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后宫花盆底鞋的流行

如《后宫甄嬛传》、《金枝欲孽》等清朝宫廷戏的流行,使无数观众朋友们都对后宫嫔妃们勾心斗角的戏份看的津津有味。

同时,后宫嫔妃们脚上穿着的那一双花盆高底鞋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身处在现代社会的我们,生活中比较流行的是高跟鞋,但这也不是任何女生都能轻松驾驭的。

而后宫嫔妃们脚上的那双花盆高底鞋难度系数则比高跟鞋更大。

这就引起人们好奇了,为什么后宫嫔妃们热衷于穿花盆高底鞋呢?这背后究竟有什么意义?

清朝后宫花盆底鞋的流行

花盆底鞋的流行

观众们之所以习惯用花盆底鞋来称呼戏中后宫嫔妃们的绣花鞋,主要是因为其外形的缘故,就如花盆形状一样,它在外观呈现出上底宽、下底圆的模样。

在夏仁虎的《旧京琐记》中便有记载:“旗下妇装……履底高至四五寸,上宽而下圆,俗谓之花盆底。”

其木底的高度随着时间的增长也渐渐增高,最初有一至二寸高,发展到后来直接增加到了五寸,占据全鞋的部分总共二分之一。

而除了常见的花盆底鞋的称呼外,它还有马蹄底鞋、高底鞋、木底鞋等名字。徐珂《清稗类钞》对马蹄鞋的名字进行了阐释:

“八旗妇女皆天足,鞋之底以木为之,其法于木底之中部,凿起两头,为马蹄状,故呼曰马蹄底。”

就是说,马蹄底鞋木底中间就如马蹄形状一样,刻有着花纹,踩在地上后就会留下印痕。

脚穿花盆底鞋和马蹄鞋的都是满族贵族十三四岁以上的青年女子。

而且她们大多都是在比较隆重的时刻,比如庆典祭祀的时候才会将其穿出来。中年妇女们则是因为年纪渐长的缘故,使得她们脚下旗鞋的高度也随之逐渐降低。

老年人以及一般的妇女们也大多只穿平底绣花鞋,也称其为“网云子鞋、厚底鞋等”。

在风靡于大街小巷的电视剧《还珠格格》中,便有令妃教小燕子穿花盆底鞋走路的这一情节。作为汉人的小燕子,从小都是穿着平底鞋走路的。

但入宫成为还珠格格后,她便得按照满族人的传统来生活,学习满族的礼仪,比如穿旗装、花盆底鞋等。

平时小燕子走路都是风风火火的样子,而穿上花盆底鞋之后,她整个人都会不自觉的收腹、头放平。

但奈何小燕子潇洒惯了,练得累了就直接把鞋子给丢了出去,为此还惹得乾隆皇帝一阵嬉笑。

旗鞋文化的发展

对于以上多种鞋类,满族人选择以旗鞋来概括这些称呼。据说,旗鞋的由来还与满族的民间传说故事有关。

其一,满族妇女们不如男子强壮能够以外出打猎为生,为了维持生计,她们常常结伴出门上山采野果,但山林草丛之间经常会出现毒蛇等害虫咬伤她们。

为了防止这一现象,妇女们便在鞋底绑上了木块。久而久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鞋子的制作工艺变得精巧了许多,便逐渐发展成了高底鞋。

其二,满族人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那里的气候一到冬天便会寒风刺骨,为了生计,满族人们必须出门渔猎、农耕。

但单薄的鞋子使他们的脚被冻伤,很难出门干活。于是后来他们想到了可以“削木为履”,以高底鞋来阻挡寒冷。

其三,这个故事便与一个名叫多罗甘珠的满族女人有关。传说她的父亲敌人杀死,为了给父亲报仇,多罗甘珠集结士兵向敌人的占据地阿克敦城(也就是现在的吉林敦化市)发起进攻。

由于地形的缘故,多罗甘珠被城外足足有三尺高的池塘水给阻拦住了,她找不到可以进攻的突破口。

后来多罗甘珠偶然发现了白鹤,看着有纤细高挑长腿的白鹤在池水中寻觅食物,受到启发的她带领士兵们用木枝制作了所谓的“白鹤腿”。

就这样多罗甘珠凭借着此发明,一举攻下了城池,为自己的父亲报仇血恨,而这个“白鹤腿”发展到后来,就变成了满族人充满特色的旗鞋。

作为满族人的特色服饰,旗鞋文化在满族人之间盛行,后宫嫔妃们便是流行文化的带头人。

就如慈禧太后,她对旗鞋就尤其钟爱,身居高位的她,脚下的那双高底鞋便是极尽奢华,鞋身周围及底面都是用价值连城的珠宝来装饰的。

其鞋头的形状也只有她一人能够使用,那便是彰显其尊崇地位的风头形状。据说,慈禧太后去世之时因为喜爱荷花,脚上便穿着一双荷花珍珠高底鞋。

它是用堆陵彩绣荷花做成的鞋面,鞋底有着用堆绫莲瓣和莲心所订做成的丝穗,暗含着“步步生莲”意味。

但无奈,慈禧入葬20年后,她的陵寝便被孙殿英带人给盗了,她那双荷花珍珠高底鞋上所缀着的珍珠、宝石便被洗劫一空。

高底鞋的存在是为了掩饰天足

高底鞋在满族妇女之间的流行还与当时的社会审美趣味有关,《清稗类钞》中曾记载“高底,削木为之,上丰下杀。略如弓形,裹足之妇女以为鞋底,欲掩其足之大。”

可见,在当时的社会中,妇女们追求的是“三步金莲”的审美状态。

古代封建社会,女性在四五岁之时便会被缠足,这一沿袭千年的习俗,本是汉族妇女的特有的,但随着清军入关,满汉文化融合后,满族妇女们便也开始追求“脚小而苗条”。

但由于满族人是游牧部民族,妇女们是经常会“执鞭驰马”的,所以民族特性使得她们的天足不似汉族女子那般“好看”。

所以旗鞋的存在就是为了掩饰他们的天足,而且从清宫戏中我们也能看到,嫔妃们都是穿着一身紧致华丽的旗袍,再蹬上一双高底鞋。

这样一来,从视觉效果上就会直接拉长她们的腿部线条,使其整个人的身姿也会变得更加苗条。

所以,在满族妇女们之间,都开始追求“小脚文化”,因此使得高底鞋变得愈发盛行。而追求“小脚文化”的审美状态其实也是受到了皇权贵族们影响。

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女人们的种种行为是受到男性的审视,“小脚文化”便体现了男性们畸形的审美,就连乾隆皇帝也不意外,认为女子应以小脚为美。

汉族妇女们的缠足文化起初主要是为了取悦权贵们,慢慢发展到后来就成为了炫富的一种方式,大多情况下只有家庭富裕的人们才有财力穿得起适合小脚的弓鞋。

满族人受到这一文化的影响,虽受到了缠足禁令,但仍然追求小脚之美,所以将穿着高底鞋视作是身份、地位、财富的一种象征。

而且满族对旗鞋有着独特的审美,旗鞋外观图案有以图腾为主的,借此来表示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对神明的敬畏,有以动植物为主的图案,也都是有着一定寓意的。

比如金鱼、蝴蝶等图案,象征的是吉星高照、洪福齐天的传统寓意。还有以植物为主,比如菊花、梅花、海棠、腊梅等。

可见,旗鞋图案的发展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形成了满族人特有的旗鞋文化,风靡于整个大清朝。

时至今日,满族人独特的旗鞋文化,主要通过电视剧的形式呈现在观众眼前,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见,所以大家才会对后宫嫔妃们穿花盆高底鞋而感到好奇吧!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678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