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陪钱学森参观哈军工,钱学森事后提意见:外国专家太多了

1955年11月22日,北京,中科院。

经过多方努力,钱学森终于回到了中国,这一天就是他到中科院报到的日子。

中科院院长郭沫若亲自接待了他,并带领中科院的人众星捧月般迎接了钱学森,但是之后并没有在中科院给他安排工作,而是告诉钱学森,他的第一个任务是去东北考察和讲学。

钱学森本来有些不理解,但是郭沫若却告诉他这是周总理的意见。

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钱学森先是到了哈尔滨,然后一路南下到了旅顺大连,一路把全国最大的钢铁厂、炼油厂、机械制造厂,甚至飞机制造厂、汽车制造厂都看了。

可以说,当时位于东北的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整个工业能力都被钱学森评估了一遍。

在哈尔滨的时候,钱学森提出要见一见自己在哈军工当老师的两个同学,由于哈军工当时是保密单位,所以必须向中央请示,经过批准才能见面。

当钱学森到达哈军工的时候,接待他的居然是大将陈赓

陈赓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但是当时谁也没想到,正是这样一个问题奠定了中国未来国防领域的一条新路!

而当钱学森参观完整个哈军工之后,表示对学院整体满意,只有一点不以为然!

那么,钱学森口中“不以为然”的地方在哪里?在这次参观交流之中,陈赓又具体向钱学森提了什么样的问题?

让我们一一解答:

一、被堵到厕所的周恩来

在抗美援朝战役爆发之后,面对美国的海陆空三军联合作战体系,中国的所有军事将领都深感美国科技的进步,中国人民志愿军只能用血肉之躯和不屈的意志硬扛敌人的飞机大炮。

同时,斯大林也建议毛泽东在中国举办一所海陆空三位一体的军事学院,建设现代化军事体系。

毛泽东采纳了斯大林的提议,同年6月份就把陈赓从朝鲜战场叫了回来。

此时的陈赓刚刚接任彭德怀,在朝鲜战场担任代总司令两个月,如此焦急的把陈赓叫回来,足可见事态的紧急和重要。

陈赓被任命为军事工程学院的院长和政委,1952年9月1日,军事工程学院筹备委员会在北京地安门恭俭胡同59号院组成。

可在那个时期,师资人才都极度短缺,学校又要完全靠陈赓一手操办,为了能从全国各地的大学挖人才、挖墙角,陈赓也算豁出去了,他拿着各处调动人事的名单四处奔走,一旦受阻就直接去找周总理要人。

周总理被他磨的烦了,陈赓就干脆改了称呼,不叫总理了,改叫周主任、周副主席!这可是当年的老称呼。周总理逗笑了,没办法只能答应把人给他。

可是,谁也架不住一而再再而三啊,陈赓一次又一次的去找总理,以周总理的好脾气也受不了,只能躲着陈赓。

甚至于有一次,周总理几次三番躲着他不见,这可把陈赓惹急了。

陈赓这人本来就诙谐幽默,多少有些不守规矩,趁着有一次周总理开会间隙去厕所的时候,堵在厕所门口,把报道交给了周总理。

陈赓这副架势,大有周总理不给他批人,就不让周总理上厕所的意思,弄得周总理也是哭笑不得,只能点头把人批给了陈赓。

就这样在陈赓的不懈努力之下,中央军委最终批准,决定以西南军区第二高级步兵学校、华东军区科学研究所和志愿军三兵团部分干部为基础,组建新的军事工程学院。

就这样,在1953年的4月25日,学校正式破土动工,陈赓又成了工地上的工头,亲自监督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一直到当年的9月1日开学为止。

他亲自来到了工程现场,划分了生活区和教学区。当看到学校划定的园区里还有3000多座坟墓的时候,陈赓当即说道:一座也不能留在院内!

但是陈赓后来又看到,在坟墓旁边还有一座苏联红军的烈士陵园。

原来这都是当年苏联红军进入东北,打击日本人时牺牲的红军,陈赓又指示这个必须保留,这些都是国际友人,是帮我们打跑日本鬼子的英雄。

当时划定的园区内还有一座文庙,陈赓就说这个文庙可以保留,不过要改一下,改成图书馆,大殿就改成阅览室,让孔夫子陪咱们一起读书!

同年9月1日那天,是第一批学员的开学典礼,这一天也就是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正式成立的日子,这也宣告着世界上第一所海陆空三军综合性军事工程技术院校的创立!

二、外国人能干,中国人也能干!

时间回到1955年,钱学森想要见的两个人,一个叫庄逢甘,是加州理工学院李普曼教授的博士生;另一个叫罗时钧,是他在加州理工学院指导过的博士生,这两个人当时正是在哈军工做老师。

翌日上午,钱学森来到哈军工校园,此时的陈赓虽然还兼任着哈军工的校长,但是更重要的工作是副总参谋长,他平时在北京的总参谋部上班,这次是专程为了迎接钱学森,才从北京飞到哈尔滨的。

陈赓陪同钱学森参观了整个学校,钱学森看学校的保密措施很严格,就非常疑惑的问为什么没有对他采取任何保密措施?

陈赓风趣地说:“我们学院敞开大门欢迎钱学森先生,对于钱先生来说,我们没什么秘密,那些什么保密规定,其实就是在美国人面前装蒜。”

钱学森在哈军工不仅见到了庄逢甘和罗时钧,还结识了在哈军工任教的马明德、梁守槃、任新民等教授。而这些人后来也被钱学森调到了国防部五院,成为了创建中国航天事业的中坚骨干力量。

当天晚上钱学森和学院的几位骨干人员,在哈尔滨请钱学森吃饭。

但是,这顿饭其实是有目的的,在来哈尔滨之前,周总理和国防部就交代了陈赓,一定要在这顿饭时套一套钱学森的话,让钱学森评估一下,凭着中国现在这点基础到底能不能搞尖端的武器科技。

陈赓不愧是做过地下工作的,吃饭的时候巧妙的就把话题转到了钱学森擅长的火箭知识上,他假装完全不懂行,请教钱学森火箭方面的知识。

借着酒劲,钱学森的谈兴也起来了,开始大谈二战后各国的军事建设,并强调导弹已经成了各国常规的军备,并且强调中国必须尽快独立自主的发展自己的火箭技术,要想成为军事强国,没有自己的火箭是绝对不行的!

陈赓顺势问道:“那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呢?”

钱学森听到这句话有点生气,当即干脆的回答道:“如何不行?外国人能干,我们中国人就可以干!中国人也不比他们矮一截!”

陈赓听到这句话非常高兴,他当即拍着大腿大笑:“好极了,要的就是你这句话,钱先生这句话让我心里有了底,我们一定要搞出自己的火箭!”

说完陈赓还号召所有人跟他一起举杯欢庆,欢迎钱学森的到来。

这虽然是两人的第一次见面,但是确实十分愉快,钱学森在晚年回忆的时候也提到过:“我回国搞导弹,第一个跟我说这件事的就是陈赓大将!”

等到钱学森结束考察回到北京之后,中国科学院代表朱兆祥立即将钱学森在一路上的访问和评估情况汇报给了办公厅领导。

陈赓还特意向其询问钱学森对哈军工建设工作的评估和意见,朱兆祥立即将钱学森的评估意见汇总给了他:整体满意,只有一点不以为然!

这引起了陈赓的好奇,钱学森是观察到了哪一点有问题,自己要详细听取一下,也好针对问题改善学院的发展阻碍。

朱兆祥便将钱学森“不以为然”的那一点提了出来,那就是钱学森在参观的过程中,在学院里见到了许多的苏联专家教授,认为明明是一个中国人创办的军事学院,要这么多的外国专家干什么,是不是觉得外国人能做好的东西,自己人就做不好?

另外,钱学森的考察意见之中,还准确提出哈军工的整体领导和科研人员,对于苏联专家的依懒性过高。在一些较为关键的研究领域,都是苏联专家说了算,没有看到自己人的独立自主,这样下去,是一定会阻碍大家科研积极性的。

陈赓大将在听到这些意见后,毫不生气,反而认为钱学森是一个有民族血性的人,他的意见非常正确,并为钱学森这样有个性和品质的人归国,为国防科技贡献力量而高兴。

三、给土八路讲讲洋玩意

回到北京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陈赓就带着钱学森去医院看望了彭德怀。

彭德怀是因为在朝鲜战场上过于劳累,脑袋里长了一颗肿瘤,这才调回国内治疗的,此时还躺在病床上。

彭德怀一见钱学森就立刻连珠炮似的向他提问:“我们中国人能不能搞出自己的导弹来?能不能先搞一个200~500公里左右的近程导弹?如果搞这样一个导弹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又需要多长时间?”

钱学森让彭德怀问的一愣,不明就里的问:“为什么要搞这样一个近程导弹呢?”

彭德怀叹口气才解释,之所以着急搞近程导弹,主要是自己在朝鲜战场上被美国的武器压制的太难受了。第二个就是中国面临着台湾和海防问题,这都需要近程导弹作为武器。

钱学森想了想解释道:“导弹的结构和发动机研制并不困难,两年左右的时间就应该能够解决。

但真正难的是自动控制系统,早在二战时期,德国的V2导弹就已经开始使用了,但命中率却低的吓人,这就是自动控制系统不合格的原因。”

彭德怀赶紧问:“那这个自动控制系统得多长时间才能搞出来?”

钱学森说道:“这个需要国家的统一配合,这既需要科研和设计队伍,还需要地面设备和专门的工厂配合。美国当年从设计到第1枚导弹研制成功,一共用了10年时间,我觉得我们五年是可以的!”

彭德怀闻言非常高兴,立刻对陈赓说:“我们的军队不能老是土八路,也得整点儿洋玩意儿。你回去就安排一下,让钱先生给咱们讲讲课,让高级干部们都去听,也都长长见识。”

回去以后陈赓立刻着手安排,在五六年元旦之后,连续给钱学森安排了三场讲座。

陈赓刻意将这三场讲座都安排在总政排练场,这样来听讲座的除了佩戴军衔的高级将领,还有中央书记处的人和国务院的副总理、部长们。

钱学森用最通俗的语言,介绍了国外导弹的发展情况和导弹的基本原理,然后就详细的介绍起了我国的导弹发展途径和计划路线。

听了钱学森的演讲,底下这些高级将领们都兴奋了起来,他们都打了几十年的仗,原来都是小米加步枪过来的。

如今听到我们也能使上导弹这种高级装备,一个个都兴奋不已。

陈赓更是三场讲座场场都到,他是正规军校毕业,又经过朝鲜战场的洗礼,深知技术装备对于未来战争的影响,所以对于推动中国导弹的自主研发这件事情非常上心。

陈赓更是安排钱学森和夫人蒋英到叶剑英家做客,在叶剑英家里,他们就怎么自主研发火箭的问题进行了详谈。

钱学森甚至直接做出了研发机构人事、物资需求、组织架构的详细规划,还详细阐述了计划研究的步骤,这让叶剑英眼前一亮,他认为这些内容已经很详实了。

于是,在饭后叶剑英提出让钱学森去找周恩来谈谈,商量一个具体方案,把事情提上日程。

陈赓提议不如现在就去!择日不如撞日,换个日子周恩来也未必有空。

叶剑英想了想也同意,干脆带着钱学森,三个人去找周恩来了。

周恩来一听他们的来意也非常支持,他干脆让钱学森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一个详细的计划书,然后交给自己,递交中央讨论。

就这样,周总理召开了专门会议,决定成立一个国防部航空工业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由聂荣臻任主任,钱学森担任委员,中国的导弹研发工作正式开始!

四、带着哈军工打前锋

1956年5月,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宣布成立,钱学森任院长,这个“五院”就是导弹研究院,主要负责开展导弹研制工作,建立自动控制、无线电定位等研究。

五院成立了,但是钱学森一人浑身是铁能打几根钉子呢,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从各处“挖人”!

聂荣臻亲自邀请副总参谋长兼军事工程学院院长陈赓、国家科委副主任范长江、一机部部长黄敬、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劲夫、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等人,商量为五院抽调研究骨干。

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稀缺,懂导弹研究的知识分子就更少了,可以说每一个都是原单位的宝贝,谁也不想放人。

还是陈赓第一个站出来,带头说道:“搞导弹必须要集中全国的技术骨干,我们军工学院有一批从事航空和火箭专业教学的专家、教授,我想从中抽调6名教授,支援航委!”

在陈赓的带头下,与会的各个单位这才陆陆续续的答应放人,但是很多人还是有畏难情绪,有些舍不得那些人才。

陈赓见状再次站了起来,大声说道:“选调专业技术干部,我们军工还可以再增加3到4名。另外,再过一年半,我们第一期学员毕业,也可以向五院输送足够的新生力量!”

陈赓的态度再次影响了所有人,这下大家也不藏着掖着了,纷纷支持五院工作。

就这样,会议圆满成功,各个部委都积极表示全力支持五院的工作,为五院提供人才开绿灯!

会后聂荣臻非常感慨的拉着陈赓的手往外走,对陈赓说:“这一次可要哈军工给咱们打前锋了。”

陈赓却笑着说:“4年前军工筹建的时候全国支援了我们,现在是我们回报的时候了!聂总,五院的筹建,我们义不容辞!”

陈赓回去就开始着手安排,把承诺的专家全部调来了北京,陈赓亲自去过问专家们的住房安排,保障专家和家属们在北京的住宿和工作。

1956年的6月份,哈军工得到一个消息,说是民主德国已经成功仿制了超音速风洞,这种风洞是空气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对于我国的导弹研制和飞机研制都有着重要作用。

超音速风洞之前只有苏联才有,而且刚发明不久尚处在保密状态中,中国提出过引进,但是苏联却拒绝了。

为了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以陈赓名义报请国防部和总参批准,到民主德国订购了一套跨音速风洞,花了133万元人民币,这在当时已经是天价了。

但是这套风洞买回来以后,陈赓却交给了五院使用,并没有留在哈军工,直到后来中央军委又批准五院再进口了一套。

不仅仅是设备和专家,在1957年哈军工第1期学员毕业的时候,直接分配到五院的学生就有上百人!其中有60多人是陈赓提前布局,专门培养的导弹专业人才。

原来早在陈赓跟钱学森喝酒的时候,就已经暗下决心,要在哈军工招收导弹专业学生。

回去之后他就跟聂荣臻商量,最终决定开设导弹专业试点,第1期就招收了两个班60多人。

这一期学员毕业之后,陈赓更是直接向中央军委请示,正式建立导弹原子弹相关专业。

中央军委的批复也很快到达,将导弹和原子弹专业分配到了实力更强的空军工程系,同时召集各部委开会,就像当年建立五院一样,要求各部委全力支持哈军工的导弹专业。

一直到1958年,哈军工的空军工程系下,正式设立导弹与原子弹专业。

当年秋天正式面向全国招生,同时从全国各大高校召集400余名大学生进入专业学习。

五、我成功活着回来了

可以这样说,我国两弹一星事业,没有哈军工的骨干老师和学生的支持,是绝对不会成功的,而其中陈赓功不可没!

但繁重的工作也拖垮了他的身体,1957年的12月,陈赓就引心肌梗塞而住院。

1958年,陈赓参加了一次科工委的重要会议,会议开了整整一宿,陈赓回到家时已经早上六点多了,虽然极度疲惫,他还是叫过妻子傅涯,想让傅涯陪她去看场电影。

人在过度劳累的时候,不会觉得很疲惫,反而会呈现病态的兴奋,陈赓当时就是这样,所以才叫妻子去看电影。

可是精神一放松下来,身体的疲惫就马上出现,陈赓电影刚刚看完,就倒了下去!原来他再次突发了心肌梗塞,当时就呼吸困难不省人事。

家人们急忙把陈赓送回了医院,经过了整整一天的抢救,才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就这样,陈赓在医院里住了三个多月,虽然保住了命,但是身体状况却也大不如前。

后来又有一次国防科工委要在北京试验新车,试车仪式陈赓要求参加,妻子傅涯说他身体不好,要求他在家休息,可是陈赓还是毅然的拒绝了。

等试车结束回到家里的时候,陈赓一进门就跟妻子汇报:“我成功活着回来了!”

可是他的话虽然仍然风趣幽默,但是脸上却是面色苍白,一点血色都没有,不一会儿就心肌梗塞发病,再次住进医院。

正因为他的身体问题,中央下令让陈赓退居二线。

即便退居二线,陈赓依然关心工作,休养了没几天,他就天天闹着自己身体好了,要求恢复工作。

负责他的医生很无奈,只能向中央汇报他的情况,陈赓却满不在乎,他每天都去“磨”医生,弄的医生拿他没办法,只能批准,让他每天可以抽出很短的时间工作。

可是陈赓一旦干起来,早就把医生的嘱咐抛于脑后了。

陈赓始终最放不下的就是哈军工,他一直关注着学校的发展进度。

因此他给哈军工的党委写了一封信,详细描述了自己对于学校发展的一些建议,在信中还鼓励大家为新中国的国防工业建设贡献最大的努力!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是他给哈军工写的最后一封信,短短三个月之后,陈赓就因为突发心肌梗塞,住进了医院,而这一次住院,却让他再也没能离开。

结语

1961年3月16日上午8时45分,陈赓大将于上海病逝,享年58岁。

就在他去世的前一天,陈赓将军还在写着《作战经验总结》,希望能够把自己从当年东征北伐,到后来自己一声所参加的战争经验总结出来,留给后人作为借鉴。

只可惜这本应该能成为后人宝贵财富的书,仅仅完成了大纲部分,这也成了中国军事著作上的一个遗憾。

陈赓大将有着精彩的一生,上学的时候就是黄埔三杰之一,经历过东征北伐和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为民族的独立、国家的解放都做出过卓绝的贡献!

而解放后,也为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和国防工业付出了他的全部生命!

编辑:张墨

责编:t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587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