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隐形首富张士平:生前给16万员工盖房,自己却只用200元手机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乡巴佬!”“滚回乡下!”“我们国营大厂不需要你这样的人来指挥!”

一句句触目惊心的话被红色油漆写在工厂大墙上,这是1998年国企滨州一棉的员工为张士平准备的“见面礼”。

张士平

那个时候,作为一位已经颇有成绩的商业大佬,张士平看不下众多国企经营不善、濒临倒闭,他想要用新的企业管理模式来改善这些企业的情况,同时也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

却没有想到,收购的事情八字还没有一撇,就收到了员工们的强烈反对,他们都对张士平表示不服。

可是几年以后,张士平带领着这些员工,一起迎来了魏桥纺织企业的巅峰,让这些人都对他心服口服。

而魏桥集团是怎样的一家企业,又获得了怎样的成就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走向世界——魏桥集团

1998年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成功创立,起初是以加工棉花和油料为主,这时,张士平还不知道魏桥集团日后会成为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企业。

那时候大家在张士平的带领下干劲充足,每天都能生产出大批量的棉花。

可是这时候问题来了,由于天灾和产量过剩的问题,厂里积压了许多卖不出去的棉花,一时间“卖棉难”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限制性问题。

张士平打开思路:既然棉花卖不出去,我就自己把它加工成产品去卖,这样大家就会需要了。

说干就干,张士平自己拿出3万元钱,也号召厂里大家积极出钱出力,修建新的厂房。

此时的大家也干劲十足,对张士平十分信任,纷纷筹钱,最终张士平拿着89万元钱,买了许多设备,开设了自己的毛巾厂。

毛巾、棉布是紧俏货,销路打开了,收益也就不成问题了。在第一年,毛巾厂就净收益25万元,不到三年,大家的投资就都回本了。

接着他胃口更大,直接筹资6000万元,建设了织布厂和棉纺厂,建立了自己的上下游产业。

国家提倡“走出去”的时候,张士平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坚决要求打开国外市场,没有想到,棉纱如此受欢迎。

日本的棉纺织企业慕名而来寻求合作,美国的企业家也前来想要入股赚钱,这足以表明在世界范围内魏桥的巨大影响力。

后来,魏桥再一次扩大规模,决定收购国企滨州一棉,也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场景,虽然当时员工不认可张士平,但是拿到手的真金白银是骗不了人的。

张士平深谙企业“不养闲人”的意思,他大幅度削减管理层员工,推行高效精细化管理,很快就使这个企业转亏为盈,产生了丰厚的利润。

工厂开多了,更多的问题也就暴露出来了。由于到处都在发展,而国家电网的电总是供给不足,每每停电限电都会阻碍生产,于是张士平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建发电厂。

他查询了许多关于建设发电厂所需的资料,也做了充足的准备。

1999年,魏桥有了自己的发电厂,除了给工厂供电之外,魏桥还给附近的居民区供电,电价都低了许多,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也为魏桥集团正式打开国际市场提供了很大的机遇,从此魏桥集团的“引进来”“走出去”活动更加频繁和有章程了。

2002年,张士平看到了低价电力的优势,他要发展电解铝产业。要知道,电解铝产业大概45%的成本都是在电力花费上,所以有自己发电厂的魏桥集团也就拥有更大的优势。

在科学技术的投入上,张士平是毫不吝啬,一出手就是世界领先的机床、数控设备,每每引进新的装备时,大家都会分外爱惜与自豪。

凭借着低成本和高新科技的优势,魏桥铝电拓展业务,开通了氧化铝、高精铝板带等生产线,并在以后的短短15年内,迅速成长为全球第一铝业公司,坐上了世界铝业的头把交椅。

2003年,魏桥纺织也正式上市了,随即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企业,但他并不止步于此,除了联系外资办厂、扩大规模、横向发展产业之外,还想纵深发展纺织业。

也就是说,魏桥纺织延长产业链,不仅进行布、纱的制造,还进一步拓展业务,制造运动服、休闲装等各种产品,并且坚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

到了2011年,张士平凭借着自己268.5亿元身家被评为山东首富,列全国第14,魏桥也连续几年都是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前几名。

要知道,在那个时候,纺织业和铝业都是全球性的低迷行业,其他人躲都来不及,张士平还要逆流而上,并且居然取得了那样卓越的成绩。

对于他来说,成功的要义无非就是三个字“快,高,低”。

“快”指的是行动快,对于新政策、新消费热点出现的反应要快;“高”指的是规模高,也就是要把企业做大,才能更好地降低成本、增加盈利;“低”指的是成本低,要尽量把产品生产的成本降下去,但是同时也不降低品质要求,给社会更低的价格和更好的品质。

2016年,张士平荣登中国最具影响力50位领袖榜第三名,而排在第一第二的分别是马化腾和任正非。

2018年,张士平家族以650亿人民币财富排名胡润百富榜第26位。

张士平凭借自己敏锐的商人直觉和独特的投资眼光,积极响应国家经济改革号召,迎来并抓住了他人生的一个个机遇,这样成功的商人的确令人敬佩。

但是我们绝对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位成功的商人在最一开始只是工厂中一个抗棉包的普通小伙子,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他走上了从商的道路,他又是怎么一步步白手起家的呢?

梦的开始——棉纺厂

张士平出生于1946年的山东省邹平市,他的家庭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作为家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张士平和许多同龄人一样,初中毕业就选择了辍学打工。

那个时候,他凭借着踏实肯干、勤奋努力的良好品质进入了县里国营的第五棉油厂做工,工人职业在这个年代是非常光荣的,他也对自己的工作引以为傲。

虽然搬运棉花的工作很辛苦,但是张士平不叫苦、不叫累,总是凭借自己十几岁的身板扛起棉包,来来回回的搬运,就这样数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着。

终于在1981年,张士平迎来了自己人生的重大机遇,张士平工作踏实出众,被选为了厂长。摇身一变后他并没有沾沾自喜,反而他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张士平所在的第五棉油厂是全市效益最低的棉油厂,说是夕阳行业也不夸张,而且此时厂里的员工也只有六十多人,俨然一副落魄的景象。

穷则变,变则通。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情况,因为厂子里没有营收的话就发不出工资,那么大家的生活质量也永远不能提上去的。

那么就从眼前发现的问题入手:厂里一年中几乎只有半年是上班的,其他时候都要停工,也就意味着工人们半年是没有班上、得不到工资的,只有在旺季的时候大家才有活做。

恰好这个时候国家开放了粮油的生产销售,张士平就投资买入了许多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走异购异销的路子,让大家在淡季的时候也能开展工作。

同时他还发现厂里的作风很不好,大家干活都很懒散,因为不管怎样都是吃大锅饭,拿固定的工资。

张士平用狠绝手腕纠正了这个问题:上班迟到扣一个月工资,占厂里便宜的人直接开除,大家多劳多得,采用计件发工资方式。

这些大变动在初期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大家都在背后议论,说张士平的坏话。

可是久而久之大家发现,不仅厂里的活多了,努力工作工资就能达到原来的几倍,这下大家腰包鼓了,也都渐渐认可这个厂长了。

1984年,第五棉油厂就荣获了全国领头企业,他们的净利润达到了400万。

而在1985年,张士平个人也被评为全国商业劳动模范,这对张士平来说,是一种非常大的鼓舞力量。

后来提倡国企改革,张士平果断出手,才创立了自己控股国有参股的魏桥集团,并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使魏桥成为了非常出色的企业。

不过他最出色的不是卓越的商业头脑,而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位成功的商人还对社会做了多少有益的事情呢?

最好的老板——张士平

因为是农民出身,张士平也就更见不得民生疾苦。从小他就有帮助他人,为他人谋福利的良好心态。

在他22岁还在棉油厂做工时,就为洗车间的老师傅打抱不平,后来他本人也被影响,送到黄河去劳改了一段时间,在那里,他做的是拓宽黄河河道的工作,每天拉许多筐的土,后背都被晒得脱了皮。

可是后来张士平回忆说:“那段日子并没有让我怨恨,反而经过了这段经历,所有的苦都不算苦了。”

在魏桥做大后,张士平也不愿意将这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东南亚等人力成本低的地方,因为他深谙在自己工厂做事的人们,都有自己的家和自己的生活重担。

如果将产业挪走,成本可能是降低了,那这几万人的就业又该如何办?所以一直以来魏桥都承担着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社会责任。

除此之外,他一生不碰地产,而是始终扎根于原本的实体行业,硬是把很多人不看好的铝和纺织这两个夕阳行业做出了新时代的传奇。

苟富贵,勿相忘,张士平用行动证明了这句话,企业还小的时候,大家一起筹钱出力,当企业做大之后,每个人的年终分红都能比工资高出好几倍。

让其他人羡慕的是,在6年内,张士平就给员工涨了17次工资,这让魏桥的员工自豪无比。

为了使员工们能安心工作,张士平也决定要安置好他们的家庭,他拿出200亿建造了魏桥居住区,里面的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无论是教育还是医疗设施都非常完善。

至于房区价格也是极低的,而且他还承诺,员工辞职后,可以要求全款退房。真正实现了让员工居有其所、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病有所医。

而且张士平个人的生活作风是非常好的,他从来不喜欢推杯换盏、觥筹交错的商业饭局。

他说:“谈事情就是谈事情,谈完之后就可以各自去忙了。”在谈完生意后的闲暇时光里,他都更喜欢和自己的家人待在一起。

他习惯每天早早起床锻炼,并且六点半准时在会议室等待着高层们来开会,给大家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

这样的大老板,也从来不带秘书或者随行人员出入各种场合,他也从来不喜欢“讲排场”,而是自己拎包、自己赶车出差,就连车票也都是习惯买经济舱,不会奢靡度日。

在智能手机都非常普及的年代,这位先生也只是带着自己200元的功能手机,实在是让人震撼。

2019年,这位令人尊敬的老板病情恶化,住进了ICU,此时揪心的不止有张士平的儿女亲人,还有千千万万魏桥的员工。

员工们自发在网上为张士平祈祷、祝福,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这是怎样的企业凝聚力和个人影响力啊!

结语

艰苦奋斗,紧抓机遇;迎难而上,砥砺奋进。张士平先生从一个普通农民的孩子能成长为商业巨头,除了特定时期的机遇之外,还有能吃别人所不能吃的苦的品质。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就是张士平先生的一生的缩影。

在自己能力不足的时候照顾好自己和一家人,有能力之后胸怀大爱、无私奉献,这种精神也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张士平先生虽然去世了,但是他身上所凝炼的这些精神,或许才是他留给魏桥的最宝贵的遗产。

我们也应该从中体会到,有些看似难熬的磨难,也许最后都会变成我们珍贵的财产和回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761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