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农妇藏有毛主席亲笔签名照,主席曾说:我和她女儿算是老朋友

一张泛黄的旧照片,人民领袖毛泽东慈祥地微笑着,右边写着孙佩君同志,左边是毛主席的亲笔签名,这样珍贵的签名照,却收藏于长沙的一个农妇手里。

农妇将这张照片保存得很好,时常拿出来小心擦拭,记者问她孙佩君是谁,农妇笑着回答:“是我的女儿。”

“那你如何会有毛主席的亲笔签名照?”

农妇收起笑容,眼神慢慢飘远,轻叹道:“和开慧相处的那些年,我们都吃了不少苦……”

原来,农妇名叫陈玉英,曾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的保姆,她的女儿孙佩君曾多次与毛泽东通信,主席将孙佩君当作女儿一样来关心,曾对工作人员感叹道:“我和她(指陈玉英)女儿算是老朋友。”

可身为保姆的她为何会拥有毛泽东的亲笔签名照呢?孙佩君又是如何成为毛泽东老朋友的?

图|毛主席的亲笔签名照

这一切还得从1926年,长沙的那个冬天说起……

一、我们以后就是一家人了

1926年的长沙迎来了十年难遇的寒冬,望麓园连日风雨凄凄,本就破烂的泥巴路此刻更是变得泥泞难走。

一个农村妇女背着鼓鼓的包裹,穿着一件单薄的棉袄,在寒风中被冻得直打哆嗦,她伸出被冻得通红的右手敲响了望麓园一号的大门。

不一会儿,身穿棉布长衫的毛泽东打开了门,妇女颤抖着声音问道:“先生,我是来应聘保姆的。”

见到对方如此狼狈模样,毛泽东二话不说就将人领进了屋子,杨开慧见状也默契十足地倒了一杯热茶过来。

妇女感激涕零地捧着热茶,不断向杨开慧道谢。

毛泽东简单询问了一下妇女的家庭情况,便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孙嫂,留下吧。”

“毛先生,我这就通过了?”

杨开慧立马站起来,握住孙嫂的手,说道:“孙嫂,你到了我家里,我们以后就是一家人了。”

“我们一不是地主,二不是土豪,只是普通的老百姓,找保姆只是因为我的先生实在没有时间照顾我们娘仨,我腹中的胎儿也即将降生,请您来只是和我做个伴,帮把手。”杨开慧解释道。

听到这话,孙嫂感动得红了眼眶。

孙嫂本名陈玉英,出生于长沙的一户穷苦人家,从小就被送去做童养媳,10岁那年外出帮工,每一任雇主都将她当作奴才仆人对待,对她百般苛责,遇到杨开慧、毛泽东这样的雇主,对陈玉英来说真是“十世修来的福气”。

此刻的陈玉英还不知道,眼前的这位毛先生,日后将成为改天换地、扭转乾坤的伟人,她也将跟着杨开慧经历一段坎坷波折、终生难忘的岁月!

当时来毛泽东家应聘的保姆不在少数,他们却一眼相中了相貌平平、嘴笨口拙的陈玉英,陈玉英不理解为什么,杨开慧笑着解释道:“孙嫂,我和润之一眼就看中了你的一双大脚、一头短发!”

听到这话,陈玉英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像她这个年纪不裹脚的妇女少之又少,但凡家里不缺男丁的,都会让女孩裹脚,以求未来嫁个好人家。

陈玉英不裹脚是因为小时候家里太穷了,打小就得下地干活,家中的口粮也没有办法养活一个不干活的闲人,至于头发,也是后来嫁了人,为了方便干活专门剪短的。

杨开慧一只手扶着大肚子,一只手抚摸着陈玉英的鬓角,温柔地说道:“裹脚盘头发,是封建社会束缚和压迫女性的东西,像你这样大脚、短发的女人,多精神!”

被杨开慧这么一夸,陈玉英不好意思地红了脸,没想到自己一直引以为耻的大脚竟然成了杨开慧口中进步的象征,这么一说,自己也算是半个进步人士了。

在杨开慧和毛泽东这里,陈玉英第一次感受到了作为人的尊严和自信,时间一长,她也将杨开慧、毛泽东和家中的三个孩子当作了自己的亲人。

图|杨开慧

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毛泽东一家的生活情况变得拮据起来,陈玉英主动提出取消工资,还将自己攒的钱拿出来贴补家用,毛泽东知道后深受感动。

邻居知道后都对杨开慧称赞道:“霞姑,你家请了这样好的保姆,真难得!”

听到这话,陈玉英忙不迭地站出来,说道:“不不,莫这样讲,遇上她这样的雇主,才是我的福气。”

本以为日子会这样安稳过下去,可不幸终究还是降临了。

那是1930年10月,一个秋风萧瑟的早晨,杨开慧像往常一样照顾了毛岸英一宿,刚刚睡着,家中的大门就突然被敲响了。

陈玉英担心吵醒杨开慧,赶紧跑出来开门,没想到门外站着一大批国民党士兵和被五花大绑着的杨开慧母亲。

看到这个情景,陈玉英慌了神,赶紧关上门,站出来与官兵对峙。

就在这个时候,杨开慧走了出来,“铲共义勇队”队长一看正主出来了,一把推开小兵,耀武扬威道:“没什么事,请你跟我们到长沙一趟!”

说完这句话,队长大手一挥,不由分说将杨开慧绑了起来,一旁的陈玉英也被按倒在地。

杨开慧见状惊呼道:“放她走!她只是我家的保姆,抓她干什么?”

队长嘿嘿一笑,拽着陈玉英的头发说道:“共产党的保姆自然也是共产党,还有里面那个小共产党,也给老子带走!”

望麓园一号的吵闹吸引来了街坊围观,见国民党官兵把孩子也带走了,邻居纷纷请求:“抓大人就是了!关孩子什么事!”

“就是,孩子那么小知道什么!”

听到这些议论,队长朝天上放了一枪,恶狠狠对人群说道:“谁再乱说,老子就把他舌头割下来!”

街坊中一个颇有骨气的老汉站了出来,大义凛然道:“那我们送霞姑一程,总不犯法吧!”

就这样,街坊邻居找来两辆独轮车,身体虚弱的杨开慧坐在车上抱着毛岸英,孙嫂则坐在后面的一辆车上,身后紧紧跟着40多名荷枪实弹的敌人。

最终,杨开慧、陈玉英和毛岸英一起被关进了长沙警备司令部的监狱。

在监狱,敌人用尽一切残酷刑罚拷打杨开慧,却始终没有问出半个字,便转而威胁陈玉英。陈玉英虽然是个没什么文化的农村妇女,但毕竟也是在杨开慧身边待了4年的人,早已具备了革命精神,不论敌人如何威逼利诱,都未曾透露一个字。

杨开慧壮烈牺牲一个月后,党组织营救出了陈玉英和毛岸英,毛岸英被组织送去了上海,陈玉英则处处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监视,无奈之下,她只能回到老家躲避。

图|杨开慧和毛岸英、毛岸青合影

二、有困难只管告诉我

1950年,杨开慧的母亲杨老太太80岁生日,毛泽东特意派毛岸英回湖南为老太太庆生,并嘱咐一定要找到陈玉英一家,并接他们去参加老太太的生日。

在长沙圣希园1号,毛岸英如愿见到了陈玉英一家,陈玉英带着8岁的女儿孙佩君来参加老太太的寿宴,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陈玉英的身体仍旧这么健朗,毛岸英激动极了,握住孙嫂的手,久久不肯放开。

一旁的女儿孙佩君怯生生抓着陈玉英的衣角,毛岸英看到后,低下身子笑着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呀?”

女孩红着脸回答:“佩君……”

毛岸英又问道:“如何写呢?”

陈玉英接过话茬,说道:“我们家小佩佩一生下来,孙家人便去抽了支签,说这个娃,有配君的福,我们就取了这个名字。”

毛岸英接着说道:“佩君啊,以后有空来北京玩好不好?”

孙佩君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其实孙佩君早就从母亲那里听说了毛泽东和毛岸英的故事,可当她真的亲眼看到毛岸英,却又害羞得半天说不出话。

就在这时,一批乞丐闹哄哄闯了进来,当时长沙刚解放不久,许多人流落街头、无家可归,平常看到谁家办酒席就去谁家蹭饭,大喜日子也没人苛责他们,任由他们去闹。

毛岸英见状连忙拉着这些乞丐上桌,并摆好糖果请他们吃,毛岸英与乞丐同坐一桌,动情地说道:“过去我们都是穷苦人,都是被旧社会逼成这样的,不是我们命里注定的,现在全国解放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了,老家是农村的就回村里分田地吧,如果是城里的也可以去找工作。”

听到这番话,乞丐都千恩万谢离开了,毛岸英连忙阻拦他们,可这些平日蹭吃蹭喝惯了的乞丐,此刻却没有心情再吃饭了,一人抓了几颗糖果,便离开了酒席。

图|毛岸英在长沙

一旁的孙佩君看到毛岸英的所作所为,内心敬佩不已。毛岸英在长沙的这段日子,经常将孙佩君带在身旁,寸步不离。

当时孙佩君想要去长沙育才学校读书,但不满足条件,便想着去保育院,但是进保育院也得花不少钱,毛岸英回到北京后特意将这件事上报给了组织,组织答应帮助陈玉英送孙佩君去保育院读书。

之后,毛岸英又写信给舅舅杨开智,请他协助处理。最终在毛岸英的帮助下,孙佩君成功进入保育院读书。

1955年的暑假,孙佩君想跟着母亲去北京看望毛主席,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去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孙佩君直接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没想到毛泽东还真的回信了,主席在信中亲切地说道:“佩君同志,收到了你的信我很高兴,你们想到北京看一看是可以的,但今年不要来,明年再说吧!”

孙佩君欢天喜地拿着回信给母亲看,陈玉英看到这封信后感动得落下泪来。

1957年,孙佩君马上就要初中毕业了,她非常喜欢唱歌,也很擅长唱歌,老师便推荐她去报考音乐专科学校,可孙佩君对这方面完全一窍不通,而且音专远在湖北,孙佩君不敢一个人去,但她也不甘心就此放弃,焦头烂额之际,孙佩君决定给毛主席写一封信。

图|毛主席

没想到日理万机的毛主席很快就给孙佩君寄来了回信,在信中,主席慈祥地说道:“听说你初中毕业了,我很高兴,升学的事我不宜出面,能否考取全看学校,即便不能升学,也可以留在家中温习功课,另外附上300元给你母亲,如果有困难只管告诉我。”

收到回信后,孙佩君听取了毛主席的意见,认真在家温习功课。

同年六月,毛泽东派人将陈玉英接到了北京,再次见到这个曾经为妻儿以死相拼的恩人,毛泽东紧紧握着陈玉英的手,动情地说道:“孙嫂,隔了30年你还是这个样子,很好,你同开慧同甘共苦,今天我看到了你,就像看到了她,以后你就是我的家人!”

陈玉英这么多年没见毛泽东,也十分动情,紧紧握着主席的手,不肯撒开。

随后,陈玉英将杨开慧牺牲时的具体情况全部告诉了毛泽东,毛泽东一边听一边抹眼泪,哽咽着说道:“开慧是个好同志,岸英也是个好孩子呀,以后你每年到北京一次,看看这里的建设,也来看看我……”

陈玉英离开的时候,毛泽东送给她一张亲笔签名照,上面写着他女儿孙佩君的名字,陈玉英将这张签名照仔细收藏了起来,即便是孙佩君本人也没有看过几次。

陈玉英从北京回去后,长沙推出了新的规定,要下放一部分不符合条件的人回老家自食其力。

当时孙佩君已经在一所民办中学当代课老师,每个月都有薪水拿,母亲陈玉英也在街道做妇女主任,每个月有20元的生活费。

两人都不符合下放条件,但是街道办事处的人还是要求她们回老家,孙佩君连忙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一向不喜欢直接“表态”的毛主席竟然在信中罕见地说道:“我同意你的意见,可以不去,不过我的这封信只是建议,你可以拿着这封信去找湖南省统战部的同志聊一聊。”

没想到孙佩君还没来得及拿信去找省委的同志,就已经有人来到家里,专门告知她不属于下放对象。

看来毛泽东还是放心不下,担心孙佩君年纪小、搞不定,专门给相关部门的同志打了电话。

这件事后,陈玉英要求孙佩君称呼毛泽东为“慈父”,因为毛主席就像父亲一样关心孙佩君的生活和学习。

图|陈玉英和女儿孙佩君合影

三、我们算是老朋友

1958年2月,毛泽东特意派人将孙佩君接到了北京,没想到日理万机的主席一直记得孙佩君想要来北京看一看的愿望。

2月3日上午,北京中南海菊香书外万里无云、艳阳高照,孙佩君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连跑带跳来到了菊香书屋,毛泽东早已等候在此。

见孙佩君到了,毛泽东立马站起身来拉着孙佩君的手,亲切地说道:“我们通信这么多年,今天才第一次见面,还是这么个娃娃,但我们可算是老朋友了。”

听到这句话,孙佩君不好意思地红了脸,毛主席拉着孙佩君坐下,关切地问道:“你在哪个学校读书?”

孙佩君低着头害羞回答:“周南女中……”

见她这般腼腆,毛主席故意问道:“你在课堂上经常发言吗?”

一听到这个问题,孙佩君不好意思地垂下了头,小声说道:“我……就是怕发言……也很少发言,有时候明明知道问题的答案,可站起来就忘了……”

毛泽东叹了口气,摇摇头说道:“这个毛病不好,上课要积极发言,要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争取多发言!”

孙佩君用力点了点头,毛泽东接着又问道:“你除了课本还买什么课外书吗?有没有报纸?”

孙佩君摇了摇头,轻声说道:“妈妈说订报纸要很多钱,家里没有那么多闲钱……”

毛主席点点头,若有所思地说道:“那以后我寄点钱给你订报买课外书。”

孙佩君抬起头来,感激地说道:“谢谢主席!”

面对温柔慈祥的毛主席,一向害羞腼腆的孙佩君也逐渐放松起来,主席接着又问道:“你在学校都喜欢什么功课?”

孙佩君抬起头略一思索,回答:“语文、历史、音乐、体育,我都喜欢!”

毛泽东满意地点点头,回答道:“你还是有几门不错的,我们国家什么样的人才都需要,创作的,唱歌的,跳舞的,搞科学的,都可以为国家作出贡献!”

没想到,毛主席和孙佩君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主席感觉到有些疲惫了,就靠在沙发上休息,孙佩君见状便自己在屋子里溜达起来,无意中走进了毛主席的卧室,她弯下身子,好奇地摸了摸毛主席的床,发现床板非常硬,床上也只有一条破旧的毯子。

图|毛泽东的卧室

孙佩君便高声问道:“您就睡这样的床,不冷嘛?”

毛泽东一边闭着眼睛休息,一边笑着回答:“那你觉得我应该住什么样的房子呢?”

孙佩君天真地回答道:“我也不知道,但应该要比这样好一些!”

说完这句话,毛主席像想起来什么似的,猛地坐起身,给秘书高智打了一个电话,要他带着孙佩君去街上买一套好一点、宽松一点的衣服。

原来主席在对话过程中注意到了孙佩君身上的衣服已经小了,有些不合身了,这才嘱咐秘书带他去买衣服。

孙佩君在北京一玩就是半个月,临行前她特意来向毛泽东辞行,毛泽东掏出200元钱又写了一封信交给她,让她回家交给母亲,从此以后,毛泽东经常给陈玉英母女寄钱,即便有时忙忘了,也会让秘书及时补上。

孙佩君虽然不是毛泽东的亲生女儿,但主席已经将他当作自己女儿一般对待,在主席晚年的生活当中,除了李敏、李讷、毛岸青这几个亲生的孩子外,也一直记挂着孙佩君。

对毛泽东来说,照顾好陈玉英一家就是在补偿亏欠杨开慧的,杨开慧牺牲后,陈玉英一直保护毛岸英,让失去母亲的儿子在监狱中有了依靠,毛主席一直都将孙家母女视为亲人,看见他们就像看见了杨开慧一样。

1958年8月,孙佩君成功被中南音专录取,当时她刚好有事去洪山宾馆,结果在这里碰到了毛泽东的秘书高智,恰好毛泽东也在这里,高智便带着孙佩君去见了毛泽东。

1960年,孙佩君即将从音专毕业,想着自己马上就要参加工作了,以后恐怕没有多少空闲时间了,便写了一封信给毛主席,提出自己想在假期去北京。

当时毛主席正在准备主持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十分忙碌,也没有时间招待陈玉英母女,只得回信:“有困难尽管告诉我,不要来北京,我很忙的。”

这封回信非常匆忙,只有简短的一句话,毛主席的字迹也很潦草,但他还是坚持挤出时间给孙佩君回信,还寄去100块钱,几天后又将中共中央办公厅刚出版的《毛泽东选集》赠送给了孙佩君。

没想到,孙佩君再也没有机会见到毛主席了,1976年,毛泽东去世,举国哀痛,陈玉英母女更是抱在一起哭成一团。

对陈玉英来说,毛泽东是如同恩人一般的存在;对孙佩君来说,毛主席则是她人生的指路明灯。毛主席的去世,对母女俩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打击。

后来,陈玉英因病去世,临终前她握着女儿孙佩君的手,双眼含泪地说道:“我要走了,我要去看开慧了,要去和毛主席团聚了……”

图|左起:孙佩君、毛岸青、陈玉英、邵华在杨开慧墓前

听到这句话,孙佩君再度哭得泣不成声。

那张被陈玉英珍藏的毛主席亲笔签名照,一直流传到了今天,这张珍贵的签名照,背后是毛泽东与陈玉英一家深深的情谊,也承载着无数感人心弦的革命故事……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563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