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临终前指定一男人殉葬,雍正当皇帝后,才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

职场中“管理学”是一门极具“艺术性”的学科。

身在高位,“过于亲民”则会缺失“神秘感和威严”。

“刻薄寡恩”又易失去人心,毕竟得人心者得天下。

于是中层干部就成了上秉天命,下承民意的疏导系统。

既不能将赤裸裸的“压榨本质”甩锅高层,又不得不为了绝对的“业绩指标”实行“严格成本管控”。于是孤家寡人的大boss对这样一群“枢纽人才”的思想和行为上的双重管控就显得尤为重要。

人心,人性,是一门远比科学与艺术更难琢磨的学问。

“人心隔肚皮”便是中国人对人心的解读,充满玩味又无可奈何。

掏心掏肺得来的也许是“背后一刀”,

口是心非过后也可能就是“平步青云”。

如何让下属心甘情愿为你两肋插刀,本身就是一门考验管理者情商与智商的终极考题。

不论历史的车轮如何演变,“恩威并重”显然是这道考题里公式般的存在。

说到“把控人心透析人性”康熙皇帝无疑是我国历史上始祖级的人物,

毕竟那场赫赫有名的“九子夺嫡”的发起者便是他老人家。

也许你不会相信,296年前,康熙帝竟然是通过一份“殉葬者”名单,实现了与儿子雍正帝帝位的平稳交接。

将“恩威并重”把玩到极致的老皇帝,死前也不忘和儿子一同玩味一把“人性的艺术”。

康熙临终前指定一男人殉葬,雍正当皇帝后,才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
康熙送给隆科多的一纸“皇恩”意欲何为

公元前1722年12月20日的傍晚,69岁的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眼看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令人狐疑的是据史书记载,行将就木的老皇帝此刻并没有住在紫禁城里等待着他的最后时刻。而是移居到了畅春园行宫,随即命太监将步军统领隆科多秘密带到了此地。

当天傍晚十分,隆科多被黑布蒙上双眼,绕过几十道回廊弯道,绕得隆科多都以为自己是不是被党争份子绑架了。

此时本就吓得一身冷汗的隆科多黑布一被揭开就看到了端坐在床的老皇帝。

虽然此时的康熙面色苍白,但威严肃杀之气却丝毫不减。

那股不怒自威的气息不由得让隆科多低下了头。

康熙帝开始论述隆科多这一生的功绩。隆科多听着老皇帝一桩桩一件件清晰明了的将自己这一生的功绩如数家珍讲出来,他以为老皇帝是想临死前再来一波“糖衣炮弹”,然后对自己“委以重任”。

刚想谦虚一把时,康熙帝却话锋一转,指明要隆科多殉葬。

隆科多听完老皇帝的话后整个人都懵了,他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却依然没能让老皇帝收回成命。

对于老皇帝临终前让自己殉葬这个事情他是真的连一点“门道”也没摸到。

心情沉重地出了畅春园。

康熙临终前指定一男人殉葬,雍正当皇帝后,才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

此时他想到了自己的合伙人胤禛。胤禛听后也是一头雾水。他甚至在想,是不是因为自己和隆科多的关系颇近,所以康熙要在立定储君之前把庞杂势力都清除干净。

如若如此,那康熙的钦选之人就有可能是别人。

但不管怎样,他也不能放弃最后一丝机会。于是素日谨慎的胤禛思考良久后,还是深夜去了行宫。他以外甥替舅舅求情的名义,例数隆科多昔日功绩,跪求康熙收回成命。而隆科多则在门外焦急的等待着自己最后的宣判。令二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康熙很快就应允了胤禛的请求。隆科多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对胤禛在此关键时刻为自己挺身而出的做法更是铭记在心。

康熙临终前指定一男人殉葬,雍正当皇帝后,才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

问题来了:

从一开始的故布疑阵,到后面的一棒槌吓死你,再到最后的重重拿起,轻轻放下。

康熙到底是为了什么,在此其实不难看出:

其一:试探隆科多是否有不臣之心。

测试生死关头手握重兵的隆科多是否会控制禁军直接谋反。

其二:让隆科多在皇位更迭的紧要关头承了胤禛“救命之恩”。

这点你我能看到,隆科多也能后知后觉,而康熙帝更是明白这不过是暂时起作用的“障眼法”。毕竟,老爷子的“圣意”如果如此轻易就被你隆科多窥探明了,你怎么还会乖乖听话?

康熙临终前指定一男人殉葬,雍正当皇帝后,才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

于是紧接着颁出的两道圣旨才是终极杀招:

康熙帝命张廷玉宣旨:

“查隆科多党附皇子,乱政害民,着即赐死,钦此!”

可想而知隆科多听到这封圣旨的时候心里那么抓狂与忿恨,老皇帝为何临时反水?

难道胤禛的求情最终无效?

正当他再度万念俱灰之际。康熙示意张廷玉又拿出第二道圣旨:

“隆科多系朝廷重臣,屡立功勋,现封为太子太保,领侍卫内大臣,赏双眼花铃,赐爵一等公。”

隆科多这下算是深刻领略到什么叫一念地狱一念天堂。

也彻底被老皇帝这套组合拳给玩废了。

其他先不说,有一件事他已经非常明了:

有了这道圣旨,以后自己的小命就算彻底交到新皇帝胤禛手上了。

这就是所谓的:欲扬先抑,给你一棒槌再送颗糖。

而此刻康熙借新皇帝之手雪中送炭送来的这颗糖,让老狐狸隆科多也只能甘之如饴。

别小看这个动作的技术难度,就像很多企业高层想要敲打中层管理,

力道过轻可能会让对方觉得“无关痛痒”,用力过猛又有可能会被对方“怀恨在心”。

如何把握这个度,才是“恩威并重”最关键的点。而康熙皇帝这招极度惊吓后的极度惊喜,明显是收效甚大。

“多此一举”背后的机关算尽

有人不解,首先隆科多与胤禛本就有着进一层的“舅甥”关系。而且胤禛的养母隆科多的亲姐姐,孝懿仁皇后本身只育有一女,没有生下儿子,胤禛可以说是隆科多唯一的“外甥”。

既然决定传位胤禛,康熙又何必“多此一举”。

佟家三朝屹立不倒,很大原因是不涉党争。即在新君未册立前,我谁都不帮。

这样哪怕新君即位,我没有拥立之功,也不至于“押错宝”。

这就是典型的职场中的“中立派”。

我不贪图政治投机投中后的“一飞冲天”,也就不用承担党争失败后的“全军覆没”。

说白了,我佟家的老祖宗已经冒险押宝成功,现在我们只需要当个“守城之兵”就能绵延富贵。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佟半朝”。谁当皇帝我忠于谁。

越是关键人物越不过早参与党争,等到最关键时刻我还能待价而沽,不但稳中求胜还能利益最大化。毕竟一个大家族能够历经三朝屹立不倒,其中的智慧和谋略可见一斑。

而康熙显然是将这一切洞察得十分清晰。

天家无父子,巨大利益面前连亲生父子兄弟都能你死我活,何况这样一层不温不和的所谓的“养舅甥”关系。于是康熙只能亲自出面,替隆科多“押宝站队”。

康熙临终前指定一男人殉葬,雍正当皇帝后,才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

用老皇帝的话说就是:

我得在我走之前帮我儿子把你收服了。

什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类的话就别来哄骗老年人了。

生死存亡利益攸关时期,忠孝节义都是扯犊子。

靠你的忠孝仁义保全我的江山社稷,那是我儿子的七寸全指着你高兴,我儿子不是皇帝,你才是。而这张圣旨拿捏着你,就是你指着我儿子了。

当然,其实这个结局对于隆科多来讲也是很好的。毕竟只要他对皇位继承人胤禛忠心耿耿不生二心,于公于私胤禛都不会亏待他。

就像现在有水平的领导,为了完成既定目标,哪怕短时间给下属极大的压迫,甚至让对方损兵折将,但事后会让下属感到“自己并未受到太多损失”甚至最终还是领导在“锻炼和成全自己”。

这才是高阶管理者的水平所在。

所以康熙这个局,实则是三赢之局。

那隆科多又究竟是何许人也,何德何能,让老皇帝在死前如此“兴师动众”?

就像现在职场流行的一句话:你觉得被领导利用了,其实你应该庆幸,你还有被利用的价值。

隆科多是康熙皇帝最能干的亲表弟

雍正初期的两大权臣:年羹尧和隆科多。

如果说抚远大将军年羹尧是边疆土皇帝,那隆科多就是紫禁城里的年羹尧。

年羹尧是寒门贵子最终逆袭,隆科多却是含着金汤匙长大却没有长歪的勋贵集团代表。

隆科多和雍正实则有两层“亲密”关系:

1.隆科多全名佟佳·隆科多,康熙生母孝康皇后佟佳氏是隆科多的亲姑姑,换句话说,康熙是隆科多的亲表哥。雍正的亲表叔。

2.康熙帝娶了隆科多的姐姐孝懿仁皇后,而雍正早年就是由孝懿仁皇后抚养长大,所以隆科多也是雍正名义上的舅舅

相当于,隆科多的亲姑姑和亲姐姐都是皇后。妥妥的“后二代”啊。其地位丝毫不亚于乾隆白月光富察氏皇后的弟弟傅恒。

而隆科多身后的佟家在清朝素有“佟半朝”之称。

努尔哈赤1619年起兵造反侵略抚顺,抚顺豪强佟养正率部投降,努尔哈赤封其为“从龙八户之首”,为笼络佟家,努尔哈赤开始与佟家联姻。长子褚英和次子代善的生母都是佟佳氏。

佟家在清朝期间先后出了三位皇后(康熙生母佟佳,雍正养母孝懿仁皇后,道光孝慎成皇后),妃子更是不计其数,在朝为官的佟家人就有108人。

隆科多为国舅佟国维第三子,也是佟家小辈里接任家族大旗的掌舵人。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隆科多被授为一等侍卫,又被提拔为銮仪使,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康熙五十年(1711年),隆科多被授为步军统领,掌管整个紫禁城所有兵马。相当于皇帝把自己的安全全权交到了他手里。

众所周知,太平时期侍卫首领也就是离皇帝近一点的奴才头子。

毕竟紫禁城的兵加一起也就3万人。他既无法拥兵自立更没有太多接触外围将领的机会。但如果是皇位更迭时期他却是非常关键的角色。

老皇帝驾崩,新帝即位。

首先要名正言顺,其次是速度取胜。

针对这两点隆科多可以说是“实力悍将中流砥柱”般的存在。

康熙临终前指定一男人殉葬,雍正当皇帝后,才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

1.身为“佟半朝”家族的第三代掌权者在朝堂的震慑力不言而喻,毕竟他家都“半朝”了。

2.步军统领别名九门提督,北京城有一个俗称,叫做四九城。“四”指的是出入皇城的四道城门,“九”指的是出入京城的九道城门。

隆科多作为九门提督,控制整个北京城的值守军队调遣,谁要是在这关键时刻出来捣乱,隆科多这个“北京城卫戍区司令兼公安局局长”可以直接就地斩杀,近楼台先得月的道理都懂。

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老皇帝就是要在这种关键时刻将这颗养了50余年的棋子用最“保险”的方式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可以说,隆科多是康熙帝送给雍正帝的一颗“安神镇魂丹”。

不论是前朝政务还是禁卫军队,只要隆科多不反水,雍正这个皇帝基本就是板上钉钉。

这么一个关键角色,康熙才不得不谨而慎之。

帝王之术的最高境界:

让他敬你爱你的同时,还要让他怕你。看似轻轻两道圣旨,却是这位迟迟不站队,待价而沽的孙猴子拿捏到方寸之间。

隆科多生死轮回后的力挽狂澜

千古一帝康熙终于还是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个运筹帷幄一生的帝王在临死前让隆科多宣读了遗诏:“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当其余皇子在康熙死后开始伺机而动之时,隆科多挺身而出力排众议。

当然,雍正帝的即位很大程度上就是靠了这两个人:

内有步军统领隆科多,外有抚远大将军年羹尧。

可见隆科多在此次皇位更替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所以,管理的本质在于用人,统治的根本在于治人,而领导的精髓则在于御人,领导的才干,就是长于识人善用。不论是古代帝王还是现代高管,都需要具备“识人,用人,懂人,治人”的能力。

清朝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共有276年的历史,历经了12个皇帝。更是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少数民族统治王朝。

300万满族人统治了3个亿汉族人。可见其领导者对人心人性的把控。

康熙临终前指定一男人殉葬,雍正当皇帝后,才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

从康熙帝传位时假意让隆科多陪葬这件事可以看出以下三点:

1.无论什么地位的领导者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权谋之术必不可少且越是高层越需要。

2.从战国时期的“纵横捭阖”之术到现代的“人才管理研究课”,社会的进步必定离不开“权谋”,如何正确的理解和以双赢为目的的实施才是古往今来都需要学习的地方。

权谋之术用好了就是利国利民,比如康熙用此术传位给雍正;用坏了就是害人害己,比如玩弄权谋的赵高最终死于权谋。

3.一个领导想要经营好一个企业需要付出的艰辛与努力是非常巨大的。

康熙贵为千古一帝,在弥留之际生死之间仍然需要完成自己最后的使命。

就像一艘船:船长不易,水手更不易。

不论阴谋阳谋,最终能让一艘船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那个人才是最伟大的,毕竟在一望无垠的深海里,活下去才是一切梦想的起点。

很多事情归根结底并没有所谓的好坏对错,不过是立场不同,利益点不一致罢了。

易位而处,谁又比谁更磊落。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228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