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视察哈尔滨,得知贺子珍没工作,问叶子龙:为何没分配工作

1950年3月,毛主席访问完苏联,归途中顺道视察了哈尔滨,回到北京后,他提笔给贺子珍写了封信。

写信时,毛主席斟酌再三才开始动笔,他在信中写道:“…望你保重好身体,革命虽然是首位,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还望你一定要顾全大局,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出份力……”

贺子珍是毛主席的第三任妻子,两人在革命最艰苦的岁月相濡以沫十余年,一同粉碎过国民党的数次围剿,也一同走过了茫茫雪山和草地。

虽然因为一些矛盾,导致了两人的分开,但毛主席对贺子珍的关怀与思念是有目共睹的。

可毛主席又为何会在信中用如此公式化的语言呢?

这导致贺子珍在收到信后潸然泪下,因为她知道,她想要回到毛主席身边的愿望再也不可能实现了。

很显然,毛主席写这封信的时候内心也是备受焦灼的。

就在动笔前,他还亲自过问贺子珍的生活情况。

睹风雪而思人

1950年2月27日,毛主席出访苏联,为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七十大寿祝寿,归途中他来到哈尔滨,视察哈尔滨车辆工厂的建设情况。

这个项目是苏联援建的,采用苏联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将会生产拖拉机、汽车发动机等中国急缺设备。

刚下火车,东北零下十几度的刺骨寒气扑面而来,毛主席忍不住打了个大大的喷嚏。

用纸巾擦了擦鼻子,毛主席突然想起了贺子珍,在他的印象里,贺子珍自1948年从苏联回国后就一直住在哈尔滨。

毛主席有些担心:天气这般寒冷,患有严重战争后遗症的贺子珍是否能扛得住?

很快,毛主席找来了秘书叶子龙,对他吩咐道:“你去帮我问问,贺子珍现在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如何样?”

叶子龙向当地干部进行问询后,向主席汇报道:“贺子珍同志去年10月因为身体问题已经搬去上海了,目前不住在哈尔滨。”

主席放心不下,追问道:“那她在上海情况怎么?”

叶子龙如实回道:“上海方面给了她副省级待遇,有专门的警卫员和厨师照顾,生活上应当无虞。”

毛主席听后反而皱起了眉头:“上海方面没给她分配工作吗?”

在毛主席的心中,贺子珍作为从革命年代走出来的革命战士,一直都是一位异常坚强的女人,即便患有各种疾病,她也一定会尽可能地为人民、为组织服务。

所以,贺子珍即便去了上海养病,也肯定会主动提出要为人民干点事情。

可按照叶子龙的说法,贺子珍在上海似乎只是单纯的养病。

叶子龙略有迟疑,但最终还是道出了实情:“听说她在苏联的治疗过程并不顺利,先前的伤口没有完全好转,还有不少弹头残留在身体里,伤口时常会恶化、发痛……”

叶子龙

毛主席听罢,一时间竟不知怎么开口,万千感慨最终化为了冰天雪地中的一声长叹。

谈及贺子珍身上的伤口与她当时的处境,还得从贺子珍与毛主席初相识开始说起。

井冈山的第一位女共产党员

1909年9月28日,贺子珍出生在江西永新乡绅一户乡绅家庭,家境非常优渥。

作为家中的长女,贺子珍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谈吐与气质俱佳。

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贺子珍与一众兄弟姐妹都接受了革命思想的洗礼。

1926年,受哥哥贺敏学的影响,贺子珍加入了中国共青团,担任了永新县的共青团书记,以17岁的年纪奋斗在革命的第一线。

当时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北伐,在极短的时间里就横扫了大江南北的军阀,解放了大片的土地,革命形势一片大好。

贺子珍备受鼓舞,她在永新县大规模宣传革命,为永新县农民自卫军的组建贡献自己的力量。

可惜好景不长,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全国范围内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宣告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

永新县的共产党组织也遭到了冲击,贺子珍和几位兄弟姐妹都受到了国民党政府的通缉和追捕。

其中贺敏学不幸被捕,与其他八十多名革命群众一道被关押在永新县监狱中。

贺子珍没有慌张,她积极投身于农民运动中,参与并组织了永新地区的农民暴动,最终成功攻破永新县,救出了哥哥贺敏学。

随后国民党调集重兵“围剿”永新农民自卫军,贺子珍与哥哥一同上了井冈山,通过复杂的地形与国民党打游击。

1927年10月,34岁的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辗转上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在漫山遍野的烂漫山花中,毛主席见到了被誉为“永新一枝花”的贺子珍,他没有想到,在这偏僻的井冈山上竟然有如此聪慧动人的姑娘。

或许是机缘巧合,又或许是有人暗中安排,就在毛主席上井冈山不久,贺子珍就被安排到了毛主席身边,担任秘书。

毛主席被贺子珍的气质与才华所吸引,开始主动追求贺子珍。

据贺子珍的嫂嫂李立英事后回忆:“当时在井冈山,主席经常会去看望子珍,每次他要出去带兵打仗的时候,就会敲一敲子珍的窗户,说:‘我要走了’,这时候子珍会拉开窗户,好奇地问道:‘你走就走呗,为什么要专门跑过来对我说?’,主席只是笑笑,不回答。”

随着两人相处了一段时间,毛主席的稳重与博学渐渐让年轻的贺子珍产生了依赖心理。

每次遇到什么烦心事,贺子珍都会主动找毛主席倾诉,而毛主席也乐意当一位听客,承载贺子珍所有的烦恼。

某一天深夜,贺子珍又遇到了一桩烦恼事,她轻手轻脚地走进毛主席的房间,见毛主席正挑灯夜读,便一声不吭地依靠在门框上,只是痴痴地注视着毛主席认真的神情。

过了半晌,毛主席看累了,仰头放松,正对上贺子珍饱含爱意的炽热双眼,两个人的眼中顿时撞击出了璀璨的火花。

刚满18岁的贺子珍羞涩不堪,低下头将目光移到了自己的布鞋上,扭捏地揉搓着衣角。

毛主席主动走到贺子珍身前,握住了她的手,认真地说道:“你是个好姑娘,我很喜欢你,嫁给我吧。”

就这样,毛主席与贺子珍在井冈山上走到了一起,开始了十年婚姻生活。

这十年,是贺子珍人生中最幸福的十年,却是毛主席革命生涯中最艰苦的十年,同时也是中国革命最困难的十年。

十年婚姻

从井冈山到瑞金,在毛主席“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愈来愈强。

这期间,贺子珍一直陪伴在毛主席身边,担任机要科科长,负责照顾毛主席的日常起居。

1934年,蒋介石从军阀混战中腾出手来,调集了大量军队对中央苏区发动了声势浩大的“第五次围剿”,对外号称百万大军。

由于党中央部分领导的错误指挥,工农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不幸失败,被迫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同年十月,贺子珍与毛主席离开中央苏区,踏上了慢慢长征路。

长征路途遥远,前有重重阻碍,后有国民党追兵紧咬不放,在这期间,贺子珍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她屡次被敌人的子弹击中,身上留下了数不清的弹痕,这些弹痕也成为了日后屡屡折磨贺子珍的顽疾。

最惨的一次,是在红军刚刚进入云南的时候,当时国民党的追兵就在身后十几里,贺子珍却突然临盆,产下了一个女婴。

由于行军紧迫,贺子珍只能将这个女婴寄养在当地百姓家里。

临别前,贺子珍为女儿留下了一张纸条和13块大洋,当虚弱至极的她还想再摸一摸女儿的小脸蛋时,便被医护人员抬着上路了。

解放后毛主席回忆起这段失去女儿的惨痛经历时,抹着眼泪说道:“贺子珍跟了我十来年,受尽了苦,但在长征路上她依然尽心尽力地照顾着我,她是对我最好的女人。”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了陕北吴起镇,不久又到了保安县。

刚进入县城,贺子珍又生下了一个女儿,毛主席对这个女儿疼爱有加,亲自起了个乳名:娇娇。

当时毛主席经常用“李德胜”的名字发表政治见解,所以便为这个女儿起名为了李敏。

红军抵达延安后,毛主席与贺子珍住进了凤凰山下的吴家窟,在这里,贺子珍度过了与毛主席最后相处的一段时光。

1937年冬天,不顾毛主席的苦心挽留,贺子珍抛下咿呀学语的女儿,以治病为借口,毅然决然地远走苏联。

当时的延安对此事议论纷纷,可新中国成立后这段历史却仿佛被尘封,再也无人提及,没人知道贺子珍与毛主席这对革命伴侣为何会在一夜之间翻脸。

直到1998年,原中央妇委秘书长曾志才在回忆录中揭晓了这段往事。

曾志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我和贺子珍有很深交情,她离开延安后我到延安进修,毛主席在一次闲聊的时候主动提起了这件事情,毛主席当时喝了点酒,感慨道:‘我和贺子珍的感情是很深的,我生活上也需要她,根本不想要她离开,是她主动要离开我的,她疑心很大,经常为了一些小事与我吵架’。”

抗日战争刚开始的时候,西方派了一些记者到延安采访毛主席,一位美国的女记者性格很开朗,和毛主席很聊得来,两人在一次宴会上开了些玩笑,逗得女记者眉开眼笑。

贺子珍看到这一幕后就勃然大怒,不但骂了这位女记者,甚至还动手打了女记者。

事后毛主席批评了贺子珍,让贺子珍给记者道歉。

谁知贺子珍非但不道歉,反而收拾行李去了西安,说是要乘飞机去苏联治病。

毛主席当时就慌了,亲笔写了封道歉信,让警卫员带去西安,请贺子珍回来。

可贺子珍正在气头上,她将信撕得粉碎,然后用一条白娟写了诀别信给毛主席,意思就是要跟毛主席离婚了。

不久之后,贺子珍就孤身一人去了苏联,与毛主席的十年婚姻也就此终结。

几十年后,贺子珍在与外孙女孔冬梅聊起这段感情时,也是非常地懊悔。

“我虽然读了些书,可到延安后才发现这些知识远远不够,比我有文化的女同志太多了,这让我心理压力很大,与主席聊天的时候也越来越束手束脚,经常为了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执,渐渐的隔阂也就大了,后来便是连吵也不吵了,仿佛彼此间不认识一样。”

根据毛主席与贺子珍日后的回忆来看,二人当时其实并没有爆发太过严重的矛盾,实则是日常间各种小矛盾的不断积累,最终导致了婚姻的终结。

离开后的痛楚

贺子珍是怀着身孕到苏联的,1938年10月她在莫斯科产下了一个男婴,依照俄罗斯的风俗起了个柳瓦的小名。

不幸的是,刚出生六个月,柳瓦就因为流感而死。

儿子的死亡、婚姻的破碎,再加上浑身弹痕带来的阵阵痛楚,不断折磨着虚弱的贺子珍,她的精神趋于崩溃,甚至一度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期间毛主席一直在关心贺子珍的病情,怕贺子珍熬不过去,还把女儿娇娇送到了苏联,这才让贺子珍的病情稍有好转。

1947年,在王稼祥夫妇的帮助下,贺子珍带着女儿娇娇回到了中国,她先是住在哈尔滨疗养,因为病情反复,又在1949年10月被送往上海接受治疗。

1950年在南京。前排左起:贺子珍、贺小平、李敏、李立英,后排左起:贺敏学、毛泽东警卫员

眨眼间又是十余年过去。1959年庐山会议时,经过一些党内热心干部的撮合,毛主席在庐山与贺子珍见了最后一次。

看着贺子珍熟悉的脸庞,毛主席感慨万千,然而他刚要开口,贺子珍的情绪却突然崩溃,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她一边流泪一边后悔:“都是我的错,我当时太年轻,太冲动了,我不应该去苏联的……”

然而感情就像是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毛主席虽对贺子珍还怀有深厚的感情,却没法再与她复合了。

临别时,尽管毛主席说有机会再见面,可贺子珍却深深望着毛主席,像是要将主席的面容深深烙印在脑海里。

因为她心里很清楚,此别之后再难相见。

事情也果如贺子珍所料,庐山一别后,毛主席的身体情况就逐渐恶化,她与毛主席再未有见面的机会。

1984年4月19日,贺子珍在上海病逝,骨灰安放于八宝山革命公墓,她为革命、为人民付出了很多,但最终选择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在沉默中走完了一生。

参考资料:

中国军网:《毛泽东说,这是对他最好的一个女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588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