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满互相影响,促进了满州的崛起满族人的成功故事

明朝的政权是从蒙古人手中夺来的,蒙古人发源于北方,又逃回北方,所以明朝一直很关注它的北部边境。受称帝野心的驱使,努尔哈赤继续努力建立满族国家。17世纪早期,努尔哈赤在满洲的权力扩张使他与明朝产生了直接冲突。17世纪20年代,努尔哈赤统治下的汉族人曾进行过两次叛乱。明朝覆亡,满洲入主中原中亚浩罕国阿古柏勾结沙俄入侵新疆,清政府派左宗棠率军收复。

汉满互相影响,促进了满州的崛起

满族人的成功故事始于努尔哈赤(1559—1626年)。努尔哈赤是一位勇武之人,他的祖辈父辈曾为明朝效命。明朝的政权是从蒙古人手中夺来的,蒙古人发源于北方,又逃回北方,所以明朝一直很关注它的北部边境。时间一长,明朝在边境地区维持大规模边防力量的政策使得守卫边疆的人与当地居民即满族人混合在一起。那些接受了满族人习俗甚至使用满族人姓名的汉族人失去了他们的汉族人特点。即使多数与满族人共处的汉族人抵制被满族同化,但他们在边境地区的存在以及他们在满洲的工商业活动也使满族人变得更加富有和更有力量。汉族人和满族人相互影响,汉族的生活方式再加上满族人的勇武,促进了满族人的崛起。

明朝统治者密切关注着边境上这种令人担忧的发展态势。为了防止任何一个满族部落取得主导其他部落的霸权,明朝蓄意挑起满族不同部落之间的竞争和冲突。它依靠一系列手段,包括直接军事干预和授予各个部落首领明朝官衔。有一次干预期间,明朝军队杀死了努尔哈赤的父亲和祖父,这也许是误杀。但这位年轻的将领发誓要报仇雪恨,他打击在军事上帮助汉人的部落首领,动员他的家族和部落,征服和吸收所在地区的其他部落,并于1586年杀死了与他为敌的另一个部落首领。这是他建立霸权的第一步。在接下来的20年中,他控制了满洲,统一了各大部落,成为一位无可争议的满族首领。

努尔哈赤建立新的国家制度

1601年,努尔哈赤设计了一种新制度来组织他的族人,巩固他的权力。以蒙古人的模式为基础,努尔哈赤制定了八旗制度。最初,他建立了四个旗,到1615年,已经发展到八个。按照这一制度,每300名士兵或农民组成一个牛录;每五个牛录组成一个甲喇,每五个甲喇组成一个固山(旗)。每个旗用一种颜色的旗帜区分,由一名旗主指挥。有三个旗归努尔哈赤亲自指挥;其余的旗由他的儿子和侄子指挥。旗主是他们各自旗的最高军事长官,但他们都听命于努尔哈赤。不过,旗不仅仅是军事组织,它们还具有行政单位的功能。人口登记、税收和其他民事问题都在旗的领导下开展。因此,旗既是民事军事组织,也是政治组织。八旗系统也吸收非满族的人加入,这对于以血亲和婚姻为基础的旧的部落关系来说是一种进步。因此,在当时,从部落组织向官僚组织的过渡正在进行中,为建立满族国家做准备。

受称帝野心的驱使,努尔哈赤继续努力建立满族国家。他将部族政府重组成一种新的行政机构,在这个机构中,五位宗室首领组成一个议政会议。议政会议每五天开一次会,讨论国家事务。与旗的军事官员们一道,议政会议的成员们组成了国家的权力中心。一切最终决定都由努尔哈赤本人来做。为了建立国家,满族人还创制了一种书写系统,该系统使用蒙古语文字辅以点和圈,点和圈用来表示满语的发音。这一创造满足了国家的行政需要,使满族人能够用文字来记录自己的历史。随着这种发展,译自汉语的翻译作品进入了满族社会,包括翻译成满语的儒家经典和明朝法律法规。

努尔哈赤如何对待汉族

17世纪早期,努尔哈赤在满洲的权力扩张使他与明朝产生了直接冲突。在与明朝军队的战斗中,这位满族指挥官依靠他的八旗军来进行军事征服。与此同时,他试图不战而赢得汉人的支持。他向汉族将领明示,他们如若抵抗,必定被击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拼死防守的城市将面临无情的大屠杀,将被彻底摧毁。然而,如果他们选择不战而降,努尔哈赤保证,他们不但可以保命,还可以保持他们的汉族习俗,他们防守的城市也将免遭屠杀。而且,努尔哈赤还表示,合作的人还可能得到提拔。这种方式表明,努尔哈赤并不认为能够使汉族人接受满族人的生活方式;它还表明,努尔哈赤打算以平等身份对待听从他建议的汉族人。与此同时,它还表明,努尔哈赤将非常严酷地对待那些抵抗他权力的人。

17世纪20年代,努尔哈赤统治下的汉族人曾进行过两次叛乱。努尔哈赤镇压了叛乱,处死了许多汉族知识分子,他怀疑是他们煽动叛乱。随后,他采取了更加严格的隔离汉族人和满族人的措施。尽管意识到汉族人对其称帝野心的重要性,但他并不完全信任那些一有机会就可能与他为敌的人。因此,在对待汉族人问题上,他交替实行平等对待和民族歧视的政策。与后来的清朝统治者相比,努尔哈赤对待汉族人的政策是比较严酷的。跟成吉思汗一样,努尔哈赤未能在有生之年实现征服中国的目标。他的一个儿子皇太极(1626—1643年在位)继承了他,并加快了征服的步伐。皇太极是一位旗主,并且此前就是议政会议的成员。他的继位代表着一种延续性。然而,在接受汉族制度和依靠汉族支持者方面,他比他的父亲走得更远。

明朝覆亡,满洲入主中原

满族人朝北京方向的扩张与明朝的内部衰落发生在同一时间。一种“普遍危机”削弱了曾经辉煌的明朝文明。皇帝无能、政治瘫痪(正如东林党文官与朝廷宦官之间的激烈斗争所显示的一样)以及诸如使农业减产的气候变冷等自然灾害,都对明王朝造成了破坏。一场由汉族造反者李自成领导的反明起义给了明朝最后一击。虽然李自成和他的军队十分强大,足以推翻明王朝,但他们缺乏建立国家的能力。满族人利用这种混乱,在一位汉族将领的帮助下,驱逐了起义军,在中国建立起他们的统治。

1

下载此内容:大清王朝努尔哈赤的崛起:满洲如何入主中原?.docx

相关信息:

揭秘:蒋介石如何刺杀宋庆龄的左膀右臂杨杏佛?

导读:西安事变”名将张学良自1949年被蒋介石带往台湾后,再也没有回过大陆。事实上张学良将军非常希望在有生之年访问北京和沈阳老家,并曾通过绝对信赖的密友穿针引线,眼看张学良将军就要成行,可惜最后关头出了问题,令张将军抱憾终生。当年一手策划此事的王冀先生披露了那段令人遗憾的往事。

打消顾虑访问大陆

王冀曾任美国乔治城大学历史系教授,美国国会图书馆中文部主任。退休后,一直致力于中美交流事业,现任美中政策基金会共同主席。王冀家与张家有着深厚的交情,王冀的父亲王树常做过张作霖的总参议,在张学良的手下任东北军参谋长,后官至河北省主席,与中共关系也不浅。正是出于这种关系,张学良才将沟通的重任托付给王冀。

1991年春节前,王冀在华盛顿突然接到张学良从台北打来的电话。当时张学良已经获得自由,从夏威夷返回台北居住。张学良与王冀有多年的交往,互通电话是常事。但是这次,张学良在电话那头说,我有急事找你,你能不能马上来台湾一趟。王冀问什么事,张学良说,你来了就知道。王冀第二天就买了从华盛顿飞台北的机票。

到了台北,王冀直奔张学良府上,当时赵四小姐不在。张学良说,我想在有生之年回大陆看看,不知道中国领导人会不会欢迎?他当时担心自己曾背有“不抵抗”的骂名,国民党又说他是“历史罪人”,心里有点放不下这个包袱。王冀说,大陆当然欢迎你回去。他进而劝慰说,这么多年都过去了,大陆没有忘记你的历史功劳。王冀说,1956年全国政协礼堂举行西安事变20周年纪念大会,周恩来总理亲自出席,王冀的父亲也应邀参加。当时周总理称张学良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现在中国大陆对外开放,应该很欢迎你回去走走。经过一番思想工作,张学良下定决心访问大陆。但他还有一个顾虑,那就是怕国民党最高领导人不放行。李登辉对张学良比较同情,也很敬重。张学良被囚禁50多年后,是李登辉上台后解除禁令,恢复了他的自由,并允许他随意走动。张学良是个讲义气的人,心里很感激李登辉,但他觉得当时两岸关系很微妙,自己刚被解禁就提出去大陆,可能会惹李登辉不高兴。因此,张学良决定先不通知李登辉,等联系差不多了再告诉李登辉,他认为李登辉到时也很难对他说不。

密友从中斡旋

张学良接着请王冀做他的特使,先行大陆,与有关部门私下沟通。张学良希望大陆领导人能写封邀请函。张学良认为,只要拿到邀请函,再亲自去向李登辉请示,一定没有问题。张学良还希望这封邀请函由杨尚昆或邓小平发出。张学良之所以点名请杨尚昆和邓小平发出邀请,一是他们两人在中国大陆位高权重,发出的邀请信分量重,台湾当局不能小视。二是张学良与杨、邓二人有交情。张学良与杨尚昆在延安时期就有过联系,关系不错。他与邓小平的交情更深,还算是邓小平的救命恩人。原来,邓小平在华北根据地工作时,一次患上伤寒病,身体很虚弱,医生说只有喝牛奶才能恢复健康。当时根据地的条件非常艰苦,连吃饭都成问题,更没有牛奶了。张学良知道这一情况后,专门派人送去一大箱荷兰奶粉。邓小平喝了奶粉后,身体恢复了健康。邓小平对此很感激,曾跟女儿谈起过此事。

王冀赶在春节前转道香港前往北京,凭借自己的关系很快与国内主管台湾事务的单位取得联系。北京方面宴请王冀,并把有关情况向上反映。大陆方面对于张学良这位历史名人回大陆访问当然持非常欢迎的态度。事情进展得很顺利,王冀几天后就返回了美国。张学良不久也前往旧金山,两人交流信息后,都很激动,进一步规划去大陆的计划。张的想法是这次回大陆探亲至少需要4天行程:在北京待2天,希望礼节性地会见邓小平;在沈阳也待2天。张学良说,一定要回老家沈阳,看看父老乡亲和当年的旧部。按照计划,张学良将在沈阳电视台做个简短演讲,表达对家乡人民的思念和愧疚之情。那一段时间,张学良情绪很高,在美国玩得很开心。

最后关头功亏一篑

在美国住了两个月,张学良返回台北,准备等待来自大陆的好消息。一天,李登辉突然派人找他去谈话。张学良事后对王冀说,他当时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就去了“总统府”,一到那里就发现情况不对。李登辉表情十分严肃,手里拿着杨尚昆的邀请函,责问张学良:“我对你不薄呀,为什么你还要背着我搞这一套呢?”“我这么信任你,你怎么可以背地里搞这种名堂。难道你还要搞个西安事变或台北事变吗?”李登辉的话说得非常难听,张学良当时感到非常难为情。

张学良将军后来跟王冀说,自己现在两边不是人,台湾当局得罪了,大陆方面也觉得被骗了。大陆去不成了,张学良也不想留在台湾,就申请前往美国。往事如烟,现在回想起这件事,作为牵线人的王冀感慨万千。历史机遇就这样失去了,这段鲜为人知的插曲也被无情的岁月尘封。200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70周年,王冀先生专程飞往夏威夷,给张学良的墓地送上一束鲜花,表达他对张老将军的敬意和怀念,同时也流露出一点无奈的遗憾。

1

下载此内容:张学良终生未回大陆之隐情:被李登辉严厉责问.docx

相关信息:

隽不疑之所以能成为好官竟是因为他母亲教育?

《隽不疑之母》是一篇古言文章,主要讲述隽不疑做官时期执法虽然非常严厉,但缺并不残酷,个中原因其实是因为他的母亲。如果在隽不疑手下没有平反之人,他的母亲就会生气,而隽不疑是个非常孝敬父母的人,他不忍使母…(查看全文)

古代的虎妈往事:孟母严厉地管束孟子使其成才

现代社会和“狼爸”相对应的,自然是“虎妈”。根据词条,大概指“恨子不成钢,采用咒骂、威胁等种种高压手段,要求孩子沿着自己为其量身定做的道路努力”一类女性。而且,在当代,此类女性不在少数。至于她们所供奉…(查看全文)

建国初罗瑞卿因哪两件事被毛泽东严厉批评

一件是陈毅在上海遇险。陈伯伯当时在上海当市长,在礼堂作报告,国民党派来的杀手跑到了舞台上面,在幕布后面准备下手,幸亏被人及时发现。另外一件是叶剑英在广州两次遇险,叶当时任广州市军管会主任。这些事成了我…(查看全文)

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分别是谁?其中包括徐晃吗

在三国演义中,并没有提到曹操的五子良将,倒是曹操手下有八虎骑他们分别是:许诸,张颌,典韦,张辽,夏候渊,夏候敦,曹洪,曹仁;而在《三国志》中,也就是史实中,确有刘备的五虎上将和曹操的五子良将。关于历史上…(查看全文)

张学良终生未回大陆之谜:被李登辉严厉责问

“西安事变”名将张学良自1949年被蒋介石带往台湾后,再也没有回过大陆。事实上张学良将军非常希望在有生之年访问北京和沈阳老家,并曾通过绝对信赖的密友穿针引线,眼看张学良将军就要成行,可惜最后关头出了问题,…(查看全文)

1868年1月11日,蔡元培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今绍兴市越城区萧山街笔飞弄13号)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1892年,25岁的蔡元培经殿试进士及第,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殿试策论成绩为二甲三十四名,光绪帝师翁同龢称赞他是“年少通经、文极古藻”。1894年春,蔡元培应散官试,被授职翰林院编修。受维新思想影响,蔡元培屡屡向朝廷提出革新图强的建议,却丝毫没有被采纳。“百日维新”后,维新派人物遭到顽固派镇压。残酷的现实使蔡元培感觉到,需要培养一批年轻人,形成一个组织或团体,才有力量与清政府作斗争。基于此种理念,他弃官回乡,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出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嵊县剡山书院院长。

1900年夏天,蔡元培离开故乡前往上海,成为上海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1902年4月,蔡元培与蒋观云、章太炎等创办了中国教育会,他担任了会长。同年11月下旬,上海南洋公学因压制学生思想言论自由,发生了200多名学生的退学风波,学校当局将学潮的责任推到蔡元培的头上,说与他平时在学生中提倡民权有关。出于对当局的不满,蔡元培愤然退出了南洋公学,着手创办爱国学社、爱国女校。由于办学经费不足,他不顾儿子病重,外出筹款。他刚到码头,家人就来报信说儿子刚刚去世。为不耽误时间,蔡元培委托中国教育会的同事办理儿子的后事,挥泪登上了开往南京的轮船。经过他的努力,几天后便带着借来的6000元办学经费回到上海。他在爱国女学校开学典礼演说中阐述办学的宗旨时强调:“本校初办时,在满清季年,含有革命性质。革命精神所在,无论其为男为女,均应提倡,而以教育为根本。”

1903年初,杭州求是学堂(浙江大学的前身)、南京江南陆师学堂等校学潮风起云涌,蔡元培给予声援和多方支持。他与蒋观云、章太炎等创办的中国教育会、爱国学社、爱国女校等,积极开展爱国、反帝革命活动,师生平时高谈革命,言论极其自由。中国教育会还在江苏创办分会、学堂等,与爱国女校相互配合,共同反清,发展势头良好。为反对沙俄入侵东三省,蔡元培还在章太炎等创办的《苏报》上撰写文章,揭露清政府的腐败专制。他指出:“中国人现在有家无国,应该造就一个强大的新中国。”他还与上海反清人士以对俄同志会的名义,创办了《俄事警闻》(后改《警钟日报》),声讨俄、日霸占东三省的罪行。与此同时,爱国学社还组建了抗俄义勇队,蔡元培剪了头发,身穿制服,天天与学生们在一起进行军事操练。这些活动很快引起了清政府的警觉,当局下令对其侦讯,蔡元培只好辗转青岛、绍兴、上海等地,甚至出走日本,其间仍继续从事教育和革命活动。

得知章太炎和爱国学社成员邹容被捕的消息,蔡元培义愤填膺。他认为:改良主义在中国行不通,必须采取暴力行动,才能推翻清政府。他参与组建了“军国民教育会暗杀团”,将爱国女校作为联络革命党人的据点、组织暗杀敌人和革命暴动的机关,向高年级学生讲授法、俄近代史和一些暗杀知识,并与陈独秀、章士钊等革命者在密室中学习制造炸药等武器,准备暗杀清廷大员。1904年冬天,蔡元培与同乡陶成章等商定,将原来的“军国民教育会暗杀团”改组扩大为光复会,他当选了光复会会长,并吸收徐锡麟、秋瑾为光复会骨干,此后又吸收朱瑞、吕公望等一批人士为光复会会员,壮大了光复会的组织和力量。1905年10月,孙中山接见并委任蔡元培为同盟会上海分会负责人。由于他在江浙沪一带声望很高,为光复会、同盟会组织的建设和开展一系列革命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多年从事革命活动中,蔡元培逐渐意识到:对知识分子来说,必须用新的思想、新的知识武装自己。要像孙中山那样,到国外去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用新的观念、新的方法观察中国的现象、解决中国的问题。1907年5月,蔡元培前往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并研究心理学、美学、哲学诸学科知识。在德4年,他编著了《中国伦理学史》等一批学术书籍,为未来的学术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辛亥革命爆发后,蔡元培从陈其美处得到消息,马上取道西伯利亚回国。随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蔡元培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教育部在蔡元培领导下对公众征求可能的国歌,后来颁布了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国歌拟稿,歌名叫《五旗共和歌》。次年1月19日,蔡元培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强调要把中学和大学建设成健全国民的学校,并主持制定了中国史上最初的《大学令》和《中学令》。

1912年7月,蔡元培因不愿与袁世凯政府合作而辞职,再次赴法国从事学术研究。在留欧的3年时间里,又编撰了不少哲学、美学著作。1915年6月,蔡元培与李石曾、吴玉章等发起组织华法教育会,倡导勤工俭学,希望借此依次组织帮助更多华人青年到欧洲求学,开阔视野。

汉满互相影响,促进了满州的崛起满族人的成功故事

1916年,北京政府明令恢复《临时约法》,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人纷纷回国。这年11月8日,蔡元培与吴玉章一起乘船由马赛回到上海。同年12月26日,49岁的蔡元培受命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次年1月,蔡元培发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他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抱定宗旨,二是砥砺德行,三是敬爱师长。上任后,蔡元培即聘请《新青年》主编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并聘请李大钊、胡适、钱玄同等“新派”人物在北大任教,采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实行“教授治校”的制度,提倡学术民主,支持新文化运动,努力改变北大的混乱局面。

从1917年1月开始,蔡元培先后三度担任了北京大学校长。随着1919年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的消息传来,五四运动爆发,蔡元培领导北大师生同北洋政府的卖国行径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当权者恼羞成怒,扬言要烧北大的房子,并扬言以300万现金买凶暗杀蔡元培。为防止北大和北大学生受损失、抗议当局的恶劣行径,5月9日,蔡元培辞去北大校长职务。1920年11月至1921年8月,蔡元培在欧洲各国考察了25所大学,在美国访问了12所大学。1921年,法国政府授予他“荣光宝星”称号,里昂大学授予他文学博士荣誉学位,纽约大学授予他法学博士荣誉学位。1927年他回国担任南京政府大学院院长(教育部长)、1928年4月任中国研究院院长,为中国教育和科研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1932年底,他担任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副主席。1939年7月,他又当选国际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主席,为中国和世界的和平而努力。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医院病逝,享年73岁。全国各地都为他举行了隆重悼念活动,中共中央向其家属发去唁电表示慰问,毛泽东在延安发出的唁电中称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1

下载此内容:辛亥革命前后的蔡元培:竟在开课讲授暗杀知识.docx

相关信息:

揭秘辛亥革命前后的蔡元培:开课讲授暗杀知识

蔡元培参与组建了“军国民教育会暗杀团”,将爱国女校作为联络革命党人的据点、组织暗杀敌人和革命暴动的机关,向高年级学生讲授法、俄近代史和一些暗杀知识,并与陈独秀、章士钊等革命者在密室中学习制造炸药等武器…(查看全文)

高中历史学习-记忆方法揭秘

记忆方法多种多样,每个人的思维特点又不尽相同。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有的人对数字符号比较敏感,适合学习逻辑性强的理工科;有的人对文字符号比较敏感,适合学习语言要求高的人文学科。所以,学生思维的差异决定了记…(查看全文)

人教版初二上册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知识点

八国联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劫,无数村镇沦为废墟,天津被烧毁三分之一,北京一片残墙断壁。求学网历史网提供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掌握知识。 知识点 1、八国联军侵占北京:1900年…(查看全文)

冀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边疆危机与收复新疆知识点

中亚浩罕国阿古柏勾结沙俄入侵新疆,清政府派左宗棠率军收复。求学网历史网整理的 边疆危机与收复新疆知识点,希望大家可以认真学习! 知识点 1. 态度坚决,很有谋略 、新疆人民支持、收复新疆是正义战争 2.1881年,…(查看全文)

知青是什么群体?

知识青年,简称知青,广义泛指有知识的青年,一般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特定历史时期的称谓,指从1968年代开始一直到1978年代末期为止自愿或被迫从城市去到农村和农垦兵团务农或建设保卫边疆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查看全文)

高宗赵构的皇后吴氏,开封人,14岁被选入宫侍奉高宗赵构。1143年吴氏被正式册立为皇后。经历高、孝、光、宁四朝,在后位(含太后)长达55年,是历史上在后位最长的皇后之一。1197年,吴太后病死,终年83岁。谥号为“宪圣慈烈皇后”,葬永思陵。

三级跳式的一路升迁

南宋高宗赵构的皇后吴氏大概天生就是当皇后的命。

据说她当皇后,出生前便已经由“上天”安排好了。《宋史》上说她的父亲吴近曾做过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他看到一个小亭,匾额上书“侍康”二字,亭旁边有一株芍药,“独放一花”,花下还有一头白羊。吴近醒来感觉很是奇怪,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在乙未岁(羊年)生下了“妍丽可爱”的吴氏。吴氏十四岁的时候被选入宫,侍奉当时的康王赵构。吴近这才恍然大悟,认为这是上天的征兆。

当然,这是迷信的说法,也可能是他父亲在女儿发达后的一种刻意附会。古人总是迷信这一套的。吴氏日后被赵构宠爱,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这些“迷信”。譬如有一次,皇帝君臣在海上航行,突然“有鱼跃入御舟”,这时吴氏不失时机地说道:“此周人白鱼之祥也。”要知当时北宋刚灭亡,金兵大举南下,恐慌无助的高宗君臣只好“入海避敌”,在温州沿海漂泊了四个月之久。前有恶浪,后有追兵,其窘迫之状可想而知。赵构此时听了这样的吉利话,心里自然非常高兴,马上封她为和义郡夫人。到达目的地,又进封为才人。

当然,吴氏讨得赵构的欢心,可不单是只凭伶牙俐齿。《宋史》说在赵构即位初期,她“常以戎服侍左右”。有一次,宫廷卫士因不满宦官的胡作非为,突然包围行宫,诛杀宦官,发生兵变。闯进宫内的士兵“问帝所在”,吴氏不惊不慌,用智慧和胆略哄骗过去,帮赵构躲过一险。

除却英姿俏丽、胆略过人外,吴氏还“益博习书史,又善翰墨”。这一点非常重要。众所周知,宋朝皇帝的文人气息都很浓郁,赵构也不例外,因此对“能文能武”的吴氏另眼相待,“宠遇日至”,很快就将她进封为“婉仪”,旋又晋升为“贵妃”。

吴氏还擅长搞好婆媳关系。高宗的母亲韦太后从金国还朝后,由吴贵妃侍奉起居。吴氏体贴周到,“顺适其意”,饱受惊吓之苦的婆婆非常受用,对这个知冷知热的媳妇也非常满意。史书上还记载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说吴氏曾经“绘《古烈女图》,置坐中为鉴”,同时,“取《诗序》之义”,在自己后宫的居所挂了一块“贤志”的牌匾。这两件事看似普通,其实寓有深意。要知韦太后曾以“亡国之妃”遭金人掳掠,受过不少“非人之苦”,心里也有许多难言之隐。挂上“烈女图”以明志,“忍辱偷生”的韦太后心里自然欣慰许多。因此,宪节皇后去世后,朝臣请“累表请立中宫”,吴贵妃便成了热门人选,韦太后“亦为言”,力挺吴贵妃。于是,绍兴十三年(1143年),吴贵妃正式被册立为皇后。此后,“追王三代,亲属由后官者三十五人”。

幕后的操持政务者

吴氏不但有做皇后的好命,而且她还是做皇后的“好料”。

高宗赵构大概是在亡国的兵乱中遭受太多的惊吓,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渐渐失去了生育能力。所以他唯一的儿子病死后,便再无子嗣。无奈,只好召宗室赵伯琮入宫,收为养子,命张贤妃育之。当时还是才人的吴氏,为替皇帝分忧,也积极申请“育一子”,于是收宗室赵伯玖为养子。后来,张贤妃不幸病逝,吴皇后便将赵伯琮一并收养。吴皇后对两个养子并没有“亲疏有别”,而是“视之无间”。因为伯琮恭俭勤敏,聪慧好学,堪当大任,所以吴皇后积极说服高宗将其立为皇太子,改名为赵慎。值得一提的是,赵慎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代,而高宗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后代。因此,赵慎即位,皇权便又由太宗一系转入太祖一系。

吴皇后的大度和大气赢得了子孙(虽然非亲生骨肉)的尊重。1162年,高宗禅位于赵慎,是为孝宗。当了皇帝的赵慎,对非亲生的吴皇后非常尊敬,不但上尊号为“寿圣太上皇后”,而且平时也是毕恭毕敬,拜见“如宫中仪”,对吴皇后的亲属也“推恩有差”。到了她孙子辈光宗即位,对这位重量级的“祖母”更是敬重有加。而她的曾孙辈宁宗赵扩,也时时要聆听她的教导。

吴皇后经历高、孝、光、宁四朝。这些南宋皇帝,虽然心肠都还不错,可就是软弱无主见,好在有她这么一位坚强的女人替他们撑腰。譬如当年光宗向奶奶讨教用人之道,吴太后深知政权交替平稳的重要性,也知道这个孙子很是平庸,所以意味深长地告诫他“宜崇尚旧臣”。再如她过八十大寿时,对侍奉身边的嘉王赵扩“勉以读书辨邪正、立纲常为先”,为这位未来皇位继承人传授君王之道。

吴太后辅佐的这几个皇帝很有意思,个个都不爱当皇帝,而是愿做太上皇。吴太后的夫君高宗赵构就当了足足25年太上皇。孝宗效法高宗,也做了5年。而随后的光宗,因为和孝宗一直不和,又天天受老婆的气(其皇后李氏是历史上有名的妒妇),当了5年皇帝便厌烦了。绍熙五年(1194年),孝宗驾崩,光宗心神俱疲,颓然病倒,觉得“历事岁久,念欲退闲”,也想做个太上皇。甚至他亲爹的“祭奠之礼”,他也以病推托。这时朝廷已乱成一锅粥。群臣此时能信赖的,也只有这位白发苍苍、年逾八旬的吴老太后了。于是,宰臣奏请吴太后“垂帘主丧事”。太后开始不许,她并不愿参与政事。但国不可一日无主,以江山社稷计,她只得再次“出马”,在“梓宫前垂帘”,然后宣光宗手诏,立皇子嘉王为帝。第二天,她又按程序册封嘉王夫人韩氏为皇后,然后马上撤帘,从而干脆利落地化解了这场宫廷危机。

想来赵家的子孙也真是没出息,剩下的半拉江山都不好好爱惜、认真护理,还要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受累操心。三年后,吴太后病逝,时年83岁,走时还不放心,特地留下遗诰,告诫她的孙子和曾孙“宜于宫中承重”,服哀五月,以日易月(也就是仅仅五天)。言外之意,是告诫她的“孝子贤孙”少来些虚的,多干些正事。

那个时代,男人不行,也只好靠女人撑腰了。

1

下载此内容:宋高宗皇后吴氏为何升迁快:擅处理婆媳关系是法宝.docx

相关信息:

林则徐贡献 林则徐在新疆的历史贡献

林则徐贡献,说到林则徐大家都不陌生,林则徐其实就是虎门销烟的领导者,通过史记故事阅读,我们知道林则徐是一位非常伟大的爱国者,那么这样一位伟大的林则徐,一生之中到底给我们创造了什么样的贡献,一起来看看林…(查看全文)

揭秘崇祯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杀了魏忠贤

明朝宦官专权乃世所罕见,朱棣时期重用司礼太监,太监权力日益高涨、彪炳甚重。及至后世,皇帝临朝不出,太监成为皇帝身边的唯一近侍,独揽大权,历代首辅都不能及。明熹宗时期,重用大太监魏忠贤,其好大喜功,肆意…(查看全文)

唐太宗的战略思想是怎样的?唐太宗生平简介

唐太宗地缘战略思想,是唐太宗关于地缘战略问题的理性认识,是唐太宗利用唐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地缘关系及其作用法则谋取和维护唐王朝利益的战略思想。唐太宗地缘战略思想是中国古代地缘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查看全文)

武媚娘掌权史:从二圣共掌朝政到则天独唱主角

当上皇后之后,武则天并没有就此罢休,反而变本加厉向更高权位迈进。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十月,李治因为风疾发作,不能处理国家大事,武则天借机自荐帮忙处理朝政。李治最开始统一大权便放开手让武则天处理,但经…(查看全文)

清宫两大霸主:慈安太后PK慈禧太后

在清王朝美女如云的皇宫里,有两位著名的女性陪伴在多情好色的咸丰皇帝身边,那就是慈安和慈禧,他们也在咸丰皇帝死后同晋升为两宫皇太后,有很多人在问慈安和慈禧究竟谁更漂亮?他们一个贤惠端正、才德过人,一个妩…(查看全文)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686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