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一清洁工身份曝光,彭总亲自邀到北京,主席:你还活着

1953年的一天早晨,郑州市人民政府招待所走廊里,一个约30岁左右的清洁工,正拿着拖把在认真的拖地。

由于他的右脚右手都不太灵活,拖地的动作并不协调,常常身体会不由自主地歪向一边,从后面看上去,显得比别人更吃力,更笨拙。

雷保森

半个小时后,走廊的另一边传来脚步声,一个年轻人探着脑袋,大声朝着清洁工喊道:“老雷,原来你这里啊,郑主任叫你去他的办公室一趟。”

“好嘞,还剩一点儿了,我拖完就过去。”老雷停下手里的活,转头回应道,脸上露出憨憨地微笑,顺手擦了一把脸上的汗珠。

“那你快点儿去啊。”年轻人与老雷远远对视一眼,随即转头扭身走了,不一会儿就消失不见了。

办公室门外,老雷推开门走了进去,看到郑主任正拿着一张报纸仔细地浏览,刚想开口说话却被打断了。

“小雷,你来了,快过来看一下这报纸上的人是不是你?”郑主任见他进来,率先打招呼,然后用手提着报纸,站起身来朝他走了过来。

老雷心里有些疑惑,迟疑了一会儿,还是迈开步子迎了上去。

这是一张《人民日报》,照片并不清晰。老雷侧着身子站在郑主任的身旁,看着他手指的相片看了好一会儿,也不敢点头。

郑主任见他半天默不作声,开口问道:“你也是朝鲜战场退下来的老兵,你看这寻人启事要找的人,也叫雷保森,跟你名字一模一样的……”

老雷听了,脸上不由得有一些尴尬,轻声回答:“主任,我不太识字……”

“哦,这样啊,没关系,你先坐下吧,我来读给你听。”郑主任用手指了指旁边的椅子,对着老雷说道。然后,他自己也拿着报纸,找椅子坐了下来。

“雷保森,河南人,1948年入伍,解放战争时,曾随部队参加淮海、济南等几十次大小战役。1950年响应国家号召,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26军,朝鲜战场上奋勇杀敌,荣立一等功,被授予一等战斗英雄、一等功臣等荣誉称号。参加七峰山阻击战后,与部队失去联系,至今下落不明,知其消息者,请与第26军政委李耀文联系。”

郑主任认真地一字一句念完,抬头对老雷询问:“这说的是不是你?”

此时,老雷早已热泪盈眶,想要回答主任的话,喉咙却被什么东西卡住了,说不出一个字,只能对着郑主任重重地点了点头。

郑主任非常激动,连忙起身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把报纸塞到他手里,嘴上也提高了声调:“我就说嘛,这肯定是找你的,照片这么像!以前如何都没听你说啊,那我现在就打电活向组织汇报情况。”话音刚落,就朝办公桌的位置走去。

那么,雷保森为什么会与部队失去联系?他身为国家一级战斗英雄又如何会在招待所里,当了一个毫不起眼的清洁工呢?

1925年,雷保森出生在山东一户贫苦农民家庭里,从小乖巧懂事,聪明活泼,一家人都非常喜欢他。

3岁时,雷保森的父亲因土地租金的问题,忍无可忍与地主家吵了几句,不料反被打了一顿,并扬言以后不会出租田地给他耕种。

雷保森的父亲不甘被压迫,就带着一家老小背井离乡,到了河南上蔡县,投奔远方亲戚,希望可以寻条活路。

一家人安顿下来,尽管父母亲依旧每天起早摸黑的干农活,可是仍然无法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无奈之下,父母只好把他两个姐姐先后送给别人家当童养媳,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6岁时,雷保森的父母亲先后因病去世,只留下他孤苦伶仃一个人,在好心邻居们的帮助下,最后到了一户姓雷的人家当义子,从此改名换姓,叫做雷保森。

就这样,雷保森在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下,慢慢地长成了一个13岁的少年。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雷保森开始外出找活干,好不容易才在别人的介绍下,进了郑州交通路一家饭店当了一名勤杂工。

雷保森十分珍惜这份工作,因而做事特别勤快,从来不抱怨,店里的脏活累活主动抢着干,一刻也不闲着,所以很快就获得老板的信任留了下来。

平时,饭店里人来人往,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不同身份的人。雷保森也在此被人指引,最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有一天,饭店里来了一个做布鞋生意的客人,看见雷保森的脚上穿一双破鞋,脚趾头都露出来了,于是就很关切地多问了他几句,没想到两人还很投缘。

临走时,布鞋老板比较好心,还打开行李箱,挑了一双新鞋免费送给雷保森,这让雷保森非常感激,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件事。

一个月后,老板又来饭店用餐,说是要在郑州暂住一段时间,从此两人也有了更多的聊天机会。

两人熟络了以后,雷保森这才得知,他真正的身份原来是中共华东部队的侦察员,此行是奉命执行秘密任务。

侦察员给雷保森讲了许多革命部队里的事情,并且鼓励他去参加部队,为咱中国的广大穷苦老百姓做好事。

雷保森深受鼓舞,请求侦察员带着自己一起回去,但是侦察员还要执行别的任务,临走时就给他说了一个地方,让他自己去找。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雷保森毅然选择了投奔革命队伍。随后在山东兖州加入了黄麻区小队,后来又被派遣到黄河一大队特务连当战士。

1948年,雷保森所在的这支地方武装部队,顺利被部队收编,此后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78师234团三营9连,雷保森也成为连队里的一名机枪手。

后来的解放战争里,雷保森先后跟随大部队参加了著名的淮海、济南等几十次大小战役,由于作战勇敢,表现出色,他还荣获了一次三等功。

同时,雷保森还主动向党组织申请入党,不久获得批准,又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让雷宝森记忆深刻的,还是部队攻打碾庄圩的战役。

当时,雷保森是部队里的爆破手,与其他4名战友一起扛着炸药包,奉命前去炸毁敌人的碉堡,不料敌人非常狡猾,周围还布置了多处暗堡,火力异常凶猛,4名战友都先后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雷保森身上也多处负伤,被敌人的火力盯住,困在一个小土包后面,再也无法继续前进。

不久,大部队的进攻冲锋号就要响起,那么将会有更多的战友牺牲。雷宝森牙关一咬,猛然夹着炸药包,不顾个人生死,冲向了敌人的碉堡,成功将其炸毁,自己却身负重伤,差点丢了性命。

战斗结束后,根据雷保森的英勇表现,部队给他授予二等功。

抗美援朝战争打响,雷宝森虽然大伤初愈,还是选择立刻报名参加,此后跟随第26军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战场继续作战。

1951年3月25日,雷保森所在的78师,在师长齐安聚带领下,奉命沿七峰山、海龙山一带摆开阵势,阻击敌人的进攻。

此时,雷宝森是234团9连4班的爆破班长。根据上级的部署,他率领9名战士驻守在七峰山下的299.3高地,防备敌人从后面迂回包抄。

这个部队的前哨阵地,占据地形优势,易守难攻,下面有一条约三米宽的狭长公路穿过,如果敌军的机械部队想要包抄,必须要经过这里。

雷保森根据以往的战斗经验,把大伙儿全部召集在一起,搞了一次战斗前的“民主”会议。

“同志们,这次上级给我们的任务很艰巨,虽然目前不知道洋鬼子会不会采用包抄战术,但是咱们同样要做好战斗准备。”雷保森率先打开了话匣子,继续说道:“大伙心里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来,看看这仗咱们该如何打?!”

“敌人如果来进攻的话,估计是用“铁王八”开路,这可不太好办。”

“那可以把敌人的“铁王八”放进来,咱们一起集中火力把它给炸了!”

“它一直往前开,这样打起来有点麻烦,看来要在前头挖一条壕沟,这样可以减缓它们的行进速度,再打就容易多了。”

“那后面的步兵该如何办,咱们人手少,如果他们直接进攻咱们的阵地,恐怕不太好办。”

“没事,咱们有地形优势,这洋鬼子怂得很,只要用火力打退他们一次,就不会硬冲阵地了。”

……

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地热烈讨论着。最后,雷保森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形成了具体的作战方案。

首先,大家集体用镐头在公路的前头挖一条大壕沟,用树枝盖在上面,铺上泥土伪装成正常路面,只要敌人的坦克前来,一旦陷进沟里,立刻用反坦克手雷将其摧毁,让坦克无法继续前行。

然后,整个四班拆分成两个小组。4人负责在前面对敌人进行阻击,6人才携带重机枪、迫击炮等武器负责断后,伏击后面的步兵,让他们无法进行快速支援。

3月27日,雷保森刚带领大伙挖好沟,回到阵地上休息。负责放哨警戒的周士武,突然就跑来报告,前面发现敌人的坦克先头部队。

雷保森跑出去一看,梅宁里方向轰隆隆震天响,一路尘土飞扬,敌人正朝着七峰山而来,这那气势汹汹的架势有点吓人。

战士们不由自主地一个个瞪大了双眼。随着雷保森一声令下,按照先前的战斗部署,迅速到达指定位置,等待敌人进入伏击圈。

等到敌人走近了,才看清是美军一个坦克连和一个步兵连,共计12辆坦克、一辆吉普车以及紧随其后的100多名步兵。

却不料,敌人的坦克距离伏击位置500米的时候,不知是什么原因,突然全部就停了下来。似乎遇到了什么问题。

大家看到这个情况,心里都有一些着急。一名战士有点沉不住气了,小声嘀咕:“这洋鬼子咋不往前开了?不会是发现我们了吧?”

雷保森在一旁听见了,忙小声回答:“他们应该没有那本事,咱们要耐心点,不要急,等他们靠近了再打。”

果然,敌军前面的三辆坦克,朝山上胡乱发射了几枚炮弹,看到没什么反应后,立刻按照原先计划继续前行。

当美军第一辆坦克陷入壕沟,前方的4名战士瞅准时机,立刻率先发起了攻击,同时向坦克扔去了反坦克手雷,瞬间让其动弹不得。

这次阻击任务重,部队也给爆破班增补了许多武器装备,反坦克手雷、爆破筒、迫击炮等都给安排上了。

与之前的战斗对比,战士们每人只能佩戴几枚手榴弹、炸药包完全不一样,大家都从来没有打过这么富裕的仗,因而扔起来特别过瘾。

听到前面爆炸声,后方的五名战士也在雷保森的指挥下,对后头敌人的步兵展开了猛烈的攻击,两挺机枪冒着火舌,开始不停的朝敌人射击。

这突如其来的伏击,打得美国步兵猝不及防,纷纷找地方隐蔽,根本就抬不起头了,只能趴在原地一动不动。有些胆子大一点的,也拿枪进行回击。

雷保森见时机到了,带着一名战士冲向敌人的坦克群。从第十一辆坦克往前打,而前面4名战友则从第二辆往后打……

半个小时后,在机枪手的火力掩护下,全班9人配合默契,英勇无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后炸毁了敌人11辆坦克,让它们完全失去了作战能力,乖乖呆在公路上成了一堆废铁。

敌人最后一辆坦克见势不妙,迅速调转方向,开始逃跑,只是象征性地用机枪射击了一会儿,就赶紧沿着来时的公路,与步兵们仓惶撤退。

这一仗打得太痛快了!雷保森和战士们都非常开心,正准备走到一起欢呼雀跃的时候,身后却突然有子弹朝他们开始扫射。

原来中间的位置第五辆坦克上还有存活的人!大伙儿立刻四散开来,趴到在地上躲闪子弹,好在反应快,并没有战士被打中。

雷保森心里暗骂:找死!随即在地上滚了几圈,绕开敌人坦克机枪手的视线,从后面包抄了上去,等到走近了,跳上坦克,奋力打开上面的舱门,迅速扔进去一颗手榴弹……只听见里面一声闷响,里面再也没有了任何动静。

战斗结束后,雷保森的爆炸班大获全胜,不仅没有一人伤亡,还摧毁了敌军11辆坦克,一辆吉普车,并且打死了几十名美国士兵,创造了步兵武器击毁坦克的新纪录,堪称是教科书级别的战斗范例。

谁料第二天,敌军不甘心失败,竟然集结一千多人发起了疯狂的反扑。

由于时间仓促,雷保森甚至都还没来得及向上级汇报昨天的战果,因此也没有部队的支援,只能带着战士们进行顽强阻击。

毕竟寡不敌众,雷保森带领大家打退几次进攻后,班组也损失惨重,8名战士先后在战斗中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壮烈殉国。

雷保森也身负重伤,身旁只剩下周士武一名战士。眼看敌人又发起了进攻,雷保森和周士武边打边撤退,渐渐被敌人逼上了绝路。

见此情景,雷保森命令周士武先走,他负责掩护。但周士武不听劝,一定要搀扶班长一起走,经过一处陡坡时,趁周士武不注意,雷保森用力把他推了下去,然后引诱敌人对自己追击,最后走到了山崖顶上。

雷保森不甘心当俘虏,打完最后一颗子弹,砸碎了手枪,然后拖着伤痕累累的身躯,从山崖上纵身一跃……

周士武含泪回到了部队,报告了前哨阵地的战斗情况。三天后,经过激烈的战斗,部队又重新夺回了阵地。

大家打扫战场,8名战友的遗体先后被找到,唯独不见雷保森的,不过大家心里很清楚,认为他必死无疑,肯定已经壮烈牺牲,于是就找了几件他的遗物,与战友们合葬在一起。

但是,雷保森大难不死,并没有牺牲!

那天,雷宝胜跳下山崖,恰好下面有树枝遮挡缓冲,减轻了身体下坠的力量,落地后整个人血迹斑斑,只是昏迷不醒,并没有停止呼吸。

第二天,两位上山采药的朝鲜老乡发现了雷保森,就将奄奄一息的他背下山,然后送到了后方的野战医院救治。

医生从他身上共取出了4块弹片,还有一片在肩胛处无法取出,永远的留在了体内做纪念。前线战场医院的医疗设备短缺,雷保森被送回国内继续治疗。

1952年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到机关给雷保森记特等功,同时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方面也授予“一级战士勋章”,而这一切他并不知晓。

雷保森

1953年1月,雷保森的身体状况恢复得不错,但腿脚不方便,肺部下方还有弹片未能取出,以后不能干重体力活,更别说继续回到部队参战了。

因而,当他找到医生,请求给他开证明回部队,立刻遭到了严词拒绝。当时国内通讯也不方便,雷保森也无法与部队取得联系,于是就退役回到了老家。

回家后,经别人介绍,雷保森就成了郑州市人民政府招待所的一名招待员,每天都要负责清洁卫生、接待客人等工作。

1953年,李耀文政委在整理部队资料的时候,从连队干部的口中得知,一直未找到雷保森的遗体,不禁怀疑他或许没有牺牲,已经送回了国内。

毕竟战场上通讯不便,救人要紧,不可能每个伤员回国都登记,这样的事情并不稀奇。同时,雷保森身为一级战斗英雄,就算真的牺牲了,部队也必须要联系他的家人。

李耀文

于是,李耀文就想到了登报寻人的方式,经国内地方媒体转载报道后,河南郑州人民政府招待所的郑主任也获知了这条消息,这才出现了开头那一幕。

不久,雷保森就调离招待所,回到了部队担任连职,并且恢复了一切生活福利待遇以及相关荣誉。

1957年国庆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同志下发通知,亲自邀请雷保森等几名战斗英雄前往北京观礼,共同庆祝祖国伟大的时刻。

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上台观礼期间,还特意走到他们面前,亲切与他们握手问好。

当走到雷保森面前的时候,毛主席说:“雷同志,我知道你的英勇事迹,没想到你还活着,看到你真是太好了。”

雷保森听了,顿时激动不已,不由热泪盈眶,兴奋的说:“谢谢主席关心,我很好,我们新中国一定会越来越强大。”

1965年,雷保森从部队离休后,开始担任河南上蔡县政协常委。尽管身体欠佳,但他对待工作依然认真负责,每次都会一丝不苟地去完成。

同时,他还经常被邀请去各地演讲,讲述英雄的事迹,宣传党的革命精神,并且受到了广大基层群众的热烈欢迎。

鉴于雷保森对社会的重大贡献,国家组织部门此后曾授予他“全国军队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老有所为金榜奖”等众多荣誉称号。

2009年3月9日,雷宝森不幸因病逝世,永远地离开了他最挚爱的人民。

追悼会上,当地群众纷纷自觉手捧鲜花前去吊唁,送老人家最后一程,导致现场人山人海,道路一度交通拥堵。

正如悼念词的一句话所说:人民的英雄,人民爱戴!人民的英雄将永垂不朽。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423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