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印自卫反击时众将有分歧,刘伯承出面镇场,告诫一句话影响至今

1962年10月20日,对印自卫反击战爆发,我西藏军区在中线山南方向穿插分割,仅用11个小时就消灭敌第七旅2000余人,取得了开战以来的第一个大捷。

随后我军再接再厉,接连摧毁印军修建的堡垒据点,将战线推到了印度境内,距离新德里300公里的地方,给予敌人极大震撼,完成了对印自卫反击战的主要作战目标。

这次反击战是抗美援朝之后的十多年间第一次大规模军事冲突,毛主席对其十分重视,特意请出军神刘伯承出来镇场子,刘帅提出关键性战略,还告诫手下一句话。

刘帅的战略部署是怎样的呢?他又警示部下什么呢?

编外参谋

刘伯承是我军的老资格将领,从民主革命时代就参军入伍,击败过无数强敌,解放战争中更是千里挺进大别山,打开了局面,对最后的胜利起到关键作用。

作为一名“儒将”,刘伯承在建国之后就开始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军事教育方面,他推卸掉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务,从无到有组建军事学院,为我军培养出数千位优秀指战员。

毛主席评价刘伯承是“一条龙下凡”,没有什么能挡得住他;邓公赞叹:“伯承同志是我党首屈一指的军事指挥家,他的军事造诣在国内外都是十分罕见的。”

通过这些赞誉,就不难看出刘伯承的天才能力,这也是他获得十大元帅殊荣的重要原因。虽然离开一线,不过国内外最新的军事理论他都能第一时间获得,经常会有独特的见解。

但是自从深耕在教育学领域,刘伯承就已经很多年没有上过战场了,这对一名军人来说异常致命,再加上早年间右眼受过伤,身体条件不太好,很多人对于他还有些疑惑,不知道他还能不能上战场。

但名帅就是名帅,刘伯承在反击战开始前的半年就提前预料到可能发生冲突,他当时担任军委战略小组组长,及时向中央提供相关情报和对策支持,提出自己的意见。

为什么刘伯承会关注到中印边境呢?一部分原因是他曾经在1949年12月份带兵解放西南各省,指挥18军入藏事宜,熟悉那里的环境和地理条件,多年来一直没有忘却。

另外,随着印度获得了苏联和美国双方的支持,他们在国际军事领域越发活跃,刘伯承未雨绸缪,对这个邻居提前研究了一番,然后根据其动向,做出了合理的预判。

实际上,印度自从1949年开始就对我国领土虎视眈眈,毛主席从全局出发,没有理会印度的挑衅,使得印度总理尼赫鲁误判形势,一错再错。

到了1962年10月中旬,印军越发猖狂,直接越过所谓的“麦克马洪线”,在边界地区设立哨所,囤积重兵,周总理紧急会谈印度外交部长,却得到一个割让领土的答复。

既然这样,那就是没得谈了,印度需要为自己的无理付出代价。毛主席给西藏军区司令张国华下令全体备战,各种物资通过川藏线紧急调动,全国战备等级提高。

张国华是刘伯承的部下,带领18军入藏,后来常年在西藏军区担任军事主官,对边境地区的情况比较熟悉,毛主席就让他担任前线指挥,后方则调一位老将出马。

这位老将就是刘伯承,他和张国华是老相识,能更加亲密的合作,之前也是他主动向中央报告印军异动,提前做出方案处理,后续又有深入研究,是最好的人选。

刘伯承十分谦虚,他表示自己已经多年没有上过一线,不知道能否适应现代战场,这次战事他就是一个“编外参谋”,提出的建议仅供参考,主要还是张国华挑重担。

八字真言

话虽这么说,刘伯承“军神”的名号还是足以让人信服,他时隔多年再次出山,怎能不让人心折呢?

张国华还是一个小字辈,早年间在刘帅的指挥下驰骋,这次能直接接受老首长指挥,肯定会十分卖力,可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对印自卫反击战都是由刘伯承指挥的。

中国和印度拥有数百公里的边境接壤,大体分为东西中三个方向,西藏军区主要负责中线作战,刘伯承的反击战第一枪就打在中线的达旺,拉开了整场战役的序幕。

根据前线侦察来判断,来犯印军有1个旅的兵力,排成一字长蛇阵,在青藏高原的恶劣地形上蜿蜒,而且从火力配置中发现,印军前重后轻,两翼空虚,没有纵深。

这样的话,我军最喜欢的穿插迂回战术就可以使用了。刘伯承根据印军特点,创造性的提出了八个字的应对策略:打头、切尾、击背、剖腹,给予敌人强烈打击。

1962年10月20日,西藏军区集结3个步兵团和1个炮兵团的力量,实施迂回包围战术,将印军第7旅死死咬住,经过11个小时的激战,消灭了这股精锐敌军。

经此一役之后,周总理再次出动,寻求和印度的和平方案,没想到尼赫鲁将我们的好意当作软弱,不顾兵败的事实,让前线印军顽抗到底,毛主席下达全面反攻的命令。

这次进攻依然按照刘伯承设计的战略,由西藏军区55师配给三个炮兵团打掉印军的“铜头”,11师执行战术穿插,绕到敌人后背位置,切掉印军的“锡尾”。

另外,四一九部队负责攻击印军的腹部,山南军分区要剖开敌人背部,四支部队紧密配合,完成对印军的分解,打碎其进入中国领土的丑恶企图。

当然,正面部队要稳住战线,给绕后迂回的队伍时间,攻击敌人腹部位置的部队要把握好时机,在印军慌乱之际投以重兵,一套连招下去直接打穿敌人的防线。

战事结果正像刘伯承设想的那样,印军根本没有反应过来,即便他们有更好的后勤支持,更精良的装备,但是在我军的强大进攻压力下,印军还是露出了破绽,从而一败涂地。

刘伯承不愧是“军神”,他根据之前保留的相关资料和侦察兵带来的前线情报,就把印军的相关部署摸得一清二楚,随后针对性的做出反制,打印军一个措手不及。

打头、切尾、击背、剖腹这八个字精妙异常,从多个角度剖析了印军的作战方针,根据我军的作战特点,采取迂回战术,有力的打击了猖狂无比的印度军队。

不要轻敌

研究战史不难发现,对印自卫反击战的战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冲突规模较小,只是西藏军区在中线发动的有限反击,消灭印军一个旅的部队。

第二阶段则是全面反击,东西中三个方向出动大量兵力,既有正面拖延,也有侧面迂回,是一场完整的战略部署,刘伯承元帅的作战计划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

而除了作战方针外,刘伯承更多的是起到稳定军心,查缺补漏,一锤定音的作用。其中稳定军心,查缺补漏自不必多说,老帅的丰富经验是最好的武器,能解决许多现实问题。

就拿开战前半年来说,刘伯承就提前预测到了印度可能出现大规模调动,主动向中央军委提出建议,加强对西藏军区的物资补给,修建内地通往边疆的公路铁路。

战斗开始之前,刘伯承最关心的就是后勤问题,青藏高原上条件恶劣,一旦后方补给跟不上,前线很容易出现问题,一遍又一遍的强调做好后勤保障,不顾年迈亲自去基站督促。

一锤定音这方面也很好说,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是刘伯承的老部下,当初他带兵入藏的计划就是刘伯承制定的,可以说在指挥层面出现分歧的时候,刘帅是有最终决定权的。

事实上在第一阶段作战结束后,前线指挥所确实产生了不同意见,根据前线军官们的反馈,对面印军的战斗力不高,远远比不上美国人,甚至可能比蒋介石的部队还要弱上一些。

因此在制定第二阶段作战计划的时候,一些参谋明显更加激进,浑然不把印军放在眼里,刘伯承了解到了这部分信息,忧心忡忡的同时,也在想办法给张国华提醒。

老首长的训示,张国华肯定是要听的,刘伯承亲自给他打电话:“我知道部队中有轻敌情绪,你要立刻回去做工作,印军打过二战,手中还有帝国主义提供的优秀兵器,绝对不是所谓的边防警察,二线民兵,一定要告诫部队,不要轻敌妄进!”

张国华连连点头:“首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后方的刘伯承这才放下心来,继续用放大镜看着地图,脑海中规划着印军可能的行军路线,以及我军的下一步部署。

确实还没有到轻松大意的地步,我军自从抗美援朝结束以后,已经十多年没有经历过大规模军事冲突,当初的老兵大多退伍转业,新入伍的这批士兵没有上过战场。

印军则从二战开始就没有停过,虽然在战场上一边倒,看起来没有多少战斗力的样子,但是老兵和新兵的区别很大,而且他们还有美国提供的军械装备,绝对不能疏忽。

中国军神

在打了多年仗的刘伯承看来,战争还远没有结束,稍微一点疏忽大意,可能就会带来巨大灾难,因此随后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他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因为这份谨慎,刘伯承在“不要轻敌”的基础上更加细化,给张国华拿出了更加精妙的方案,包括后勤,迂回包围,对敌方针等等,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在后勤方面,对印自卫反击战注定是一场小规模战争,双方因为地形地势的原因,无法投入大批军事力量,因此维持几万人的兵力是比较正常的。

刘伯承不断督促后方基地隐蔽伪装,躲开敌人轰炸,同时尽全力修建青藏,康藏公路,保证物资能够及时运输到前线。

现代战争打的主要是后勤,青藏高原上荒无人烟,无法就地补给,全部的军事物资都要由后方运输而来,保证运输线就是保证生命线,对战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迂回包围方面,刘伯承经验丰富,他在自己的军事生涯中多次使用这种战术,因此可以提出更多独到的见解,对没有经历过战争洗礼的我军将士来说很有意义。

刘伯承说:“迂回穿插只是机动的形式,为最终胜利创造条件,但是最后还是需要消灭敌人,绝不是包围住敌人就算成功,还是要做好打硬仗的准备,坚决啃硬骨头。”

在对敌方针上,刘伯承异常冷静,他告诫张国华必须“速战速决”,集中优势兵力给予敌人重大打击,切忌分散力量,将战争持续化,扩大化,这对中国来说不是好事。

因为印度背后有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他们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得物资补给,而中国则没有这个条件,而且在国际社会上,一旦战争持续时间过长,对我国的国际声望不利。

总之,刘伯承元帅用自己的丰富经验,给前线将士们制定了一个最合适,也是最可靠的作战方案,在张国华将军的优秀指挥下,我国粉碎印军力量,取得了对印自卫反击的胜利。

经过两个阶段的受挫,印度总理尼赫鲁终于认识到了实力差距,不再抱着不切实际的想法,开始和中国商谈和平协定。中国这次自卫反击战取得了彻底的成功。

我们研究这段历史的时候不难发现,刘伯承在整个战争过程中发挥的关键性作用,他用超乎寻常的指挥艺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再一次验证了“中国军神”的强大魅力。

尤其是刘伯承对手下“不要轻敌”的告诫,一直影响着我军料敌从宽的政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好充足准备,更好更快的适应现代战争环境。

刘帅不顾高龄,在祖国召唤的时候义无反顾的挺身而出,给世界贡献出一份精彩绝伦的答卷,这是我们需要学习铭记的精神,是所有中国人永远的榜样!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569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