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美”之根源

嵩山“美”之根源在于地质结构,从控制嵩山山势地貌的地质结构上,整个嵩山山系拥有古老的地质历史,素有“五代同堂”之美誉,经历了多期次地质构造运动的改造,现有地貌形态仍然表现为嵩山大背斜背景下的一座复杂的褶皱山系,孕育出一道道绝世美景。

嵩山“美”之根源

嵩山倾伏背斜地层景观结构示意图

嵩山“美”之根源

嵩箕山区地质略图与嵩山大背斜特征示意图

上述嵩箕山区地质略图中,不同时代的地层是用不同的颜色进行表示的,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层中的颜色色带中,绿色与棕黄色大致上以伊川县江左镇-登封市-新密市大隗镇一线为核心南北为对称分布,在新密市一带表现为环绕核部的半圆形分布,这是大背斜向东倾付的典型表现,最后消失在东部新郑市一带的黄土之下。

嵩山大背斜是指嵩山地区整体的岩层发生了弯曲,其弯曲的形状总体为向上凸起的地形。嵩山不仅整体地层表现为大的背斜,在嵩山不同地质年代形成的多层次的地层结构中,不仅变质和重结晶的基底部分褶皱构造强烈,形成了10余个复杂的次一级背斜、向斜或者倒转背斜与向斜景观。其上部未变质的由古生代地层形成的盖层同样为一个轴向近于东西延伸,并向东倾伏的嵩山大背斜,该背斜西起洛阳伊川核部沿嵩山山系主脊地带延伸,东止新密白寨。嵩山大背斜奠定了嵩山地区风光美景的背景基础,形成了整个郑州西部山区山水旅游资源带状分布的控制性构造。

嵩山大背斜核部区域还是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建立的核心区域,这里完整出露着全球绝无仅有的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地质时期的地层剖面,被地质学家誉为“五代同堂”的天然地质博物馆。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三大岩类齐全,由三个地层不整合面反映的25亿年前的嵩阳运动,18亿年前的中岳运动后和5.43亿年前的少林运动,说明了三次地壳构造运动的存在。此外,在这里还能看到断层、褶皱以及冰期遗迹。这些宝贵的地质知识展露,吸引了海内外地学者的青睐,使嵩山成为一部地学百科全书。

地质与美的耦合关系

(1)多夹层蛋糕般的“五代同堂”地层结构

嵩山出露的地层包括太古宙(新太古代)、元古宙(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5个大的地质时代,34个地层组(不含第四纪),百余种岩石类型,形成类似于多夹层蛋糕般的地层结构。

1)土黄色为主色调新生代地层

新生代地层属于嵩山地区第五代,为6500万年以来的陆相沉积物。包括一些残坡积物、黄土和现代河流沉积物。土黄色是这个时代的主色调。

“五代同堂”第五代新生代—第四纪地层

2)褐红色为主色调中生代地层

嵩山地区第四代,区内仅出露三叠纪地层,为一套红色为主的砂岩、泥岩,年龄2.5-2.05亿年,由内陆湖泊沉积形成。褐红色是这个时代的主色调。

“五代同堂”第四代中生代—三叠纪地层

3)灰黑色为主色调的古生代地层

嵩山地区第三代,分上下两部分,下部为寒武纪与奥陶纪地层,年龄5.43——4.9亿年,由海洋沉积形成,主要岩石为石灰岩,含丰富的动物化石,三叶虫最多;上部为石炭纪和二叠纪地层,年龄为3.54—2.5亿年,为滨海、湖沼沉积形成的砂岩、页岩、并含铝土矿和多层可采煤层,动植物化石丰富。灰黑色是这个时代的主色调。

“五代同堂”第三代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地层

4)上红下灰为主色调元古宙地层

嵩山地区第二代包括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3个次一级的年代,地层结构上分下部和上部两套,由海洋沉积物固结而成,代表岩石为砂岩、页岩、石灰岩等。下部叫“嵩山岩群”,上部称“五佛山群”,后者含丰富的微古生物化石—叠层石。上红下灰是这个时代的主色调。

“五代同堂”第二代元古宙—古元古代石英岩-中新元古代石英砂岩(注:下白上红两个时代)

5)灰黑色为主色调的太古宙地层

嵩山地区第一代,连续出露的为太古宙新太古代地层,为嵩山最古老的岩石地层,已有超过27亿年的高龄,由海底火山喷发物和海洋沉积物固结、变质而成,代表性岩石为片麻岩和片岩,叫做“登封岩群”。嵩山更古老的地层由于时间的更久远和后期遭受改造的强烈,大多无法大范围的独立存在,主要表现为新太古代“登封岩群”中一些更早期岩石没有被完全改造而残存下来的包裹体。灰黑色是这个时代的主色调。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680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