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沁园春·雪》轰动重庆,蒋介石气急败坏:赶紧找人批判他

1945年11月14日,一首《沁园春·雪》被发表在重庆《新民报晚刊》副刊上,一经公开,迅速轰动整个重庆。

词全文如下: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整个山城都在讨论共产党最高领袖毛泽东所著的这首《沁园春·雪》,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叹服,老百姓也都被诗中磅礴的气势震撼,只有蒋介石心中郁结难开。

“娘希匹,一个个都是酒囊饭袋!”蒋介石指着这些平日里神气十足的国民党文人气急败坏骂道。

“陈布雷,你说说毛泽东的诗词怎么?”

突然被点名的陈布雷浑身一哆嗦,擦了擦冷汗,畏畏缩缩回答:“气势磅礴,气吞山河,确是盖世之精品!”

“哼,精品,我看他是想称霸!”蒋介石冷哼一声,不屑地说道。

说完,蒋介石将报纸用力摔在陈布雷身上,愤恨下令:“赶紧找一批人,批判毛泽东,要让全国人民知道,毛泽东来重庆不是和谈的,是来称帝的!”

蒋介石一声令下,无数批判毛泽东诗词的诗作涌现出来,各色妖魔鬼怪纷纷现形,毛泽东知道后,霸气回复四个字:“鸦鸣蝉噪!”

图|毛主席《沁园春·雪》

一、弥天大勇赴重庆

1945年8月28日,重庆九龙坡机场,来自社会各界的民主人士、爱国人士和国内外记者纷纷聚集在这里,拭目以待一位神秘人物的到来。

不一会儿,一架草绿色的专机缓缓降落,人群瞬间沸腾起来,飞机舱门打开后,周恩来面带微笑走了出来,随后侧身站在舷梯一侧,身后头戴盔式帽、身穿中山装的毛泽东带着慈祥的笑容,向人群挥手。

记者疯狂按动快门,记录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看到毛泽东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明白,此时的重庆就是龙潭虎穴,蒋介石摆下这场“鸿门宴”,就是在考验毛泽东,如果毛泽东不来,那么就是在破坏和平,如果毛泽东来了,那将有无数洪水猛兽迎接。

此等恶劣处境,毛泽东依旧泰然自若,他大方从容,一边挥手,一边走下舷梯,那个在人民心中被妖魔化的“共产党人”形象真正出现在眼前时,只让人觉得温暖又亲切。

随后,毛泽东摘下盔式帽,朝人群走去,人们热情鼓掌、欢呼。

民主同盟的著名人物张澜、沈钧儒,国民党左派陈铭枢、谭平山,刚从苏联回来的郭沫若……

这些代表重庆进步、和平的社会名流纷纷来到机场,欢迎毛泽东一行人的到来。

奇妙的是,这样热烈的欢迎会场,却没有鲜花,也没有与之匹配的仪仗队,蒋介石甚至没有派出国民党政府高官,仅有一位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周至柔、国民党参政会秘书长邵力子等无关紧要的人员在机场等候。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蒋介石的刻意冷遇就是一种暗示,他并没有将毛泽东视作地位对等的共产党领袖,仅仅算是国民参政员。

“重庆各界的朋友们,我从延安给你们带了礼物,请到这里来拿!”周恩来高举起一个纸包,大声对在场的众人说道。

欢迎的人群立即涌向周恩来索要礼物,还有人递名片、送鲜花,有的则涌上来自报家门,争着抢着和毛泽东握手。

毛泽东清了清嗓子,用洪亮的声音说道:“本人此次来渝,与国民政府蒋介石先生共商建国大计,抗日战争已经胜利结束,中国即将进入和平建国时期……实现全国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此话一出,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图|毛泽东乘坐飞机抵达重庆

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双眼含泪,紧紧握住毛泽东的手,激动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您是张表老?您还好吗?”

“润之先生,我很好。您亲临重庆,辛苦了!”张澜颤抖着声音,激动地说道。

毛泽东用力点点头,深情地说道:“大热天还请您亲自到机场来,真是不敢当呐!”

众人寒暄结束后,周至柔请毛泽东上车,并说道:“毛先生,直接送您到接待美国贵宾的招待所可以吗?”

毛泽东不动声色回答:“我是中国人。”

一旁的张治中听到这话赶紧站出来打圆场:“去山洞林园吧,蒋先生为您准备了住所。”

毛泽东这才勉为其难点点头,和周恩来一起挥别人群。重庆谈判尚未正式开始,一场隐形的交锋已经开始。

随后,毛泽东哈哈一笑,坐着美国大使馆派来的汽车,一路直奔山洞林园而去。

当晚,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国共两党风云人物,纷纷聚集山洞林园,一时间从国内至国际,所有眼睛都紧盯这里。

对毛泽东的到来,蒋介石压根就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准备,在8月29日的正式会谈中,他避重就轻表示愿意听取中共的一切意见,并且又一次提出了“中国无内战”的老话。

蒋介石这一套,中共领导人心知肚明,谈判桌上,毛泽东掷地有声反驳道:“蒋先生说中国没有内战,这是赤裸裸的欺骗!”

紧接着中共代表团列举了大量蒋介石戴着和平的“假面具”,肆意破坏和平,积极准备内战的例子。

毛泽东的一番话让蒋介石有些下不来台,沉默半晌后,张群站出来为国民党辩护。

国民党的这一系列操作,毛泽东早有预料。新中国成立后,他曾对工作人员说道:“当年蒋介石请我到重庆,说是为了和平,其实就是在考验我,出发时我向党中央推荐刘少奇,一旦蒋介石把我杀了或者软禁起来,刘少奇同志就接过我的工作。”

重庆虽是蒋介石的地盘,但毛泽东硬是以闲庭信步之势,展现出共产党人无私为民、一心为公、爱好和平的形象。

在重庆期间,毛泽东还下了一步文化妙棋,凭借一首《沁园春·雪》在一夜之间轰动山城,彻底征服了世人的心。

那些被国民党哄骗已久的老百姓,直到现在才明白,毛泽东并不是像国民党宣传的那样“没有文化和教养的土匪”,而是中国最具雄才大略的风流人物。

图|毛泽东和民主进步人士在一起

二、《沁园春·雪》轰动山城

8月30日,是毛泽东到重庆的第3天,谈判桌上进展缓慢,毛泽东决定去见见重庆的民主人士。

得知毛泽东要来,柳亚子起了个大早,拿出了珍藏已久的长衫,穿戴一新,一路直奔桂园。

当柳亚子来到桂园的时候,毛泽东正同黄炎培交谈,看到柳亚子来了,两人赶紧迎上去,紧紧握住柳亚子的手。

柳亚子细细打量眼前的共产党最高领袖,敬佩地赞叹道:“毛先生这次是弥天大勇赴重庆,单凭您伟大的人格,这个世界上就没有您不能解决的事。”

随后又转头对黄炎培说道:“我信任毛先生,我更相信中国不存在不能解决的问题。”毛泽东也对柳亚子这些年来为民主革命作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赞扬。

当晚回去后,柳亚子夜不能寐,提笔写诗一首,赞叹毛泽东亲临龙潭虎穴的勇气,并且祝福毛泽东来重庆谈判马到成功,这首诗后来被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

9月6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人都来到柳亚子家中,这次毛泽东送上了自己的手书词《沁园春·雪》,柳亚子看过后深受震撼,诗兴大发,步韵贺一首,并称赞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作”。

那几天,柳亚子每天最多的事就是吟诵毛泽东的这首词,然后提笔写出自己的感想,几天下来,柳亚子越想越觉得这样的绝世佳作怎能独享?

思索再三,柳亚子将毛泽东的词和自己写的和词一并交给《新华日报》,请求对方同时发表,报社负责人看过后也觉得这是一篇绝世佳作,但要是发表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柳亚子好奇问原因,负责人无奈摇摇头,说道:“公开发表毛泽东的诗词,必须要得到毛泽东本人的同意!不然,我们也无能为力啊!”

眼下毛泽东已经返回延安,来回折腾需要不少时间和精力,可这样的作品就这么放弃实在是太可惜了。经过多番协商后,《新华日报》于11月11日刊发了柳亚子的和词。

图|毛泽东和柳亚子合影

当时,柳亚子还参加了重庆中苏文化协会举办的书画联展,开幕式上,柳亚子拿出了自己最新的诗稿册,其中就有毛泽东的那首《沁园春·雪》,看到这首词的人都赞不绝口。

有一家民营报社《新民报晚刊》的编辑吴祖光也看到了这首词,多年在文化领域摸爬滚打的他,瞬间被毛泽东的这首词折服。

他笃定,一旦这首词发表,必将震惊整个重庆,甚至可以轰动全国!

吴祖光赶紧拿出纸笔,匆匆忙忙抄录毛泽东的词稿,可惜太过慌张,抄错了好些地方,事后他又收集了三个传抄本,才终于凑齐一首完整的《沁园春·雪》。

毛泽东的这首词,吴祖光的评价很高,他认为这首词的风格接近苏辛词,但是要比任何一首苏辛词派的词作都要大气磅礴,称得上是睥睨六合、气雄万古!

这样可遇而不可求的精彩稿件,无论怎么都不能放弃,吴祖光下定决心要发表,可同报社的工作人员却认为《新华日报》也只发表了柳亚子的和词,没有发表毛泽东的词作,因为毛泽东不愿意让人知道他写旧体诗词,贸然发表可能招来横祸。

吴祖光却认为《新华日报》是中共党报,理应遵从毛泽东的命令,他经营的是一家民营报纸,只要不违反公序良俗,发表的内容不都是由他决定吗?

11月14日,《新民报晚刊》第二版副刊“西方夜谭”上发表了毛泽东的这首《沁园春·雪》,标题为《毛词·沁园春》,还加了一段话,解释这首词“乃毛泽东游戏之作,不足为青年法,不足为外人道也”。

《新民报晚刊》刊登出的毛泽东诗词,存在大量错别字,但依旧不影响这首词轰动整个重庆。

重庆文化界名人纷纷站出来打听,这首词真的是毛泽东的作品吗?它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诞生的?

图|毛泽东于陕北写下《沁园春·雪》

这首冠绝古今的绝妙好词,确实是毛主席亲笔之作,它诞生于大雪纷飞的陕北……

1935年10月11日,毛泽东率领仅剩下7000人的红军队伍,穿越风雪、横跨沼泽,历经千难万险抵达陕北吴起镇,终于见到了长征胜利的曙光。

瓦窑堡会议后,毛泽东率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直奔黄河而去,在距离黄河只有20多里的清涧县,毛泽东站在高原之巅,恰逢一场大雪在秦晋高原上肆虐,雄伟壮丽的黄土高坡,此刻却是一片银装素裹。

看着眼前辽阔的神州大地,毛泽东单手叉腰,一挥而就,写出这首冠绝古今的《沁园春·雪》。

重庆上下,从青年到老者,从国民党到民主人士纷纷对这首词赞不绝口,大家都想不到,在国民党口中“没有任何文化和教养的赤匪”,竟然能写出这样大气雄浑的作品。

国统区的人民,尤其是文化分子,对共产党及毛泽东所知甚少,在蒋介石的长期宣传下,毛泽东成了占山为王的“草莽英雄”,还传出了“红军过贵州在茅台酒里洗脚”的谣传。

可这首《沁园春·雪》体现出来的伟大胸襟、伟大气魄,实在令人震惊,治国平天下不寄予这样的风流人物,还能指望谁呢?如此比较下来,身着戎装、满口功名利禄的蒋介石反倒成了“只识弯弓射大雕”的一介武夫。

图|蒋介石

三、乌合之众,鸦鸣蝉噪

没多久,蒋介石也看到了这首《沁园春·雪》,他第一反应是不相信这是毛泽东填的词,抛开这些来谈作品本身,确实是一首气势磅礴的好词,他立马找来谋士陈布雷,问道:“布雷,你看这首词是毛泽东作的吗?”

陈布雷是当时少有的知情人之一,所以他知道这首词是毛泽东写的,便用力点了点头,这样的回答让蒋介石感到很失望,他又不死心问道:“你说说毛泽东的诗词怎么?”

陈布雷弯着身子,擦了擦冷汗,畏畏缩缩回答:“气势磅礴,气吞山河,确是盖世之精品!”

听到这话,蒋介石皱紧了眉头,反问道:“难道就没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说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韵脚等等。”

蒋介石就是想要鸡蛋里头挑骨头,以此来平衡自己妒忌的心理。

陈布雷接过报纸,仔细看了半天才说:“据我所知,毛泽东对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非常精通,对他而言,作诗填词不是什么难事。”

没有听到想要的回答,蒋介石气急败坏道:“我看他的词有帝王思想,想效仿唐宗宋祖,他是想称霸!”

陈布雷为难地看着报纸,点点头说道:“这个嘛,倒是也有。”

蒋介石用力将报纸摔到陈布雷身上:“赶紧找一批人,批判毛泽东,要让全国人民知道,毛泽东来重庆不是和谈的,是来称帝的!”

蒋介石一声令下,重庆文化界的“妖魔鬼怪”都跳了出来,一批国民党右派御用文人,都站出来“欲与毛泽东试比高”。他们高举“反对复古,反对封建”的旗帜,斥责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有帝王思想,叫嚣着要与毛泽东辩论。

受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控制的报刊也刊登了这首词,展开了围攻。

《新民报晚刊》的吴祖光果然招来了大麻烦,国民党派人将他叫去训斥了一顿,指责他刊登毛泽东的词是“为共产党张目,是向共产党投降”。吴祖光多方奔走,这件事才算了结。

很快,攻击毛泽东作品的人越来越多,国民党《中央日报》主笔王新命写出一首和词,疯狂吹捧蒋介石,大肆诋毁毛泽东,甚至还声称要毛泽东放下屠刀,堪称“反动文人”的代表。

还有水平更高的北京大学文学学士、日本早稻田大学硕士易君左发表的和词,在他的词中通篇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情怀,细细品味,实则别有用心,易君左竟然将中共领导的武装革命诬陷为“黄巢杀吏,白起坑兵”,实在用心险恶。

看到毛泽东被众人围攻,郭沫若也赶紧站出来发表作品赞美毛泽东,还指出毛泽东与古代帝王的不同,之后郭沫若又在《上海周报》发表文章,为毛泽东诗词正名。

总而言之,《沁园春·雪》一出,死气沉沉的重庆文化界瞬间活跃起来,民主爱国人士与国民党反对派,你来我往,以笔为剑,展开了无休止的斗争。

图|郭沫若和毛泽东合影

《沁园春·雪》的作者毛泽东本人,却因为国统区对延安的信息封锁,并不知道这场发生在重庆的文化战,直到后来王若飞将所有攻击《沁园春·雪》的报纸、杂志整理后寄到延安,毛泽东才知道这件事。

对这些不堪入目的文字和铺天盖地的抨击,毛泽东并没有做出任何回应,后来毛泽东给王若飞的舅父,爱国民主人士黄齐生写了一封信,才轻描淡写提到了这件事。

“若飞寄来报载诸件付上一阅,阅后乞予退还。其中国民党骂人之作,鸦鸣蝉噪,可以喷饭,并付一观。”

好一句“鸦鸣蝉噪”,生动形象概括了国民党文人的虚伪阴险嘴脸,本该弘扬正道、维护和平、高风亮节的文人,经过国民党右派泥沼的污染,也变成了如此的市井小人。

黄齐生看到毛泽东的信件后,深受启发,针对国民党的“骂人之作”挥毫填词,迎面痛击这些走狗文人。

黄齐生所作的这首《沁园春》成了一首地道的政治诗词:

“民主如船,民权如水,水涨奚愁船不高?”

将民主与民权的关系,比喻为船与水的关系,和国民党那些酒囊饭袋所作之词相比,颇具哲理性。

只可惜,黄齐生在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与王若飞、叶挺等人一起遇难,实在是中国革命的一大损失。

图|黄齐生

重庆谈判后,在重庆乃至全国围绕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以沁园春的词牌为唱和形式,展开的这场文学斗争,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大奇观。

后来国民党政府从重庆迁往南京,南京、上海的文人作家,依旧陆续发表作品和文章品评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风靡文化圈,在其余各行各业也引起了不小轰动,成都的一家酒店老板立马挂上了“沁园春”的招牌,并在酒店的墙壁上写下了《沁园春·雪》百阕,成为当时人人打卡的“网红景点”。

1946年1月28日,毛泽东收到柳亚子看过《沁园春·雪》后写下的那首和词,他在回信中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感谢柳亚子先生的和词,感谢他为国事奔走努力。

图|人民领袖毛泽东

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这一“文化围剿”,并未在我党掀起任何波澜。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精神,《新华日报》也没有再发表其余贺词和任何反驳文章,只是在1946年5月23日《新华日报》华中版写了一段“编者按”:

“毛泽东同志咏雪一词刊出后,一时唱和甚多,然而也不乏好事之徒,任意曲解丑诋,强作解人,不惜颠倒黑白,诬为封建帝王思想。虽‘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567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