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特大洪水,江泽民同志亲临一线,鼓励士兵:我们一定能胜利

青史几行文字,有可能是一个人伟大而又光辉的一生。

2022年11月30日,一则消息牵动了所有中国人的心,一瞬间,人们的悲伤涌上心头,江泽民同志去世了。

这个在世纪之交带领中国走向国际的老人、在国家艰难之际扛起大旗的老人离开了。

在抗洪中、在国际上、在新世纪的重大会议上、在建党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我们清楚的看到江泽民同志逐渐老去的过程。

他的逝世无异于给我们平静的生活扔下了一个重磅炸弹,把所有人都炸懵了,回神过来之后,那便是悲痛难过。

一、风雨不畏险、累累家国情

1998年,那是一个让人永远都无法忘怀的一年,在那一年里,中国军民在当时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江泽民同志的领导下谱写了一首威严壮丽的诗歌。

风雨无情,1998年夏天,我国多条内河严重泛滥,巨大的水量加持之下,宛如一条蜿蜒的黄龙,散发着威势在中华大地上肆虐。

那一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洪水灾害,这是对中国人民的考验、对中国政府的考验、对中国领导人的考验、是对中华大地军民意志的考验。

在这种让人窒息且绝望的时候,是江泽民同志顶了上去,是解放军同志顶了上去,是无数华夏儿女的意志顶了上去。

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已经无法想象当年的洪水有多么的强悍,但从记录的数字中就可见一斑。

全国有29个省市区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人口高达几亿,受洪水灾害影响死亡的人口有上千人,直接受灾损失到1600亿元人民币,这还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1998年。

我敢说,那时候的江泽民同志,他的心里没比老百姓好受多少,很有可能想到诸葛亮在出师表里的一句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是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那志虑忠纯和贞良死节之人又在哪里呢?毫无疑问,那就是广大军民。

洪涝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江泽民同志就和首批出发的官兵一起赶到了抗洪一线,此时的他已经是72岁的老人了,但是他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的和受灾群众站在一起。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大灾面前,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站在堤坝上鼓舞士气,甚至想要亲自参与抗洪。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短短的8个字就可以看出荆江之险,平日里的荆江都以险闻名,更何况暴雨激流之下的荆江呢?

纵然人民解放军不停的在堤坝上修筑堡垒,但是面对洪峰的一次次来袭依然显得那般苍白无力,随着堡垒被洪水冲走,人民解放军战士手牵手跳入水中筑起一道道生命的堡垒。

就是在这样危险的时刻,江泽民同志没有选择躲避危险,看着泡在水中的军民百姓,他没有退缩,在洪峰即将来临之际,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然亲身指挥作战。

对于当地老百姓和救灾官兵来说,江泽民同志就是主心骨,所有人都知道,领导人和我们同在。

但当时并不是一个地方受灾,而是多节点多地区同时受灾,离开这个堤坝后他没有休息而是继续前往下一个地方。

直到今时今日,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地的干部群众依然记得江泽民同志当年在堤坝指挥战斗、英姿飒爽的身姿。

江泽民同志几乎是每天都要辗转于不同的受灾地点,慰问当地的军民,身为国家最高领导人每天都有无数的工作,他还要抽出时间来进行其他的工作,那些日子他几乎没有了休息的时间。

二、看望受灾村民,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忧

风雨无情更加无心,在它面前众生平等,并不会因为江泽民同志是我国的最高领导人就对它网开一面。

这个道理,江泽民同志不懂吗?不,他懂。他比任何人都懂,但是他很清楚,在抗洪前线的军民们需要他。

他很清楚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深入受灾群众中去才会更能了解受灾群众需要什么,才能更好的帮助人民群众度过难过。

为了受灾群众的安全,人民解放军帮助受灾群众转移到了附近的高山上,山路本就崎岖难行,经过风雨的洗礼之后更加的泥泞不堪。

狂风暴雨中,雨伞和雨衣都成了装饰品起不到任何作用,人走在这样的路上,稍微不注意就会受伤。

可是江泽民同志不在乎,他依然冒着风雨,昂首挺胸的走在这泥泞的道路上。因为洪灾而逐渐绝望的灾民们在看到已经被雨水浸透的江泽民同志时眼中的惊喜那是藏都藏不住的。

可是不多时,灾民们的脸色就不好看了,原因无他,因为连日的降雨不断,灾民们的帐篷里都是潮湿的,被褥基本都能拧出水来。

这样的情况下,灾民们根本就没有办法为江泽民同志提供一个可以舒舒服服坐下来的位置,但是江泽民同志却是根本不在乎,一点都不嫌弃。

他不但没有坐在灾民们好不容易为他“找到”的座位,还主动把这个位置让给了村中的老人,自己就坐在了老人的身边与灾民们细声软语的说着话。

认真倾听他们的日常小事,认真记录在他们所需的生活物资,仔细观察着他们的生活条件,要求同行的工作人员尽最大的努力去改善灾民们的生活。

听着江泽民同志一声声关怀的话语,在场的所有人心里都流下了喜悦的泪水。

风雨无情,但是人有情,逐渐绝望的灾民们看到江泽民同志来了,看到国家和党都没有放弃他们,都惦记着他们,心里的绝望慢慢地被对未来的希望所代替。

经过数月的努力,席卷全国的洪灾得到了控制,这次灾难虽然比之前都大,但是损失比之前都小。

把这件事放在历史中看,还从来没有哪个领导人这样做过,几十几百年后,人们再次翻看历史,依然会从文字中感受到身为国家领导人的江泽民同志,在面对大灾大难时表现出的家国情怀。

几十年几百年后,人们依然会回忆起那个老当益壮的身影,他挺直腰杆子拿着大喇叭,向抗洪的官兵喊话:“我们一定能取得胜利!”

三、承前启后,带领人民奔小康

这几天中国老百姓一定是悲痛的,网络上都是江泽民同志逝世的消息,看到最多的就是一句话:“江泽民同志伟大而又光辉的一生。”

短短几个字,就概括了为中国奋斗的几十年风风雨雨,“有的人死了但是他还活着”,我想这句话用在江泽民同志身上最好不过了。

98年的特大洪水,是对民族意志的一次考验,有句话说得好,“谁把百姓放在心里,百姓就把他放在心上。”

江泽民同志一生都在关注民生问题,人民也都永远记得他,一位网友这样评价他:一代领袖,承前启后,领导人民一路奔向幸福小康。

对于这个句话我感触良多,熟悉历史的人大概都清楚,邓公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规划完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之后不久,他就因病离开了我们,此时的中国,需要一位坚定的执行者和领头人。

江泽民同志在1989年接任总书记时,国内形势不容乐观,经济情况危如累卵,如果行差踏错一步,那就是万劫不复。

他不惧困难,迎难而上,长期坚持实行改革开放的新战略,面对1995年和1996年通货膨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依然有自己独特的应对体系,保障了我国经济形势的稳定并推进了改革开放。

2001年对于中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作为新老世纪的交汇点,世界经济的转折点,中国能不能打一场经济的翻身仗就至关重要。

在这一年里,江泽民同志带领中国成功登上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高速列车,将中国的经济体系同世界经济体系连接在一起,自此中国开始高速腾飞。

自那之后的生活,不用我说,想必大家都能切身的感受到,中国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如同坐上火箭青云直上。

先前粗粮杂粮都换成了雪白口感绝佳的馒头,原来只有在节日里可以吃的饺子和一年到底都吃不上一顿的肉,都成了我们餐桌上的家常便饭。

我们也再不用穿哥哥姐姐们“传”下来的旧衣服了,新衣服更不再是新年的才能穿的,穿衣自由早已不再是一场空谈。

曾经的泥泞的土路也都变成了平整干净的柏油路,家家户户都有了小轿车,实现了出行自由。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原来从来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却是全都实现了,这一切都是因为江泽民同志,是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才走向了小康生活过上了好日子。

而江泽民同志呢,完成这一切之后急流勇退,在2004年前后卸任国家最高领导人,将接力棒交给了继往开来的新人物。

江泽民同志必定会以稳重大气彪炳史册。

纵观江泽民同志的一生,他的心里始终装着中国人民,他不善言辞,是一位从技术工程师岗位上走出来的人物。

他喜欢读书学习,经历过特殊年代的他更加知道知识的重要性,无论遭受什么样的挫折,他始终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索。

出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江泽民同志,卸任时已经是一位年逾七旬的老者了,但他的心态并不老,他博爱、宽厚、慈祥而又稳重。

他喜欢上网,喜欢和年轻人一起交流,经常想通过这种方式看一看年轻人在说什么、社会在流行什么、人们吃饱穿暖没有,等等怎么怎么。

卸任后的江泽民同志虽然淡出了人民的视野,但并没有放下自己肩膀上的重任,在党和国家的重大场合,总是能看到他伟岸的身躯。

直到去年建党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我们才又一次惊讶的发现,江泽民同志真的老了,原本花白的头发已经全白,腰杆子也没有以前结实,毕竟已经百岁老人了。

2022年12月6日,江泽民同志的追悼会在京举行,10点整鸣笛声准时响起,江泽民同志真的离开了我们。

对于网上的直播,我想看却又不敢看,这个我素未谋面却是一直影响着我生活的老人去世了,我的心痛得不行。

江泽民同志永远离开了我们,让我们用满怀的敬意和深情来深切悼念江泽民同志吧,缅怀江泽民同志的光辉业绩,弘扬江泽民同志的伟大情操和崇高品质。

让我们把江泽民同志深深记在心里,记在脑子里,他的英名、业绩、思想、风范将会永远被记入史册,江泽民同志虽然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将会一代代传扬下去,永垂不朽。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600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