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凉兴衰史

后凉(公元386年至403年),作为十六国时期的一个政权,其都城位于姑臧,由吕光创立,历经四代君王,共十七载。该政权得名于其地处凉州的地理位置。前秦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吕光占据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在大安元年(公元386年)自称大将军及凉州牧。后凉大安四年(公元389年),吕光进一步称三河王,随后又改称天王,建立了大凉政权,历史上称之为后凉。后凉的统治范围涵盖了甘肃西部以及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和外蒙古的部分地区,使其成为了西北地区的霸主。

然而,在后凉龙飞四年(公元399年),吕光去世后,其嫡长子吕绍继位,但不久后被庶长子吕纂杀害并自立为王。至公元401年,吕光之弟吕宝之子吕隆又杀害吕纂,自立为王,导致国势日渐衰弱。最终在公元403年,由于后秦、南凉、北凉的轮番攻击,吕隆被迫投降后秦,后凉政权宣告灭亡。

追随苻坚,屡建奇勋
吕光之父吕婆楼曾是前秦的开国重臣。年轻的吕光性格沉稳,喜怒不形于色。前秦的谋士王猛慧眼识珠,认为吕光是个难得的人才,将来必成大器,于是将他推荐给苻坚,起初担任美阳县令,后来逐渐晋升为鹰扬将军。吕光不负众望,跟随苻坚南征北战,屡建战功,赢得了前秦大臣们的广泛赞誉。公元370年,因灭前燕有功,被封为都亭侯。公元380年,吕光参与平定前秦行唐公苻洛的叛乱,被任命为骁骑将军。

阔别长安,征讨西域
公元382年9月,苻坚在统一北方后,又将目光投向了西域。他任命吕光为特使持节、都督征讨西域诸军事、安西将军、西域校尉,组建了一支由七万步兵和五千骑兵组成的西征大军,号称十万大军,准备征服西域。公元383年1月,在淝水之战爆发前夕,吕光告别苻坚,离开了长安。在淝水之战进行的同时,吕光也在西域地区展开激战。

焉耆国(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是西域北道的大国之一,早在三国时期就兼并了周边的尉犁、危须、渠犁、山国等国。西晋时期,焉耆国力最强。吕光大军抵达焉耆时,国王泥流见形势不利,主动联合一些小国向吕光投降。

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县)位于天山南麓,也是西域北道的大国之一。龟兹矿产资源丰富,冶铁业在西域各国中独占鳌头。龟兹鼎盛时期,北靠天山,南临大漠,东接铁门与焉耆为邻,西据姑墨与疏勒相连,国土面积东西千余里,南北六百里。人口在西汉时就达到八万多,是西域诸国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龟兹王室姓白,也称帛。吕光大军进攻龟兹时,国王白纯顽强抵抗,吕光便在龟兹城南安营扎寨,准备长期作战。半年后,白纯无法支撑,重金向龟兹西部的狐胡求援。狐胡联合温宿、尉头等国的七十多万兵马救援龟兹。这些国家的士兵擅长骑马射箭,战甲坚硬,箭矢难入。他们用皮绳结套,骑射套人几乎百发百中。面对这种战术,吕光的部下不知所措,于是向吕光建议按兵不动,减少伤亡。吕光仔细研究了敌人的战术后,命令各军营集中在一起,在骑兵的掩护下,用长钩钩取敌军的绳套,成功击败了龟兹联军,龟兹国王弃城逃跑。经过一年多的征战,吕光最终统一了西域全境。

建国西域,称王改元
公元385年3月,吕光率领两万匹骆驼驮着一千多种珍奇的西域货物,带着一万多匹西域骏马撤离西域,返回中原。此时,苻坚在淝水之战中惨败,中国北方再次陷入分裂状态。吕光凯旋而归的消息传到了凉州高昌郡太守杨翰耳中,杨翰预料吕光会趁中原大乱之机夺取凉州自立,于是向凉州刺史梁熙建议阻止吕光东进。然而,梁熙并未采纳杨翰的建议。此时的吕光也已得知中原大乱的消息,在得知杨翰的计划后,他决定迅速东进。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1743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