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4岁了,特别喜欢模仿别人,正常吗?

当孩子在模仿时,他其实正在测试自己与周围的人是什么样的关系:他如何做与他人相像,他人又是如何与自己相像的。当孩子把自己和其他人进行对比的时候,任何事情都变成他可以进行模仿的机会了。当人们模仿他人表情的同时,理解他人的情感也就更容易了。例如,

心理学家艾普教授说:“如同水中的鱼群群居群嬉一样,孩子们会时时参照身边的人:互相观察、互相模仿。”和父母担忧的恰恰相反,模仿同伴的过程,对孩子的自我建构和发展极为珍贵。可以说,这是孩子们的同伴交往过程中,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游戏规则。

▌模仿是和世界建立联系的途径

对孩子来说,模仿不仅是一种学习实践的过程,还是获得他人认可、融入他人活动的一种途径。它是一种人际交往、人际依赖的心理安全需要,可以让孩子获得一种群体归属感。

当孩子在模仿时,他其实正在测试自己与周围的人是什么样的关系:他如何做与他人相像,他人又是如何与自己相像的。当孩子把自己和其他人进行对比的时候,任何事情都变成他可以进行模仿的机会了。

▌模仿有利于孩子共情能力的发展

当人们模仿他人表情的同时,理解他人的情感也就更容易了。神经生理学者发现,大脑具有使人拥有模仿能力的神经细胞——镜像神经元。

它在观察并模仿他人时,变得活跃。并且它让大脑在模仿动作的同时,还会设想他人大脑中的意图。

镜像神经元能让人通过模仿,推己及人,从而更加理解他人。例如,通过对周围人表情的模仿,孩子学会了善解人意。

台湾绘本大师曹俊彦先生曾出版过一本绘本《别学我》。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在模仿同伴过程中的发展——模仿,然后超越模仿。

女儿4岁了,特别喜欢模仿别人,正常吗?

我们可以看到弟弟——模仿者在这个活动中的社交策略:

我虽然和你做一样的事情,但我是不一样的做法,你看,我没学你。我有我的自主性呢。

这同时也向我们揭示了模仿和自主创造的联系。模仿提供了创造的基础,而创造的真正实现需要通过模仿来积累和探索。

姐姐是弟弟的极佳模仿对象,弟弟通过模仿姐姐学会了搭积木、看书、穿衣服、唱歌等。与此同时,弟弟也发展了自己的自主性:你用积木搭高楼,我就用积木搭火车,我和你是不同的。我有自己的自我表达。

对于0~6岁孩子的父母来说,你完全不必焦虑孩子的模仿行为会阻碍他独立性的建立和探索能力的发展。孩子正在打基础呢。

当然,父母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不要简单粗暴地把不同孩子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而更多要去看到孩子们的不同,描述出这样的区分细节,帮孩子们找到自己的独特之处。

此外,父母还需要注意:孩子的模仿没有筛选信息的能力,没有明确的道德规范。他们的模仿以兴趣为出发点,不专门模仿好的行为爱模仿别人心理问题,也不专门模仿坏的行为,感到什么新奇好玩就模仿什么。因此,需要父母做好引导。对孩子已有的不良模仿行为,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积极加以引导。

另外,父母需要留意孩子的模仿不要变成盲目跟风和攀比。如何把握其中的度呢?若孩子想要一个跟同伴一模一样的玩具,父母可以考量家庭经济可承受范围,去适当满足孩子,只要开销是你完全可承受的。你向孩子传递出你用钱的规划性,那么其实不必担心惯坏孩子,或者纵容孩子攀比。孩子之所以要跟小伙伴保持一致爱模仿别人心理问题,那还是属于他的社交游戏规则范畴。

而若孩子的要求远超出父母的承受能力,那么父母就需要适时喊停。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825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