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惹祸却总先告状,姐姐哭诉这个锅我不背,父母要怎么办才好?

暂且不说这位爸爸乱用典故,但他对妹妹告状的态度和姐姐哭诉的处理方式,真的让人汗颜。看完节目,女孩的哭诉让我深入了沉思,作为父母,我们要怎样去对待孩子的告状?这种情况和行为,一般出现在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很多孩子会有一种心理,先告状的一定是对

最近看了《少年说》,一个女孩在节目里哭诉:“我有一个妹妹,她特别喜欢招惹我,每次我要去教育她的时候,她就会跑到爸爸那里去告状。爸爸,你每次都不管事情的真相是什么,就直接来教训我,你能不能试着相信我一次?”

爸爸的回应是,“你上过学,也学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古人都知道以大让小,你又比她大6岁,这个道理还要爸爸说吗?”

暂且不说这位爸爸乱用典故,但他对妹妹告状的态度和姐姐哭诉的处理方式,真的让人汗颜。在视频的评论里,无一不是指责这个爸爸的。其中一个网友是这么说的,这种爸爸恐怕是我最恐惧的一种了,完全不接受女儿声泪俱下发出的信号,长此以往,女儿对爸爸失望,爸爸失信于女儿,终究越走越远了,心疼女儿。

看完节目,女孩的哭诉让我深入了沉思,作为父母,我们要怎样去对待孩子的告状?

在生活中,我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3~12岁的孩子是最喜欢告状的。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这个年龄段是儿童社会技能“道德-规则意识”发展的阶段。当孩子告状时,我们不要表现的很烦,也不要过度担心。只要弄清楚,孩子告状背后的深层原因即可,孩子喜欢告状的原因主要有3个。

1,求求保护求表扬

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把道德发展历程分为前习俗水平(3~10岁),习俗水平(10~13岁),后习俗水平(13岁到成年)。

在3~10岁这个阶段处于前习俗水平,是惩罚定向阶段,强调服从个人强权。例如老师,父母。孩子把父母和老师当成权威,他们说的话就是正确的,当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发生争执时,或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会向父母和老师求求保护。希望父母和老师能帮忙解决问题。例如,老师/爸爸妈妈,他打我,他拿了我铅笔,她抢了我的球等。

还有一种是求表扬。比如妈妈,姐姐玩IPAD,他偷偷吃零食。他们想通过告状来获得大人对自己是非观的肯定,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表扬,潜台词是我没有玩IPAD,我没有吃零食,我是乖孩子,你要表扬我。

在孩子求表扬的告状里,要特别注意目的性的告状。当孩子发现告状后,他们会被安慰或表扬,尤其当“告状”的内容是向老师、家长提供情报,汇报了就会被表扬,使自己变成“好孩子”时。每个孩子都希望一直得到重视和被肯定,这就会让他们不断的去找别人的错,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我们不能鼓励孩子这种目的性的“告状”。当孩子有这样的倾向时,一定要旗帜鲜明地告诉他们这样做不对,并纠正。

2,逃避惩罚和推卸责任

这种情况和行为,一般出现在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很多孩子会有一种心理,先告状的一定是对的,做错事了,要赶在别人之前,去告状。然后自己就可以推卸责任,逃脱惩罚。一位老师讲述了这样一件事。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需要扮演一个仲裁者的形象,他的举动会给孩子建立起一种是非观,如果他不分黑白,直接为告状的孩子出头,会让那孩子尝到甜头,学会逃避和推卸责任,也让被告的孩子受到伤害。

《少年说》里的妹妹就是因为闯了祸,先告状。结果爸爸不分青红皂白就教训姐姐,还用大的必须要让小的歪理来压制姐姐。这样的教育非常不公平,不但会让姐妹的感情越来越糟,长此以往,姐姐会自卑失望,妹妹会自私嚣张,最终一家人越走越远。

3,喜欢执行规则,维持纪律

妹妹惹祸却总先告状,姐姐哭诉这个锅我不背,父母要怎么办才好?

在小孩眼里,父母和老师的话,可以被奉为尚方宝剑,只要是老师和父母说的话,孩子就要执行。比如在家里,妈妈告诉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如果家里的成员没有洗手就吃饭,孩子就会跑来告状说,他们没有洗手就吃饭。这是不对的。

维持纪律一般发生在学校,幼儿园中班以上的孩子都有强烈的纪律秩序感,他们会非常在意别人是否遵守纪律。当他们发现有人破坏规定时儿童行为心理学老师,就会找老师告状,目的是维持纪律和保持原有的规定。例如,老师教小朋友上课的时候,要坐端正,手放好,不要有小动作。当有些孩子没有做好,他们身边的同学看到马上就会告诉老师。老师,XX同学没有坐好,他还在玩铅笔。

知道孩子爱告状的原因后,我们明白了爱告状,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是孩子在幼儿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未成熟的表现,也是孩子和他人沟通的方式之一,这个时期是幼儿人际交往,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方式形成的重要时期。

因此不能通过是否爱告状,来断定一个孩子品性的好坏。我们可以弄清孩子告状背后的原因,去探索孩子的内心,去帮助和正确引导,让孩子更好更健康的成长。当孩子向我们告状时,要用耐心、尊重、理解孩子的态度,认真去倾听。不要敷衍了事,这样对孩子不礼貌、不尊重,也会使孩子更委屈。

具体要怎么做呢?其实三句话就可以了。

第一句,谢谢你告诉我这些!

当孩子选择向我们告状,说明他们信任我们。当孩子述说时,不要打断孩子的话,耐心倾听完,然后说谢谢你告诉我这些,再理性处理。如果孩子的告状有理,马上给与肯定并积极处理,同时引导孩子思考,别人那样做为什么不对?是影响大家?还是对自己不好?这样可以加深孩子对规则的认识,从而形成孩子自己的是非观和价值观。

如果孩子的告状不对,那就积极引导,帮助他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不要斥责说,“就你爱天天打小报告,没看到我这么忙吗?多事精。” 也不要质疑,“你说的是真的吗? 他真的这样做了? 你没有撒谎吧!”

只有我们对孩子充分的信任,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孩子克服爱告状的坏习惯。要注意的是,我们要对告状的事实,要积极处理。但对于孩子的告状行为,建议既不表扬也不批评。

第二句,你生气是因为XX原因吗?

孩子来告状,大部分原因在于有什么事情,他觉得生气或者触犯了他的利益。当他来告状时,先肯定他的情绪,接纳他们的不满,对他的遭遇表示理解,等孩子说完,我们可以说一句,你生气时因为XX原因吗?和孩子达到共情。然后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和宽容,“想想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办?告诉他,如果大家都多些宽容,少些自私儿童行为心理学老师,那小伙伴们间是不是就不会有那么多矛盾了?

在平常,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读绘本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懂得宽容和理解他人,这样孩子们之间才能更愉快的相处。

同时也要引导孩子,有些事,可以通过礼貌的语言就可以解决,不需要事事都来告状。比如,一个小朋友堵住了另一个小朋友的路,这个小朋友只要说,“请让一下。我要过去。”基本上小朋友都会主动让开。

第三句,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这句话可以锻炼孩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自己学会化解与小朋友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不要让孩子总是依赖家长和老师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因为我们不能每时每刻都守护在孩子身边,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辈子。孩子终归要长大成人,要独自面对这繁扰的社会。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可以让孩子学会选择,什么时候要大胆表态、勇敢回击,捍卫自己的主权,什么时候只要安静地走开、不理睬就好。

比如,孩子在小区玩球,球比小朋友抢走了,孩子来告状。可以先蹲下来,抱一抱他,安抚一下。然后问,球被抢走了,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如果孩子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不敢去拿。那就陪他一起过去,握住他的手、告诉他:“妈妈陪你一起去,但是需要你自己来开口哦。” 平时,也可以用玩具或者对着镜子练习:“把球还给我!”

年幼的孩子爱告状,这是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的,有时,我们可能会因为他们频繁的告状感觉到厌烦,但不要直接否定孩子。作为家长或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路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面对孩子的告状,要理性对待,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具体解决。积极引导孩子,鼓励他们多交流和表达,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学会和睦相处,而不是当个审判官,生硬地评判是非。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890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