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86岁邓小平最后一次祭扫原配之墓,让女儿叫她张妈妈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7年元旦,北京的301医院南楼住院部顶层,伟大的邓小平同志因为患病已经居住在这里有些时日。

疾病的折磨并没有阻扰邓小平同志愉快的心情,一大早护士就给他打开电视,里面正放映着央视纪录片《邓小平》。

一边看,一边让护士给他念着电视里的台词,看着看着就露出了一丝羞涩般的笑容,仿佛是不好意思看到电视里夸赞自己的画面。

一旁的人看着忍俊不禁,想不到平日里严肃认真的邓小平同志,还有这样可爱而且令人意想不到的样子。

和工作中的样子不同,邓小平私下里还有很多不同的一面,尤其是在对待自己的家人时,1990年,邓小平到上海时,曾去祭扫了自己的原配张锡瑗之墓。

时隔几十年,邓小平同志仍然没有忘记和他曾有过共同革命理想的第一任妻子,还让儿女们称呼其为“张妈妈”

这个“张妈妈”是谁?

伟人的最后岁月

1994年前后,邓小平同志已经基本上不出现在公开场合了,对于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世界的目光时时刻刻地聚焦在他身上。

“关于邓小平同志的新闻已经不知道播送了有几千条,小道消息满天飞,谁也不知道真假”不少媒体记者都对此有着共识。

然而在许多媒体记者一直像“狼来了”一样疯传消息的同时,邓小平却在安然地享度着含饴弄孙的生活。

据一直在邓小平身边照顾他的医生黄琳回忆:邓小平真的是一个特随和,又特别坚强的人,疾病带来的痛苦我是知道的,可我从来没在他的脸上看到过任何异常。

按照多年的习惯,邓小平每天都要早早醒来,洗漱过后端坐在小方桌前,先喝上一杯茶,然后才开始享用早餐。

吃过饭后,秘书早已经把他的东西准备好——一副眼镜、一个手表,一个放大镜,还有摞起来的一叠文件和报纸。

“这是他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早上都要看文件和报纸,生病的时候也不能放下,一看就能花上大半天的时间”秘书回忆道。

看过报或者批阅过文件后,邓小平会再翻看点其他东西,字典、地图、《史记》、甚至是《聊斋志异》。

一天的放松活动则会用来打桥牌和散步,绕着院子一走就是好几圈,一边走一边想事情,“他(邓小平)喜欢这样做,据说是之前养成的习惯”秘书说。

邓林,邓小平的长女,她提起自己的父亲,用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父亲也是一个普通人,他不是神,他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他倔强个性的一面。

在工作的时候,邓小平和外国领导人角力,交锋,一着不让,不怒自威,令人不自觉间就败下阵来;

而在闲适下来之后,邓小平也有自己的喜好,邓林说:“父亲爱吃家乡风味,尤其是回锅肉、粉蒸肉、扣肉这样的大肥肉,也爱穿家乡的圆口布鞋,情有独钟。”

除了吃喝、看报看书、锻炼放松之外,其他的时间他都和家人待在一起,“以后如果有评世界上最好的爷爷,我觉得我可以得这个奖”,邓小平曾这样说过。

他在看书的时候,不管小孩子怎样在他旁边打闹,在他书桌底下钻来钻去,邓小平从来没有生气过,一点也不嫌烦。

每次吃饭的时候,几个孩子总是在饭桌上谈天论地,讲些趣事,讲些见闻,邓小平就静静地听,从来不插嘴。

但邓小平也有很倔强个性的一面,有一年南方水灾,刚好赶上了邓小平的生日,他就说什么也不肯过生日了。

“现在南方闹那么严重的水灾!”一向沉默寡言安静的邓小平,罕见地用了嗔怒的语气,而且只说了这“半句话”。

卓琳和几个孩子们都了解自己父亲的脾气,虽然父亲只说了半句话,但是一家人谁也不再去提生日的事情了,平平淡淡地度过了这一天。

“我父亲特别喜欢游泳,而且要到大海里游,不要在泳池里,他说一是太小,二是泳池的水是死的”邓林说起父亲邓小平“倔强”的另一面。

1992年,是邓小平最后一次下到大海游泳,一开始,医生坚持不让他下海,因为邓小平年纪大了,医生害怕出问题。

邓小平也不坚持,只是不停地在问:今天天气如何样?水温如何样?医生拗不过他,最后在研究和讨论后,允许他下海游一会儿。

得到医生的准许后,邓小平特别高兴,在大海里游了40、50分钟,上岸后还意犹未尽,恋恋不舍。

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在生活上特别倔强,个性的邓小平,其实在感情上也有着自己的坚持,张锡瑗是他的第一任妻子,去世多年后他仍然记得她,让自己的孩子喊她“妈妈”。

难忘的革命情谊

邓小平的小女儿毛毛,在她撰写的回忆录《我的父亲邓小平》中也写道:“父亲让我们喊张锡瑗妈妈”

张锡瑗,1906年河北方山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结识了邓颖超,思想进步,积极进取,受到了党组织的栽培。

同时期的邓小平,在国外勤工俭学,到处学习革命知识,传播革命思想,1926年奔赴莫斯科,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邓小平到中山大学之前,张锡瑗就已经被党组织选为代表,在中山大学学习了一段时日,他乡遇故知,俩人就这样在异国他乡结识,擦出爱情的火花。

1927年,俩人都从莫斯科回国投身革命,只是当时邓小平到了西安,张锡瑗回到了家乡河北,后来党中央迁移到武汉召开紧急会议,俩人才再度碰面。

随后张锡瑗就跟随着邓小平到上海工作,1928年初,在上海广西中路,有一个叫做聚丰园的四川菜馆,俩人在这里办了一场简单的酒席,结为了夫妻。

邓小平和张锡瑗当时在上海的家在小沙渡路遵义里(今天的西康路24弄11号),这里是党中央用来作为给邓小平掩护用的临时住房。

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就和他们同住在这幢房子里,周恩来、邓颖超住在楼上,他们夫妻俩住在楼下。

年轻时的邓小平

后来邓颖超还回忆道:“常常听见这对新人,在楼下又说又笑的”,邓小平却不置可否,“都是年轻人,当然是又说又笑的。”

只是除了爱情之外,俩人之间更多的则是理想和信念上的一致,邓小平当时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张锡瑗就担当起了他的助手。

白天,张锡瑗是身穿旗袍,脚踩高跟鞋的“上流社会”,晚上,则是我党的秘密地下工作者,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邓小平身为中共中央秘书长,经常要传递一些文件和情报,这样的任务就交给了张锡瑗,经常行走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危险性可想而知。

张宝泉,伟大的革命烈士,当时的中央交通处内交主任,在一次联络任务中不幸被捕,最后惨遭杀害,壮烈牺牲。

当时邓小平就很担心妻子张锡瑗的安危,可张锡瑗却没有放在心上,面对敌人屡次的盘查,都能从容应对,化险为夷。

1929年,张锡瑗怀孕了,邓小平高兴万分,终于要迎来自己的孩子,却接到了组织上安排的任务——到广西去起义。

尽管有万般不舍,但是邓小平还是踏上了行程,临走之际拜托邓颖超等人照看好张锡瑗,这年冬天,邓小平接到消息,张锡瑗要生产了。

组织上将他召了回来,让他见到自己的孩子后再返回广西,可是意外却发生了,张锡瑗在生产时难产,医院也没能救回她的性命。

躲过敌人压迫下的危险,却倒在了生产台上,只是可怜邓小平未出生的孩子,也随着张锡瑗一同难产去世,妻子和孩子双双去世,令邓小平差点就昏厥过去。

家庭没有了,还有革命,总不能丢了家庭,再连革命也失败吧,邓小平怀着这样的信念,强打精神振作起来,匆匆地就离开赶赴广西。

在途径香港时,邓小平找到了正在香港工作的我党地下工作者李强,请他抽时间到上海处理一下张锡瑗的后事。

李强后来找到邓颖超,在江湾公墓购了一处墓穴,以化名葬在了这里,和张锡瑗一同下葬的,还有同年牺牲的罗亦农。

1931年,组织上为了不让邓小平因为失去妻子和孩子过度伤心,就给他介绍了金维映,只可惜金维映在1938年赴苏联治病的时候,牺牲在了入侵苏联的德国法西斯炮火之下。

1939年,邓小平返回延安,在邓发的安排下,结识了卓琳,这一次,命运总算是眷顾了邓小平,他和卓琳携手走过了58年的光阴。

邓小平和卓琳

只是他仍没有忘记过去曾陪伴过自己走过那段艰难的革命岁月的妻子兼战友,邓小平女儿邓林回忆:“父亲提前张锡瑗时总说:张锡瑗是少有的漂亮”

性格沉默坚毅的邓小平,用了这样一种委婉的方式表达了对张锡瑗的怀念,即便是没有明说,儿女们也能感到父亲心中的伤心。

1949年解放上海之际,邓小平立马就找到了李强,在他的帮助下找回了张锡瑗的遗骨,然后将其安置在了小棺木里,结果还没来得及再度安葬,邓小平就不得已随部队出发了。

张锡瑗的棺木就放在瑞金花园邓小平的住所当中,直到1969年才被安葬进了上海烈士陵园,也就是今天的龙华革命公墓当中。

邓小平一直没有找到机会回到上海处理这件事情,这20年发生的事情,还是在邓伟志先生的《瑞金花园和张锡瑗》的文章中得到了披露。

邓伟志,社会学家,1960年大学毕业后到上海社科院工作,工作地点就是在瑞金花园,据他的回忆:

“当时瑞金花园里有一栋设有乒乓球室,里面摆放着两口棺木,分别是苏兆征和张锡瑗的棺柩,但当时没有人知道张锡瑗是谁。”

“有人猜想张锡瑗是苏兆征的妻子,还准备把张锡瑗和苏兆征一同下葬,后来才得知是邓小平同志的首任妻子。”

张锡瑗墓安置在上海烈士陵园后,邓小平起初不知道这件事情,1990年,邓小平在春节过后,萌生了想要去祭拜张锡瑗的想法。

他托人打电话给当时的上海市委副书记王力平问:“张锡瑗的骨灰还在不在?如果没处置好,就交给我带回北京放到八宝山”

王力平赶忙就把已经安置好的张锡瑗墓拍了照片送了过去,邓小平女儿邓楠还在旁边问道:“这么漂亮的啊?”

只见邓小平平静地说:“真人比这个照片(墓碑上的照片)还要漂亮”,几天后,邓小平就携女儿们到张锡瑗墓前祭拜了一番。

毛毛(邓榕)还送上了鲜花,“张锡瑗同志是个优秀的革命者,你们要记得她”邓小平在墓前对女儿们说,这是伟大的革命者之间惺惺相惜的情怀。

1996年底,邓小平感觉身体不适,住进了北京301医院,窗外的北京遍地银装素裹,寒意料峭,病房内却是暖洋洋的。

只有走来走去的护士和医生的脚步声,邓小平安安静静地躺着休息,没有呻吟,没有痛苦的神情,让人感觉不到他正在遭受疾病的折磨。

这样一个安静的邓小平,却让守候在旁的黄琳医生内心痛苦万分,“有时候我就在想,哪怕他(邓小平)随便说点什么也好,可他一直没有说”

“该说的都说过了”邓小平安安静静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众人默然,1997年2月19日,一生做了无数件大事的邓小平同志,平平静静地离开了人世。

一生不平凡的邓小平同志,晚年最给人的感觉如此平凡,邓林说:“我父亲的愿望就是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过普普通通的生活”

情系整个中国,情系全国人民的邓小平同志,在关心全国人民未来的同时,也没有忘记曾经一起经历过革命岁月的张锡瑗。

一句“小平,您好!”足以涵盖千言万语,种种感情,邓小平同志的骨灰被夫人卓琳撒到大海,卓琳说:“他从哪里来,就要回到哪里去。”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715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