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史可法拒不投降导致了扬州十日?

有人说,这场大屠杀的导火索是一个叫做史可法的人,那么史可法是谁?多铎首先选择了给史可法送去了劝降书,他原以为史可法会像北京的官员一样望风而降,俯首称臣。为了在清军面前邀功请赏,他还打算胁迫史可法与他一同出降,遭到了史可法的严词拒绝,但是此时

公元1645年的一个晚上,无边的黑暗笼罩在了曾经繁华十里的扬州城,一场腥风血雨向这座当时中国最富庶的城市扑来,城中的砸门声、惨叫声、喊杀声不绝于耳,响彻云霄。

空气中弥漫着鲜血的味道,到处都是老百姓的尸首和被砍下的残肢断臂。

这番地狱一般的景象就是中国历史最沉重的部分之一的扬州十日,十天无差别的屠杀过后,约有八十万无辜的扬州市民遭到了清军的屠杀。

有人说,这场大屠杀的导火索是一个叫做史可法的人,那么史可法是谁?他和这场大屠杀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史可法又为什么会和扬州发生密切的联系呢?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殉国,事实上宣布了明朝的灭亡。当崇祯皇帝殉国的消息传到南方之后,位于南京六部九卿就以马士英为首,拥立福王朱由崧继位,建元弘光,这个政权就被历史学界称之为南明。而史可法正是弘光朝廷的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史可法祖籍北京,他们家是锦衣卫的百户出身,史可法少年时便妙笔生花,一次赶考途中偶遇名臣左光斗,左光斗阅读完史可法的文章之后击节赞叹,两人越聊越投机,一来二去成为了忘年之交,亦师亦友。在左光斗的提携下,史可法一路高中。

不久后左光斗得罪了权阉魏忠贤,被下到大狱之中严刑拷打,无一人敢前往探望,只有史可法冒着危险来到狱中。但是左光斗看到史可法前来勃然大怒,将其呵斥出了监狱,保全了史可法。

自此之后,史可法便下定决心以老师为榜样,以身许国,救国救民。

当时北京虽然失守,但是弘光朝廷占有南方的大片富庶领土,兵将尚有数十万之多,只要朝廷振作起来,大有可为之机。但是很可惜的是,弘光朝只坚持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宣告灭亡了。

究其原因,正是由于弘光朝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加之朱由崧本人荒淫无道,昏庸无能,面对国破家亡的危难时刻,南明君臣不思克复中原,反愿偏安一隅,致使大好机会白白浪费,千里江山尽带膻腥。

朱由崧的荒淫让人瞠目结舌,登基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下旨选美女,并让各地官员向他进贡春药。除了喝酒淫乐之外不问政事,他还得意洋洋地在宫殿之上挂了一副对联:“万事不如杯在手,人生几度月当头”,颇有一番“名士”风味。除此之外,朱由崧还带头卖官鬻爵,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下面的官员一看也有样学样,开始拉帮结派,党同伐异,整个朝廷乌烟瘴气。

只要愿意交钱,上到内阁下到地方,所有的官位都明码标价,以至于当时南京城内的老百姓都纷纷传唱这样的歌谣:“职方贱如狗,都督满街走,相公只爱钱,皇帝但吃酒。”

面对这样的情况,史可法再三向皇帝进谏请求振作朝纲,但每一份奏折都宛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

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入关的清军开始调集大军准备南下进攻南明,史可法再次请求派军驻守江北重镇扬州,此举正中早就想将其排挤出朝的马士英下怀,他当即推荐史可法出守扬州,晋升为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督师江北。

但是朝廷仅仅给史可法划拨了三千人渡江北上,面对由满清裕亲王多铎统帅的十余万铁骑,马士英的险恶用心可见一斑。

史可法一再前往南京向朝廷乞发救兵,但是昏君佞臣不愿给他多派一兵一卒。史可法的母亲也居住在南京,但是由于公务繁忙,史可法没有一次能够抽出时间到家中见一见自己的老母。此时此刻对母亲的思念和对国家的担忧一并涌上心头,悲痛的史可法站在燕子矶边泪洒江水,以诗明志:“来京不面母,咫尺犹千里。矶头洒清泪,滴滴沉江底。”诗不可谓不悲,人不可谓不痛,但是史可法还是以国家社稷为重,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南京,但这一次,竟是永别。

在给夫人的遗书中,他这样深情地写道:“可法死矣!前与夫人有定约,当于泉下相会也。”千般无奈,万种不舍,都化为云泥,没入滚滚的长江之中。

即使情况以及危若累卵,马士英居然还下令守淮者斩,众所周知淮河是长江防线的第一道屏障,淮河防线一失整个江北地区无险可守,进而会威胁到长江南岸地区。当时马士英正与身在武昌拥有七十万大军的左良玉明争暗斗,面对清军大军的南下,左良玉不守武昌,反而率大军前往南京争权,马士英急忙调遣淮河沿线的部队抵抗左良玉,致使本就薄弱的江北防线更如雪上加霜。

是史可法拒不投降导致了扬州十日?

万般无奈之下,史可法只得回到扬州,此时甘肃总兵又带被打散的四千人进入了扬州城,但是城中依然兵不满万,而多铎率领的十万清军已是步步紧逼,很快就进入了扬州周围,将城市围得水泄不通。

扬州城内的虚实早已被多铎悉数侦知,十万八旗劲旅下此孤城宛如探囊取物一般,兵之上者,在不战而屈人之兵。

多铎首先选择了给史可法送去了劝降书,他原以为史可法会像北京的官员一样望风而降,俯首称臣。但是史可法的态度却让他始料未及,史可法毁书斩使以示抵抗之决心,誓与城池共存亡。

而之前进城的甘肃总兵一看大事不妙,史可法打算抵抗到底,马上打起了退堂鼓,准备向清军投降。为了在清军面前邀功请赏,他还打算胁迫史可法与他一同出降,遭到了史可法的严词拒绝,但是此时史可法也无力阻止这种叛国行为的发生,因为城内已经经不起再一轮的内讧了。

史可法对叛将们说:“我奉天子命镇守扬州,城亡我亡,公等欲何为?如欲富贵,可自便也。”

于是甘肃总兵带着自己的四千人马缒城而出,投降了清军,将扬州城内的防务等等军事机密悉数出卖,城内的守军士气已经跌落到了冰点。

史可法召来自己的副将刘得威,让他在城破之后杀死自己,刘得威痛哭流涕,当即下跪允诺,史可法大喜,收刘得威为义子,将他的名字录入族谱。

很快清军向扬州发起了总攻,面对十万虎狼之师,史可法无力回天。仅仅一天扬州城就被攻破,很多人指责史可法在此战中的部署与策略都不过是纸上谈兵,但是无论他的能力如何,他的忠义气节,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敢于挺身而出,这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永远是值得我们铭记和传唱的。

城破之后,众将簇拥着他准备突围,但是此时入城的清军已经开始大肆屠杀百姓,因为清军南下以来势如破竹,每个城市无不望风而降,但是来到扬州居然遭到了抵抗,于是清军开始疯狂的报复,并以此来震慑其他剩余的江南城市。

史可法看到无辜的百姓纷纷被害,深感痛心与内疚,自己身居将相统征战,一不能保百姓,二不能卫山川,留此无用之身无非是徒增耻辱而已。

于是史可法站了出来,喝止了清军的屠杀,大喊道:“我乃史阁部也!”

清军一看如获至宝,连忙把他押送到了多铎的面前。

多铎一看史可法被擒大喜过望,非但免去他的绳缚,还以先生呼之,劝其归降。

史可法坚决不降,义正言辞道:“我,国家大臣,绝无归降之心,恨不早死追随先帝于地下,今日备执,但求速死,别无多言!”多铎一看史可法决不愿归降,而他的声望和号召力也会是今后攻略江南的一大掣肘,于是决定杀之以全其忠义。

1645年5月20日,抗清名臣,民族英雄史可法壮烈殉国,时年43岁。

扬州十日尸积如山,史可法的遗骸没有能够找到,刘得威突出重围后在扬州城外的梅花岭为史可法修建了一座衣冠冢。清朝的乾隆皇帝感念史可法忠义,在此地为史可法建祠,并御笔朱批“褒慰忠魂”四字。一个人最大的荣誉,就是能够得到对手的尊重。

史可法事虽不成,但是他的忠义气节令人敬仰,一直到史可法牺牲后的四年,南明各地还有人冒充史可法起兵抗清,甚至连清朝人都相信了史可法没有死的传言。

大汉奸洪承畴一次俘虏了一个明朝的大臣,还特意向他询问:“先生曾在史阁部军中,未知史阁部是死是生?”

这个大臣的回答也非常的有节气,一语双关道:“我听人言,先生当年曾在松山军中未知松山洪经略是死是生?”一语反讽,令汉奸羞愤不已,遂下令将其杀之。

史可法守扬州,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知其必死而为之,事虽不成,忠义气节千秋享庙,史公可无恙矣!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902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