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的“超级高铁”项目,超前的规划,跨时代的理念沿用至今

二战爆发后,以德国为首的轴心国一度占领了上风,这个时候,德国元首希特勒一边享受着战争的胜利带来的巨大喜悦,一边开始计划着战后的世界。

二战德国的“超级高铁”项目,超前的规划,跨时代的理念沿用至今

希特勒和施佩尔在研究新首都计划

希特勒除了要把柏林建设成为世界之都“日耳曼尼亚”,还要建造一系列巨大的,足以吸引人的眼球,和让世界民众彻底臣服的东西,来显示德国的强大。

这其中就包括规划的一个全球超级高铁网络,这是一种完全超出当时那个时代的产物,其代表的理念,至今仍然值得思考。

二战德国的“超级高铁”项目,超前的规划,跨时代的理念沿用至今

日耳曼尼亚(新柏林方案)

自从希特勒当选为德国总理后,就将德国变成了一台巨大的战争机器,1941年6月,德国在苏德边境集结550万军队,利用突袭,导致苏军在开战后一路溃败。

德军当时推进的速度实在太快,以至于补给部队远远落后于先头部队,而且德国当时使用的主要是汽车和畜力进行补给,而不是火车,这是因为一战结束后,德国向战胜国赔偿了大量的火车头和车皮,在此后的十多年间,德国的铁路发展就陷入了停滞的状态。

二战德国的“超级高铁”项目,超前的规划,跨时代的理念沿用至今

二战德国运输部队

而希特勒虽然在上台后,就大力发展德国铁路,但在战争爆发后,德国的铁路运力根本无法满足战争的需要,所以进攻苏联的补给主力,都是来自于德国占领法国之后,搜刮来的60万辆汽车

二战德国的“超级高铁”项目,超前的规划,跨时代的理念沿用至今

德国从法国搜刮的汽车

但是畜力和汽车补给远远比不上火车的运力和速度,而且在占领了苏联的大批土地后,德国人还发现一个问题,德国和欧洲的铁路轨距是1.4米,也就是当时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是通用的“史蒂芬森标准轨距”(宽1435毫米),而苏联境内铁路轨距却是1.5米,这0.1米的差距让德国的火车无法在苏联境内运行。

二战德国的“超级高铁”项目,超前的规划,跨时代的理念沿用至今

虎式坦克因为油料问题延缓进攻

而临时进行轨距更改又太过耗时,导致战争初期,很多德国的火车无法进入苏联境内,这也大大延误了战争的推进速度,为后期苏联反攻赢得了时间。

二战德国的“超级高铁”项目,超前的规划,跨时代的理念沿用至今

在苏联陷入补给困难中的德国军队

于是在1941年10月,也就是说德国入侵苏联刚刚3个月的时候,希特勒就规划了一个新的超级铁路计划,这个计划不仅要连接整个欧洲,还要连接苏联和亚洲。

二战德国的“超级高铁”项目,超前的规划,跨时代的理念沿用至今

超级高铁

很快,希特勒就向德国的铁路官员下达命令,要他们开发这种新型铁路,希特勒认为战后的第三帝国,会是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而不是大英帝国那样的海洋帝国,所以非常有必要建造一种横跨欧亚大陆的铁路系统

这种铁路的目的是在战时能够购买德国的军力和物资,输送到亚欧大陆的各个板块,也就是德国规划的占领区域,同时在和平时期,也可以让世界各国的民众,搭乘一种史无前例的豪华列车,穿梭于德国第三帝国版图之上,这就是希特勒的“超级高铁”计划。

在希特勒的命令下,德国的铁路部门开始行动起来,希特勒要求,超级高铁的铁路轨距要达到4米,这比当时最宽的铁路轨距还要宽2倍不止。

在经过一系列估算后,德国的军备部部长弗里兹.托特认为,3米是当时火车能够快速运行的极限,因为希特勒不仅要求,超级高铁够大,还要求速度够高要达到250公里/小时,所以最后轨距被缩短为3米,这也是希特勒为数不多的妥协的时候。

二战德国的“超级高铁”项目,超前的规划,跨时代的理念沿用至今

这种超级高铁的车头,牵引8节车厢,采用八轴双层设计,尺寸惊人,每节车厢长42米宽6米,高7米,整列火车长度超过500米,能容纳2000-4000名乘客,运行时速200公里/小时,最高时速250公里/小时,这个速度甚至超过了现在大部分国家的火车运行速度。

二战德国的“超级高铁”项目,超前的规划,跨时代的理念沿用至今

超级高铁和普通火车对比

同时,超级高铁还配备了至今看起来都非常奢侈的设施,分为头等,二等和三等舱,车内有酒吧,餐厅,理发室和桑拿房,甚至还有一个可容纳196人的剧院,这是到现在也看不到的奢华列车体验。

即使是普通车厢的卧铺,也有巨大的观景窗,真皮制作的上下铺,不仅舒适还能,提供换床服务。

而军用版的超级高铁配备有20毫米高射炮,每节车厢可运载8辆重型坦克,5-6列火车就可以运送装备一个装甲师的坦克,经过特别改装军用版超级高铁可以将,重达1500吨的军舰从波罗的海运到地中海和黑海。

二战德国的“超级高铁”项目,超前的规划,跨时代的理念沿用至今

运载军舰的细节

机车和铁轨的配套由当时德国最顶尖的公司负责,包括克虏伯,亨舍尔,莱茵金属等军工企业,车头主要采用内燃机驱动,输出功率要达25000马力(民用)到40000马力(军用)之间,同时还要开发电力/柴油混动车头。

二战德国的“超级高铁”项目,超前的规划,跨时代的理念沿用至今

强大的火车头

为了能够承载如此巨大的列车,就不能在现有的铁轨上进行修改,而是要重新修建铁轨,传统的枕木已经不能承受如此巨大的重量了,所以超级高铁的枕木,全部都由预制的混凝土制成,而传统的木质枕木,是有一定的减震作用的,使用混凝土的话,还需要设计减震和弹性材料,这让铁轨的建造也及其复杂。

二战德国的“超级高铁”项目,超前的规划,跨时代的理念沿用至今

混凝土枕木

“超级高铁”的路基采用创新性的“无砟轨道技术”,也就是使用混凝土,沥青和混合材料,代替碎石铺成的路基,这个概念直到1980年,才被联邦德国首次运用到铁路建设上,之后被世界各国铁路系统采用。

二战德国的“超级高铁”项目,超前的规划,跨时代的理念沿用至今

沿用至今的轨道技术

关于这条高铁的规划也是疯狂,这条超级高铁以柏林为中心连接巴黎,马德里,罗马等欧洲大陆城市,同时向东连接莫斯科,基辅,伊斯坦博尔,还要连接到印度的新德里,穿越中国西藏连接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原海参崴),甚至要通过渡船修建连接线到美国的阿拉斯加,再一直延伸到美国纽约,这是一条全球性的高铁线路,野心空前巨大

这个超级高铁项目造价是极其昂贵的,举例说明,二战最昂贵的坦克,德国虎式坦克的价格是30万德国马克(1943年)而要建造超级高铁的欧洲段,建造费用是120亿德国马克,也就是说仅是欧洲段的建设,就能购买4万辆虎式坦克,而德国在整个战争期间,也不过生产了1300辆虎式坦克(因为太贵)。

二战德国的“超级高铁”项目,超前的规划,跨时代的理念沿用至今

超级昂贵的虎式坦克

所以到了战争后期,德国是无力执行这个计划的,所有都只能等到德国真能打赢这场战争,但即便如此,还是有100多名工程师,在负责“超级高铁”的研发工作,而且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建造出这样的铁路是完全可行的。

与“超级高铁”配套的,还有一系列非常宏大的火车站,比如柏林的“日耳曼尼亚火车站”,就是希特勒最为信任的建筑师,阿尔伯特.施佩尔所设计的,它位于未来柏林的南北轴心“胜利大道”的最南端,在柏林老火车站的基础上改建而成。

二战德国的“超级高铁”项目,超前的规划,跨时代的理念沿用至今

日耳曼尼亚火车站

新的火车站为全钢架结构,顶部是巨大的钢化玻璃,这些玻璃可以让阳光投射进来,为车站提供自然采光,日耳曼尼亚火车站分为上下4层,由自动扶梯和电梯相通,最下层是地铁站,许多条地铁线将在这里交汇。这样的设计和现在的高铁站极为相似,这说明当时的高铁规划及其具备前瞻性。

二战德国的“超级高铁”项目,超前的规划,跨时代的理念沿用至今

高铁站内部设计

按照希特勒的构想,来到柏林的游客,在走出火车站之后,将会看到一个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330米的巨大广场,也就是“柏林胜利广场”,这个广场的周围,连接着“胜利大道”,大道两旁将陈列德国在战场上缴获来的300门大炮,而在广场的北端,是一个全世界最大的拱顶建筑,高117米的“人民大厅”。

二战德国的“超级高铁”项目,超前的规划,跨时代的理念沿用至今

人民大厅

而游客下车后,和这种巨大的建筑相比,如同蚂蚁一般,这就是希特勒一直宣扬的理论,新世界的公民,应该感觉到自身的渺小。这种奇葩的理念,让当时德国的各种项目都显得格格不入。

二战德国的“超级高铁”项目,超前的规划,跨时代的理念沿用至今

新柏林

而希特勒的战后计划,更是可怕,他从一开始,就非常明确的规划了,被征服区域的基本思路其实就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殖民统治,形式上效仿大英帝国殖民地,但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他的规划下,战后的德国占领区,将由德国退役军人组成的“开拓团”进行管理,即在这些土地的重点区域,建设一座座要塞般的城市,这些城市实行军事化管理,并禁止非德国人,或非纯种的日耳曼人进入,而这些城市则发挥,当地军事首都的作用。

二战德国的“超级高铁”项目,超前的规划,跨时代的理念沿用至今

德国二战的高速公路

对于被征服的土地,在经济上的定位是廉价的农业和原料获取地,所有优质的原材料,要源源不断地运往德国,而这些占领国的大城市,也仅仅是德国工业品的倾销地,要剥夺它们的工业生产能力,全方位的掠夺这些城市的人力和工业资源。

二战德国的“超级高铁”项目,超前的规划,跨时代的理念沿用至今

德国占领区为德国服务的女工

而随着二战的进展,德国在几年时间内,就节节败退,而这个超级高铁计划也未被执行,这其中除了昂贵的造价,和战争的失利,这个项目的实际执行者德国军备部部长弗里兹.托特,在1942年的一次空难中死亡,也是造成超级高铁项目停滞的一个原因。

有传言说这是一次谋杀行为,因为弗里兹.托特在执行超级高铁项目时,推算出了以当时德国的经济,不仅无法执行这样的项目,而且也无法赢得和苏联的战争,他将这一想法上报希特勒,希望他停止高铁项目,并且转而和苏联求和,他的这一做法,后果可想而知。

而托特死亡之后,由施佩尔代替了他的职位,继续推进高铁项目,而作为希特勒重视的追随者,即使这个计划不可行,施佩尔还是严格认真的在推进这个计划。

直到1944年,而此时的德国,已经开始了全面溃败,这个时候希特勒只能把超级高铁的计划寄托到巨大的沙盘模型和图纸之上,他的很多疯狂的,不切实际的想法,随着战争的推进全部破灭。

二战德国的“超级高铁”项目,超前的规划,跨时代的理念沿用至今

战争后期希特勒看着模型沙盘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78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