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杜威思想,甘霖入渠

宋明理学吸收佛教思想中的哲学素养,造成中国哲学发展的新高度。正是由于他的思想,使他成为20世纪的一位伟大人物,他并不是凭着思想的空灵奇骏、不同凡响而蜚生天下,相反,他的全部著作都充满了世俗意义上的责任感,他思想的各种魅力之处以及各种难免于历

杜威,一个中国人很熟悉的西方哲学家。他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传统和现实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他的一些优秀的中国学生如胡适、陶行知、蒋梦麟等,都在中国的思想界教育界起到过相当重要的作用,胡适既是新文化运动的创始人,又是西化论主张的鼓吹者,他那篇堪称实用主义在中国的翻版的《问题与主义》在当时的思想界曾经掀起轩然大波,就是对于现代中国人来说,杜威对中国思想界所起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思想文化属于历史范畴,是人类创造的积累和历史发展的结晶。任何一种思想或哲学体系,都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同时又是继承前人思想资料发展的结果,有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并对当时社会及后世人们的思想发生重大影响。

人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有个性也有共性,有民族(或地域)性和互相沟通的共同性。任何一个民族的思想文化都有其优点和特点,也有其不足,都可以而且应当在同域外的交流中取长补短,使自己的思想文化不断更新发展。

中国汉唐文化的繁荣,固然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但与那时吸收西域文化和印度佛教文化有密切关系。

宋明理学吸收佛教思想中的哲学素养,造成中国哲学发展的新高度。

明清时代,西方传教士东来,并没有使基督精神代替中国的儒学传统,却带来天文、历算、测量等科技文明。

又如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同样是兼容会通的结果。它不仅继承了古希腊文化、基督精神和罗马法,而且经过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使人本主义代替神本主义,人权、民主和科学精神应运而生。

杜威一个声名显赫,但又平易近人、绝不娇柔造作的学者,一个在朴实无华中显出其卓越不凡的哲人。他说:我不过尝试着去思想,这就是我所做的全部事情。正是由于他的思想,使他成为20世纪的一位伟大人物,他并不是凭着思想的空灵奇骏、不同凡响而蜚生天下,相反,他的全部著作都充满了世俗意义上的责任感,他思想的各种魅力之处以及各种难免于历史局限之处都是由此而生的。

对于正处在对自己的本民族文化进行重新审视的这样一个历史时刻的中国人来说,杜威的哲学思想带有明显的美国特色,它不同于从培根、修谟而来的英国哲学传统,不同于源于迪卡尔或者百科全书派的法国哲学传统,也不同于康德、黑格尔所属的德国哲学传统,他的文化传统有一种综合和批判的特点,他所继承的文化基因有,在一定特定时间里是显性的,而在另一段时间里则是隐性的。特定的文化传统是由特定的一群人造就的,杜威的意义就在于他是这群人中一个极为杰出的代表,他的思想成了这个文化传统的一个标志。

从一定意义上说,杜威是美国思想或者美国精神的代言人,一个守护者。他的思想深刻又广博。许多哲学家思考问题时,需要回溯到他的思考中去寻找灵感。他的观点涉及哲学心理学,教育学,逻辑学,伦理学,社会学,美学等许多方面,并且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美国精神与实用主义。

杜威认为,哲学就是对传统进行调整,使它与新的科学趋向和热情变得协调一致起来,尽管这种趋向和热情,也许正是和原来人们接受的主导观念相冲突。

在他看来,哲学家是历史的一部分,哲学家本身是由过去的历史创造出来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哲学家创造了未来。

精神与现实是不可分的,哲学则常常是精神与现实融为一体而成的特定文化的表达。实用主义是美国历史上第1个具有完整的独立形态,并且体现出美国特色的思想体系,它不仅是一种哲学理论还是一种精神-美国精神。

杜威出生不久,南北战争爆发,正是资本开始出现集中,商业也越来越重要的时代,对经验、行动的重视和对欧洲传统的形式主义的冲突引发了新的哲学思考,美国思想家开始注重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出发来反对形式化,抽象化倾向。文化出现新整合,旧的哲学理论已经难以为之做出成功的辩护,一个能为之作出说明的,属于美国自身新文化的哲学产生出来,这是美国的现实生活本身造就的,也是一个现实对哲学理论家的需要。

杜威集成了皮尔斯,詹姆士等旧实用主义人的思想,把它们进一步系统化,推广到各个专业领域,形成了各种专门的实用主义理论,并用它揭示这种理论与美国特定文化、价值以及社会制度的联系。

二、杜威的生平与思想历程。

杜威并不是一个天才,1859年10月20日,杜威降生在威蒙特州的布宁顿小镇。父亲是一个会挣钱也积善挥霍的商人,杜威刚一岁半,他的父亲就离家从军,所以杜威和他的兄弟都是在母亲的教养下成长的,杜威的母亲出身名望家庭,他致力于孩子们将来得到社会的尊重,:勤奋工作、虔诚祈祷、善意待人。

杜威生性害羞,性格偏于内向,没有领导别人的欲望,但他喜欢思考,有一种求新的敏锐和热情,在大学学了哲学之后,他被这个深奥有又玄奇的学科吸引住了。他在实用主义的宗师皮尔斯的引导下,成为一名新黑格尔主义者。对心理学的兴趣以及他的创造精神使他开始实验心理学,并创造性的将逻辑学理论与机能心理学联系起来,创造了一个以杜威为代表的,以实验主义为特征的芝加哥学派。

在教育方面,他的心理学观点和知识的工具主义观点,同样的在他的教育理论中有所创新:儿童从生下来就是一个具有动机、兴趣和自身活动的、积极的、能动的存在,灌输、剔除、推动这一类教育方式是非常不合适的。老师和家长应该做的,不过是为儿童自身的成长不断提供合适的机会和良好的条件。

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的30多年中,他的哲学思想逐渐成熟,开始向文化人类学方向转移。期间,他的《经验与自然》被认为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个性与社会心理学,在教育学方面,他的《如何进行思维》是教育哲学方面的经典之一。书中指出幼儿有许多与科学的心理活动相接近的倾向,如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喜欢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等,教育的任务,正是要引导他们不断地发现发展这些潜能,教师的职责也正在于此。

这个观点对我们(我国教育)目前的教育目标和体制上的缺陷分析,也是一针见血,偏僻入里,至今仍对我们的教育有很深的启迪和思考作用。

1914年8月第1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一事件及以后的一系列事变,导致美国思想界与实际生活发生了极大的转折,杜威不单以一个哲学家和教育家的身份发言,还以一个思考美国与世界现实政治的思想家的身份发言,他的自由主义倾向也得到了鲜明的体现。1929年杜威70岁生日的时候,人们为他成立了一个寿辰委员会,举行了三个专题讨论会:从事教育活动的杜威、杜威的哲学、杜威与社会进步。他认为米国过于注重外在的东西,导致了个性的丧失,米国现在最迫切需要的是那些属于自己个性内在的动力和源泉的复苏,近百年之后,回过头来再看杜威的这一判断,不能不承认,他的确有锐利的眼光,他对现代米国社会的针砭可谓切中实弊,入木三分。

三、杜威的理论体系。

(一)哲学与方法

杜威哲学及其方法,常被人们称为自然主义、工具主义或者是实验主义,但他自己说要用一个单一的模式来描述一个思想家一生的理智历程,对他来说是不合时宜的,他称自己就像一个变色龙一样,接受了各式各样的颜色,并试图使他们在自己的思想中保持逻辑的一致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杜威思想,甘霖入渠

经验是杜威理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传统的观点中,经验被看作是一种所与,因此他总是一种过去的东西,杜威却认为经验无声无息的轨迹却总是与未来相关联,这种见解是很有革命性的,她他与现代哲学家有许多契合之处,现代哲学家讲到本体意义上的经验(现象、知觉或存在)时,往往强调他们有一种指向未来的开放性,杜威强调的一个直接后果便是并非回忆,而是预期,才是经验之具有实验形式这一最重要的特征的根据。

总之在杜威哲学思想及其主张的方法中,他的几个基本信念是:

经验即是生活。

生活就是应付环境。

知识和思想是人生应付环境的工具。

杜威认为哲学史上许多难题其实不过是哲学家们作茧自缚,在实用主义者看来应该让他们不了了之。

这也是他的哲学让人不满之处。毕竟许多问题并不是纯粹的无聊而产生的,而恰恰是对人心最渴望知道的一些东西的探求,是由人的求知本性所必然引出来的。因为我们在对这些问题的解构中,在对其批评性的追究中,往往能发现许多真正有意义的东西。

(二)心理与知识

杜威心理学方面的见解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他早期致力于综合他的两位老师-唯心主义哲学家莫里斯和反唯心主义心理学家豪尔的思想;第二阶段是他读到实用主义大师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一书之后,逐渐形成自己的成熟的理论。

杜威认为,对人心的研究必须注重社会心理学,当时的社会心理学,注意的是对人的本性、本能、普遍的驱动力一类的研究,但杜威更注重与环境的作用相关的习惯,受着习惯影响而形成的冲动,同时人所处的文化环境的改变,也必然推动理智去对习惯和冲动进行定向的重建。所以,杜威正确的主张,固有的、本来的,是获得的。

杜威对自我与心灵的研究也是多有创意。杜威认为,心灵主要是一个动词,它只是我们有意义的和明白的对付我们所处的情境所具有的全部方式。

人生如同一段旅程,我们总是凭着习惯给我们的未经思想的指示去前行,在旅途顺利时我们没有必要去看路径,但是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那我们就可能会迷失方向,这时候就需要理性的参与去观察、研究、思考、规则,重建习惯和冲动,获得我们所需要的知识。

习惯本身是无知的,它并不会停下来对我们进行思考评价。而思想就是在这种不调和的冲动中,经过理性的观察、计划、调整、选择,达到一种秩序、远见和均衡,所以理智就是许多倾向的愉快合作。

杜威的这些心理学观点,也就成了他实用主义工具主义知识论的一个出发点,知识的目的并不在于寻根究底,而是在于找到一个与人的生活无关的终极真理,思想的真正用途在于把探究的历程尽量缩短。所以杜威认为我们思维应当遵守实践、经济和效率的原则。在这种思维意义上而形成的知识都是某种实用性的工具,正因为如此,知识是过程和结果的统一。

杜威的这种有用就是真理的主张个性与社会心理学,完全抹杀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骗术、宗教有时也是有用的,他们岂不也成了真理?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承认实用主义者的真理观与我们近代科学影响下的客观真理的主张,确实有实质上的对立和冲突。现代社会中有用就是真理,常常会引出一些荒谬的结论,他是现代西方社会流行的相对主义思潮的一个代表。

但问题还不仅止于此。从杜威的整个理论来看,他强调真理是与人所处的特定情境相关的,是与行动相关的,而且它注重这种解释的文化含义和社会含义,这样来看,他对客观主义真理观形成的挑战就要严峻的多。

发现真理,发现事物的本来面目,并不是一项独立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纯粹的事业,它会受到各种文化因素的制约,政治、经济、民族、历史等,它是对科学主义的逐渐疏离。杜威的观点必然会导致一种文化相对主义。这对整个西方思想传统,既是一个诱惑,又是一个挑战。

(三)伦理与社会

实用主义者往往都是面对特殊问题的问题,哲学家思想体系或者普遍原则本身是不为他们所强调的,胡适就曾发挥的这一点提出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杜威在讨论伦理学问题时,也常常是从对一些道德命题所包含的困难入手他批评的主要对象是快乐主义和康德主义的伦理观。

杜威认为人的行为要保持一贯性,就有必要遵循习惯和原则。以往的哲学家都要设定一个终极的最高目标,也就是最高的德行或善来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比如康德,在他眼里,最高的道德原则就是人本身是目的人,不能作为手段。但是杜威的思想带有明显的工具主义倾向,他认为知识只是我们应付环境的某种工具,各种道德原则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和标准,他们只是我们用来分析、应付具体生活时的必要手段。

(四)教育和学校。

杜威中期医生都在从事教育,还办过著名的杜威实验学校,他认为教育是哲学最重要的实验基地,是哲学的实验室,而哲学,也可以说,本来就是一种最广义的教育理论。

杜威关于教育有一个外延及广泛的定义:教育是对经验的重新组织,这种重组增加了经验的意义,并且使人更加强了驾驭后来经验的能力。

并不是每一种经验的调整都是有教育意义的,杜威认为,甚至有些人们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其实也是一种误导,虽然教育可以在各种形式的社会组织中进行。学校教育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本来就是一种专门为教育服务的社会组织形式,教育是一个社会过程,学校就是一种社会生活形式。

杜威认为交往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人正是通过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各种交往形式,才能向他们的后代传授各种应付环境的手段。

同时,人的本性中包含着一种渴求进步的趋向:人总是希望寻求最好、最丰富和最圆满的经验。

成长包含着一种主动性,它是评价个人行为的一个标准,它要求个人有一种评判和选择的能力,同时它又是一个受到限制的过程,首先他要受到个人本身所具有的潜在能力的限制,一个白痴和一个智商很高的人,即使受同样的教育,结局也是有不同的。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923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