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北京饭店正扩建,汪东兴却发现问题,周总理得知后紧急叫停

上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作为接待国家重要客人的社交场所,北京饭店原有的规模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因此在1973年,国家主持开展了北京饭店的扩建工作。然而在一次工作巡视过程中,负责中南海安保工作的汪东兴却突然发现了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周总理在听到他的汇报后,也紧急叫停了饭店扩建工作。

汪东兴

汪东兴到底发现了什么引起周总理重视的大问题?北京饭店的扩建工作之后还能顺利完成吗?

传承百年的饭店

提到老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不少北京城根下土生土长的市民朋友,一定会说到一个地方,北京饭店。这座饭店的起源,还得从咱们中国的近代史说起。

1900年,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列强肆无忌惮地侵占中国的土地,不少西方的商人也纷纷来到中国,找寻新的商机。

中国拥有如此庞大的人口数量,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的消费市场相当广阔,某些独具慧眼的外国人,怎能不抓住这个机会呢?

所以这一年,两个法国人在北京城里安定下来,并打算找个店面做生意。他们二人虽然来自国外,但是对北京城里的老百姓却相当熟悉。

大伙儿的钱一般会花在什么地方,他们可是了如指掌。说起来,老北京人就好一口吃的。而大家的饮食偏好、口味、进食习惯,他们也针对性地做出了了解。

于是没多久,一家名为“北京饭店”的餐馆就声势浩大地开业了。在北京城里开一家“北京饭店”,这也算是两个法国人的壮举了。

本着猎奇的心理,不少北京市民被两个外国老板吸引了注意,自发走进了这座饭店当中。他们也想知道,国外的老板开的饭店,到底是不是能迎合北京人的饮食需求。

一群人就这样成为了北京饭店的常客,常客又会为饭店带来新的客人。就这么口口相传,北京饭店的客流量越来越大。

三年以后,饭店搬到了新的地址,也进行了一定规模的扩张。饭店的往来客人仍然络绎不绝,门庭若市已经成为了它最大的特征。

后来的革命岁月里,北京饭店仍然在风雨飘摇的大环境中保住了自己的基石。

北京城里迎来送往,一批旧人离开,又有一批新人进驻。而北京饭店始终伫立在那里,既像是时代风云的参与者,又像是始终保持冷静的旁观者。

1945年8月,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日战争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全国各族人民上下一心,终于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了我们的国土。此时还不算国家政治中心的北京城,也迎来了国民政府的接管。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北京饭店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可以为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有利影响。所以,国民政府将北京饭店收归国有,由政府来统一管控饭店的营收情况。

在国民政府的手中,北京饭店的气势倒是越来越正经了。不少政府高层在选择社交场所时,第一时间都会考虑到北京饭店。因此,这里也就成为了大家约定俗成的政府接待处。

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解放战争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动权和优势,国民政府已然日薄西山。而这座见证了风风雨雨的北京饭店,此时也逐渐萧条起来。

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党才重新接管了北京饭店。这一次,北京饭店将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展现出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精神面貌。

由于北京饭店的建筑风格非常宏伟正式,在大气之中又隐隐透露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所以国家领导人便将这里确定为了中国重要国务活动和接待国外来客的场所。

由于领导人的重视,北京饭店的营业和管理工作也逐渐步入了正轨。这里的营业员都掌握着相当丰富的社交礼仪技巧,这里的厨师们也练就了一手出神入化的好厨艺。

此时的北京饭店还能够满足国家领导人的外交需求,但是随着我国接待来客的逐渐增加,饭店规模已经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尤其是70年代,中美邦交逐渐正常化后,越来越多的国家高层领导受到美国态度的影响,纷纷本着友好的姿态来到中国访问。这个时候北京饭店这座小庙,就真的容不下那么多大佛了。

事实上,美国的态度真得算是世界各国对华态度的风向标了。美国作为资本主义阵营当中的老大,直接影响着其他小弟们的一举一动。

当美国的领导人主动向中国伸出友谊的橄榄枝时,很多国家的领导人就开始坐不住了。

于是,中国的客人越来越多,北京饭店现在的规模实在有限。饭店扩建的工作,也不得不提上日程。

北京饭店的扩建

北京饭店的扩建,这是根据国家70年代的外交工作新要求而做出了决策。这项重要工作由周总理主持,其余参与的工作人员全力配合。然而,这个扩建的过程却是一波三折,那到底遇到了哪些困难呢?最后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周总理在主持召开北京饭店扩建工作的相关会议时,明确提出了自己的一个基本看法。作为国家接待外宾的重要场所,北京饭店最起码应该能同时容纳1000个人住,还得让2000个人吃得舒服,这样才算合格。

周恩来

由于北京饭店的扩建工作事关重大,所以领导人们在挑选总师的时候也是相当谨慎。最后,这项艰巨而庄重的任务落到了北京建筑院的著名建筑设计师张镈的身上。

在实地考察了北京饭店周围的环境后,张镈决定以现在的东楼为基础进行扩建,并且在风格上要保证从北京饭店主楼的风格和谐统一。

这件事情容不得半点马虎,所以张镈熬了好几个大夜,召集着手底下的智囊团一起研究设计方案,最终不负众望地给出了20多份扩建方案,任凭众人挑选。

张镈

大伙儿在看到这么多草稿之后,对这位建筑师的才华心悦诚服。而最终拍板的人选,当然是咱们敬爱的周总理。综合所有参与者的意愿,他选定了第20号方案。

这套方案计划的扩建楼高度为50m,建筑风格为中西结合,既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同时又要积极地融入国外新潮的设计风格和设计理念。中西结合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难得很。

即使这个方案起来已经相当完美,但还是有人从鸡蛋里挑出了刺。那人说:

“50m的高度似乎并不令人震撼,好像不能体现出我们的雄伟气度。而且北京寸土寸金,在占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增高高度,那也能发挥出饭店更多的价值。”

有一个人说出了问题,就会有不少人跟着附和。于是在大家的建议下,施工高度由50m变成了100.25m,直接翻了一番。看到这样一个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两位的数字,大家终于满意地眯起了眼睛。

不过,周总理却是个例外。他对这样的高度隐隐有些担心,但是暂时也说不出具体在担心什么。而且,他还担心着总师张镈的工作状况。

张镈在当时已经60多岁了,身上还背负着这么大的压力。大伙儿想到这些,就觉得难为他了。不过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专家,相当老当益壮,把所有压力一肩挑。

确定方案之后,施工团队马上召集人手,开始在北京饭店的东楼做基本的布置,为之后的建筑施工打基础。

一想到这座饭店未来会成为咱们国家接待重要外宾的地方,建筑工人们就为参与到这项工程中而感到相当自豪,一个个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亢奋,工作效率之高,让人瞠目结舌。

周总理在处理完自己手头的工作后,经常会来到工地附近走走看看。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他老人家都感到万分自豪和欣慰。

这就是我们中国新时代的劳动者,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工作效率。拥有这样一批饱含着智慧和活力的劳动者,中国还愁未来的路不好走吗?

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之下,施工进程相当顺利。很快,北京饭店的扩建工作就已经进行到了第14层的高度。

也是在这个时候,中南海的一位老革命,汪东兴发现了一个不小的问题。

汪东兴

那天,他按照往常一样在外边儿巡视安保工作。在检查的空隙,他抬起头来打量了一下周围。这一看不要紧,他竟然发现了北京饭店东楼西侧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而且这个隐患针对的,还是中南海。

解决隐患

1973年,北京饭店应要求开展扩建,但是过程却是一波三折。中南海的汪东兴在工作巡视中,发现了工程中存在的一个大问题,这可能对中南海的安全产生威胁。这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北京饭店的扩建,会威胁到中南海呢?

当时汪东兴只是简单抬眼一看,居然能够清晰地看到14楼西侧的建筑工人在工作。他想,如果自己现在手里有望远镜,只怕是连别人正在干什么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如果在中南海可以看到北京饭店,那么在北京饭店的高楼上俯视中南海,不是更容易的事情吗?

汪东兴把自己吓出了一身冷汗,赶紧跑去找到了周总理,跟总理汇报了自己的发现和担忧。

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发现,周总理马上引起重视,亲自到北京饭店第14层走了一趟。

他站在西侧的窗边,完全能够看到中南海的房屋布局,甚至能够看到一些工作人员的动向。如果这里站着的是一位国外的间谍人员,那么对方很有可能通过精密仪器的协助,把我们的工作机密挖地一清二楚。

到时候,我们恐怕连自己的机密是怎样泄露出去的都不知道。70年代的中国还谈不上强大,我们的政权本就会受到来自多方的威胁,若是再加上这样一个安全隐患,后果只怕不堪设想。

当然,这还不是最严重的一种情况。最严重的是如果来了一群恶意破坏分子,他们走到北京饭店的高楼窗边,架起武器,对准中南海,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中南海的国家领导人在不知不觉间就陷入了相当危险的境地,随时都有可能丧命。在国家发展极度敏感的时期,这个隐患足以致命。

同最早发现这个问题的汪东兴一样,周总理也被这样的设想惊出了冷汗。不过还好,现在补救还来得及。

周总理马上叫停了施工单位的所有动作,并且回到办公室紧急拟定接下来的施工计划。他决定先暂停施工,与总设计师张镈商讨下一步的动作。

等到张镈来到办公室后,周总理对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既然现在饭店已经修到了14层,那就暂且先这样,不能再往上修了。我们得把可以看到中南海这个方向的房间封闭起来,如果无法完全封闭,最起码不要让窗户出现。”

除此之外,周总理还提出了自己设想的一个补救措施。他在考虑,是不是能够在北京饭店新扩建的东楼西侧修筑一座屏风楼。

一方面,新的屏风楼建筑可以有效地遮挡北京饭店内部的视线,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中南海的安全。另一方面,屏风楼其实也能起到美观的作用,毕竟屏风也是咱们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一个重要意象,跟新的建筑风格并不冲突。

周总理不愧是共和国的总理,不管是想法还是言论都一针见血。

他虽然不是建筑学方面专业的人才,但是作为国家领导人,他的眼光和格局更加广阔,他也能够从大局观上提出更好的补救方案。

因此,张镈也就采取了周总理的想法,并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将之实践到了施工过程当中。建筑团队之前的工作没有白费,之后的工作方向也得到了及时的调整。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北京饭店扩建工程在约定的时间内圆满竣工。饭店扩建部分的建筑风格与原有风格达到了高度的和谐,同时也囊括了中西方建筑的精髓。

现在,这座饭店仍然在北京城里见证着国家的发展变迁。而饭店背后的故事,也成为了不少人记忆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家对于这座历经百年风霜的大饭店如何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想法。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632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