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教授金兰都:一趟中国之行,击碎了我对于中国的盲目优越感

自从2022年底中国放开疫情管控之后,许多旅游业发达的国家,都翘首期盼中国游客的到来,有些国家甚至派出政府官员在机场迎接中国旅客。

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韩国却表现出了不友好的一面:给中国游客戴“黄牌”、派军队“押送”,只提供条件特别差的食宿。

这些举动,不过是韩国人对于中国那种盲目优越感的表现。

这样的优越感,韩国首尔大学的金兰都教授也有过,但是在一趟中国之行后,他彻底改变了自己对中国的看法。

一 韩国的优越感从何而来

2015年3月12日,金兰都教授在韩国KBS电视台的《明见万里》节目中,曾经提到了一个笑话:全世界瞧不起中国的,只有韩国。

金兰都教授也说,韩国之所以对中国的有盲目的优越感,是因为他们的认知,还停留在几十年之前。

中韩两国都是在二战之后的废墟上艰难前行的,韩国和中国不同的是,他们有美国的全力支持。

朝鲜战争结束之后,美国就以联合国的名义,对韩国有过救济性的经济援助。

从1953年到1960年,美国给韩国提供了总金额高达17.45亿美元的经济援助。

即使有美国的援助,韩国在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仍然处于极度落后的状态,直到朴槿惠的父亲朴正熙推翻李承晚政府之后,这种情况才有了改观。

朴正熙虽说是军人出身,但是搞起经济来也很有一套。

借助美国的大力援助,朴正熙先是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又根据韩国当时的情况,选定了造船、汽车等几个重点产业。

之后,朴正熙又集中国家的财力和物力,在选定的产业领域内寻找有潜力的企业,由国家扶持这些企业的发展。

在朴正熙的政策扶持下,这些企业很快规模壮大,企业的壮大,又带动了产业的发展,韩国的经济也很快进入高速发展的轨道。

不过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韩国就从极端贫困,变成了发达国家,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经济发展起来了,韩国民众的腰杆子也就硬了起来,当韩国人因为“发达国家”这个称号沾沾自喜的时候,中国的改革开放才刚刚起步。

中韩两国是1992年才建立外交关系的,当时中国的GDP总值虽然高于韩国,但是人均GDP只有0.23万美元,韩国却是0.81万美元。

韩国的造船、电子以及汽车等工业的产值,也远远领先于中国。

发达的工业产业,加上比中国富裕的生活,很容易让韩国民众在面对中国时,产生无与伦比的优越感。

而且韩国由于紧靠欧美,加上独特的财阀经济,让他们文娱产业发展的也比中国早。

如果说工业产业对底层民众来说还有点距离,文娱可是和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的。

于是在双方的文化交流中,年轻人茶余饭后的生活,被“韩流”包围,在韩国不起眼的明星到了中国,享受的是前呼后拥的待遇。

某韩国女性就曾在韩国节目中表示,自己缺钱了,就会来中国。

韩国娱乐圈那些所谓的“明星”,在韩国是什么待遇现在大家都有目共睹,但是他们在中国被追捧的情景,也让韩国民众的傲慢再次升级。

在他们眼里就会形成中国“没有见识”的印象,觉得自己高中国人一等。

经济、文娱领域的差距造就了韩国人的傲慢和自大,政治和历史的原因,又让韩国人将优越感盲目地延续了下去。

二 越自卑越自大

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韩国的经济在中国面前早就没了当年的优势,中国全产业链的布局,在长远来说比韩国更具优势。

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水涨船高,文娱方面虽说我们不提倡娱乐至上,但是“韩流”对年轻一代的影响力也没有之前那么大了。

虽然优势不再,但是韩国人的优越感不但没有慢慢消散,反而愈演愈烈,这中间其实还有一种情绪作祟,就是“越自卑越自大”。

韩国的自卑,应该有一部分来自于历史方面。

被韩国吹上天的李朝,历史上一直是中国明朝、清朝的藩属国,他们的国王只有经过明、清皇帝的认可,才是名正言顺的君主。

明朝万历年间李朝被日本打到了鸭绿江边,他们的国王向中国求救,万历帝派出大将李如松,帮朝鲜打退了日本的进攻。

战局被李如松扭转了之后,才有了朝鲜“鸣梁海战”的胜利,韩国人还为此拍了部电影,把“鸣梁海战”的领导者李舜臣吹的天花乱坠。

李舜臣以少胜多固然值得赞扬,但是真正决定海上胜负,有明军参与的“露梁海战”他们却提也不提。

如果不是自觉拿不出手,他们也不会藏着掖着吧。

除了规避自己不想面对的历史,韩国在申遗方面的操作更是让人咋舌,前不久就闹出过笑话。

2009年,韩国为文物“银质梨花瓶”申请了文化遗产,当时登记的信息是这个梨花瓶打造于1910,是韩国王室的光放工坊制造的。

然而2023年2月初韩国媒体报道,这个梨花瓶是日本东京一家名为“小林钟表坊”的工艺设计制造的。

韩国文化遗产厅虽然取消了梨花瓶的文化遗产认证,但是沸沸扬扬闹了这么一场,打的却是韩国自己的脸。

除了编造历史,韩国在申遗方面最擅长的,还是“偷抢”中国的历史。

2001年,北宋人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被韩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备案成功。2005年,中国人祭奠屈原的端午节,被韩国人申报为“端午祭”。

2009年,韩国人凭借一本《东医宝鉴》为韩医申遗,中国传统的中医文化也被韩国剽窃了过去。

就连儒家创始人孔子、《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明太祖朱元璋,都被韩国学者考证为“韩国人”!

许多韩国人在这些“学者”的引导下,甚至认为韩国有5000年的历史,中国只有4000年,远远不及韩国。

因为这些,韩国人又在对中国旧的认知的基础上,给自己加上了一层盲目的自大的优越感。

三 信息壁垒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一个青年项目与韩国庆熙大学合作,做了一个名为“韩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的调查。

受访的韩国人对中国有截然不同的两种印象,很少一部分人认为中国发展的很快,某个地方一两个月的时间就会大变样。

在这些人的心里,对中国的形象也是偏向正面的,对中国近些年的成就也非常认可。

但是还有绝大多数受访者对中国的印象,提起现代中国,他们能想起的也是“治安差”、“污染严重”等。

有很多人对中国的第一印象,居然还停留在“长辫子、瓜皮帽”的形象上

他们甚至还认为中国的海尔,是中美合作的,中国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工业产品。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两极分化式的“中国形象”,就是因为他们对中国的认识,跟他们的信息渠道有很大的关系。

韩国的新闻媒体,一般都喜欢关注中国的社会问题和中国产品问题,在年轻人中间宣传、扩散中国的负面消息。

“山寨文化”、“劣质产品”和“贫穷落后”等“中国形象”,就这样充斥了韩国人的日常。

韩国三大报纸之一的《东亚日报》,在报道中国时,负面报道就明显多过正面报道,他们还经常在内容中加入一些煽动性、刺激性的语言,在无形中带动韩国民众对中国的负面情绪。

这些不利于中国的报道,是从2000年前后才逐渐多起来的。

究其原因,不过是中国的飞速发展,虽然让韩国经济也从中受益,可是他们眼见这个昔日不如他们的国家发展起来之后,心里又有了巨大的失衡感和失落感。

为了弥补心里的落差,他们只能通过贬低中国、抬高韩国的手段来维持韩国人的优越感。

于是在媒体的引导下,韩国人就成了如今骄傲自大的样子。

谈到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时,韩国人就说中国靠的不过是丰富的资源,不像韩国如今的繁荣,都是因为韩国人的努力。

从政治层面来说,韩国民众对中国现有的制度,也因为之前的刻板印象存有偏见,认为中国崛起之后会威胁韩国。

有些韩国民众甚至还被灌输了这样的思想:中国阻碍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能向民众灌输这样的思想,无非是他们希望在中国的崛起中获利,又不想看到中国的举起。

而且即使韩国从中国的发展中也有收益,但他们却别扭的不肯承认。

所以韩国人一方面想要和中国加强合作,另一方面又认为政府对中国“太软弱”,还希望中国在与韩国交流中,能够体现“大国风范”,给韩国更多的包容。

就这样,韩国平民就一直沉浸在他们主流思想观营造的“中国印象”之下,迟迟不肯揭开蒙住眼睛的那层纱。

只有真正来过中国,了解中国的韩国人,才知道韩国对于中国那种盲目的优越感有多可笑。

前文提到的金兰都教授,毕业于韩国首尔大学法学院,之后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除了担任首尔大学消费学科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之外,他还是韩国总统办公室、三星集团等企业的专业顾问。

来了中国之后,他除了在KBS电视台的节目上,感慨中国之行彻底击碎了他身为韩国人的优越感,还根据自己的见闻拍摄一部50多分钟的记录篇。

在记录片中,他说中国的90后时代,是可怕的未来,如今已经不是韩国人看不起中国了,而是中国人已经不把韩国人放在眼里了。

他认为,韩国人只有放下自己的傲慢和无知,正确认识自己身边这个拥有5000年文明的大国,加深和中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与中国互利共赢才是正确的发展之路。

只是仅凭金兰都教授,和那些真正认识、了解中国的韩国人,还不能改变整个韩国对中国的固有印象,只有从上而下确立了对中国的认知,才能让两国关系正常发展,走互惠互利的道路。

结语:

中华文明延续上下五千年,周边的韩国、越南,甚至更远的伊朗(波斯)在历史上都曾经是中国的附属国。

近代虽然因为战争的原因,世界格局一变再变,但是中国一直秉持着睦邻友好的合作态度,从不使用强权对待他国。

但是这也不代表中国就可以任人欺负,就拿这次韩国区别对待中国入境游客的事情来说,中国的应对,体现了我们的大国风范。

希望韩国早日树立和中国正确的合作态度,让两国的未来变得更好!

参考资料:

1.韩国KBS电视台《明见万里》

2.刘会清,李曼.美国对外经济援助与韩国经济的崛起[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

:6-9.DOI:10.14045/j.cnki.nmsx.2006.06.002.

3.梁嘉文.韩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0(07):36-37.

4.魏燕慎.90年代韩国经济与中韩经济合作[J].瞭望周刊,1992(38):39-40.

编辑:应如是

责编:石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601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