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李敏庆祝主席80大寿,毛主席忍不住感慨:召你们回来真不容易

“即便咱们不祝寿,但也可以吃汤面的,是吧”

“做寿只是形式,不会使人长寿的,是吧”

“人能够活到百岁已经是相当之了不得,哪有什么万岁呀”

……

1973年12月26日,是伟大人民领袖毛主席的八十岁寿辰,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党领导纷纷发来贺电祝其生日快乐,可相较于国际环境的热热闹闹,国内却是一点祝寿的动静都没有。

毛主席

就连邀约自己的亲生女儿,毛主席亦是由衷感慨“召你们回来真不容易!”

为什么会这样?毛主席八十大寿的前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李敏与李讷

随着大合唱《东方红》的嘹亮开嗓,湖南省纪念毛主席诞辰的120周年文艺晚会正式在2013年12月23日的晚上拉开大幕,坐在台下的李敏、李讷等多位同志亲属,几乎可以说是在音乐响起的顷刻,就红润了眼眶。

因为在这场蕴意深刻的晚会中,某种程度上而言的她们算是与父亲有了一次跨时代的同台,毕竟身为人民的主席,毛主席带给他们的不只是主席子女的身份,还有精神上的约束和富裕!

毛主席与李讷(左)

作为一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主席历来十分重视“人民希望”的教育和培养问题,作为一位拥有多名儿女的父亲,主席自然在这件事情上也要“打先锋”。

辗转上海饱尝生活苦果几年的岸英、岸青兄弟在1937年被康生护送至了莫斯科的国际儿童院,取名“塞尔盖伊”和“亚历山大”。

爱子流离失所的时候,毛主席在为中国革命挥斥方遒,为了心中的大义他只能暂时搁置小家,好不容易获知孩子有了稳定的居所,他内心最为迫切的竟然不是与之会面,1939年与书信一同送去的,竟是厚厚的一沓书。

图片源自网络

里面有精忠岳传、三国志、中国经济地理、儒林外史…

书籍的类型是五花八门,可是附在其上的一张字条,却是难掩毛主席的用心良苦。

“为你们及所有的小同志,特托林伯渠老同志买了一批书寄给你们”。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毛主席想要凭一己之力为所有儿童院的孩子将阶梯续上,可1939年的交通颇为不便,最早送去的一批书遗憾在过程中丢失。

毛岸英与毛岸青

获知消息的毛主席急忙又购置了一批重新送去,这一年的李敏是尚在国内的娇娇,但在1941年的2月23日,她却被自己的父亲亲自安排送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度。

那个地方叫莫斯科,那里有她的亲生母亲!

毛主席与李敏

送给哥哥们的书就放在儿童院的图书馆,李敏自然是没少拜读,她为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震撼,但对于“友情赞助”的毛主席,却是知之甚少。

哥哥毛岸英告诉李敏,中国的主席是他们兄妹的父亲,除了震惊,李敏心中更多的是不相信。

毛主席

若他真是我们的父亲,如何会容许我们分隔两地?这么长时间过去,如何对我们不闻不问?

毛岸英不知道该怎么向年幼的妹妹解释父亲心中的大义和他正在“忍辱负重”所走的道路,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扛起长兄为父的责任,竭力用瘦弱的肩膀照顾贺子珍,照顾毛岸青,照顾李敏。

毛岸英与毛主席

三大战役决战时刻到来之前的1947年冬天,李敏与母亲回到了中国。贺子珍知道对于自己的此次回国之行,虽然“主办人”是王稼祥夫妇,但毛主席一定帮了不少忙。

想起1937年离开时自己的错误决绝,贺子珍觉得应该给毛主席写一封信,不仅要自己写,身为主席的亲生女儿,李敏也要写,最终落在纸上的,是贺子珍大篇幅的感谢以及李敏那句“你究竟是不是我父亲”的稚嫩。

对于女儿提出的问题,毛主席用实际行动做出了回答。

毛主席与李敏

在征得贺子珍的同意之后,他让贺怡将李敏接到了自己的身边生活,小娇娇脑海中的父亲自此不再是一个模糊的名字,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无比清晰的形象,男人的下颌长着一颗天然的“痣”。

重逢不易,毛主席也从来不是一个内敛不喜表达感情的人,他不掩饰对娇娇的喜欢和疼爱,却也绝不会纵容她在生活中失去自律。

志存高远、修炼自我

尚在苏联时的毛岸英与毛岸青在1939年的时候收到了父亲寄来的书,1954年7月的李敏与李讷也收到了父亲建议姐妹二人读《古诗选本》的信。

毛主席与李敏

“北戴河、秦皇岛一带是曹操到过的地方,他们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你们一定要多多诵读”。

除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大儿媳刘思齐毛主席也没有“放过”。

毛岸英离世九年之后的1959年8月,毛主席对刘思齐内心的悲痛和绝望感同身受,对刘思齐缄口不言的那段时间,主席的日子十分难熬,是繁重的工作推着他必须从悲痛中抽身。

毛主席

人只有忙起来,才会填满悲伤的空隙,于是毛主席才会致信刘思齐,建议其“愁闷时可以看点古典文学,有消愁破闷”的作用。

多方面的阅读为子女们拓宽了知识的眼界,但是毛主席知道这只是第一步,想要将书中的“黄金屋”变成现实,劳动锻炼也是不可少的,因为这一目标,他宛若变成了觅食的“老鹰”,用尽一切手段启发引导他们,就连吃饭的时候也不放过。

那是1960年的12月25日,毛主席与李敏、李讷、毛远新等亲属和工作人员一起吃晚饭,第二天就是毛主席的诞辰,大家都想着怎么热热闹闹的过,倒是身为寿星的毛主席不慌不忙,还讲了一个“汉口人不怕油锅烫”的故事。

毛主席与毛远新

故事说的是一个年仅八岁的孩子,意外辞世来到了阎王殿,阎王将孩子丢进了滚烫的油锅,不过孩子却没有乱叫,反倒是无比享受的在油锅里游来游去。

阎王很是好奇,禁不住的问出一句“你是哪里人?如何不怕烫?”

“我是汉口人,汉口宛若密不透风蒸笼一般的夏天,我们已经习惯了,自然就不怕油锅烫”。

故事是民间杜撰的,但是毛主席想要表述的道理却是真的。

毛主席与孩子们

“看来人还是要锻炼,不能怕锻炼,也不能懒惰”。

因为这样,旁的父母一听说孩子患病,直接就会从无所不能的顶梁柱“变身”为热锅上的蚂蚁,但是毛主席从来不会在孩子面前显露自己内心的紧张,而是将其看做自己锻炼意志的机会。

1958年2月身体抱恙的李讷已经连续做了两个外科手术,因为伤口感染,李讷的体温一直高烧不退,毛主席很担忧,写给李讷的信上所写的却是“悲观袭来是意志不坚决的表现,意志可以克服病情,一定要锻炼意志”。

毛主席与李讷

既然是自己的儿女,毛主席当然希望他们能够将每一件事做好,他给予了孩子们严厉,也自幼不允许他们享有任何的优越感。

毛岸英去外地参加工作,毛主席说“不要把我的名字挂在嘴边”,毛岸青谈恋爱,毛主席时候“你找对象,不要说自己是主席的儿子”。

李敏与李讷进入北京师大附中读书,毛主席对着带他们去学校报名的王鹤滨说“人是你带去的,自然是你的孩子”。

毛主席与孩子们

最应有父亲陪伴的童年,李敏在苏联,进入上学年岁之后,李敏呆在家的时间也并不过,但严厉、管束并非是毛主席对李敏的全部,其中亦有着浓浓的父爱。

搬出家中 见面不易

作为毛家的“公主”,进入适婚年岁的李敏也遇到了钟意的爱人。

对于这位“抢走”自家女儿的男人,毛主席也很满意,在1959年夏天的中南海,亲自为二人操办了婚礼。

李敏与孔令华

参加婚礼的都是双方的亲友,没有盛大的仪式,所有衷心祝愿这对新人佳偶天成的好友们共聚一堂吃了顿便饭,又一起看了场电影,婚礼就正式宣告完成了。

虽然已为人妻,但是李敏并没有搬去夫家,而是继续住在中南海,为了省钱,里面甚至连灰墙都没有粉刷一下。

大合照

1961年的时候,李敏生下了娃娃,毛主席也“升了官”。

看着红扑扑的外孙,晋升“外祖父”的主席自然是开心的,一有机会就会来看望孩子,可在这本应合家欢喜的时候,李敏的心中却升腾起了“搬走”的念头,因为在中南海的生活着实是有些不方便。

供给制的饮食能够满足一个正常人的一日三餐,但其实孕妇是想要格外补充营养的,心疼妻子的孔令华只好向管家提出了加餐的要求。

李敏(后排左一)

种种原因的共同催化最终让李敏在1961年做出了搬离中南海的决定,李敏开始了真正的独立生活,父女二人见面的机会也越来越少。

李敏开始像万千中国的普通百姓一样,只能在纪录片和采访中窥见自己的父亲,好不容易见到自己的女儿,主席也像为普通父亲,嗔怪的说出一句“娇娃,你如何这么久都不来看我?”

毛主席

见面的机会越少,见面就愈发被彰显的珍贵,可每年主席的生日,李敏都会送上自己的祝福,八十大寿的时候也不例外。

因为孩子们聚齐不容易,所以毛主席才充满感慨的说出一句“召你们回来真不容易”。

至于国内外截然不同的庆祝形式,其实也是相当之有讲究的。

多位国家元首纷纷送来贺电,是因为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身份,而国内的“哑然无声”,才是毛主席生日一向的传统。

1953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的“花甲之年”,雪花一般的贺电贺信砸向了他,心意毛主席收到了,但对于这些贺电、贺信,他却是一律下令不准公开发表。

毛主席不喜欢过生日,因为他觉得铺张浪费,唯一一次“像样”的家庭寿宴,还是1963年其七十岁的时候。

都说“人活七十古来稀”是值得庆祝的喜事,再加上全国经济形势明显好转,毛主席的心中是愉悦非常,这才有了七十大寿的宴请,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钱毛主席没有让公家出一份,全部都是自己所出。

毛主席接见劳动模范

子女虽然较难凑到一起,但八十大寿的毛主席却过了一个圆满的生日,他对李敏的“嗔怪”只有一句,虽然自己是寿星,但是在饭桌上却是频频给自己的女儿夹菜。

李敏多希望时间能在这一刻停下,可谁都没有想到,两年之后仅多加了一道胖头鱼汤的宴会,竟会成为毛主席的最后一个生日。

毛主席

饭菜称不上豪华,一众儿女也未能陪在自己的身边,可对着工作人员,毛主席的精神虽然难掩疲态,却是笑着说出一句“这胖头鱼汤真的好香”。

朝鲜领导人送来的大苹果,毛主席只留下了两个,其余的都分给了工作人员,他在分享中度过了自己人生中的最后一个生日,也在1976年的9月9日缓缓阖上了双眼。

看着一动不动的父亲,李敏失声痛哭,但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为了中国,毛主席牺牲了太多太多,他永远活在所有现在人、乃至未来人的心里。

毛主席

后辈们不能亲睹毛主席的英姿飒爽,但这并不影响对其的瞻仰和敬重,可怕的从来不是生老病死,而是闭口不提。

因为一直有人提及他的名字,所以“毛泽东永存”!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590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