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沈国历史典故?

各位朋友们,如果你们对陕西榆林沈氏起源?和求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钱东镇沈厝村历史(从创村开始)?感兴趣,那么请继续阅读下去。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这两个话题的重要性,并深入探讨它们的相关方面,以期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古沈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天浙江省绍兴市一带。传说古沈国的国君为了消灭一个叛乱组织,下令将所有的男性都处死了。这个悲惨的故事被后人称为“沈囚”。古沈国的历史典故还包括了它与周、楚、吴等大国的战争,其中最为出名的是“巨鹿之战”,古沈国的军队在这场战争中大败而归。这些历史典故不仅反映了古沈国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姓沈的,诸侯

夏同盟,有姒姓沈国;商王国,有子姓沈国;周王国,有姬姓沈国,封给周文王第十子季载。

这三个沈国,先后继承,位置皆位于今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

另外的两个沈国:姜姓沈国,位于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汾河一带;芈姓沈国,楚国在此设立沈县,位于今安徽省临泉县

最小的诸侯国排名

一、陈国

首先,陈国(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478年),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一个妫姓诸侯国。对于陈国来说,受封的君主是帝舜后裔,为三恪和春秋十二诸侯之一。根据《史记》、《左传》等史料的记载,陈国的第一位国君为担任周文王的陶正一职(也就是掌管制作陶器的官)的遏父(又称阏父)之子妫满。对于陈国来说,建都于宛丘(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城关一带),辖地最大时达十四邑,大致是今天的河南省东部地区。

从公元前1046年妫满受封起,至公元前478年陈湣公被楚惠王所杀为止,陈国共历25世,国祚568年,中间经历过两次亡国和两次复国。值得注意的是,公元前672年,陈公子完(陈厉公跃之子)为齐国大夫,其后裔以田为氏,即妫姓田氏,于公元前386年代齐国吕氏姜齐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从这一角度来看,陈国的宗室后人,成为了齐国的君主。

二、养国

养国,西周时期的嬴姓小国,伯爵,国君称养伯,故址在今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一带。有关养国的详细情况,历史文献资料基本没有记载,仅记 “养国与淮域上游的江国、黄国、樊国等诸侯国同族,皆是东夷少昊族的后裔”。据传世西周养史尊铭上的铭文记载:“养史作旅彝。”养史,即诸侯史官,说明在西周前期,养国已经拥有自己的史官。此外,春秋时期著名的将领——养由基,因其射箭百发百中,故有百步穿杨成语问世。养由基之养姓是最早见诸史籍的人物,其故里史书仅载楚国人。而这,意味着养国应该是被楚国消灭了。

三、沈国

沈国,姬姓,周朝时期的诸侯国。聃国是周文王最小的儿子季载(周武王最小的同母弟)的封国。季载贵为周成王王朝司空,位列三公。聃国是侯爵大国,疆域在今安徽、河南一带,北至黄河、东至杞县(杞国)、西至荥阳(东虢)、南至淮阳(陈国)。

周平王东迁后,季载后裔另封沈国之地于上蔡、平舆、沈丘一带。沈国故地在今天安徽临泉、河南平舆、河南沈丘一带,有很多沈国古迹遗存可考。因此,对于沈国来说,疆域包含了今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一带。

沈国的国力比较弱小,又因为地处楚国、齐国、宋国、郑国、晋国等大国之间,所以处境十分艰难。公元前624年,晋、鲁、宋、陈、卫、郑等联合伐沈,使之一蹶不振。公元前506年,沈国被晋国支持下的蔡国灭掉,从而告别了春秋历史的大舞台。

四、厉国

根据《史记》、《左传》等史料的记载,厉国,商朝至周朝春秋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东。厉国为炎帝之后所建立,国君姜姓。从这一角度来看,厉国和姜子牙建立的齐国,可谓同宗同源,都是姜姓诸侯国了。春秋时期,厉国依附于强大的楚国,也即成为了楚国的附庸。当然,因为出于向中原地区扩张的需要,楚国最终还是吞并了厉国。

五、顿国

顿国,是周武王灭商后于周朝时期在淮水中上游地区分封的姬姓诸侯国之一,子爵,亦称顿子国,都城在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一带的顿国故城。顿国从公元前1122年建立,经历了比较稳定的西周时期至春秋早期,自春秋中期开始,在陈、楚、鲁、宋、晋等大国争霸中原的夹缝中艰难生存。

春秋时期,因为来自陈国的压力,顿国这个姬姓诸侯国被迫南迁,号南顿(今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南顿镇),与陈国、项国、沈国等相邻。到公元前496年,顿国终于被楚国消灭了,所以,顿国存在了626年。顿国的存续,是西周至春秋时期发展的一个缩影,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当时的历史状况。换而言之,周王室走向衰落之后,自然没有精力顾及周朝的姬姓诸侯国,这促使众多姬姓诸侯国被楚国、晋国、齐国、秦国等大国兼并。

六、项国

根据《史记》、《左传》等史料的记载,项国,周朝的姬姓诸侯国,,存在于西周至春秋时期。对于项国来说,出自周文王的后人。获得西周的册封之后,项国的爵位为子爵,又称项子国。

依据《水经注·卷二十二·颍水》记载“颍水又东,右合谷水,水上承平乡诸陂,东北径南顿县故城南,侧城东注。又东径项城中,楚襄王所郭,以为别都。都内西南小城,项县故城也。旧颍州治。谷水径小城北,又东径魏豫州刺史贾逵祠北。谷水又东流,出城东注颍。”来看,项国都城在颍水南岸,谷水与颍水交汇西处,今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一带。

关于项国的历史,史书记载十分简略,仅见于《春秋》及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僖公十七年》记载“(夏)师灭项。淮之会,公有诸侯之事,未归,而取项。齐人以为讨,而止公”。灭项一事,《公羊》、《谷梁》传以为齐灭,与《左传》见解不一致。有关灭项一事,鲁灭抑或齐灭,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的来说,在西周和春秋时期,今河南省周口市一带存在至少6个小国。不过,这些小国都在春秋时期被消灭了。

陕西榆林沈氏起源

沈姓的来源主要有三种:

第一:来自姬姓底下的冉姓,是黄帝的后裔。沈本来是夏禹子孙封国的国名。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因为平叛有功,被周公举荐为司空,并且被自己的侄子周成王封在冉国。 古时候,冉和沈的读音一样,冉国又名沈国。春秋时,沈国被蔡国所灭,冉季载的子孙就逃到楚国,为了纪念自己的国家,他们都改姓沈。

第二:出自芈姓。芈也是很古老的姓,现在很少见了。芈姓源于楚国,楚庄王之子贞被封在沈邑,所以他的后代也以沈为姓。

第三:夏商时的一个国家沈国,春秋时为晋国所灭,后代便以国为姓。

求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钱东镇沈厝村历史(从创村开始)

与饶平县接壤的福建省诏安县,占籍在该县的沈氏,以其创居的地域人口之多,曾有“沈半县”之称。迁徙入粤东之沈氏,则从诏安派衍而来。为考证其源流,我们来到饶平县钱东镇沈厝村进行访问。首先,在沈氏大宗祠,见到了该村旅台教授沈英名先生撰写的二对楹联,其一是:肇式岐周,历汉梁唐宋,继起名贤延世泽; 发祥固始,经皖浙闽潮,频来豪俊重山邱。其二是:论旷代勋猷,看靖闽疆,平蛮獠,集流亡,开村落,帷幄雍容,想见勇公武德; 读前朝史籍,对创声谱,著迩言,撰刘纪,作晋书,灵台壮阔,神驰约祖文思。两对楹联使我们明白了沈氏来源,再经过访问参加编修潮汕沈氏族谱的沈志威先生和参阅有关资料,了解到沈氏由闽入粤的脉络。 肇式岐周 发祥固始 历史上沈氏得姓,出自两个方面:一是出自姬姓,周文王第10子聃季,受封于沈(在今河南省平舆县北沈亭),此子国之沈;二是出自姒姓,即诸侯国沈国(在今安徽省阜阳县西北的沈丘集),此侯国之沈。粤东沈氏,乃出自姬姓,聃季为其得姓之祖,“肇式岐周”,源出于此。自季以下至西汉末,传至31世沈达,居河南固始,达次子荣昌为32世,于东汉和帝永元(89――105年)间,受封为庸国公,赐封万户侯,被沈姓尊奉为太始祖,故有:“发祥固始”之称,传至44世沈约、字休文,为南朝?梁文学家。官至尚书令,善诗文,著述最富。后迁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故吴兴又成为沈氏之郡号。 漳滨宏绩 福省宣猷 沈约第4代孙(沈氏第48世)沈世纪,初为河南案牍吏,身材魁梧,能文善武,于唐总章二年(669),高宗诏令陈政率兵入闽,平蛮獠啸乱,召世纪为入闽先锋,率部进驻古绥安县地(今漳浦、云霄、诏安、东山一带)。世纪骁勇善战,曾一举陷36畲寨,唐高宗闻其骁勇,特诏赐沈勇,沈氏因之尊呼为勇公。后陈政卒,子元光以鹰扬将军代父领兵,仪凤二年(677),广贼陈谦连结诸蛮苗自成、雷万兴,攻陷粤之潮阳,守将不能收复,潮州刺史常怀德,传檄陈元光请剿。沈世纪随陈元光出兵收复潮阳,再平广寇,经大小百余战,俘获万计,岭表以平。永隆元年(680),陈元光诏进岭南行军总管,潮人以其平寇功,请乞兼潮阳,时为保境安民,陈于四境设巡逻台,其西之台设于南诏,辖区从今诏安县至揭阳县,此台为沈世纪屯驻。同时,他遵循陈元光“迩抚远柔”策略,剪剃荆棘,开拓村落,营农积谷,桑麻遍野,通商惠贾,贸易成市,开辟漳诏,惠及潮州。仪凤年间,唐高宗对沈勇加升为随朝护国右将军。逝世后,于开元四年 (716),诏令修庙崇祀陈元光,沈世纪等六将配享。宋绍兴三年(1133),追封为威武辅美将军,十六年(1146)加封为殿前大将军武德侯。在诏安县及台湾沈姓聚居地,均建有沈祖公庙奉祀,每年农历七月廿五日,为勇公诞辰,从诏安县至粤东之沈氏,均进行十分隆重的祭祀活动。 南诏衍绪 沛泽蒙庥 迨宋南渡,沈勇之17世孙沈廷辅,复迁闽之建阳,被闽派沈氏尊为始祖。廷辅生8子,讳均取木傍,分别为:椿、楸、松、柏,桂、榕、根、枝。 宋元之交,山河板荡,兵火不息,二郎楸与八郎枝,离开建阳。枝徙闽之上杭,其子孙后入粤之梅州、兴宁、佛岗及广西等地,但留有一系在饶平境内,分别创居于联饶镇赤坑村、凤山楼村,新丰镇沈厝寨,三饶城内,海山镇之东石村。 二郎楸,先抵漳州后迁诏安县,为“南诏衍绪”之一世祖。传5世彬,彬生4子,长统人、次东沈、三岐头、四明仁春良,其子孙蕃衍迅猛,而后即有“诏安沈半县”之号称。然沈氏人口,则以长、四两个房份最多,居沈氏人口十之八九。 长房称观音山派,粤东沈氏多从此派而来。饶平县钱东镇沈厝村,开基祖沈天用,系楸第10世孙,观音山派统人之第4世孙,于明成化间创居于此(昔名为张富前村),为沈厝村沈氏一世祖,现已传26世,他们有自己的辈序诗,即漳诏发祥,聚饶肇昌,春芳荣茂,光裕长绵。厥序登永,添文继衍。共24字,从第12世起辈,已排至裕字辈,全村人口约800多人。该村2世祖殷斋,其次子荣确,则创居于饶平海山港北村。现粤东沈氏(观音山派)分布状况是: 饶平县 除沈厝外,还有海山镇之东边村、港北村;黄冈镇新合村沈氏。 潮安县 华美乡(现分二个管理区),镇后郭村,人口约3万多人。 澄海县 富沙村、金洲村、湾头村、 盐鸿港口村,人口约8000多人。 潮阳市 分布关埠镇桥东村、铜盂镇草尾村。 揭阳市 分布榕城贤门外五社沈厝港、桂岭村。 惠来市 分布苗海,灰寨村、四石村(从饶平沈厝迁去),仙庵镇福长村。 陆丰市 白沙乡,人口6千多人,再从白沙分派有:高西、上围、下沈、东海、碣石、甲子、桥仔头、埔边、湖东及海丰捷胜等村,人口2万余人。 岐头派则有揭西县境潭乡,人口1.1万多人。以上皆从诏安县直接迁入粤东各地。

南通沈姓来源

沈姓的来源主要有三种:

第一:来自姬姓底下的冉姓,是黄帝的后裔。沈本来是夏禹子孙封国的国名。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因为平叛有功,被周公举荐为司空,并且被自己的侄子周成王封在冉国。

古时候,冉和沈的读音一样,冉国又名沈国。春秋时,沈国被蔡国所灭,冉季载的子孙就逃到楚国,为了纪念自己的国家,他们都改姓沈。

第二:出自芈姓。芈也是很古老的姓,现在很少见了。芈姓源于楚国,楚庄王之子贞被封在沈邑,所以他的后代也以沈为姓。

第三:夏商时的一个国家沈国,春秋时为晋国所灭,后代便以国为姓。

扩展资料:

沈姓名人

一,沈万三

沈万三利用东江西接京杭大运河,东北接浏河的优势,出海贸易,将周庄变成了一个粮食、丝绸及多种手工业品的集散地和交易中心,促使周庄的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发展。明朝初年,朱元璋定都南京,沈万三捐钱,修建了南京都城的三分之一。

二,沈约

南北朝时,南朝梁文学家沈约,编写《四声谱》,把中国汉字分为平上去入四声,使汉字声韵学步入新境界。

三,沈括

宋代时的沈括,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科学家。沈括博学多闻,著有《梦溪笔谈》,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科学著作。

四,沈光文

台湾沈姓的开基始祖是明末浙江人沈光文,沈光文1651年到台湾,他在岛上开设学堂,办诊所,广泛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他去世后,台湾百姓为他建庙立像,并誉之为“台湾文献初祖”。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沈姓冉姓原是一家人 古时两字的读音一样

沈的姓氏发源地哪里

沈姓起源参考

之一

历史来源:

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云 。周朝初,周文王第十子季载,受封於「沈」(今河南省平舆县北 ) , 因以国名为氏。

出自「姒」姓,周朝时又有侯国,沈国,其地在安徽省。此地为另一沈国。

家族名人

沈括 (1029~1093)字存中,宋钱塘人(今浙江省杭县)。博学多才,兼通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算数等。尝出使契丹。著有梦溪笔谈、长兴集等书。

沈周 (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又号白石翁,明长洲人(今江苏省吴县)。少从陈孟贤学,及长,博综典籍,诗文俱佳,尤工於画,与唐寅、文徵明、仇英并称明之四大家。著有客坐新闻、石田集、石田诗钞等。

地望分布:浙江吴兴郡。

之二

沈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三十七,在台湾排名第四十。沈姓的起源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出自少昊金天氏。少昊的后代昧,担任水官,被称为玄冥师。昧的儿子台骀,因为治水有功,被封在汾川,后代建立了沈国,国人以沈为姓。第二种,是出自姬姓。周文王的儿子季载,被封在沈,建立了沈国,称作沈子国。后来,沈国被蔡国所灭,沈国的遗民就用沈作为自己的姓氏,从此姓沈。第三种,是出自芈姓,是楚国王族的后裔。楚庄王封自己的儿子公子贞在沈邑,贞的后人用封邑作为自己的姓氏,也姓沈。发展和演变:春秋战国时期,沈姓主要在河南,湖北发展,到汉代时,开始有人移居安徽,浙江,唐代初期,有沈姓开始进入福建,南宋时,开始有沈姓迁居广东。明朝末年,沈斯庵迁居台南,首先进入台湾。沈姓的主要聚居地有:沈丘,寿春,吴兴,武康,九江,会稽,乌程,龙溪,漳浦,南靖,长泰,诏安,梅州,宁化,建阳,龙岩,清流,延平,连城,上杭,大浦,善化等。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陕西榆林沈氏起源?和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姓沈的,诸侯?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1470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