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周总理设宴,会上溥仪提2个职业设想均被拒,如今都成热门

提到溥仪,他头上带着的标签往往是“末代皇帝”、“大清亡了”这样的标签,可不为人知的是,溥仪当年还委托周总理安排工作。

溥仪的想法很多,但是提出来之后都被周总理委婉拒绝了,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两种职业在今天竟然都成为了热门职业。

做文学的人对溥仪的深入认识,大多是从《末代皇帝》、《我的前半生》开始的。

一代帝王沦为阶下囚,前半生和后半辈子的撕裂人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亲眼见证自己的王朝覆灭,再见证新制度的诞生,内心的跌宕起伏是我们无法体会的,他的一生精彩、起伏,同时也充满了时代的特点。

《我的前半生》是溥仪对自己人生的理解,同时也让我们更多的人为这个末代皇帝感叹。

虽然是皇帝,却从一开始就是一位傀儡皇帝。

从来没有掌握过实权,没有享受过特别富裕的生活,经常性的颠沛流离,作为象征性地人物被搬来搬去,一辈子身不由己。

封建王朝灭亡,溥仪也因为当年的错误,进入劳改所,我们可以通过《末代皇帝》这部影视剧进行了解。

晚年凄凉,回家买票

1959年12月4日,被改造将近十年的溥仪拿到了特赦令,从此,溥仪正式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身份。

网上一直流传着关于溥仪参观故宫还要买票的段子,其中最出名的有两个。

第一个是,溥仪回故宫还要买票,暂且不论这个段子是真是假,就现实来说,溥仪从战犯管理所出来后,已经获得了正式身份,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那么他就和其他公民一样,拥有同等的公民权利。

那么溥仪回故宫参观,应该是需要买票的。

第二个关于溥仪的段子就是,溥仪指出了故宫悬挂的照片的错误,还扯出了所谓的:“我虽然没文化但我认识我爹!”

这些所谓的段子,其实都是对溥仪的一种调侃,也是对专家的一种调侃,第一个段子尚有讨论的必要,但是第二个真的纯属网上口嗨。

现在,就以一个正经的视角,来审视一下这个末代皇帝。

年少上位,颠沛流离

我们认识溥仪,不是因为他能力有多强,而是因为“末代皇帝”的名号开始的。

三岁被推上皇帝的宝座,不谙人事的情况下就开始了自己不能做主的一辈子,三岁的小孩你想他知道什么啊。

溥仪登基时坐在龙椅上哭闹不停,他的父亲也是身不由己,看着自己被借过来当皇帝的儿子也是非常无奈。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作为皇室子弟又生逢乱世,这是溥仪不可抗拒的命运。

同样不可抗拒的,还有时代的洪流,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倒台,清王朝覆灭,溥仪发出了退位诏书。

溥仪就是一个小孩子他懂个啥啊,说白了还不就是那帮大臣的事,他们簇拥着溥仪完成了一件又一件事。

但是武昌起义之后,革命党人忙于建国,并没有过度的为难溥仪,退位的溥仪成了关在城门内的皇帝,还可以在紫禁城内生活。

外界的政治怎么动荡,袁世凯复辟之后,张勋等人如过江之鲫,一届又一届的政府轮换,包括冯玉祥进入故宫等等一系列政治事件,此时的溥仪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

即便不是皇帝,新成立的北洋政府也承担着溥仪在紫禁城的一切花销,毕竟作为国家象征,不定什么时候能有特殊的作用呢。

清朝灭亡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毕竟是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政府,紫禁城中几千人得不到妥善的安置。

溥仪的日常花费都是由民国政府负责的同时,皇宫中的内务府、宗人府、慎行司等机构竟然还在和平的运转,所以溥仪的生活条件并没有太大变化。

成为傀儡,胆战心惊

几经周折之后,溥仪想要复辟的心态被日本人利用,日本人在东北经营多年,对着中国的大片国土虎视眈眈,日本人给了溥仪许多帮助,对他许诺了许多利益,得到了溥仪的信任。

1932年,日本在东北成立伪满洲国,算是在动乱的时局中获得了一丝安稳,虽然是个傀儡皇帝,但是不少人山呼万岁围叫陛下,让溥仪的心理得到了满足,日本人借助溥仪的名号迅速控制了东北。

但是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溥仪过的都是担惊受怕的日子,私生活上的事情暂且不说,摆在明面上的就没少为日本人站台。

1940年,溥仪到日本进行访问,却亲自带回了日本的祖宗——天照大神,关东军强迫溥仪为其建立宗庙,进行祭拜。

在为日本人站台期间,日本人会强制要求溥仪说话,哪些能说,哪些不能说,都是要经过日本关东军的同意。

但此时的溥仪已经二十出头了。

溥仪的胆量,就在一次次的站台中逐渐丧失,自信一次次受到打压!

在这样的环境中,溥仪被禁锢起来,他的内心一次次被摧残着,他的前半生,没有一件事,是顺遂自己的心意。

他总是经历着嘲讽:三年的皇帝,被别人利用,受到世人的嘲讽;被赶出皇宫,被人民嘲讽;在伪满国,被日军嘲讽……

出庭作证,成为战犯

1946年8月10日,溥仪作为证人出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各个军事法庭开始对战犯进行审判。军事法庭要对日本进行审判,溥仪就是最好的证人。

出庭作证的那段时期如今还保留着录像,溥仪在出庭作证的那段时间面对全世界侃侃而谈,丝毫没有怯场和犹豫,反而是有没有丧失自己作为皇帝的尊严。

此后的时间内,溥仪一直生活在战犯管理所内。

溥仪在看守所的改造是成功的,原本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溥仪学会了各种生活技能,现在网络上流传的溥仪缝衣服的照片就是那时候学会的,不仅如此,溥仪的思想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他认真反思了自己前半生和人民对立的思想,也反思了自己为日本侵略者做傀儡时的种种行为,从他出庭作证的行为上看,溥仪是有悔改的意思的。

1959年,中国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特赦令,释放一批罪行较轻、且改造表现良好的人员,溥仪就是其中一位。

新中国并没有放弃这位末代皇帝,在溥仪的自传中,他这样写道:“不等听完,我已经失声痛哭了,我的祖国,你改变了我。”

由此可见,新中国对溥仪的改造是从根本上开始的,并不是仅仅流于表面。

两份热门工作

恢复自由后的溥仪回到北京,受到了总理的亲自接见,总理亲切地询问溥仪对接下来的生活有什么安排,在得知溥仪之后的打算后,周总理为他做了谋划。

溥仪最开始提出,自己想要做一名医生,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溥仪从小学过一些医术,跟随着宫里的老太医对医学有过一些认识,所以溥仪认为自己有能力胜任医生这份工作。

第二就是,溥仪经过多年的监禁生活,抽过大烟也戒过大烟,在管理所内也曾经有过实践的经历,所以他认为自己能够胜任。

但是周总理考虑到,如今的医学水平高速发展,溥仪的认知可能已经达不到现在的要求了,再学医已经来不及了。

虽然早些年他也接触过一些医学方面的知识,但那也是比较陈旧的。

周总理的思维一向理性,虽然不同意溥仪搞这份工作,但还是耐心的劝说溥仪:“我知道你读过许多医书,可是你当医生似乎不大妥当,要是把人治坏了,影响可不好。”

于是,溥仪又提出了自己的另一个想法——想在故宫做导游。

就溥仪本人来讲,他在故宫生活了很多年,在故宫做导游就相当于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这份工作可以说是非常适合吧。

但是,周总理还是委婉拒绝了。

毕竟当时的新中国刚刚建设不久,许多人刚刚从封建的压迫中解放出来,对于封建政府的仇恨和厌恶也可能没有清除干净,社会情况还是非常复杂。

如果有人知道溥仪在故宫内做导游或者讲解,很难说会不会产生不必要的麻烦,这份工作还是不合适。

但是这两份工作,如今都成为了热门行业,医生受人尊重,导游讲解天南海北,都是社会中的热门职业。

晚年的溥仪

其实最适合溥仪的工作已经找好了,那就是做文史研究员,功德林战犯经过改造之后,也基本成为了中央政府的文史研究员。

这批人经历过近代革命,经历过各种战争,作为近代历史的活化石,他们来补充研究历史是最合适的人选。

结束了大半生的漂泊,溥仪终于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直到1967年离世。

总结:

虽然溥仪没有没有成为医生、导游,但是也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我们的新中国,为溥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身份,让他感受新社会的新气息。

溥仪是不幸的,同时也是幸运的,就像他自己说过的:把人生一分为二,前半生不犹豫,后半生不后悔。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419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