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病逝后,邓颖超提出3个请求,邓小平:全国人民不会答应的

毛主席和周总理

1976年1月15日下午3点,周总理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举行。追悼大会上,邓小平站在距离周总理骨灰盒不远处哽咽着致悼词,当年两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今已是生死永别。

邓小平小女儿邓榕说:“我妈妈说跟他结婚几十年,从来没有见过我父亲掉过眼泪,但是我们非常清楚地记得,在周恩来总理的追悼会我父亲致悼词的时候,他哽咽了。”那一刻,邓小平一定回忆起跟周总理朝夕相处的日子,所以他如何也无法同意周总理在遗嘱中的要求。

邓小平曾对长子邓朴方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认识很早,在法国勤工俭学的时候就在一起住,对于我来说,他始终是一个兄长。全国人民都尊重他。”邓小平口中的“他”,就是敬爱的周总理。

邓榕也曾问过父亲这样一个问题:“爸爸,当年在留法的人中间,你与哪个人的关系最密切?”邓小平毫不犹豫地回答:“还是周总理,我一直把他当成兄长,我们在一起工作的时间也最长。”

寥寥数语,体现出邓小平跟周总理之间的深厚友谊。邓小平和周总理相识于1920年法国勤工俭学期间,两人自此结下了超过半个世纪的传奇般友谊,留下了一段段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至今流传不息。

邓小平

1920年11月,22岁的周总理在上海登上了开往法国的邮轮。几乎同时,16岁的邓小平也来到法国,不久进入诺曼底区巴耶男子中学学习,他急迫想去西方国家看看,学一些本领,以实现“工业救国”的理想。

然而,短短5个月后,邓小平因无力支付学费失学了……从此,邓小平开始了长达四年多的勤工生活。邓小平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说:“做工所得,糊口都困难,哪还能读书进学堂呢。于是那些‘工业救国’、‘学点本事’等等幻想,变成了泡影。”

与邓小平相比,周总理则一边工作、学习,一边深入了解当地政治、经济以及人民生活情况,他渴望从中寻找解救苦难中国的真理,逐渐开始从事社会性活动了。幸运的是,周总理确定了共产主义信仰。

1921年,周总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巴黎最初成立的组织—共产主义小组。很快,这个小组便成为旅欧进步华人的联络中心,影响很大。1922年7月,在周总理、赵世炎等人亲自推动下,中共旅欧支部成立了。

这个组织后来为中国共产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杰出的领导人,比如周总理、赵世炎、蔡和森、李立三、陈毅、朱德、聂荣臻、邓小平等等。邓小平加入中共旅欧支部后,很快成为该组织的骨干,他积极开始革命宣传和联络的工作。

1924年中共旅欧支部成员在法国巴黎合影

就这样,周总理和邓小平原本素不相识,却因为历史的机遇和共同的人生追求,让他们逐渐走到了一起,成为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和亲密战友。这期间,有一件事很值得大家去了解,可以见证两人的密切协作。

1923年,中共旅欧支部和共青团旅欧支部的机关刊物—《赤光》创刊。起初该刊物的总负责人是周总理,他一人肩负着策划、总编、撰稿等重任,其中辛苦不言自明。同时,当时物质条件非常差,所有成员经常挤在周总理在巴黎租的一间小房间。

邓小平加入进来后,别看他年龄小,可干劲十足,做事认真细心,由他刻写的蜡板,字迹工整秀丽,排行有序,这让周总理颇为欣赏。另外,邓小平还负责油印的工作,有时因太认真,都不知道脸上粘上了油墨,大家便给了一个称呼,“油印博士”。

据邓朴方介绍,“那个时候的支部工作当然是周总理主要负责,父亲做些辅助性的工作,比如说办《少年》、《赤光》,刻蜡版,做具体工作。根据父亲讲,他大概有半年的时间跟周总理住在一起,朝夕相处,吃得很坏,白水、面包,大家又挤在一起。但是,革命劲头、革命热情非常高,这是一批年轻人。”

1924年9月,周总理回国。不久,邓小平去了莫斯科,最后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读书。1927年春,邓小平回国,再次来到周总理身边工作,成为他的重要助手。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先是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委。

周总理和邓小平

1952年6月,中央开始酝酿调各大行政区的负责来中央工作。周总理想到了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推荐他到国务院(当时称政务院)担任副总理。时隔多年,邓小平再次成为周总理的副手,两人又可以朝夕相处了。

周总理如此看重邓小平,是对他工作能力的认可。早在1950年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周总理对刘伯承和邓小平两人的工作方法有过评价。周总理说:“据我多年观察,他们两人的工作方法各有特色,小平同志是‘举重若轻’,伯承同志则是‘举轻若重’。”

短短一句评价,显示出周总理对邓小平的欣赏。除了工作上的关心外,周总理对邓小平生活方面也很关心。一次,周总理到邓小平家中,看到门口连一个警卫都没有,连连说:“这如何行?”没过多久,周总理就安排一名警卫来到邓小平家中。

在邓朴方看来,周总理和邓小平之间的那种感情,完全是发自内心的。所以,邓小平子女每次看到周总理,既有发自内心的尊敬,也有一种无比亲切的感觉,总觉得周总理是家庭一员,如同亲人般关心着他们。

然而,意外总是不期而遇……1972年5月12日,保健医生张佐良为周总理进行每月一次的尿常规检查,结果发现了异常指标。张佐良认为此事非同小可,要知道周总理日理万机,熬夜工作更是家常便饭。

周总理和邓小平

如今周总理身体不好了,那对国家、对人民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张佐良想方设法让周总理接受了第二次尿常规检查,指标还是不正常。为了保险起见,张佐良便将尿液样本送到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305医院等医院检测。

很不幸,几家权威医院检测的结果一致,周总理患上“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起初,周总理并没有在意,依旧投入繁重的工作中,可病情恶化比想象中要快很多。1973年1月,周总理开始大量尿血,经常因血块堵住尿道口无法排尿而痛苦不堪。

在这样的背景下,周总理向中央提议恢复邓小平的工作。1973年2月,邓小平接到通知回北京。一回到北京,邓小平就马不停蹄去看望周总理,两双手再次紧紧握在了一起。

当时正值特殊时期,尽管有邓小平分担工作,可周总理的工作量没有丝毫减轻,他始终都是边工作边接受治疗。据《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下卷,第670—671页)中的记载:

“1974年1月至5月期间,周恩来的实际工作量为每日工作12至14小时有9天,14至18小时有74天,19至23小时有38天,连续工作24小时有5天。此外,从3月中旬到5月底的两个半月内,除日常工作外,共计参加中央各种会议21次,外事活动54次,其他会议和谈话57次。”

晚年周总理

对于自己的病情,周总理看得很淡然,但他要贡献自己最后一点力量,并对邓小平寄予厚望。1975年8月26日晚,周总理在医院专门会见了即将返回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和宾努亲王。会谈中,周总理再次称赞了邓小平一年多来的工作。

据在现场的柬埔寨民族团结政府大臣秀蒲拉西回忆说:“周总理称赞邓小平副总理,并说有邓小平代替他,他就感到放心了。”当年9月7日,周总理最后一次接见外宾,邓小平也在现场。

此时的周总理癌细胞已经开始扩散,他强忍病痛,双脚肿大的只能穿宽松布鞋。期间,周总理对外宾说:“马克思的请帖我已经收到了,今后的工作由小平同志担任,小平同志将接替我主持国务院的工作,我相信他完全能够胜任,完全能够继续贯彻党的方针路线。 可以完全相信小平同志一定能够完全贯彻中国共产党对内对外的方针。”

9月20日下午,周总理又要接受一次手术后。就在即将进入手术室那一刻,周总理询问邓小平有没有来。邓小平赶紧上前握着他的手,周总理则向他点点头,突然大声说:“小平同志,你这一年多的工作证明,你比我强得多。”

晚年周总理

自从1974年6月1日住进医院后,周总理几乎每隔40天就要接受一次手术,这让他身体越发虚弱,这让邓小平很是着急。1975年10月24日,周总理又接受了一次手术。就是这次手术后,周总理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再也没能从病床上下来。

1976年1月5日,周总理接受了最后一次手术,手术后便进入昏迷状态。当天医院下达周总理病危通知,邓小平一大早就来到医院看望。但是,周总理还是处于昏迷状态。看到躺在病床上的周总理花白蓬长的头发、眼窝深陷发黑、布满老年斑的脸,邓小平内心非常悲痛。

1月7日晚11点,周总理从昏迷中醒来。这时医疗小组医生、护士等人都来到病房,周总理认出面前的吴阶平等医生。周总理因微弱的声音说:“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这是周总理留在人世的最后一句话。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周总理病逝,享年78岁。

周总理病逝消息在中央内部传开后,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立即赶到解放军305医院。在周总理病房旁的会客厅里,邓颖超代表周总理向中央正式提出3个请求:

第一、不要保留骨灰,找个地方撒掉;第二、后事处理不要特殊,也不要超过任何人;第三、不要开追悼会,不要搞遗体告别。

周总理和邓颖超

邓颖超说完这3个请求后,自己补充了一点,“对于恩来的丧事一切由组织决定,我个人没有什么意见和要求。”邓颖超还表示这也是周总理的遗嘱,话音刚落,李先念立即表示反对,表示不开追悼会不能从周总理这里开头。

邓小平赞成李先念的观点,他说:“邓大姐,恩来这3个请求我们不会同意的。不仅我们不同意,全国人民也不会答应的。”邓颖超则坚持自己的意见,一再表示这3个请求是周总理生前多次跟自己要求的,让她一定照此执行,结果邓小平如何就是不愿答应。

最后,大家形成一致意见,关于周总理后事问题请毛主席批示。据邓颖超秘书赵炜回忆,周总理病逝前两次就自己身后事找她谈话。第一次谈话,周总理对赵炜说:

“我和大姐10年前就约好,死后不保留骨灰。但我想,如果我先死了,大姐不一定能保证得了把我的骨灰撒掉,这件事得中央做决定,不过大姐可以反映我的要求。”

第二次谈话中,周总理再次谈到自己的骨灰处理问题,他专门提到要撒掉,“把我的骨灰撒到祖国的江河大地去做肥料,这也是为人民服务。活着为人民服务,死后也要为人民服务。”

毛主席和周总理

对于周总理的遗嘱,毛主席只同意骨灰撒掉,并批示遗体告别式、追悼会都要举行。根据治丧委员会安排,周总理的追悼会将于1月15日下午3点举行,地点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由于毛主席身体不好,连走路都需要工作人员搀扶,中央没有安排他参加。

这里有一个插曲,当时中央内部对于谁在周总理追悼会上致悼词有不同意见。有不少人提议叶剑英元帅致悼词,结果他坚决不同意,认为只有邓小平是最合适的人选。叶剑英说:

“给总理致悼词,应该是小平同志!他是党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无论是从规格上还是从资历上,小平同志给总理致悼词都是最合适的。我提议由邓小平同志来给总理致悼词!”

1月14日,中央派人送来周总理悼词清样,请毛主席批示。这时的毛主席因老年性白内障,已经无法自行批阅文件。护士孟锦云将悼词读给毛主席听,还没有听完,毛主席就已经难以控制情绪,失声痛哭。

1月15日午饭后,毛主席醒来。眼看追悼会马上就要举行,生活秘书张玉凤再也忍不住了,她小声问:“主席,总理追悼会马上开始了,您去参加吗?”毛主席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他拍了拍腿说:“我也走不动了。”

毛主席最终因身体原因,没能参加追悼会,他派人送去一个花圈,放在周总理骨灰盒旁。这天北京天气晴朗,可气温很低,还刮着西北风。随着现场哀乐声响起,邓小平表情严肃,面带哀伤,他以低沉悲痛的声音致悼词:

今天,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悼念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久经考验的卓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同志。周恩来同志自一九七二年患癌症以后,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党中央经常的亲切关怀下,医护人员进行了多方面的精心治疗。他一直坚持工作,同疾病作了顽强的斗争。由于病情恶化,医治无效,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九时五十七分,周恩来同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都为失掉了我们的总理而感到深切的悲痛……

邓小平致悼词

邓小平声音颤抖,眼含泪水,当读到“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都为失掉了我们的总理而感到深切的悲痛”这句话时,现场哭声一片。追悼会结束后,中央安排一架飞机,邓颖超因身体不好,周总理骨灰则由张树迎、高振普乘坐飞机负责撒掉。

据资料,周总理的骨灰撒在了北京上空、密云水库、海河、黄河入海口这四个地方。从此,邓颖超失去了丈夫,邓小平失去了兄长,毛主席失去了并肩前行的战友,而人民群众则失去了敬爱的总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455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