化的同时,自身又不可避免地变得越南化,这使得越南地区形成了一种区别于中原地区又不同于远古越南的文化。

正是出于这一原因,汉字不可能完全移植至越南,也不可能完全成为越南人民日常生活中的用语。

再加上汉语和越语本就是不同的两种语言体系,因此随着文化需求的提升,汉字与本地语言的隔阂在逐渐加大。

知道这个词如何读却不知道如何写,知道这个词如何写却不知道如何读,这一问题迫切地需要得到解决。正是在这一需求的驱使下,汉字在越南开始进入“自造”阶段。

喃字的诞生

汉字在越南的“自造”分为两步,第一步:先用汉字书写本民族语言,使汉字本土化;第二步:借用汉字的造字原理创造出一种不同于汉字的新文字。

这种文字被称为“喃字”,也被称为“国音字”。

喃字多是以汉字的六书构字法为基础,根据实际需要选取部分,拼成一个独立的字。除此之外,喃字还借鉴了大量宋元时期的俗字、异体字,或者直接将其引进而用。

进入12世纪,喃字在一些碑文或文献中频频出现。到了13世纪,以喃字所作的诗歌、文章开始大量出现,这说明喃字的文字系统已经相当成熟,初步具备了广泛流通的能力。

14世纪以后,喃字进一步得到发展,且一度被纳入科举考试。

18至19世纪乃是喃字的空前繁荣阶段,使用喃字创作诗文、进行写作一时之间成为社会风尚。

喃字在越南的兴起有多种原因,除了文化需求的增大以外,越南成为独立国家以后民族意识的觉醒也是喃字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不过,尽管喃字在越南的发展一度如火如荼,但却始终未能取代汉字的地位。

首先,越南在成为封建国家后虽然保持了独立地位,但仍然维持着同中原王朝的宗藩关系,在这种政治联系的影响下,儒家思想在越南的地位难以撼动,而汉字作为其载体自然能够稳坐江山。

另外,同朝鲜、日本一样,掌握汉字也是身份的标志,是上层阶级自诩高贵的象征。

在这种文化惯性的作用下,加之越南曾长期被中原王朝直接管辖,汉字便成为了统治者法理上的依据。

再次,越南封建王朝的历史较短,自身并没有太多的统治经验,故学习中原王朝的典章制度便成了重中之重,正是出于此等原因,汉字才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屹立不倒。

用文言文写成的越南典籍《大越史记》

最后,喃字虽然形成了一套独立的文字系统,但在造字原理和构字方法上与汉字无异,正因如此,会汉字居然成为了掌握喃字的基本功。

如果喃字取代汉字,将会大大加大学习喃字的难度。

现代越南语的雏形

16世纪,欧洲传教士开始前往越南传教,为了便于传教,他们开始用拉丁字母按照表音标记越南语。

开始时,各个地区的拉丁文越南语并不统一,但随着拉丁文越南语的逐渐兴盛,这种文字开始趋于统一、规整,后来,这种文字被称为“国语字”,也就是现代越南语的雏形。

17世纪中叶时,国语字已经初具规模,从这时起,越南开始进入汉字、喃字、国语字三种文字的并存时期。

19世纪中叶开始,随着清朝在列强的侵略下日趋衰弱,西方殖民者在中南半岛的渗透愈发加剧,在这其中尤以法国最为“积极”。

1884年,《顺化条约》签订,越南全境沦为法国的殖民地,越南与中原王朝近千年的宗藩关系宣告结束。

1886年,法国殖民者开始以行政法令的形式推广国语字,不仅强制命令行政人员使用国语字,还在1917年颁布《教育科举总规》,在各个领域打压汉字。

1919年越南废除科举,科举的终结使汉字遭受了灭顶之灾,同年,启定帝颁布谕旨,宣布北圻、中圻的公文必须使用国语字,至此,汉字被彻底排挤出越南的文教核心区域。

面对法国殖民者的压迫,越南人民争取独立和自由的呼声越来越高,也正是在此时,“汉字落后论”在东亚地区风行一时。

此等境遇下,越南的一部分精英开始将越南的落后归咎于文化落后,而文化落后的根源在于使用汉字。

越共成立后,于积极准备发动群众武装争取独立的同时也准备在群众间推行扫盲教育,以此来提高人民的革命热情,国语字由于其易学的优点成为了扫盲运动的首选。

1945年9月8日,胡志明领导下的越南政府宣布彻底废除汉字,全面改用拉丁化的越南国语字。

如此,历经千余年,汉字在越南寿终正寝。

自越南废除汉字至今已然七十年有余,国语字在提高越南社会识字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同其他东亚文化圈的国家一样,越南的许多古籍、碑文甚至于是家谱,都是用汉字书写的,废除汉字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越南的过去与今日,造成了如今许多越南人“不识古”的现象。

使用汉字,似乎成了老一辈越南人的独家记忆,独立后出生的越南人,大多已经不知道汉字长什么样子了。

一些想要研究越南历史的青年学生,却连资料都看不懂,压根看不懂那些历史文献,这样的影响显然是巨大的,长此以往,越南历史文化很容易就产生某方面的遗失。

而且对他们生活上的影响也是随处可见的,越南的许多文化传统与中国相像,比如写春联,过去的越南每逢春节家家户户也会张贴对联,而越南的对联也是以汉字书写的。

随着汉字在越南的废除,怎么写春联便成了一个问题。

这也就催生了一个新的行业——“翁图”,“翁”指老年男子,而“图翁”则是指会写汉字的老年男子,由于不少越南年轻人不会书写汉字,因此逢年过节,图翁们会在集市上摆摊替人写对联,后来亦有女性加入此行业,成为“婆图”。

尽管用汉字写春联是约定俗成的传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用国语字书写的春联也开始出现,形成了越南独有的文化现象。

随着社会文化程度的提高和近年来越南经济的发展,不断有许多专家提议重新恢复汉文教育。

不过,在国语字已经全面铺开的越南,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恢复汉字或是说恢复汉文教育是不太可能的了。

结语

越南作为东亚文化圈中资历较老的一个国家,其自身文字的发展历程在揭示本国历史轨迹的同时,也为我们增进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提供了一个侧面的参考。

中国与越南一衣带水,历史渊源悠久,两国也有着许多共同的发展利益,中国和越南,在做邻居的同时也应成为朋友,这符合两国人民对和平的愿景。

希望在未来,中国和越南能够有更多的文化交流与联系,真正的实现“君住江头,我住江尾”。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715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