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隋唐时期,高丽国与中原王朝在辽东的博弈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征战不断,此时,高丽王朝正一天天壮大,意图侵占中原。

从南北朝到唐末,高丽从来没有放弃过对辽东的争夺。尽管高丽不大,军队的数量也无法与中原军队正面对抗,但他们善于联盟,总能做到虎口拔牙。

高丽族是公元前一世纪到七世纪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生活的一个民族,主要由高丽人、扶余人和少量汉人组成,后来又加入一部分靺鞨人、古朝鲜遗民。高丽王朝顶峰时期,曾东扩日本海,南到汉江流域,西到辽水,北至松花江流域,他们与中原王朝时而和好,时而开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魏晋、隋唐时期,高丽国与中原王朝在辽东的博弈

魏晋时期,高丽人主要在辽东一带活动,中原王朝忙于内战,无暇顾及,对他们采取的政策往往是怀柔或招安。只要高丽不搞大的动作,就可以册封为王,但高丽野心很大,不愿屈居在中原朝廷的管辖之下。

公元313年,西晋王朝灭亡,高丽趁机占领乐浪郡(朝鲜半岛北部),之后把居住在鸭绿江两岸的汉人撵走,与百济人和新罗人一起占领了辽东。后来,中原王朝派军队夺回了一部分土地,但始终没彻底收复辽东。公元4世纪末,高丽王大举进攻辽东,北魏军大败,高丽王征服整个辽东。

南北朝时期,高丽人支持南朝,希望坐收渔利,而南朝也需要借助外部的势力发展自己。于是,高丽与南朝达成一项协议,这段时期,双方都相安无事。

魏晋、隋唐时期,高丽国与中原王朝在辽东的博弈

后来,隋文帝统一南北朝,高丽见大势已去,就把注意力投向了陈后主。不仅如此,高丽派人联合北方的少数民族对抗隋朝。隋文帝中期,高丽联合靺鞨进犯隋朝边境,隋文帝派30万大军出境上千里征讨,这次战役以高丽求和结束。随后,高丽向隋朝进贡。

隋炀帝时期,高丽放弃纳贡,主动挑战隋朝的权威,隋炀帝忍无可忍,派百万大军讨伐。由于指挥不当,隋军攻打了一个多月,也没能攻下辽东城,第一次讨伐失败。没多久,隋炀帝又进行了二次、三次讨伐,都铩羽而归。

三次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弄得隋朝百姓苦不堪言,民心尽失,为隋朝的灭亡埋下了隐患。

据史书记载,高丽的扰乱和暗杀行动,从北魏到隋唐从未间断过,可见高丽王朝的异心。隋炀帝杨广有一次在北方巡视中,无意中竟发现高丽人和突厥的可汗也有勾结,这让隋朝大为震怒,随后就对高丽王进行了训斥,但高丽王表面上应承了下来,背地里一直在搞分裂隋朝的小动作。

杨广的几次警告和训斥,非但没有改变高丽王的态度,反而导致两国关系恶化。不久,隋炀帝对高丽又发动了讨伐。

高丽地处东北,突厥地处西北,高丽王意图利用犄角之势钳制隋朝,不让隋朝一家独大。而突厥和契丹等少数族裔也知道,只有互相抱团才能不被隋朝吞并,于是他们一直在暗地里勾结来往。

当隋炀帝攻打高丽时,突厥人就从后方袭扰,结果这场战役以隋军失败而告终。隋炀帝后来痛定思痛,觉得攻占高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从长计议,就不了了之了。

隋朝灭亡后,杨广的表兄李渊登基称帝,庙号唐高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唐朝的势力更加强大。高宗之后,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开创出著名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为唐朝强势应对高丽奠定了国力基础。

魏晋、隋唐时期,高丽国与中原王朝在辽东的博弈

贞观十八年,李世民派大军讨伐高丽,面对来势汹汹的讨伐,高丽国首领采取迂回的战术,先派人以利益为交换取得北部突厥的信任,让他们在北方牵制唐朝军队,而后高丽自己的军队则占据辽东,避开唐军的锋芒。

李世民虽气恼,但对于高丽的这种战术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以往的教训告诉他,高丽族虽是蛮族,但他们对辽东的地形和民风非常熟悉,即便开战,自己占不到多少便宜。

随后,他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一方面让少数族裔明白朝廷的强大,知道与朝廷对着干的后果,另一方面对他们采取招安或分封的策略。比如唐朝后来对待高丽,就承认了他们的合法地位,条件是让高丽人纳贡,臣服于唐朝,行臣服之礼。

魏晋、隋唐时期,高丽国与中原王朝在辽东的博弈

但是事实证明,高丽和突厥从未安分过,只要中原发生内战或者有机可乘,他们就会钻朝廷的空子,从而壮大自己的地盘。

据史书记载,高丽在发展的顶峰时期,曾经一度占领我国东北大部和朝鲜半岛,其强大的实力使得他们的野心不断膨胀,意图统治整个东北亚。

纵观整个隋唐时期,少数民族有时联合,有时被隋唐所打散,他们始终关注着中原的动向,而在辽东和北方地区,高丽、契丹、突厥等势力一直很活跃。如果遇到中原王朝强大,他们就投靠。反之,他们就会互相联合,共同对抗朝廷。经过上百年的争夺,高丽人始终统治着辽东地区。

魏晋、隋唐时期,高丽国与中原王朝在辽东的博弈

据记载,高丽发展初期,整个地区由七个大的部落组成,部落之间联系不紧密,各自为战。为了各个击破,隋文帝曾派人招降其中一个名叫靺鞨的部落,随后这个部落成为隋朝最忠实的盟友,很好地遏制住了高丽的统一和壮大。

隋炀帝上台后,对高丽进行了多次讨伐,大都以失败告终,因此辽东的其他部落纷纷投靠高丽部落,使得高丽的势力与日俱增。至唐朝,李渊和李世民也多次对高丽出兵,甚至一度攻到了朝鲜半岛,但都没能完全歼灭。随后,契丹、百济、新罗等小国纷纷臣服于大唐,朝廷见状也就不再穷追猛打了。

这些小国分散,互相之间也是明争暗斗,彼此提防。而且这些民族中,有些是以游牧为主,无法用汉族的制度和规定去约束,因此隋文帝后期,就对这些少数民族实行了怀柔的政策,所谓怀柔,就是以夷制夷,用少数民族自己的方式治理自己。

相比于高丽的野心不死,契丹、突厥、百济、新罗等部落大部分情况下都对隋唐很恭顺。

唐玄宗时期,新罗主动对唐纳贡,并要求唐朝在高丽对他们动手时施以援手,这样的主臣关系一直持续到唐朝末年。而由于互帮,唐朝在攻打高丽时,新罗也会出手,从后方袭扰高丽的军队,让高丽首尾不顾。

几次与高丽的大胜仗,跟新罗的帮助不无关系。这种唇亡齿寒的道理,新罗自然知道,所以才煞费苦心地不让高丽变得强大。

唐太宗时期,中原王朝曾派10万大军讨伐高丽,当他们攻打到高丽首都时,结果天气转寒,粮草接济不上,不得不班师回营。后来,高宗继位,继续在太宗的基础上巩固辽东边防,彻底歼灭高丽军队,高丽对辽东长达260年之久的占领宣告结束。

魏晋、隋唐时期,高丽国与中原王朝在辽东的博弈

对待高丽的善变和顽固,唐太宗时期的魏征就曾主张用全国之力征讨,他给出的理由是辽东战略位置重要,遏制住高丽,就可以让其他蛮族全部归顺。其实魏征不是凭空说这些的,五代十国时期,幽州就发生过大的叛乱,蛮族势力崛起,辽、金和满清,都是在辽东和辽东周边逐渐壮大实力的,为何是辽东呢?

从地理位置看,这里易守难攻,有长白山这样的天险和优势自然资源,而长白山下游,地势平坦,适合农业种植和发展畜牧业,这就为军队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有了充足的战备物资,军队的战斗力也就大大加强。

除了以上因素,还有另外2个很重要的因素,一个就是这里有着战马生存的良好环境,优质的草原可以为战马提供草料游牧民族作战时,战马是必备,骑兵是战斗的尖刀,有了战马,骑兵可以做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另一个就是辽东盛产盐铁,虽然当时科技不是很发达,但是盐铁对军队的建设非常重要,而铁器的应用会大大增加军队的作战能力,所以无论是隋唐,还是高丽、突厥,乃至辽、金等国,都想把这块土地据为己有。

据史书记载,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虽然把治理的重点放到了对内整肃方面,但对辽东的动向一直未敢轻视,朱元璋经常派使者对这一地区进行政治上的往来。清朝时期,辽东被女真族控制,随后康熙大帝对其实行铁血政策,女真族首领率族人归顺了清朝,之后辽东出现了长期的稳定和安宁。

魏晋、隋唐时期,高丽国与中原王朝在辽东的博弈
结语

无论是魏晋南北朝,还是隋唐,中原王朝都想把辽东纳入自己的版图,毕竟征服辽东就意味着统领了部分东亚,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就增加了几分。与高丽国的争斗,导致辽东地区分分合合、得而复失的局面,而这样的局面也正是这个时期整个中原王朝政权更迭历史的真实写照。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211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