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联合几个科学家发电报,请求释放陈独秀,蒋介石怎么抉择

1932年,共产党曾经的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受叛徒告密而在上海法租界被捕,这已经是陈独秀第五次被捕了,此次消息一出,立刻震惊了各界人士。

陈独秀的老朋友胡适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立刻联系上了蔡元培希望他去营救陈独秀,也同时致电蒋介石,希望他不要针对陈独秀,能对他进行司法公正的处理。

一时间,蔡元培、林语堂、柳亚子等8人纷纷致电蒋介石请求从轻处置,另外周作人、钱玄同也向当时的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代部长陈果夫求情。

不久后,蒋介石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电报,电报中写道,希望蒋介石放了陈独秀,然后在电报里对陈独秀进行了一顿夸赞:“陈独秀是东方的文曲星,而不是扫把星,更不应该是阶下囚,请求予以释放。”

这份特殊的电报越过大洋来到了蒋介石手上,署名爱因斯坦。

随后消息纷沓而至,不仅仅是爱因斯坦,就连哲学家罗素、杜威也纷纷出面表明声援陈独秀。

对于如此波及全球的声援,蒋介石却并不是很在意,他看了电报一眼冷笑道:“陈独秀已经不是共党的领导人了,而近几年共党杀人放火,陈独秀就是始作俑者,我现在的做法根本没有什么不妥。”随即以此回了电。

陈独秀在他所处的时代影响力巨大,此次被捕居然惊动了这么多名人,其中不乏现在听来还觉得不可思议的科学家诸如爱因斯坦等人,不能不说是一个传奇般的存在。

英雄相惜

在众人的印象里,爱因斯坦、罗素等人似乎跟陈独秀不处在同一个时代,这次的跨洋声援仿佛跨了个世纪,然而事实是,爱因斯坦不仅与陈独秀所处在同一年代,两人甚至同岁。

爱因斯坦和陈独秀都是1879年生人,爱因斯坦也只比陈独秀大了6个多月,只是在各种资料和记载中两人不在同一个频道划分上,所以造成了相隔甚远的错觉。

其实爱因斯坦本人不仅很关注社会大事,还是世界和平的倡导者,他曾经在九一八事变及反法西斯战争中出面发声、反对核武器的研究。

而且他还不惜在死后烧毁自己的所有机密的手稿及研究数据,以牺牲自己的科学成就为代价保护机密不被泄露,从而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战争动荡。

所以当时中国的新文化革命运动,他也一直在关注,对陈独秀的表现印象深刻。

说起爱因斯坦和陈独秀,还有一些渊源,1917年,陈独秀应蔡元培的邀请,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之后创办了《新青年》。

《新青年》在和北大的“新文化运动”强强联合,立即成为中国思想最前沿及活跃的地方。

而当时北京大学的理科学长夏元瑮已经早于陈独秀五年就在北大任职,并进行对科学时代前沿知识的普及,他在普及爱因斯坦学说和沟通交流方面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五四运动前后,夏元瑮已经通过恩师——著名的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家普朗克认识了爱因斯坦,并且经常去他家里讨论问题,回到国内,他就致力于向国内普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学说和其余著作。

1922年,夏元瑮和蔡元培共同在德国面晤了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还邀请爱因斯坦前来北大讲学,可惜当时因为种种原因,爱因斯坦只在日本讲学以后就返回了欧洲。

而陈独秀作为当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自然在文化圈享誉盛名,当时梁启超邀请罗素、泰戈尔等人来中国讲学并举办晚宴,陈独秀顺理成章地出席进行交流,所以此次各界人士对陈独秀的声援其实并不意外。

一位是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一位是反战反纳粹的伟大物理学家,两位截然不同的领域伟人,截然不同的种族和身份,却因拥有共同的人道主义精神而交织在一起,令人动容。

那么这场声势浩大的被捕行动,究竟怎么发生,又将怎么收尾呢?

第五次被捕

在第五次被捕之前,对于陈独秀本人在历史上的变化是巨大的,他在大革命失败之后被开除党籍,并且坚持自己的“反对派思想”参加了“托派”活动。

他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批评国民党的专制专政,不仅如此,在九一八事变后,陈独秀不断地发文声讨日本的侵略罪行,并且还在文章里骂蒋介石“奴性”,坚决反对国民党的投降主义。

这些文章直接激怒了蒋介石,在当时来说,陈独秀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在社会各界引起巨大的波澜和反响。

而当时整个中国也处在在蒋介石的掌控之下,他如何会允许陈独秀这样的声音出现呢?为了给陈独秀一个教训,也给共产党一个下马威,蒋介石作出了决定。

1932年10月15日,蒋介石派出自己的特务,对还养病在家的陈独秀进行抓捕。而为何被捕?除了“早经政府通缉有案”的理由之外,又多加了一条“危害民国罪”。

蒋介石对于陈独秀的迫害之心路人皆知,他对于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陈乔年、陈延年的秘密杀害的手段都是粗暴的,可是陈独秀社会地位特殊,又已经脱离党籍,暗杀之类的手段是行不通的。

于是蒋介石想让一切进行“合法化”。他最终听取了司法行政部长罗文干的意见,将陈独秀交给司法机关公开庭审。

按照国民党发布的法律,陈独秀也是死路一条,这样既能堵住悠悠众口,又不会驳了各界知名人士的情面。

蒋介石下定这样的决心,对于各界人士的致电、演讲、探望就都不会有任何反应,在各个方面措施都营救无果的情况下,陈独秀的老朋友章士钊挺身而出。

他主动担当陈独秀的辩护律师,他要帮助陈独秀做无罪辩护。1932年10月24日,陈独秀“危害民国案”——一场载入史册的案件即将拉开帷幕。

章士钊在辛亥革命中与陈独秀相识,他曾经是北洋政府的司法总长,后来成为了律师、政治家,他参加起草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宪法》。

在众多自愿给陈独秀做辩护律师之中,章士钊和陈独秀的关系最密切,只不过后来两人因为政治立场的分歧曾经分道扬镳,而此时陈独秀陷入险境,章士钊回头决定拉他一把。

1933年4月14日上午,陈独秀在南京地方法院公开审判,此次审判影响力之大,当场旁听人数达到了一百多人。

蒋介石的指控主要有两条:“第一,以文字、图画及演讲的形式宣传叛国,对民国造成了危害;第二,陈独秀宣传和三民主义相违背的主张,并且组织团体聚会,对民国造成了危害。”

陈独秀对于蒋介石的指控镇定自若,声称自己无罪。

章士钊立即起身辩护,表示陈独秀主张的是共产主义,和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相符合,因此并没有危害国家的成分。

审判长对陈独秀进行发问:“是否有反对国民政府,打倒政府的意向?”

陈独秀公然承认,并且慷慨陈词地发表了一通言论,列举了国民党好几大罪责,他在法庭上痛骂国民党,还总结道,人民有反抗和违背这样的政府的义务。

这样的发言在庭上引发了热烈的掌声,以致于审判长不得不潦草的提前结束一审,择日再开庭。

1933年4月20日,二审开庭,这次的人数比一审还要多出一倍,就连门外也站满了人。

第二次审判提出的控诉角度更加刁钻和奸猾,从陈独秀的文章入手,指控陈独秀通过外交的手段来攻击国民政府。

他们偷换概念,将陈独秀对政府的抨击扩散到整个中国,声称他破坏了政府的威信,导致政府失信后无法对群众展开工作。

这样一来,国民政府将自己的无能残暴、昏庸专政的所有原因都归结到了陈独秀身上,将自己本身摘的一干二净,这样的控诉持续了3个小时,话音刚落,陈独秀就站了出来。

影视中的陈独秀扮演者

首先,陈独秀表明,自己并不是危害国家,相反是为了国家能够更好,才反对这样的政府。

他掷地有声地质问:“如果说反对政府就是叛国,那么孙中山先生、黄兴先生,岂不是最大的叛国吗?”

孙中山、黄兴当年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创办了中华民国,将孙中山先生搬出来反对控诉,属实是聪明的一着。

此番言论一出,有种反客为主的意思,旁听席位上不断鼓掌、喝彩,大家都觉得热血沸腾,对陈独秀都感到由衷的敬佩。

在陈独秀的自我辩护结束以后,章士钊也开始了他的反击。

陈独秀。李大钊扮演者

他首先强调了言论和行为的区分问题,他表示,言论攻击并没有造成实质性的损害,说言语攻击就是危害国家,简直是逻辑混乱,一派胡言。

其次,他表示检察官混淆了国家和政党的概念,陈独秀只是反对政党,并没有反对国家,他引经据典,用自己丰富的知识阐述了国家与人民与政党之间的关系。

辩护到此都很顺利,也有理有据,然而在提出第三点时陈独秀的脸色大变。

章士钊说陈独秀的“托派”主张不是反对国民党的,反而是有利于国民党对付共产党的,他说陈独秀不仅无罪,还有功。

陈独秀虽然被开除党籍,但还是站在共党这一边,听到这话他脱口而出:“章律师的辩护不是我的意见,是他自己的意见,你们不能以他的辩护做依据!”

此话一出引起台下的骚动,章士钊尴尬极了,这明明是为了保你的命作出的说辞,你何必又出此言?

可这一点也正是陈独秀身上的可贵之处,哪怕是面临生死关头,也绝不能向敌人低头,正是因为这样的坚持,才会有这么多人愿意为他辩护吧!

法院在这样强烈的进攻下无力回天,他们平白无故捏造的罪名显得不堪一击,如果这种国内外各界都关注的情况下还要判陈独秀死刑,蒋介石的威信和立法制度就再也没有人听从了。

最后,1933年法院判处陈独秀13年有期徒刑,并且剥夺公民权长达15年。陈独秀对此当然不服,他后来提出了上诉,得到了最高法院的改判8年有期徒刑。

国民党自知心虚,在庭审结束后,禁止各个媒体报道、宣传此次的庭审内容,然而陈独秀的案子还是被各大报刊传播报道,甚至被编进了大学的法学经典教材中。

陈独秀一生之中,五次被捕,八次被通缉,却不断受到各界的关注和帮忙,甚至连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也为其发声。

而他似乎把监狱当成了自己的修身之处,还曾在狱中写到道“自来亡命多妖孽,一世兴衰过眼明。”

1937年,陈独秀身形消瘦,他昂首走出老虎桥监狱,完成了他生涯中“五进五出”的最后一次出狱。

陈独秀出狱后,蒋介石还回来拉拢他,声称愿意提供经费和委员名额让陈独秀再成立一个“新共党”,还说愿意让陈独秀担任劳动部长。

陈独秀都断然拒绝了:“蒋介石想利用我来当门面,当他的走卒,真是痴心妄想。他杀了我的同门,还杀了我的儿子,我此生都会与他不共戴天。”

白发苍苍的陈独秀的性格就是如此刚直,他可以在乱世湍流中成为直行的舵手,但也容易被历史改道,被激流冲向岸边。

这就是陈独秀,历经跌宕起伏的人生,却个性鲜明、胸怀坦荡,留给众人的不仅仅是宝贵的思想、文学财富,还是那一身永不屈服的铮铮傲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718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