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刘少奇与毛主席的最后一次见面请辞,主席:我想回去种地

刘少奇同志和毛主席是一生的革命战友,是一生的同志,俩人从在湖南见面开始,便共同领导着中国革命前进。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刘少奇担任了国家副主席。

毛主席和刘少奇同志

在1967年,毛主席同自己的革命战友刘少奇同志在人民大会堂会面,却没曾想,这是俩人的最后一次见面。

刘少奇同志向毛主席请求了一件事,究竟是什么事?

令毛主席沉默不语,俩人一生的革命友谊,又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最后的谈话

1967年1月13日晚,刘少奇同志的秘书接到了毛主席秘书打来的电话,“主席叫我来接刘少奇同志到大会堂来谈一谈。”

毛主席秘书紧接着又说到“你们不要给他配车了,我去接他,另外告诉门口的卫兵,不要拦我。”

刘少奇同志接到秘书报告以后,反复确认了两遍,才回答“那好”,接着就站了起来,顺手踹起香烟和火柴,来到了门口等着。

等到毛主席秘书到了以后,他便一个人坐了上去,车子缓缓向人民大会堂驶去,第二天大早,刘少奇同志回到了家。

妻子王光美同志十分好奇,便问道“主席都跟你说了什么?”

刘少奇同志神情平静,他回答道:

“主席见到我第一句话,就问平平(平平是刘少奇同志的女儿)的腿好些了没有?还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纸,上面写着几本书名,要我回去后好好阅读。”

刘少奇和王光美

王光美疑惑地问道:“书?什么书?”

说着伸手要过了书单,定睛一看,原来是海格尔的《机械唯物主义》、狄德罗的《机械人》,还有一本《淮南子》。

至于让他看这三本书有何用意,刘少奇也不明白,只是秘书替他找寻这三本书,可翻遍书房,都没有找到,无奈之下,只好放弃。

那年的刘少奇同志已经69岁了,他还向毛主席请求辞职回家种地。

可是毛主席并没有回答他,临走之际,刘少奇同志收到了毛主席的叮嘱“多读书,保重身体啊”。

俩人从这一面之后,便再也没有见过,1969年,刘少奇同志因病去世。

毛主席让刘少奇同志读这三本书有何用意?

如今谁也不知道了,只是俩人深厚的革命友谊,还能在毛主席临走时的嘱托中看得出来。

一生的革命战友

刘少奇同志和毛主席一样,出生自湖南,刘少奇的父母都是踏实勤劳的农民,家庭条件也不差。

正值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封建势力摇摇欲坠,中华民族陷入危急的时刻,少年刘少奇亲眼目睹了封建社会的懦弱和帝国主义的野蛮行为,逐步形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11岁的时候,聪明伶俐,勤奋好学的他,被当地有名的封建大户洪家看中,收他进入洪家私塾学习。

在大户人家的日子,不但增长了刘少奇的学识和视野,也让他产生了思考:为什么洪家的孩子不用出去种地牧羊?为什么洪家什么都不用做都可以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

封建社会处处的不平等,在刘少奇的心里种下了疑问的种子,他决心靠自己去书本里寻找答案。

他的同学周祖三的父亲,周瑞仙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的会员,也曾经留学日本,家里藏书很多。

刘少奇每次放学后,就到周家去读书,周家的藏书多是具有进步思想的书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刘少奇思想的进步。

1910年,湖南省发生了规模较大的饥荒,清政府却派人镇压,死伤无数。

发生在身边的悲惨遭遇,令刘少奇认识到旧社会“吃人”的本质。

辛亥革命的爆发,激发了刘少奇的革命意识,他毅然地剪掉鞭子,表达着对清政府的反抗和对革命的拥护。

在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下,刘少奇悍然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当中,袁世凯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他走上街头,和同学们举行抗议示威游行。

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是刘少奇第一次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究竟马克思主义能不能救中国?这对于当时的刘少奇来说是十分不确定的。

为了更加清楚地看清欧洲列强崛起的根源,从而寻找到挽救中国的道路,他踏上了前往苏俄学习的道路。

可是为啥是苏俄呢?原来是因为刘少奇那是没有足够的钱去到遥远的巴黎,而通过十月革命建立起的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吸引了刘少奇的注意。

他立即转向苏俄留学,1921年,他踏上了前往莫斯科的游轮。

在莫斯科留学的这段时间里,他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

通过深入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他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是伟大的真理,也只有马克思主义可以解决中国的问题。

《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等著作,深深影响着此时的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服和赞同,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关键。

第二年,刘少奇返回中国,参加工人运动,中共二大后,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决定将其派往湖南老家开展工作。

就这样,刘少奇在湖南长沙清水潭,同当时的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第一次见了面。

俩人的第一次见面,毛泽东介绍了湘区中共组织的情况,而刘少奇则谈起了自己在苏俄学习的经历。

1937年,在延安出席中共白区工作会议时的刘少奇

相谈甚欢,毛泽东十分赞同刘少奇对于中国革命的观点,也认为他对于苏俄的经验十分宝贵,当即任命刘少奇为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委员。

从此,刘少奇便成为了毛泽东亲密无间的战友,同年9月,毛泽东委派刘少奇,前往安源路矿,领导工人运动。

对人对己都十分严厉

刘少奇不仅对别人十分地严格,对自己更是十分严格,

这不仅体现在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刘少奇同志日理万机,经常是一门心思忙工作,很少停下来休息,也更少露面。

每天起床,就开始在办公桌上批阅文件,研究问题。常常忙起来连吃饭都会忘记,专注的程度甚至连秘书从旁边走过他都不知。

1951年刘少奇与黄炎培亲切交谈

一天的时间,就是在同干部谈话,听取汇报,参加会议,接见外宾,和阅读各种资料之中循环往复。

他是没有节假日的,常常忙到深夜,刚准备休息,毛主席一通电话打来,说要商量事情,他立即匆匆赶去。

常年的熬夜工作,刘少奇同志的身体埋下了祸根,到了晚年,他的心脏和肝都不太好,去世的原因也是因为这个。

还有对身边的人也十分严厉。他对私底下的称呼是十分在意的,有一次一个中央机要室的秘书前来刘少奇同志的家里送个文件。

连着叫了三声“委员长”,刘少奇都没有回应他,直到第四次,刘少奇不高兴地抬头说:

“如何叫我委员长?不别扭吗?”

一下子令秘书不知道如何办,所幸妻子王光美在旁边打圆场,“哎呀,在家里不要叫委员长,叫少奇同志就好了”

秘书赶忙改口称同志,刘少奇的脸色才舒缓过来,说到“以后不要这样称呼,不论职务高低,都是党内的同志,直接叫同志,多顺口呀。”

自刘少奇担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长以后,每日都能收到群众给他寄来的信,一日,助理看到刘少奇的桌子上,堆满了大大小小的信件。

担心刘少奇同志工作太辛苦,每日要看的文件都看不完,便自作主张地将这些信件交给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处理。

这件事被刘少奇知道后,狠狠地批判了这个助理,他生气地说:“人民群众写信给我是信任我,我如何能不关心群众呢?”

当场将所有送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处理的信件,都通通要了回来。

从那以后,任何群众来信,必须是刘少奇亲自回复。

他对自己的生活却一点都不严厉。

身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刘少奇同志却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他的衣服,从来都是净面的素色,穿了再穿。

一件衬衣袖子破了,他不舍得换,重新补了补又继续穿。一条毛绒围巾,用了整整16年,上面的绒毛都掉光了。

一双鞋子,一定要磨得没有底子了,才肯换掉。

有一次,他的助理偷偷地给他买了一双新鞋,想要把旧鞋换掉,却被他严肃地拒绝了。

他说“国家还不富裕,能省一件是一件,即便是很小的生活用品,都应该节约,不能浪费”说完,便让助理把鞋子推掉,继续穿着他的旧鞋子。

吸烟只吸6毛一根的“大前门”,喝茶泡一次能喝一天,每天工作到深夜之后,总是把各种剩饭剩菜热一热吃掉。

刘少奇也不许子女们享有特殊待遇,吃饭都要和司机一起,到工作人员吃饭的地方一同就餐,一件衣服从姐姐传到妹妹,再传给更小的妹妹。

就因为刘少奇对人对己的严厉态度,毛主席评价他为“一针见血的医生”,能严格地找准做事的方向。

不算军事家而是理论家

有人会说,刘少奇同志非但是除开毛主席之外的第二把手,在革命战争时期领导过许多次革命运动,也挽救了新四军的危局。

担任过11年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刘少奇,不但没能获得军衔授衔,也不是中共中央军委评定的军事家。

这是为何呢?

其实刘少奇可以称之为军事家,只是所谓的军事家头衔,是具有一定的评定标准的。

首先,必须是身经百战,功勋卓越

例如十大元帅:朱德、林彪、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个个都是立下过赫赫战功的英雄人物。

1964年毛泽东 、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出席共青团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其次便是职位必须要高,例如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虽然并没有如其他人一般的赫赫战功,但是也对中国革命贡献非凡,处于领导阶层的人物。

最后一点,其实就是刘少奇自己要求的,他在1955年授衔仪式时,拒绝元帅授衔,理由是“早就已经不在部队工作了”。

刘少奇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相较于军事指挥,刘少奇更偏向于进行理论研究。

他对党的建设理论十分重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党》等著作的发表,刘少奇为中国共产党党内理论建设作出极大贡献。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他创造性地第一次提出了加强共产党员思想修养的必要性和意义,将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思想建设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结合了起来。

作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中国化的改变,他的这篇文章,毛主席称之为“提倡正气,反对邪气”的好文。

刘少奇同志还是毛泽东思想的忠实拥护者,在《论党》中,他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统一的思想,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还阐明了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的必要性和权威性。

在党的建设问题上,刘少奇同志付出了毕生的经历。

他在党内所担任的职务,也大多是“组织者”的位置,而并非冲锋上阵的人物。

他喜欢写文章,研究理论,组织工人运动。

他爱好研究这个习惯,从小就培养出来了,勤奋好学,善于读书的他,还被毛主席评价“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

但他也并没没有军事才能,统领新四军开拓华中,抗战胜利之初,抢在国民党之前进入东北,表明他有着充分的战略眼光和指挥才能。

刘少奇同志的崇高品德和精神风范,一直为共产党员树立起一座精神与风范的丰碑。

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懈,

无论在何时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榜样。党和国家会永远怀念刘少奇同志,缅怀刘少奇同志,向他致敬。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718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