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颠覆认知的几条人性真相(1)(建议收藏后内化于行)

我想通过独特的视角给大家科普心理学,与你们一起活成外表温柔、内心强大的自己。所以,我们知道了心理学的人性真理,但在实际生活中可能不一定做得到。心理学其实传递的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我们可能受原生家庭或一些人生经历影响,形成了自己的心智模式和待人

一年前,我焦虑迷茫、抑郁崩溃、自卑敏感……一年后,我积极勇敢、淡然通透、自信强大……,我是如何实现完美蜕变的?

这得归功于系统学习和切身体验心理学一年半的经历,我感受到了心理学的奇迹力量。

自渡渡人!

我想通过独特的视角给大家科普心理学,与你们一起活成外表温柔、内心强大的自己。

一年之前,我整日处于对未来焦虑茫然、对自我抑郁否定、对家庭指责抱怨,自己却完全束手无策的崩溃边缘,幸好遇到了心理学。

简曼老师三天免费的疗愈课,直接颠覆了我的认知,让我重燃生活的信心与勇气。

01 自我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家庭治疗创始人维琴尼亚·萨提亚说过: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被事情本身困扰,而是被我们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

一直以来,自认为前半生还是蛮顺利的,经历着大家都走的路:

一路读书到研究生毕业,立足大城市,找了份事业单位安心工作,找了个门当户对的人结婚生子。

然而一年后,噩梦开始了……

我由之前的乐观开朗变得抑郁否定,从没想过自己变得跟林黛玉一样会莫名流泪。

我将这一切归因于“外部因素”:先生挑剔和追求完美的个性,与我随性自然的个性相冲突。

于是我打开了抱怨“先生不包容、爱指责”模式,陷进“跟先生八字不和,当初找错了人”的死循环中,自己无力改变,终日郁郁寡欢,更影响了家庭关系。

简曼老师说:

自我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在关系中,我们习惯遇到问题“向外抓”,可以试试转变思维“向内求”。

很多时候,越是亲密的人越会对我们挑剔和指责,比如父母对孩子批评,更多是恨铁不成钢,采用了让人不舒服的爱的表达方式。

我顿悟:问题本身不是问题,而是我们对问题的解析才构成了问题。

如果将指责解读成嫌弃,我们内心其实是认同对方的指责,潜意识里也在否定自己,无形之中自己也习惯用指责抱怨的沟通方式。

为什么我们大都会选择去抱怨外界,而不是自我反思呢?

因为“向外抓”比“向内求”更容易,我们心理上会潜意识选择“趋易避难”。

我们内心需要足够强大,对自己有清晰且准确的判断,才不会受外界评价的影响,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02 谁痛苦谁改变,谁改变谁受益。

很多人觉得,明明是他的错,为什么要我改?

确实,别人犯的错,凭什么由我们买单?

道理大家都懂,可是我们是怎么选择的呢?

仔细想想,对方说了伤害我们的话语,做了伤害我们的事情,他觉得没什么,该吃就吃、该睡就睡。

反倒是我们自己,沉浸在负面情绪中,终日吃不香、睡不着,内耗自己,导致身心疾病,那究竟是谁对我们构成的伤害呢?

倘若我们主动选择改变这种自我伤害的状态,最终谁是受益者呢?肯定是我们自己。

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可以改变自己;我们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心情。

今天光明网分享了一个轮椅女孩圆梦北京大学的励志故事。

高考学子王馨瑶6岁时因意外受伤,从此以轮椅代步,每天的康复训练花去很多时间,也因为身体原因,没法跟同龄人结伴活动。

她所受的身心痛苦非常人所知,但她一直没有向命运妥协。

心理学颠覆认知的几条人性真相(1)(建议收藏后内化于行)

班主任白钢说:“她虽然身体活动受限,心却向阳,充满乐观与坚毅。”

主动选择与命运抗衡,命运都为你屈服,这位轮椅女孩凭着自己顽强的意志圆了北大梦。

未来的路还很长,自强则万强。

03 没有谁对谁错,只有谁先示弱。

在关系中,我们习惯每件事争个对错。

殊不知,赢了对方,却输了感情。

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治疗师Jane 在《正面管教》一书中,特别强调了“赢得”孩子,代替赢了孩子。

昨天带孩子去公园玩,看到一位妈妈给她女儿买了一只“冰墩墩”气球。

妈妈要系在女儿手腕上,女儿偏不肯,一定要拿在手上,妈妈拗不过孩子,只好作罢。

没等妈妈低头看会手机,就听到女儿哭着过来:“气球飞上天了”。

妈妈听了很生气:“跟你说了,要系起来,不然会飞走,你偏不听,谁对谁错呀?”

孩子一直抱着妈妈哭泣,妈妈也一直在问以后还听不听话?

其实这样争论下去没有意义,孩子只会变得讨好且不敢表达真实感受与想法,而不是学会如何保护好自己喜欢的物品。

当孩子不听父母的建议,父母不妨示弱一下:“宝贝,妈妈理解系在手腕上可能不太舒服,那你有更好的办法将气球保护好,不让它飞走吗?”

在父母引导下,大部分孩子会想到很多办法,比如系在背包上,或者滑板车上,甚至是绕在手指上。

深入思考下积极心理学 情绪,那个示弱的一方,其实内心更加强大,因为她已经迅速整理好自己的情绪,并且想到了当下处理问题更好的办法。

简曼老师说:

“每一段关系就像两个人拉绳子,如果都使劲往自己方向拉,绳子势必会断了。而当一方不拉了,另一方也会松下紧绷的力量,不然他就会往自己方向摔倒。”

绳子往自己方向拉,就是要把对方拉到自己这边,赢过对方。

如果互不相让,最终绳子断了,关系破裂了,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记得小时候参加比赛都有个口号: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印证了“关系中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不伤和气”这个道理。

很多时候,我们误以为先示弱,就是承认了自己的无能或者错误,失去了面子。

其实,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一旦先反思积极心理学 情绪,对方受我们影响,也会跟着反思。

一旦关系进入自我反思的模式,就避免了针锋相对、互相攻击、互相伤害的局面。

04 心理学的独特在于体验,而不是学习。

心理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是需要全身心地感受和体验,才能获得感悟和成长。

其他学科大部分是通过学习知识、锻炼技能即可掌握,但是心理学需要发动五官,全身心去投入体验。

所以,我们知道了心理学的人性真理,但在实际生活中可能不一定做得到。

体验心理学一年多,给我最大的感受是:

心理学其实传递的是一种独特的思维!

我们可能受原生家庭或一些人生经历影响,形成了自己的心智模式和待人处事方式,有时就会陷在自己的认知里,看不清问题的全貌和本质。

简曼老师说:“心理咨询师其实是站在山顶上中立客观地看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咨询师,当我们抑郁迷茫的时候,跳出自己原有的思维模式,站在对方视角分析事件的起因和发展,更高级是站在咨询师视角去解析问题的本质,寻求答案。”

咨询师的视角,不是一天两天从书本学来的,而是“日复一日,定时定量”从实践中体验来的。

愿我们共同成长为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和人生导师。

欢迎我:同迪话心理。每天分享心理学独特视角,与你共同成长。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940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