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以现代的阅读方式很难读懂《周易》?

《周易》确实难于读懂,读不懂的原因很多,不仅仅是现代阅读方式引起的问题。读《周易》一定要知道这种多义多解的特点,不为所困,才可以继续和《周易》交流下去。4、现代人缺乏《周易》时代的历史知识、文字学知识,看不懂相关的注解,而且容易以今度古,很

周易》确实难于读懂,读不懂的原因很多,不仅仅是现代阅读方式引起的问题。在古代,《周易》就已经很难懂了。所以注释《周易》的著作形成了巨量的文献。这些注释,有的简化了《周易》,但不能说解得有道理;有的加上了各种新理解、新的解易方法,让《周易》更难懂,失去了《周易》“简易”的旨趣,注释本身就构成了理解《周易》的障碍。

冯友兰曾经把《周易》比作“宇宙代数学”。这个比喻用一门近现代的学科,比拟《周易》抽象性、普适性、模式化的特点和作用,还是很贴切的。但是,代数学和《周易》毕竟有着巨大的差异,要用代数学这样的近现代学科的思维方法去理解《周易》的思维方法,那就会发现,两者是大相径庭了。

题主所说的阅读方式,实际上就是思维方式。阅读是通过习惯性的思维进行的。

我们就用代数学的思维方法,和《周易》思维方式做个比较,就会明白,如果从现代阅读方式方面来讲,《周易》难懂面对误解和非议,要学,确实和现代思维方式、知识结构、目的有关。这里举几个方面的问题试做探讨。

1、代数学的现代思维要求知识的“确定性”、明晰性;而《周易》却与生俱来具有多义性、多解性。

比如,八卦的取象,乾,既可以看做从来不存在的龙,这是比喻,又可以看做是马,还可以看做君子。在具体看卦的时候,还可以看做是老人、君主、领导等等。代数学一开始就明确各个因子的含义,运算完了,a、b、c各代表什么,仍然代表什么,毫不含糊。而《周易》不然,一个卦代表的象面对误解和非议,要学,可以反复取象,重叠取象,这是代数学忍受不了的逻辑。

这还仅仅是一个取象上的具体问题,进一步,六十四卦中的每一卦,都有多种意义的解读。解读情景不同,甚至得出的意义完全不同。比如大名鼎鼎作为“元亨利贞”的《乾卦》,既可以解作君子有为的积极意义,也可以解作孤阳亢进的被动局面。

同样面对《无妄》卦,有人看做是无妄之灾的卦意,有人解作《无妄》是指不确定性、随机性。

这令运用现代思维的大脑迷惑不解。现代人会问:最准确的是那一种?对不起,专家们会给出许多个不同的“最准确”的答案。

这些答案实际上要看你观察的是什么事,从哪个方面哪个角度去索取意义。读《周易》一定要知道这种多义多解的特点,不为所困,才可以继续和《周易》交流下去。

2、代数学的现代思维要求知识的逻辑统一性、一致性,而《周易》却具有多角度、多层次观察的灵活性、跳跃性。

拿卦爻辞来说吧。《噬盍》卦,看卦象,上离下震,就像口中含有食物。《序卦》解作“合也”,就是合上嘴,咬东西。卦爻辞里,则看做是执法。这可以看做是咬东西的意义的引申,意义上是一致的。《噬盍》卦整体上是探讨关于执法的问题。从爻辞中看,初爻“屦校灭趾”、上爻“何校灭耳,凶”,说的都是施法行罚的问题,受刑人得到惩处,初爻小惩大诫,上爻罪大难逃惩处。

可是上下爻之间的二三四五爻,则是描述吃肉和吃肉吃出东西来的意象,它的象学意义,是指深挖案情,得到案情真相,从而进行治罪。这个角度相比初爻、上爻在字面上就有了变化的。读卦爻辞时,就要能发现这个区别。用卦爻辞时,更要明白,所指的主体各是谁。

为什么以现代的阅读方式很难读懂《周易》?

代数学是不允许出现这样指代不清晰的情况的。a 、b、c、d,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通过表达式确定下来的。不容许任何“或者”和“可能”,论证运算也不允许随意转换逻辑主体,让人猜谜。即使研究或然性的概率论,追求的也是统计意义上的确定性概念。

《周易》的这种多层次、多角度的探讨方法,重视的是事物的系统性和或然性规律,从模糊的表达中,索取或然性的启示。

3、现代人更重视共识性,而《周易》取象比类的方法本身,给《周易》的理解、运用带来了理解的个性化和直觉性。这也是《周易》解说和注释层出不穷,又很难定于一尊的原因。

现代科学是以可验证性或者有共识的公理作为基础,然后运用严密的逻辑方法推理新的认知。在《周易》研究方面,则是建立在经验性、先验性的理论基础上,从八卦、六十四卦的卦象到卦爻辞,如何运用卦象、卦爻辞,确实和读者的个人认知经验、认知水平有绝大的关系。读解《周易》,大部分时候确实存乎其人,《周易》认知和推论方法的特点,确实带有难于取得共识性的问题。

《周易》作为经,还是要有共识性的。特别是它曾经是科举考试的科目。这要求它必须具有共识性的内容和方法。为了追求共识性,历史上曾经指定朱熹编写的《周易本义》作为标准读本。但是,这本《周易本义》仍然引起了巨大争议。清代多位皇帝均指定专人编写了“御纂”体的《周易》著作,最著名的如《御纂周易折中》、《御纂周易述义》等等,但这也仅仅是“折中”各家学说而已。在当时,这可能是唯一一种能够忍受非议的“御纂”书籍了。

《周易》缺乏共识性,就难于形成公共的共同阅读经验,这和现代著作是不同的。显然,这违背了我们通常所具有的阅读经验。

当然,《周易》虽然全面来看,分歧较大,但在解释《周易》的易传部分,争议相对要少很多,所以,历史上长期是《易传》提供了对于《周易》的共识,帮助《周易》巩固和树立了经的地位,如果按《易传》去理解,共识性则要多一些。所以,你可以看到,在电视上讲解《周易》的,都是按《易传》,而且多数是按程颐、朱熹的解释来教学的。很可能,讲解人的读《周易》的范围,也就那么大。但这不能算是全面的《周易》知识。全面地理解《周易》,必然会体验到——不难不足以见识真正的《周易》。

4、现代人缺乏《周易》时代的历史知识、文字学知识,看不懂相关的注解,而且容易以今度古,很难入门,或者造成误解误读。

《周易》的意义,是从易象得来,是从卦爻辞引申出来。读《周易》一般人都是从卦爻辞入手理解。但卦爻辞撰写在殷末周初时期,它必然涉及到大量的历史背景,因为年代久远,这些知识要么被历史堙没,要么不被今日理解,非常容易误读。如乾卦的“龙战于野”,今人比较认可这个“战”就是打仗,其实这个“战”,当时应该解作是阴阳相交的意思。如《归妹》卦,那是用滕嫁制度的情况,比喻、象征婚姻不顺、不得其位、不得其志等复杂情况。对滕婚制不了解,就无法把握《归妹》卦的意思。

5、现代人没有形成对待《周易》用途的确定看法和目的,影响了对待《周易》的理解。

《周易》有象数、义理、训诂、文史、占卜等多种意义,这些意义是互相联系的。但编写解释和研究《周易》的著作,对此分歧很大,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没有融会贯通各种知识和《周易》各个方面解释方法的成熟著作,给现代人入门和研究学习带来很大困难和不得其门而入的窘境。《周易》研究有很大进步,现在看到了许多过去历史上看不到的出土文献,深化了对《周易》的认识,这是现代人之幸。但是同时,现代主流舆论,又忽视《周易》的特色,限制了《周易》完整功能的研究和解释,把《周易》的特色斥为迷信、落后、原始,实际上是限制了现代人利用和发挥《周易》功能的视野和思维。如果不能客观认识《周易》的特点,按《周易》的或然性逻辑对待《周易》,《周易》的门是很难入的。

如果仅仅只是把《周易》放在封建时代教科书的水平上去认识,那获得的认识是很有限的。那无非就是谨守《周易本义》的义理一途,仅仅得到一些古人阐述的修身治国的旧道理,用来比附现代的现实,把它的功能降低到“四书”的水平,让《周易》向现代读者的水平看齐,而不是让现代人努力向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周易》的智慧看齐。

现代人读《周易》,要持开放和尊重的态度,找几本代表作,以易解易,按易学易,然后用现代知识帮助理解,而不能以现代知识去削足适履,进行强解,这样读《周易》才可能有意义。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960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