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郭贵妃为何殉葬?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明朝皇帝的遗孀都要陪葬吗?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朱高炽殉葬嫔妃名单?以及朱高炽陵墓?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最重要的原因是皇后张氏,她虽然在历史上素有贤名,是明朝所有皇后、皇太后中最有政治水平的一个,但她毕竟是女人,是女人就会争风吃醋,她与郭贵妃在朱高炽在世期间肯定存在争宠。

朱高炽一死,张氏掌管宫中大权,要郭贵妃殉葬就是很自然的事情,更何况郭贵妃不但生有儿子,还有功勋背景,难免对原在南京监国的太子朱瞻基登基有影响。

朱元璋的郭贵妃来历

说起这件事那就不得不介绍一下郭贵妃,她出身名门,爷爷是开国功臣郭英。祖父与兄长都被封为侯爵,姐姐还曾是太祖爷朱元璋的妃嫔。郭贵妃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富贵之家。当时在位的皇帝朱棣为了拉拢朝中的大臣,便将郭贵妃嫁给了自己的太子朱高炽。

郭贵妃出身好,也受过很好的文化教育,而太子朱高炽也是一个喜欢文墨的皇帝,所以郭贵妃进府邸之后与朱高炽志趣相投,相处的也非常好。在太子府陪伴朱高炽的几年中,郭贵妃为朱高炽生下了三个儿子。

朱高炽跟历史上很多宠爱嫔妃的君王一样做到了爱屋及乌。因为宠爱郭贵妃便对郭贵妃的家人很好。朱高炽做太子的时候,便赐给郭贵妃家人一座新宅子,让郭贵妃的家人单独居住。郭贵妃的祖母不过是郭府的一个小妾,身份低微,但因为郭贵妃的原因,朱高炽对于这个小妾祖母也十分看重,甚至在做了皇帝之后将其封为国夫人。

朱高炽殉葬嫔妃名单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明成祖朱棣长子,生母仁孝文皇后徐氏。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1425年)。

朱高炽的后妃:

1.诚孝昭皇后张氏,结发妻。河南永城人,父张麟,弟张升,正统七年(1442年)崩。谥“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

2.恭肃贵妃郭氏,殉葬的5人之一。

3.恭僖顺妃谭氏,初封昭容。殉葬的5人之一。

4.贞惠淑妃王氏,殉葬的5人之一。

5.惠安丽妃王氏,殉葬的5人之一。

6.恭靖充妃黄氏,殉葬的5人之一。

7.顺妃张氏,葬于南京市雨花台区的普觉寺。

8.贞静敬妃张氏,河间忠武王张玉之孙女、英国公张辅之女、明成祖的昭懿贵妃之侄女,以勋旧之女特恩免殉葬,葬金山。

9.贤妃李氏,生郑靖王朱瞻埈、蕲献王朱瞻垠、淮靖王朱瞻墺以及真定公主。

10.妃赵氏。

11.悼僖丽妃李氏。

朱高炽陵墓

明献陵是明朝第四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和皇后张氏的陵墓,陪葬恭肃贵妃郭氏墓,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是明十三陵之一。明仁宗朱高炽,明成祖朱棣长子,生母仁孝文皇后徐氏。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

庄妃陪葬朱高炽为什么不高兴

因为庄妃长得貌美心善又没有心机,所以她的死才引起那么多人的同情

庄妃此人年轻貌美心地善良,在后宫之中从不害人,深受皇帝宠爱。但永乐帝朱棣死后,庄妃被要求为先帝殉葬。虽然先帝生前很宠爱她,但因为庄妃没有为先帝生下一儿半女,根据祖制庄妃必须殉葬

明朝皇帝的遗孀都要陪葬吗

皇后不用殉葬,都是嫔妃殉葬。

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明太祖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死后,以两名王妃殉葬,首开明代妃嫔、宫女殉葬之恶例。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崩,葬入孝陵。《明史·后妃传》载:“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明朝小史》卷三亦载,朱元璋死后,“伺寝宫人尽数殉葬”。46名妃嫔、宫女随朱元璋一同葬入孝陵,其中38人皆为治丧期间勒令从死。

在以后的70年中,这种野蛮的制度又为朱元璋的后代子孙所效仿,重新成为一种制度,制造了大量人间悲剧。 仁宗朱高炽献陵有5名妃嫔陪葬。据《明宣宗实录》,计有:贵妃郭氏,谥恭肃;淑妃王氏,谥贞惠;丽妃王氏,谥惠安;顺妃谭氏,谥恭僖;充妃黄氏,谥恭靖。其中贵妃郭氏身份特殊,在所见明代皇帝殉葬宫人中未见地位如此之高者。

据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载:“贵妃所出有滕怀王、梁庄王、卫恭王三朱邸,在例不当殉。岂衔上恩,自裁以从天上耶!”说明郭贵妃是自愿殉葬,但也不能排除是宫廷斗争的结果。仁宗在位仅一年,临死前遗诏:“朕既临御日浅,恩泽未浃于民,不忍重劳,山陵制度务从俭约。”就是这样,却还殉葬了5名妃嫔。

宣宗朱瞻基的景陵则有10名妃嫔殉葬。《明史·后妃传》载:“正统元年八月,追赠皇庶母惠妃何氏为贵妃,谥端静;赵氏为贤妃,谥纯静;吴氏为惠妃,谥贞顺;焦氏为淑妃,谥庄静;曹氏为敬妃,谥庄顺;徐氏为顺妃,谥贞惠;袁氏为丽妃,谥恭定;诸氏为淑妃,谥贞静;李氏为充妃,谥恭顺;何氏为成妃,谥肃僖。……盖宣宗殉葬宫妃也。”这十名妃嫔比起许多同样殉葬却连姓氏都没留下来的那些妃嫔,多少也算是幸运了。 殉葬的妃嫔、宫女都是在宫中被缢死,然后再装敛入棺从葬。殉死时,其状甚惨。

朝鲜《李朝世宗实录》中记载了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成祖死后逼殉宫女的悲惨情景:“帝崩,宫人殉葬者三十余人。当死之日,皆饷之于庭,饷辍,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挂绳围于其上,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宫女们被吊死之前,嗣皇帝朱高炽还假惺惺地接见她们,以示褒扬。

《李朝世宗实录》中还特别记载了有个朝鲜选献的韩氏宫人,临终时对守候在身边的乳母金黑连呼“娘,吾去!娘,吾去!”话声未落,便被太监踢开木床,一命呜呼。十年后金黑等朝鲜婢女回到朝鲜,朝鲜史官记下她们的亲眼所见,即是《实录》中的这段记载。

殉葬的妃嫔,往往都是宫廷中无依无靠的弱势群体,为明宣宗生殉的10位宫妃中,有一名叫郭爱的宫人,进宫不到一月,连宣宗的面都没见过,就被迫作了殉葬人。《明史·后妃传》中载:“郭嫔,名爱,字善理,凤阳人。贤而有文,入宫二旬而卒。自知死期,书楚声以自哀。词曰:‘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先吾亲而归兮,惭予之失孝也。心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才华横溢的郭爱临死前给世人留下了一首楚辞,字字血泪,嗟叹命运的捉弄,更声讨了吃人的人殉制度,揭下了封建帝王伪善的面具。

当时人殉不仅出现在皇帝的葬礼中,诸王的葬礼中人殉也屡见不鲜,在正史的记载中就可窥一斑。《明史·诸王传》载: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秦愍王朱薨,“王妃殉”。 永乐十二年郢靖王栋薨,“王妃郭氏,……遂自经”。

宣德元年(1426年),唐靖王朱琼烃薨,“妃高氏未册,自经以殉,诏封靖王妃”。 宣德五年(1430年),蜀靖王朱友薨,“妃李、侍姬黄皆自经以殉”。 正统三年(1438年),卫恭王朱瞻埏薨,“妃杨氏殉,赐谥贞烈”。 正统四年(1439年),越靖王朱瞻墉薨,“妃吴氏殉,谥贞惠”。 正统四年(1439年),周宪王朱有薨。

因朱有生前曾上奏折表示“身后务从俭约,以省民力”,故明英宗下旨命“妃、夫人以下不必从死,年少有父母者遣归”。谁料圣旨未到,“妃巩氏、夫人施氏、欧氏、陈氏、张氏、韩氏、李氏皆殉死,诏谥妃贞烈,六夫人贞顺”。

另外,考古发掘也可以弥补正史记载的不足。2006年年初,湖北钟祥郢靖王墓考古发掘队在清理该墓东、西两耳室过程中,发现了6个腐朽的棺材,证明除了王妃,当时还有六名女子为郢靖王殉葬。

由此,我们也可以想象,正史中记载下来的应该只是少数,大概只涉及王妃及部分有名分的女子,而没有记载的却是大多数,当时诸王葬礼都应有许多女子殉葬,而这些女子却根本连被记载下来的资格都没有,成为无名冤魂在地下陪伴着帝王。我们从上面明英宗“妃、夫人以下不必从死,年少有父母者遣归”的圣旨中也可以看出,诸王死后,随伺的女子本当都该殉死的,这在当时已经成为一个惯例了。

关于这一点,正史中还有一条佐证: 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复辟,废景泰帝为王,不久景泰帝暴亡。据《明史纪事本末》载:“王薨,祭葬礼悉如亲王,谥曰戾。妃嫔唐氏等赐帛自尽以殉葬。”景泰帝以王礼入葬,嫔妃都被英宗逼死殉葬,《明史》说“景帝以王薨,犹用其制,盖当时王府皆然”。可见诸王死后人殉几乎已成定制。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1429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