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语言》,孩子的未来

为什么父母的词汇有这么大的能量?为什么父母的语言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呢?在孩子长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父母可以使用双方都熟悉的词语进行“脱离语境的语言”训练。不难想象,父母为孩子创造的语言环境给孩子产生的影响真是太大了!电影《地球上的星星》的一句

今天分享的这本书叫做《父母的语言》。

本书的作者,达娜·萨斯金德,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妇科及儿科教授,是小儿人工耳蜗项目负责人,也是芝加哥大学医学院“3000万词汇倡议”机构的创始人和主任。

她曾获得芝加哥大学医学院“杰出项目创新的领导者”奖项,也是白宫的“结束成绩差距”倡议的发起人之一。本书是她30年的科学研究结晶,在美国学术界和教育界引起巨大反响。

达娜·萨斯金德医生在人工耳蜗植入研究项目中发现他的两位耳蜗植入患者在手术后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康复结果,从而去探究影响孩子学习差异的根本原因,早期语言环境对孩子的决定性影响。

也就是说,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并不能影响孩子学业的好坏,父母与孩子交谈中使用的语言才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

进而通过大量的数据和研究对比,发现了一个结论,就是影响极深的——3000多万词汇差距。

我们要注意了,这30000万词汇量差距并不是指3000万个不同的词汇,而是说话的总量(包括重复的话),且这些语言的丰富性、复杂性和“肯定反馈”才是至关重要的。

为什么父母的词汇有这么大的能量?为什么父母的语言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呢?

书本通过脑回路的构建的生理特点、数字空间词汇的差异性培养、培养成长型思维、自我调控和执行功能、道德观的建立等几个方面来阐述了父母语言对孩子智力、思维、行为、道德等方面的影响。

既然父母的语言如此重要,那要如何说话才正确,本书给出了解决方案——3T原则。

TURN IN(共情)、TURN IN(充分交流)、TALK MORE(轮流谈话)。

首先是共情。

父母用语言开发孩子大脑的第一步,是需要以共情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再给予孩子回应。

父母有意识地去观察孩子在什么,等到时机成熟,再去和孩子谈论。

换句话说,孩子什么,父母就什么。即便孩子的东西一直在变化,父母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及时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回应。

如果新生儿被晾在一边,任其哭闹的话,他的大脑就将遭受负面的影响,导致学习能力变弱、情绪管理能力和自控力变差,无法信任他人。比如原来风靡全球的“哭的时候不要抱”的育儿法,给孩子带来了极大影响。

而提出这个理论的人叫做约翰·华生,是一名美国心理学家,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华生一生离过两次婚,甚至在离婚事件中给另一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害,行为堪比疯子。在他坚持冷漠教育下,家中的孩子自然受到了影响。

华生的大儿子,在少年时期,曾多次尝试自杀,在他30岁时,真正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华生与他的前妻有一个女儿,并且也多次染上心理疾病,企图自杀。

华生的外孙女在公开场合谈到自己的妈妈说:“她总是暴躁,沉默,经常酗酒,情绪不稳定,而且这种影响一直持续了下来。”

华生自己的童年就是在冷漠和抑郁中度过的,他创造了这种毫无情感可言的冷漠教育方式,也来自于他不幸福的童年。他操控性极强的思维方式,其实是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这样的结局很讽刺,引人深思。

因此,与孩子的共情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多跟孩子交流。

多描述、多交流、多讨论,用语言将事情或事物描述出来,而不用代词,在日常活动中多使用不同词汇。在给孩子的回复上增加词量。

这样有助于孩子们懂词汇、理解词义的能力就越强,使用时也更加得心应手。

一边干活,一边描述出正在做的事情。

对于孩子来说,听到一个词语,就立马知道了它指的是什么。这样做除了能拓展孩子的词汇量,还能让孩子明确知道词汇发音和意义之间的联系。

父母和孩子讲代词,孩子既容易感到困惑,也不利于孩子接触更多的词汇。

在孩子长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父母可以使用双方都熟悉的词语进行“脱离语境的语言”训练。比如和孩子聊聊一起做过某事的经历、孩子喜欢的玩具、以前认识的小伙伴等等。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根据自身的词汇水平来理解未知的概念。

第三,轮流交谈。

“你来我往”的亲子互动成功展开,关键都在于父母必须耐心地等待孩子的回应。

婴儿小的时候很多都是说的是“婴语“,这时候父母一定要抓住语音信息,认真回应,在孩子回答时多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们来搜寻回应的词语。这是“轮流谈话”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父母的语言》,孩子的未来

此外父母应该多开展开放式问题,而非限定式问题。“

家长只需抛出“怎么办”和“为什么”,就足以让孩子在思维的世界里天马行空,独立思考,最终逐渐地学会解决问题。

无论孩子做出怎样的回答,都是他经过思考以后得出的结论,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鼓励他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评判。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3T原则只有通过真人实施才会有用处。电子产品盛行的今天,有人提出,和孩子们阅读太累了,找个机器人或者代替交流可否?

电子产品,包括电视、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游戏机,都不符合3T原则。它们不能孩子,也不能与孩子交流,更不能和孩子轮流谈话。即使电视中有看似益智的互动环节设置,也是固定不变的。

本书表面看来是在讲述孩子的大脑和智力的可塑性,但其核心是父母重要而强大的作用。

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出口成章,那么我们给孩子输入的语言元素应该更多更丰富。

书中有一个例子,让我触动很深。

贝蒂·哈特与托德·里斯利两位学者的一项长达三年的研究证明:当孩子长到三岁时,来自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儿童听到的词汇量,比接受福利救济家庭的儿童听到的词汇累计多出3200万。此外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相对少地训斥孩子,多使用积极的、肯定的词汇,如“你真棒”;而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偏好对孩子使用禁忌词和负面词,如“你错了”“你真差劲”等。

不难想象,父母为孩子创造的语言环境给孩子产生的影响真是太大了!

联系到最近发生在我身边的例子。

由于暑期,正好是可以带着孩子放松的时候。

我家孩子的表哥7岁,比我家娃大一岁,上周末几个家庭相约去海边旅游。因为有同龄的小伙伴一起出行,我家娃就非常兴奋,就粘着这个差不多大的哥哥一起玩。

刚开始两个小伙伴玩得还是挺开心的,两人一起讨论奥特曼,讨论游戏。

突然有一天吃饭,孩子突然问我妈妈,我草,牛逼是什么意思。

我有点震惊了,我耐下心问,谁教你的。

孩子说,是表哥,今天我们玩游戏的时候他说了很多次,还说其他的话,我觉得是不好的话。

后来才知道他妈最近工作不顺利,孩子的妈妈经常在家发脾气,久而久之,他就学会了这话。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明事理,懂礼貌,知识渊博的孩子,但是殊不知父母就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你播下了什么种,自然就会得出什么果。

进而想到香港影星吴绮莉以及与她女儿的畸型的母女关系。

吴绮莉从小出生在单亲家庭,从小被母亲语言暴力,被母亲控制,甚至影响吴绮莉的择偶观,影响了她的一生。

而吴绮莉后来也活成母亲的翻版,在教养女儿这件事上也做出了类似的举动,体罚女儿,控制女儿,女儿不堪重负报警抓母,随后更是出柜……

父母的语言可以是利剑,也可以是蜜糖。也可能是鼓励人奋进的力量。

有一个泰国的广告比较感人,一个资质平平的男孩,在学校足球队里连基本的射门都做不好观地球上的星星的启示,连教练都和他的母亲委婉的劝退“你的孩子不是踢球的料”。

但是孩子的母亲没有怒火相向,像其他母亲一样数落孩子“你看你,给你交那么多钱学踢球有什么用,一点进步都没有,还踢什么踢”。

反而对孩子撒了个慌,孩子,教练说你练球很认真,只要你每天坚持下去,每次进步一点点,肯定很棒。

你只需要超过你前面的那个人一点点就可以了观地球上的星星的启示,每天进步一点点。

孩子听了母亲的话,每天都自己勤奋练习。从踢不到球,到能偶尔踢到球,再到能够踢中易拉罐,最后,再一次比赛决赛点,射门成功。

这一点点的成功离不开母亲的鼓励,离不开母亲语言的引导。

我们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神奇的魔豆,你浇的是什么水,施的是什么肥,洒下的是什么光,最终会结出什么样的果。

多说积极多样的词汇,多与孩子沟通与交流,电子产品代替不了父母。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的一句话送给所有的孩子“你不需要把所有事都做的跟别人一样好,只需要发现自己最闪光的一面,你就是这个地球上独一无二的一颗星星。”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817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