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三槐堂铭》

苏轼,1037年生于蜀之眉山县。1057年登进士第二名。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历史上少有人可以比拟的全能文学大师,其所表现的豪迈气象和优美情致,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将宋代文学推向高峰。

苏轼与《三槐堂铭》

海州孔望山之龙洞上方至今仍保留着王巩题刻内容:“王巩罢守东武,由朐山太守吕望之率王硕父、黄天倪、观东海于龙兴山之乘槎亭,饮于仰止亭,元祐四年十一月四日”。

王巩(1048-约1117年),字定国,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画家。山东莘县人,北宋名相王旦之孙,《宋史》有传。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宋元祐四年(1089)3月,王巩由扬州通判改任海州知州。对此,苏轼非常高兴,并以世故的经验来劝王巩:“好词工书,都是病癖,做官应该稍微曲徇流俗一点才好。”并作《呈定国》诗:“旧病应逢医口药,新妆渐画入时眉。信知诗是穷人物,近觉王朗不作诗。”

苏轼,1037年生于蜀之眉山县。1057年登进士第二名。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历史上少有人可以比拟的全能文学大师,其所表现的豪迈气象和优美情致,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将宋代文学推向高峰。

三槐堂铭》是苏轼在任徐州知州(1079年)时所撰写的著名散文,后被《古文观止》所录。苏轼在与王巩交往中得知王氏家世之兴替后,深为王祜、王旦、王素的仁德功勋所敬服,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篇著名的《三槐堂铭》。它真实客观记录了王氏三槐堂号的来历,记录了王祜祖孙三代的勋业和仁德,并做了高度评价,认为三槐王氏一门的雄才直气与唐代的显族李栖筠子孙三人相比,不相上下,而忠恕仁厚却有过之而无不及。族以堂传,堂以铭显,三槐王氏遂名重天下。

三槐堂是北宋初期王祜家的厅堂,王祜官至兵部侍郎,因其在庭院中种了三棵槐树而得名。据传,古代以三槐象征朝廷中官职最高的三公。“铭”是古时用以歌功颂德或引以为鉴戒的文体。本文赞颂了王祜的功业、品格及其子孙的贤德,其中亦贯穿着因果报应的天命观。写作上从设疑起笔,剖析事例,并以他人作陪烘托,文势曲折而又不失通畅。

苏轼从设疑起笔写道(译文):天道能灵验吗?贤能的人未必富贵,仁爱的人也不一定长寿。天道不一定灵验吗?但是仁慈的人一定会有好的后代。这二者哪一种是恰当的呢?

接着剖析事例:我听申包胥(春秋时楚国大夫)说过:“人的意志能战胜天命,天意也能战胜人。”世上谈论天的人,都不等到天意最终显示出来就去验证它,因此认为天是渺茫不可捉摸的。善良的人由此而懈怠,邪恶的人由此而放纵。盗跖(传说是春秋末期大盗)的长寿,孔子、颜回(孔子学生)的困厄,这都是天意没有最终显示出来的缘故。松柏生长在山林,起初,被困在蓬蒿之下,遭牛羊践踏;而它最终贯穿四季,经历千年而挺立不变,这是天意的最终显示。人的善恶报应,直到子孙,那是天意早就定下的。我用自己见到和听到的事来考证,天道一定能够灵验。

续写王祜祖孙三代之情况:国家将要兴盛,一定有累世积德的臣属,做了很多善事而没有享受应有的回报,以后他的子孙能与遵循成法的太平盛世的国君共同享受天下之福。所以已去世的兵部侍郎、晋国公王祜先生,在后汉、后周之间就已显贵,前后侍奉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匡义),能文能武,又忠又孝,天下人都希望他当宰相,可是他最后因正直而不被当时朝廷容纳。(是说宋太祖遣使王祜至大名府,时节度使符彦卿有飞语,皇上意欲治罪。经查符无任何问题,王祜如实回复皇上,皇上说:“汝能保证符无异乎?”王祜:“我愿意以臣之家担保符无异。”王祜又被贬七年之久)。其间,他在庭院里曾亲手种了三棵槐树,说:“我的子孙一定会有做三公的。”后来,他的儿子魏国文正公(王旦),在真宗皇帝景德、大中祥符年间当了宰相。朝廷政治清明,天下太平,享受福禄荣耀十八年。如今把东西寄放在别人那里第二天就去拿回,有拿得到也有拿不到的。然而晋国公(王祜)自身修养德行,以求上天的报应,在几十年之后得到上天的报应,就好像拿着契约的左半,一手交契一手拿回所得,我因此知道天是必然灵验的。我没来得及见到魏国公(王旦),却看到了他的儿子懿敏公(王旦之子王素)。他以直言极谏侍奉仁宗皇帝,在朝内外跟随将领统帅三十多年,地位比不上他的品行。天意将要振兴王家吧?怎么他的子孙有那么多贤人呢?世上有人把晋国公比作李栖筠(唐朝人)的,他们雄才大略,性格刚直,确实不相上下。而栖筠的儿子吉甫、孙子德裕(唐武宗时曾任宰相),获得的功名富贵差不多和王家相似,但忠恕仁厚,不如魏国公父子(王旦、王素)。由此看来,王家的福分大概还没有完结。

苏轼与王巩是一生的好朋友,王巩的父亲王素知益州(成都)时,苏轼以在籍进士的身份,就本乡民生疾苦,赋税太重等问题上书王素。王素非常看重这个后辈。曾将王巩托付苏轼,教导他做学问,后苏轼兄弟等人赴京应试时,王素也多有帮助。王素(工部尚书)去世后的墓志铭亦为苏轼所作。王巩家居开封,苏轼多次至京时大多住在王巩家,王巩将苏轼作为兄长和老师看待。王巩一生勤于写作,是三槐王氏中著作流传至今的人之一。王巩与苏轼多有诗文唱和,此后他们成为患难与共的朋友。王巩是因“乌台诗案”受牵连人物中受处罚最重的人,《苏轼文集》载录苏轼给王巩的信件达48封之多。

苏轼最后写道:王素的儿子王巩和我有来往,他崇尚品行修养而又善于诗文,这样来继承他世代的家风,我因此作铭记叙。铭文说:啊!这多么好啊!魏国公的勋业,和槐树一起萌兴。浇灌培植的辛勤,必经世代才成。做了宰相辅佐真宗,天下安宁。回来探望自己的家,槐荫遮满庭院。我们这些无德才之辈,早上不顾晚上,寻找时机谋取好处,哪里顾及品德修养,只希望有意外的机会,不耕作就有收获。没有贤德的人,怎么能治理国家?在京城的东面,是晋国公的住所,葱郁茂盛的三棵槐树,就是王道家德的象征。啊!这多么美好啊!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700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