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人不拘传统,勇于创新,这种开放的社会环境是如何形成的?

宋朝自公元 960 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开始,至 1279 年南宋灭亡,共存世 319 年。

历经晚唐五代百余年的动乱时期,兴起于河东、两淮之地的赵宋王朝,一扫五代十国地方割据的局面,使中国得以重享三个世纪的安定与富饶。

宋代人不拘传统,勇于创新,这种开放的社会环境是如何形成的?

它的统一与偏安、富足与孱弱,在矛盾中有着其独特的魅力,是中国传统社会相对成熟稳定的时期,宋代包括了很多近代城市文明的特征,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曾指出:“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学者钱穆也有类似的论断:“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以至于一些国内外学者将宋代视为中国“近代早期”的开端。

那么,宋代这样开放包容的社会,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相对稳定的政治格局

公元 960 年,后周统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推翻了后周政权,建立了北宋王朝。

宋代人不拘传统,勇于创新,这种开放的社会环境是如何形成的?

北宋建立之初,政治格局相对稳定,守内虚外,统治者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重文轻武的政策,形成了文官政府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管理系统,避免了晚唐五代藩镇割据的局面,也提高了文人士大夫的地位。

柳诒徵先生在《中国文化史》中指出:“盖宋之政治,士大夫之政治也。政治之纯出于士大夫之手,惟宋为然。”宋代重文的国策,推动了宋代科举制度的发展。

宋代科举制废除“公荐”、“行卷”,禁纳卷,确定殿试制度。与唐代相比,宋代的科举制度更加完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消除了唐代成绩与门第并重的门阀制度,对考生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宋太宗甚至将宰相、执政的子弟排除在外,为更多寒士通过公平竞争跻身于仕途提供了有利保证。

宋代人不拘传统,勇于创新,这种开放的社会环境是如何形成的?

太宗淳化三年(992 年)颁布诏令:“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

其二,扩大了取士范围,增加了录取名额。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曾记载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97 年),科举录取人数为 500人,到了真宗咸平三年(1000 年),录取人数增加到了 1800 余人。

据学者统计,两宋三百余年间,公开科举考试 118 次,取进士 115427 人,年均 361 人,为唐代年均录取人数的 14 倍。

宋代人不拘传统,勇于创新,这种开放的社会环境是如何形成的?

宋代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大批的知识分子被吸收进政治决策中心,形成文官领导阶层。“兴文教、抑武事”的国策推动了宋代文化的发展。

活跃繁荣的商品经济

尽管在军事能力和势力范围来看,宋代是一个相对孱弱的朝代,但就经济发展和科学创新来看,宋代毫无疑问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人文精神的朝代之一。

据记载,宋代当时的国民生产总值位于世界前列,城市人口众多,远超前朝。

《梦粱录》中就有记载:“人烟稠密,城内外不下数十万户,百十万口。”人口流动频繁,加快了商品的流通,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宋代人不拘传统,勇于创新,这种开放的社会环境是如何形成的?

宋代正处于经济的转型时期,北宋初年,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恢复农业生产,大兴水利,鼓励开垦耕地,实行奖惩机制,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南宋时期,人口大量南移,将较好的农业耕作技术引入南方,促进了南方农业的发展。

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宋代工商业的发展。随着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想观念被打破,“工商皆本”的新理念被宋人接受,“坊市合一”的制度使宋代商品经济得到更加长足的发展。

从唐到宋,都市景观发生了明显转变,唐代长安设置的坊市格局,“市”为商业区,日中击鼓二百下开市,日落前击钲三百下散市。

“坊”为住宅区,居住区内禁止经商,商业活动只在白天的“市”中进行。

宋代人不拘传统,勇于创新,这种开放的社会环境是如何形成的?

两宋时期废除了坊市制度,北宋都城开封和南宋都城临安均允许市民开设商行店铺,街道交错纵横、行人川流不息、居民鳞次栉比、商铺百肆杂陈,热闹缤纷。

商行店铺的发展,带动了宋代市场经济和货币经济的发达,也促进了宋代服装行业的发展。

《西湖老人繁胜录》中就有记载,宋代不但有专门从事缝纫的作坊和手工艺人,也有各种与服装有关的商行店铺。

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诸色杂货》中也记载有:“修幞头帽子、补修冠、接梳儿、染红绿牙梳、穿结珠子、修洗鹿胎冠子。”等的手工业技人,也有帽行、穿珠行、桃冠市、修冠子等商行店铺。

宋代人不拘传统,勇于创新,这种开放的社会环境是如何形成的?

此外,随着从事手工业和商业活动的市民阶层逐渐形成与发展,市民阶层人数不断扩大,面对消费经济的刺激,他们不再局限于满足日常生活所需,从而转向精神层面的追求,寻求自身的文化娱乐活动和对艺术文化的欣赏,因而影响了两宋时期文化艺术的发展,也间接推动了以女性服饰为中心的服饰风尚的形成。

交融并进的文化背景

谈及宋代,教科书上常说宋代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但不可否认的是宋朝在文化艺术上的成就。

学者邓广铭则指出“宋代文化的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达于顶峰,不但超越了前代,也为其后的元明之所不能及。”北宋在统一全国后不久,便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来稳定社会秩序。

宋代人不拘传统,勇于创新,这种开放的社会环境是如何形成的?

“崇文抑武”的国策带来文化艺术的空前繁荣,儒学的复兴造就了思想开放的文化格局。

儒道释三教思想相互融合、不断碰撞,构建起了宋代信仰多元、自由开放的思想理念。

1、空前繁荣的艺术领域

宋代在文化领域的建设,体现在思想、学术、艺术等各个领域。在艺术领域的发展尤为突出,形成了多元化的艺术系统。

朱熹曾说:“国朝文明之盛,前世莫及。”宋代的文化发展在文学、哲学、绘画、书法、雕塑、戏曲等领域多有建树,其中,以宋词与宋画最为突出。

宋代人不拘传统,勇于创新,这种开放的社会环境是如何形成的?

作为宋代文学代表的宋词,历来与唐诗、元曲并举。词兴起于唐代,盛行于两宋,延续于明清,宋词产生于宴席集会社交场合,在宋代曾涌现过 1330 余位词人,宋词存世作品数量接近 2 万余首,创作风格主要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两类。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典型代表,诗词多清新温婉,侧重儿女情长。北宋中后期,苏轼大力推崇词派的改革,创立了豪放词派,其词作视野较广,气象恢弘雄放,呈现出一种豁达、豪放的气势,体现了对心系社稷、国家的旷达情怀。

南宋初年,宋词得到迅猛的发展,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由此宋词的艺术地位达到巅峰。

北宋初期统治者借鉴五代时期南唐、西蜀建立宫廷画院的模式,设立了翰林图画院,集天下之画人,极大地推动了绘画艺术的蓬勃发展。

宋代人不拘传统,勇于创新,这种开放的社会环境是如何形成的?

在中国绘画发展历史中,宋代是极为关键的一个朝代,在绘画内容、题材、技法上都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画院的设立推动了绘画艺术,促使绘画艺术从宫廷到民间的广泛发展,形成了各自的风格流派,院体画、文人画、民间绘画百花齐放,成为古代宫廷绘画最为繁荣和活跃的时期。

2、兼容并蓄的思想观念

相较于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朝代,宋代是最接近儒家治世的王朝。

在结束了五代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后,宋朝的统治者急需稳定社会秩序,完善伦理制度,儒学的复兴随之到来。

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宋王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恢复儒家伦理纲常,在科举中强调儒学地位,促使儒学复兴。

宋代人不拘传统,勇于创新,这种开放的社会环境是如何形成的?

宋代秉承开放自由的思想理念,以儒学为中心,儒、释、道三足鼎立的意识形态被瓦解,形成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理念,建立了以理学为代表的儒学思想。

两宋时期,以范仲淹、欧阳修、程颐、程颢、朱熹、等为代表的儒学家辈出,儒学思想不断丰富,构成更加完整的概念化及系统化的哲学及信仰体系,并使其逻辑化,心性化、抽象化和真理化。

随着儒学思想的不断渗透与影响,形成了崇儒尚雅的社会氛围。

思想开放的文化格局造就了宋人不拘传统,勇于创新的品格,城市士庶雅俗文化互相渗透,彼此关联,使宋代社会趋向世俗化与平民化。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80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