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新中国首任女省委书记,54岁拿律师执照,一生未婚,今年93岁

文|小鱼

编辑|议史纪

在江西省,一位精神抖擞的老人家经常出现在街头群众的生活里,她年近百岁却依然神采飞扬。

她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女性省委书记万绍芬,是深受江西人民深受爱戴的父母官,为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

这位如此高龄的老人家究竟有着怎样传奇的人生经历呢?

为妇女事业奋斗

1930年,万绍芬出生在江西南昌一个不算富裕却也十分幸福的家中。

万绍芬从小就是父母眼中的乖女儿,并且学习成绩也十分优异,为了她更好的发展,万绍芬的父母坚持让她继续学习读书,这在当时“重男轻女”的背景下是十分难得的。

万绍芬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江西中正大学。在大学里,她开阔了视野,见到了很多的学生运动,也深深受到了革命精神的感召。

于是,她决定加入共产党,在新中国最需要人才投入的时候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刚开始,她只是在团委里担任了一个较为清闲的职位,可是她对此并不满足。她不想沉溺于个人的安定和悠闲,她心里清楚在祖国的边远地区,还有很多人民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

万绍芬决定去帮助他们,当时我国的延边地区还没有完全开化,各项社会秩序和人们的思想还处在相对落后和不完善的状态。

于是,党中央决定专门针对这些问题派出一支部队去西北解决这些问题,万绍芬就位列其中。

此后,万绍芬在西北地区的一家国营厂当起了团委书记,她对待工作十分认真,勤勤恳恳。

后来,她因为工作调动,被调回了自己的家乡江西继续工作,刚开始,她一如往常地进行着自己的工作,可是越到后面她越来越觉得自己面临的问题十分严峻。

在当时的农村,重男轻女的固化思想还十分严重,万绍芬从小生活在一个开放的家庭之中,所以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但是那些农村妇女和孩子就麻烦大了,她们不仅在家里要做农活,回来还要照顾孩子,一天到晚十分劳累,不仅如此,她们的丈夫还经常找机会对她们随意打骂。

更不要说还存在很多对女性的迫害,长此以往,对她们的身心都是一种巨大的残害。

万绍芬亲自走访了很多农村妇女,发现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她对此感到十分痛心,女性也有掌握自己命运的权利,而不是一味地沦落成生产工具,在家庭中充当如此卑微的角色。

万绍芬从这些妇女的眼睛中看到了对美好平静生活的向往和渴望,于是她在心里下定决心,今后自己一定要为妇女事业出一份力。

她抓住了这些妇女大多数没有受过教育这一个共同点,向上级大力建议建立女子学校,让更多的农村女性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

这样的思想在当时的社会也是十分超前的,因此很多项目都在起步阶段,万绍芬并没有拿到过多的资金。

她却没有气馁,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条件,也可以创造条件。万绍芬找到当地的破旧小学,亲自参加了改造设计,并且买了很多书本和创业的书籍,鼓励农村妇女们在学习的同时也可以走出去拥有一份自己的事业。

在万绍芬的鼓舞之下,越来越多的江西农村妇女走出了大山,来到外面的世界工作,寻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而万绍芬自己也没停止过学习的步伐,她在工作的间隙抓住一切时间学习法律,甚至在她54岁的时候还通过了司法考试,取得了律师资格证书,这下她就能更好地运用法律武器保障妇女的权益了。

万绍芬对这样的结果十分满意,在她的心中,能帮助中国妇女摒弃成见,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舞台,绽放出自己的光彩,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此时的万绍芬在人们的心中已经声望很高,这也为她当选省委书记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中国第一任女省委书记

1985年6月,中共江西省的第八次党代表大会上,万绍芬以接近满票的优势毫无悬念地当选了省委书记。

这不仅是江西省第一任女性省委书记,在新中国也是头一回。

面对自己担任省委书记的这个结果,当年55岁的万绍芬笑着说:“我能当选这个省委书记,大部分是托了时机的福,很多老同志都退居二线了,我这一批比较年轻的就被提拔上来了。”

她对于自己的当选并没有很多过于开心,脸上反而多了几分凝重的神情:“一些老领导很信任我,中央也很信任我,才把我提拔到这个位置。在这个位置上,肩上的担子就更重,要对得起江西人民,还有全国的女性同胞们。”

万绍芬的这番话让记者觉得十分感动,而回看她当选省委书记以后的路,也证明万绍芬没有食言,她很好地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不仅是妇女工作,江西的城区建设也是万绍芬心目中的头等大事。

江西是一座老城,拥有90多个县,其中大多数都是老城区,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老城区也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如果不抓紧对老城区进行改造,那么对于江西未来的发展来说必定不是一件好事。

由于万绍芬在大学里学习的专业和经济有关,所以她一眼就看出了江西各地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但当她提出改造的建议时,台下没几个人愿意相信,于是纷纷沉默不语。

万绍芬耐心的跟众人分析,目前江西的经济不好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从长远来看,改造经济肯定是不能急于一时,但是可以先把准备工作做好。

她将眼光放在了九江长江大桥身上,当时江西的基础设施建设很差,不要说其他的交通方式,就连陆路的交通都很不方便。

九江大桥是苏联当年和我们一起建的,可是后面由于我国和苏联的关系破裂,这个项目也就被迫终止了,风波过后,中央也曾想过重启项目,继续把大桥修葺完善,但这笔资金迟迟没有到位。

万绍芬看到了这一点,九江长江大桥就像江西的“生命线”,如果抓住了这个机会把它修好,江西就打通了和外界交流的通道,经济一定有一个飞跃。

她的话音刚落,台下的人就议论纷纷,其实大家都想将这座大桥尽快建好,可是二十多年过去了,万绍芬之前的许多领导也都提出过这个设想,可是根本无法完成。

大家都觉得还不如干脆放弃这个项目,重新启动建另一座大桥来得快。

万绍芬看出了大家的疑虑,但她坚持要将这个项目做好,也坚信这个项目在她的努力之下也一定能够顺利完成。

1986年3月,万绍芬带着这个项目的想法来到了北京开会。

在开会的期间,万绍芬专门来到了国务院副总理的家中,她诚恳地向副总理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设方案,并且向总理保证:“如果中央的资金可以到位,我保证把事情办妥!”

于是副总理万里在万绍芬的劝说之下,亲自来到了九江大桥进行查看,他看着万绍芬坚定的眼神,选择相信她一次。

终于,这项搁置了二十年的建桥大业重新启动。

这时候众人对万绍芬可是刮目相看,对这次重新启动的建设大桥项目充满了期待,人们都说,万书记的贡献简直可以载入史册。

而这还仅仅是万绍芬担任省委书记中立下的其中一桩功绩。大桥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怎么盘活江西的经济。

万绍芬对于搞经济发展很有一套,在她的带领和推动之下,江西成功实现了财政的飞速增长。

不仅老城区得到了成功的改造,就连城区之中的古建筑、古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并且开发成了旅游景区。

江西省的面貌在万绍芬的带动之下变得焕然一新,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之中。

而她本人却还是一如既往地低调、勤俭,一点都没有省委书记的架子,出门甚至天天还乘坐公共汽车,去切实的观察着百姓们的生活。

当她听到大家在说辣椒的价格太贵,她马上提出要加强对菜农的管理和指导;感受过公共汽车上的座位太过于拥挤,她就提出要增加公共汽车的数量,减轻高峰时期的人员压力;看到在发电厂汗如雨下的工人,她也一再叮嘱厂里的领导注意防暑降温。

这类的小事情数不胜数,人们对于这位全心全意为民着想的父母官也十分尊敬,即使后来万绍芬调离省委书记岗位的时候,人民群众的心依然和万绍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对于万绍芬来说,尽管她调离了岗位,也没有放下那些想法,她在外利用自己结交的人脉资源来为家乡做宣传,拉投资,建立了很多所学校。

在离开江西多年以后,有人曾经问过万绍芬一句话:“您觉得江西到底给您带来了什么呢?”

万绍芬想了想回答道:“留下的是我对江西人民的深情,我带走的是江西人民对我的一片真心。”

1998年,当时江西遭受了一次罕见的洪涝灾害,当地居民都措手不及,损失惨重。

可是在受灾的现场,居然出现了一位熟悉的身影,人们一下就将她认出来了,居然是前任省委书记万绍芬!

1988年,万绍芬就已经被调进了北京,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副主席,可是此时她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呢?

“我给乡亲们带来了物资,大家不要怕,很快就会挺过去的。”此时的万绍芬已经满头白发,她从车上下来,却依然还像当年一样精神抖擞,仿佛什么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

原来,万绍芬听闻江西是重灾区以后十分担心,自己是土生土长的江西人,又和江西人民一起度过了奋斗的艰难时光,这份情谊怎么能让她袖手旁观?

于是她立马决定向其余省份发起了众筹的活动,将筹集来的7000多万元赈灾款和物资送到江西的灾区人民手上,自己也决定亲自过来看看许久未见的父老乡亲们。

江西人民看见熟悉的万书记的到来都十分感动,人们记得这个带领他们将江西的经济搞起来的女书记,对她此刻出现在这里感到热泪盈眶。

万绍芬却对自己的行为不以为然:“我曾经在这里呆过这么长一段时间,这里又是我的故乡,为故乡做点事,都是应该的。”

奋斗终生

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那么多年过去了,如今她却还在为家乡孩子们的公益教育事业在外奔走,不知疲倦地驻扎在前沿阵地,她就像大家的主心骨,永远陪伴在人民身边。

“事,只要你去做,就有的做;路,只要你去踩,就一定会越来越开阔。”万绍芬在做客北京师范大学的白鹿洞书院研究会时说道。

她的眼里对这些年轻的学生们充满了希冀:“很多东西看起来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但是只要落实到大地上,就是可行的。”

现在的万绍芬已经93岁了,她看上去十分慈祥,和人交谈的时候语气轻柔,人们也都说,万绍芬的面相越来越有福气。

大家都对她在如此高寿的年龄还拥有这么好的状态感到惊奇,她哈哈一笑,说:“我八十多岁的人了,是七十岁的样子,有六十岁的智慧,好在记忆里还不错,就五十多岁吧,最重要的是,我有四十岁的心态啊!”

万绍芬为了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投入了自己的毕生精力,甚至没有结过婚,也没有孩子,可人民会将她永远放在心里,她永远是人民群众深受爱戴的“父母官”。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893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