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野实力远胜中野,陈毅为什么要到中野,给刘伯承当副司令

文|飞飞

编辑|议史纪

1948年,我国的解放战争进入到关键时期,实力强盛的华东野战军早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

当时率领这支军队的,是陈毅和粟裕,两人在工作中,可谓是配合默契。

然而就在这样的紧张时刻,中央突然下达了一则调令,原本担任华野司令兼政委的陈毅,需要调往中野,担任副司令,辅佐中野司令兼政委的刘伯承工作。

陈毅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老司令,对国家军事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却突然给他“降职”,究竟是出于怎样的原因呢?

陈毅被调往中野

1948年5月,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兼政委的陈毅,和他的副司令粟裕来到中共中央在河北阜平召开的会议,在这一会议上,各方就军事干部的调动,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中央在这次会议上,做出了这样一个决定,陈毅将从华野被调任到中野。粟裕第一时间反对了这一决定,在他看来,陈毅在华野中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华野是离不开陈毅的。

尤其是,华野的前身是新四军,是陈毅一手带起来的军队,很多将士和士兵都更服从陈毅下达的命令,若是他离开了华野,对华东野战军内部的稳定,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也是粟裕本身的原因。

粟裕确实是一代战神,他的军事才能是不容忽视的,在战争中提出了非常多良好的军事战略建议,在担任华野副司令期间,也是尽职尽责。

若是陈毅被调往中野的话,华野的重任不可避免就交到了粟裕的肩膀上。

那他需要做的,可不仅仅是军事战略的规划和部署,还要承担起更多综合性的工作,比如动员士兵的积极性、促进士兵之间的团结以及华野军中的其他全面性工作。

尤其是,华野中的很多老八路,他们也更倾向听从陈毅的安排,有一些人这时还是不服粟裕的。

之前的战争中,因为不服粟裕而产生矛盾的情况,就发生过,最终都得靠陈毅从中斡旋,才能解决问题。

对于粟裕来说,团结军友这方面是他的短板,而陈毅则非常擅长全面性的工作指导,能够让军队中的所有将领和士兵团结一致。

在一个军队当中,是否能够上下一心,也是决定在战争中能够发挥多大作用的重要因素。可想而知,陈毅在华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难被取代的。

粟裕也非常清楚自己的缺陷在哪里,所以他更希望陈毅能够留在华野中。粟裕的意见也得到了中共中央的极大重视,他的这些考虑也不无道理,所以怎么安排陈毅在华野和中野之间的角色,成了当下的难题。

中野司令兼政委是刘伯承,原本他打算让出自己的位置,让陈毅在中野军中能够大刀阔斧地进行军事建设,不受到任何束缚。

场面一度陷入了僵局,在综合各方的考虑和建议之后,中共中央终于下定决心,给出了最终方案。

那就是让陈毅担任中野副司令的职位,同时保留他华野司令兼政委的职位。除此之外,新建立的中原军区,由邓小平同志担任第一书记,陈毅担任第二书记。

由此可见,陈毅的地位其实并没有降低,相反,他被予以了更大的重任,充分说明了组织对他的信任和对他能力的认可。

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这样一来,粟裕也需要具备在华东野战军中更加独当一面的能力,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一次锻炼。

毕竟华野本身就是兵强马壮的,若是粟裕这个“战神”能够快速成长,未来一定会带领这支军队创造更多的功绩,粟裕也能够在未来为国家承担更大的责任。

而保留陈毅在华野中司令和政委的职位,也是为了能够稳固军心,在必要的时刻,粟裕还能够与他进行协商并作出决定。

遇到任何棘手的问题,陈毅也能够协助解决,他依然可以起到“坐镇”的作用。

陈毅被调任的原因

那么中共中央为什么突然下令将陈毅调任?这就要提到邓小平同志和刘伯承向中央提交的一份请示了。

在此之前,则需要了解中原野战军当时的情况。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立和成熟,是经过了多次变革的,在解放战争时期,建立了五大野战军,他们为中国解放战争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加快了中国历史进程。

在这五大野战军中,备受关注的就是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两支军队的军事实力都是不容小觑的。

然而挺进大别山之后,两支队伍的军事实力却拉开了差距,这是如何回事?

在一场战役中,刘邓大军做出了挺进大别山的决定,这是当时所有选择当中的最优项,尽管他们知道这一场战役后必定损失惨重,却也别无他法。

果不其然,挺进大别山这一决定让中原野战军实力锐减,并且随着解放战争局势越发激烈,中原野战军的军事实力已经严重不足。

此时中共中央也觉察到,中原地区或将爆发战略大决战,那么提高中原野战军的军事实力,成为当务之急,必须要扩大这一战区的管辖范围。

若是等到原本的部队恢复实力,没有几年是绝对无法完成的,时间不等人,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在最快的时间内恢复中原野战军的实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从其他部队调任干部就成了必要的事情。

他们需要领导干部抓军事,也需要后勤干部抓补给,还有各项其他的军事建设工作,也同样需要大量的干部人员。

中原野战军内的干部人员数量显然远远不够,从其他部队调任干部来补充中原野战军的缺口,是最快的办法。

邓小平同志和刘伯承作为中原野战军的最高领导,他们必须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于是向中共中央提交了一份请示。

在这份请示文件中,他们分析了当前中原野战军面临的种种问题,并且就解决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关建议。

这些建议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增强中原局的领导力量,帮助快速恢复中原野战军的军事实力。

其中包括组建中原军区、调任陈毅同志到中野等,这些建议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也是符合当下需求的,自然得到了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

这件事情需要慎重对待,收到请示之后,中央决定召开一场会议,邀请陈毅和粟裕到来,共同协商相关建议的可行性。

于是就有了上面那一幕,粟裕坚持认为,华野离不开陈毅。

陈毅本人对于组织上的决定,则给出了坚定回应:“一切服从组织的安排。”

他是一个很有大局观的人,他相信组织做出这样的决定,一定是出于现实的考量,作为一名党员,又是军队中的高层干部,更应该以身作则。

在询问了他们的意见之后,中央这才给出了最终方案。

为什么一定要是陈毅,其实也是有原因的,当时除了要调任高层领导干部到中野之外,还需要大量的中低层领导干部来到中野,大部分都是从华野抽调的。

这些干部一下子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很可能难以适应,他们的思想态度也不一定能够很快转变。

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要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层领导干部坐镇,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管理这些新调任的干部,让他们能够快速稳定下来,融入到新的环境当中。

陈毅作为华野的一把手,也是华野前身新四军的创始人,若是他能够一同来到中野,必然是更有说服力的。

华野的大部分领导干部,都能够接受他的管理,所以他自然成为了高层领导干部的不二之选。

虽然他来到中野之后,是任副司令一职,但邓小平同志和刘伯承对他是极为重视的,也高度尊重他的决策。

当陈毅被调过来的时候,刘邓两人亲自为他接风,还提前给他安排好了住所,让他一来就能够安稳地住下来。

在之后的时间里,三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且都对彼此有着惺惺相惜之感。

加上他们还是同乡,自然就有着更多的共同话题,他们凑在一起幽默风趣的对话,经常引起其他战士的围观,大家总是忍不住被逗乐。

不得不说,陈毅来到中野之后的氛围是相当好的,这也使他自己更快地融入到中野环境当中。

三人在工作中同样非常默契,还很会为对方着想,每当值夜班的时候,就会展开一场争夺战,根本目的就是希望对方能够得到更好的休息,这个调任的结果也算是很圆满了。

中野华野协同作战

虽然陈毅已经调到了中野,但他在华野的职位并没有改变,所以之后的陈毅,其实就成为了两军之间的重要桥梁。

两支军队的作战风格、军事实力都存在明显差异,军队中的干部和士兵彼此之间也不熟悉,想要在战场上配合默契,是需要经过大量的磨合的。

想要这两支军队协同作战、密切配合,陈毅就是其中的枢纽,他能够起到很好的从中协调的作用。

事实证明,他也确实不负众望,不仅与刘邓两人配合默契,还很好的连接了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两支军队的默契度直线上升。

当然,在军队磨合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问题,还曾经闹过矛盾。淮海战役的时候,两军合力见歼灭了黄维兵团,华野部队是作为主力的。

在验收战争结果的时候,中野部队却也根据命令前来接收缴获的武器装备,这让华野的军队人员产生了强烈的不满。两军爆发了激烈的冲突,甚至惊动了司令部。

陈毅在听说这件事情之后,也感到十分荒唐,当即一个电话,打到了华野那支部队的高层领导那,一句话就说服了他们:“这次缴获的所有武器装备都交给中野部队,不仅如此,你们这支部队也直接交给中野。”

下达这一命令之后,陈毅语重心长地说道:“我们都是共产党人,都是毛主席领导的部队,还分什么华野中野?”

这句话对于这支华野部队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

确实,中国共产党能够在战争中一度取得胜利,就是因为大家团结一致,为了同一个目标奋斗,不搞内部分裂,这是战争胜利的坚实基础。

共产党部队不应该将你我分的如此清楚,不应该设立任何对立的阵营,自家的部队之间都应该像亲兄弟一般,多为彼此考虑。

正如陈毅和邓小平同志、刘伯承共事的时候,他们就从来不想着自己的利益是否得到了维护,而是想着都不能让对方吃亏,哪怕自己辛苦一点,也希望合作伙伴能够得到更好的休息。

这样才是良好的合作氛围和状态,所以他们做出了很多正确的决策,也得以将军队发展的越来越好。

华野的军事实力本身是强于中野的,他们手中持有的武器,大部分也是从敌军那边缴获的先进武器。

那么这场战役下来,缴获到的新的武器装备,优先提供给中野部队,也是更加合适的,陈毅做出了很正确的决定。

这件事情也恰恰说明了,中共中央将陈毅从华野调到中野,并且保留他在华野的职位,这一决定是完全正确的。

陈毅也没有辜负组织的期望,做好了两军之间桥梁的工作,淮海战役的胜利就是最直接的证明!

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胜利是有迹可循的,正确的人员调动,也是胜利的基本要素,我国的高层领导干部也都达到了组织的期望,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794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