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年王树声重回大别山,挖出红军20年前埋下的宝贝,众人见后落泪

1932年的夏天,红军所在的鄂豫皖根据地,正在遭受着来自60万敌军的大范围围剿。

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军队主力转移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但在转移之前,军队手里却有一件非常棘手、无法带走的庞然大物。

为了安置这件“大宝贝”,总指挥徐向前下令红军将其埋藏在大别山的山沟中。

这件“大宝贝”立功无数,却只能以报废埋藏告终,在场的诸多红军战士都落下热泪。

然而时隔二十年后,王树声将军趁着慰问大别山人民的机会,重回大别山,这件“大宝贝”才得以挖出重见人世,在场众人见后纷纷落泪。

那么,这件“大宝贝”究竟是什么?它缘何而来,它的身上又有着什么功绩呢?

龙文光的“弃暗投明”

“大宝贝”的到来,要从一位名为龙文光的飞行员的迫降说起。

1930年1月的一个早上,一架飞机伴随着轰隆隆的轰鸣声,摇摇晃晃地降落在鄂豫皖根据地的一条河边。

一时间,周围的村民和红军都被这个旋转着螺旋桨的庞然大物吓了一跳,村民们手里拿着锄头等劳作工具,徘徊在这个庞然大物周边。

这架飞机因为机油耗尽,只能被迫降落。落到河滩上后,飞机的半个轮子都已经陷在了泥土里面。

但好在其他部位都没有任何的损坏,飞机个头并不太大,机身都是银灰色的,上面还有着国民党的青天白日图标。

在周围群众充满警戒的同时,显然机舱内的飞行员还没意识到问题的出现。飞行员龙文光还以为自己已经降落在了国统区,于是在飞机顺利停下后,他迅速打开舱门,冲着围观的群众大喊,让他们去找长官搞点机油过来。

然而很快龙文光便意识到周围都是红军,他立刻举手视投降状,嘴中大喊着,“不要伤害我,我是飞行员。”

见周围人没有注意到的自己,他匆忙便想带着自己的飞行帽逃跑,瞬时间赤卫队长便发现了龙文光的意图,他们并不想伤害这位飞行员,只能边追边喊,“我们不会伤害你,不要跑,红军宽待俘虏!”

龙文光知道自己跑不掉了,只能停下脚步,经过一番查问,红军这才得知,原来这是国民党购买的一架美产侦察机,龙文光作为飞行员驾驶执行任务,只是在返航过程中,因为天气和机油耗尽的原因被迫降落。

根据地领导人徐向前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高兴,他立即下令必须要尽力保护飞机,优待这位名为龙文光的飞行员,不可肆意伤害他。

在根据地的这些天,龙文光的心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起初龙文光被红军带走,他从加入军队后便一直以国共势不两立为宗旨,因此面对红军的审问,龙文光抱着“英勇赴死”的决心,顾左右而言他,始终不说实话,使得审问很快陷入僵持。

但令龙文光没有想到的是,面对自己的不配合,红军非但没有对其进行严刑拷打,反而将他带到了指挥部,让他与徐向前将军见了一面。

面对着眼前这位面容清瘦、语气和善的领导,龙文光很难将他与蒋介石悬赏巨额奖金取其首级的那位高级将领联系在一起。

直到这位先生态度温和地对龙文光自我介绍,“你好,我是徐向前,你不用害怕,如果你有什么话可以和我说。”

在徐向前的循循善诱下, 龙文光渐渐放下了自己心中的戒备,在两人交流中,徐向前了解到,眼前这位飞行员心中也有报国大志,并非是非不分之人。

龙文光在读大学期间,得知孙中山先生正在创办黄埔军校,从小立志报国的他,很快便下定决心,从大学退学,选择成为黄埔军校的成员之一。

毕业之后,龙文光又凭借优异的成绩入选航校,成为了一名国民党飞行员。

龙文光也在与徐向前的交流中,摒弃了原来“共产党共产共妻”、“红军都是红眼睛绿鼻子”等等谣言,最终决定加入红军,留在根据地服务。

徐向前得知龙文光的决定后,非常激动地表示对其加入红军的欢迎,不久后,龙文光便被安排在红一军的总部任参谋一职。龙文光感念于红军对其的信任,便将自己的名字从龙文光改为了龙赤光。

威震敌军的“列宁号”

解决好龙文光的问题之后,徐向前又开始考虑这个“大宝贝”的事情。

在此之前,红军一直都没有一架属于自己的飞机,所以面对这件突然到来的礼物,红军都很茫然,对其束手无策。

但徐向前却觉得,不能让这架飞机就在河滩上一直荒废,还是得尽可能的利用起来,否则就算不加以利用,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就停在根据地的河滩上,这不是等着敌人来攻击我们吗?

于是,转移这架飞机的任务便开始实行起来。苏维埃政府经过开会协商,决定暂时将飞机转移到林湾这个小村庄。

此地群山环绕,丛林茂密,只有四户人家在此居住,经过巧妙的安排,飞机被放置在两座房子之间,上面搭上一个棚子,前后用柴火围起来,无论是空中还是地上都很难被发现。

与此同时,国民党已经得知一架执行任务的侦察轰炸机失踪,疑似落入红军之手。他们多次派特务进行侦查打探,但始终无功而返。

一年后,红军成功攻下河南新集,苏区政府专门在这里设立了一个航空局,由龙文光任航空局的局长。为了将这架飞机转移到新集,政府还专门配备了相关技术人员,并修建了一座机场。

为了将飞机顺利运送到新集,徐向前等领导决定由专业技术人员将飞机进行拆分,将各个零部件装到马车上,由人力轮换抬着转移。

这项任务前前后后忙碌了近半个月,四千多个红军都参与进来,从原来的停放地到河南新集,所有的零部件都被保护的非常好,完美无损。

在几位技术人员的重新组装后,飞机再一次在河滩上得以复原,并且重新上色,将之前的青天白日图标抹去,换上了代表红军的红色五角星。

苏区政府还专门为这架新飞机举办了一个命名仪式,从此中国工农红军有了真正的属于自己的第一架名为“列宁号”的飞机。

苏区政府对这架“列宁号”飞机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不仅在各个地区修建了多个简易飞机场,还将俘获的敌军3000多公斤的汽油运到了新集,供“列宁号”使用。

经过各方努力,1931年的7月份,“列宁号”飞机终于试航成功,根据地的百姓们看到翱翔在根据地上方的我方飞机后,兴奋地追着“列宁号”飞奔。

不久后,龙文光便接下了第一项任务,到国统区进行侦察和示威行动,同时搭乘总政委陈昌浩到金寨执行任务。执行任务的当天上午,新集机场可以算得上人山人海。

随着围观群众的欢呼声越来越高,“列宁号”一阵轰鸣后,开始在跑道上极速滑行,然后抬头飞上了空中。

由于金家寨机场上泥泞过多,飞机无法降落,“列宁号”只好改变原本航向到固始降落。

当飞机盘旋在固始县城上空时,城内的国民党敌军还以为是自方的飞机,都纷纷来到街上抬头观看。

但他们没想到的是,机身上并非是他们想象中的青天白日图标,而是代表红军的五角星标志,伴随着“列宁号”的盘旋,一些红军传单也被洒落在城中,导致城中敌军吓得纷纷散开。

之后龙文光又接到了另一项侦察任务,到国统区华中心脏城市——武汉进行侦察示威,很快“列宁号”便驶达武汉上空,盘旋一周将传单投撒完成后,顺利回到了苏区。

这一行动震惊了整个国统区,国民党军方立即下令进行灯火管制,并刊登报纸,表示共军飞机连日骚扰国统区,各区必须严加防范。

随后在红四方面军南下攻打国民党第69师师长赵冠英坐镇的黄安县城时,“列宁号”更是起到了独具一格的作用。

1931年的11月,徐向前率领的红四方面军在攻打黄安县城的战斗中陷入了僵局,战争持续了一个多月,却始终无法攻下,如果三天之内无法成功攻入城内,国民党援军便会赶到。

在这种危急时刻,龙文光提出驾驶“列宁号”实施轰炸任务。由于之前为了方便执行通信联络任务,挂弹架已经被拆卸下来。

情况紧急,龙文光连夜开始绘制挂弹架图纸,兵工厂用了一整天的时间将挂弹架做出来,并安装在“列宁号”的两翼边上。

经过一晚上的高地勘察,我军掌握了城内中心司令部的位置和相关的兵力部署。第二天的上午,龙文光便驾驶着“列宁号”驶到黄安县城的上空。

发现目标之后,龙文光当机立断,操纵操作杆,飞机随着俯冲下来,将炮弹准确地落入敌军司令部,炮弹落地爆炸,浓烟随之四起。

此时敌军才慌张地发现“列宁号”正盘旋在自己的上空,见此情状,师长赵冠英意识到自己等不来国民党的援军了。

于是,他下令军队所有人立即撤退,趁此机会,红军立即发起猛攻,顺利拿下了黄安县城。这次战斗是红军第一次有飞机参与的战斗,对我军而言有着非常特别的意义。

“列宁号”的消失

红军利用国民党购买的侦察轰炸机,将国民党打得节节败退。蒋介石对此感到非常的愤怒,很快他便亲自坐镇武汉,派出30万人对鄂豫皖根据地发起了猛攻。

这次的围剿对蒋介石来说,不仅要消灭红军,更是要夺回“列宁号”一雪前耻。蒋介石先后发动几十架战机围攻“列宁号”。

虽然龙文光技术精湛,多次躲过了攻击,但在实力悬殊,加上汽油不足的情况下,红军和“列宁号”的境遇还是日益艰难。

为了保存实力,红军最终决定进行主力转移,但“列宁号”实在是过于庞大,目标非常明显,虽然在群众的帮助下,“列宁号”得以多次成功转移,但消耗也非常大。

经过几番讨论,红军最终决定将“列宁号”重新进行拆卸,暂时先将其埋藏在根据地一个偏僻的山沟中。

这天晚上,趁着夜色,红军将拆卸好的“列宁号”放入山沟中。为了防止敌军的发现,红军还专门派出了一个营的兵力进行掩护,与敌军一个团的兵力整整鏖战了一整晚。

红军成功得以转移,国民党在大围剿的过程中,逐渐占领了鄂豫皖根据地的大部分地区,但蒋介石始终无法忘记“列宁号”给他带来的耻辱,多次派人寻找被掩埋起来的“列宁号”。

但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之下, 国民党的这一行动始终没有实现,就这样随着红军撤离苏区,“列宁号”孤独地在大别山一直沉睡了下去。

而曾经驾驶它完成各项任务的飞行员龙文光,却意外与红军主力失散,在与妻子团聚的过程中被国民党特务发现捕获。

龙文光入狱之后,国民党很多有志之士都在为他求情,因为作为飞行员而言,龙文光真的算得上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航空人才,如果能够为之所用,对国民党来说是非常大的助力。

但蒋介石对龙文光投向共产党一事始终耿耿于怀,因为在蒋介石眼中,他更看重的是下属的忠心多过于能力,最终龙文光仍然没能免除一死,年仅34岁便被国民党以“带机投匪”罪处死。

时隔二十年,战争最终结束,新中国得以成立,王树声将军在慰问大别山老区的百姓时,重新带人将这架“列宁号”的主要零件从山沟中挖出,至此“列宁号”得以重见天日。

国家感念于“列宁号”和龙文光曾经对革命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在周总理的指示下,空军航空博物馆对“列宁号”进行了1:1的复刻,将这架样机陈列在博物馆,以供后人瞻仰这段历史。

藏在“列宁号”背后的,不仅仅是一架做出巨大贡献的飞机,更包含无数像龙文光一样的爱国人士对新中国成立作出的牺牲,对祖国由衷的热爱。

参考文献:

马国福.“列宁号”:共和国航空史上第一架飞机的前世今生[J].协商论坛,2021(04):54-56.

缪平均,田瑛,杨普秀.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的诞生[J].云南档案. 2018.02.027.

李倩.鲜为人知的我军首位飞行员龙文光和“列宁”号飞机[J].湖北文史,2017(02):40-48.

叶介甫.工农红军的第一位飞行员——龙文光[J].党史纵横,2009(02):31-33.

张军贤.徐向前与“列宁号”[J].国防,2003(07):63-64.

阮凌曦.“列宁号”和首次“空对地”战斗[J].党史纵览,1997(02):26-27.

郭凤忠.“列宁号”始未记[J].航空史研究,1994(02):75-77.

编辑:严粒

责编:林画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590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