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代最先的首创者—颛顼(Tonuz)

古籍记载“颛顼首戴干戈”和“颛顼戴午”,比如《史记·五帝本纪》说:“瑶光如虹贯月,正白,感女枢于幽房之宫,生颛顼,首戴干戈,有德文也”。古代兵器——干戈:古籍还记载“颛顼戴午”,这里的“午”就是“杵”

古籍记载“颛顼首戴干戈”和“颛顼戴午”,比如《史记·五帝本纪》说:“瑶光如虹贯月,正白,感女枢于幽房之宫,生颛顼,首戴干戈,有德文也”。

古代刀兵——干戈:

古籍还记载“颛顼戴午”,这里的“午”就是“杵”:

三星堆极目面具头上的装潢物就是干戈,就是午(杵)。

这个极目面具是半人半猪的形象,《山海经》说颛顼的父亲叫韩流,是半人半猪的模样。

莫非这个面具就是《山海经》里说的颛顼的父亲韩流吗?

我们先来看看“颛顼”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颛顼两个字在现代汉语中的发音是zhuanxu,战国时期的楚简中写作“端玉”。古代汉语里没有卷舌音zh,所以“颛”和“端”的发音都是近似dun的音,而“顼”和“玉”在古代的发音是gu或u音。

所以,颛顼、端玉、淳维,这三个词都是古突厥语Tonuz(猪)的音译。

因而可知,三星堆里的半人半猪的极目面具和陶猪其实就是颛顼。

有人说三星堆出土的陶猪是“小猪佩奇”,“佩奇”是英语piggy(小猪)的音译。其实是颛顼,“颛顼”是突厥语tonuz(猪)的音译。

那么,颛顼本人真的是半人半猪的模样吗?

确定不是,猪在古代是掌管北斗星的神(北斗猪神),颛顼本名叫乾荒(韩流)。因为他观测天文、制订历法,所以人们就用“颛顼(北斗猪神)”来称呼他,并用北斗猪神的形象留念他(极目的形象是对他观测天文的赞扬)。

颛顼是黄帝的孙子,也是大禹的爷爷。颛顼出身在四川,是夏代最先的首创者,也就是四川地区民间传说中的古蜀王蚕丛。实际上四川地区根本不是古蜀国,而是夏代的所在地,颛顼和大禹就是在四川(西羌)创建的夏代。

夏族(夏后氏)为了留念夏代最先的首创者颛顼,就把颛顼(首戴干戈)的形象和夏后氏的形象(太阳神鸟)结合起来,构成一个人面鸟身的雕像。

所以说,这个人面鸟身的形象就是夏代的首创者——颛顼,而不是传说中的句芒(勾芒)。

关于“夏代最先的首创者——颛顼(Tonuz)”的内容,简知网(www.jianzixun.com)就分享到这里了,大家还有哪些需要补充的呢?无妨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让更多的朋友受益!您的每一一个留言,和每一一个赞,都是我前进的动力!喜欢的话记得收藏、分享给身旁的朋友。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1190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