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接连不断的宗教内战,法王亨利的母亲让娜对其有怎样的影响?

从让娜母子返回领地至第三次宗教战争结束(1567-1570),是让娜与凯瑟琳争斗的第二个阶段。1567年9月至1568年3月,因两教派信与封建利益等原因,法国第二次宗教战争爆发。凯瑟琳的和平计划再次化为泡影,她被迫放弃妥协政策,转而依靠天主教派打击新教派。

亨利母亲让娜没有参与第二次宗教战争的军事行动,她忙于自己领地的乱与事务,自1566年起她在领地采取了一些严肃风气与反天主教的政策,欲在贝亚恩取消天主教,引起当地天主教贵族强烈不满。

返回家乡后不久,让娜遭遇下纳瓦尔地区天主教贵族领导的反叛活动,他们抓捕奉让娜之命平乱的统帅,让娜决定派亨利带兵处理此次反叛活动。

纳瓦尔家族传记作者尼古拉·德·博尔德纳夫(1530-1601)记录了此次事件的详细经过:配以少量军备的亨利与母亲治下的一些领主率军出发平乱,但反叛者却很快逃至山区,亨利率领的军队未遇明显抵抗,叛军声称撤退是出于对亨利王子本人的尊敬而非惧怕他们的军。

亨利带兵追击,也几乎未抓到反叛者,他召集附近民众,借助翻译发表讲话,告诫他们不要听从天主教派的怂思,他们的祖辈曾感受过历代纳瓦尔国王的善待与宽厚,只要当好臣民,让娜女王会更加善待他们,不会损害他们的财产、习俗与自由,亦不会在宗教方面强迫他们。

亨利的讲话很成功,当地民众认真聆听并表示会更加效忠于女王。亨利的第一次军事行动虽未让他得到多少军事锻炼,却给了他展示口才与感召力的机会,初步彰显他的威严。他在返乡之初也受到热烈欢迎,前去拜访与觐见者络绎不绝。

不过,亨利仅是吉耶讷地区名义督军,真正掌权者是王室长期委任的布莱兹·德·蒙克元帅,在让娜的回忆录与亨利1568年致法王的书信中,让娜和亨利均表达出希望取得督军实权的心愿,让娜表示亨利取得实权有助于监督吉耶讷地区和平敕令的推行,不过让娜为亨利申请实权的要求未得到王室同意。

1568年3月,因钱粮补给不足等因素,王室与第一代孔代亲王等新教领袖曾一度休战,并签订和平协议,再次确认昂布瓦斯救令。

但战争阴霾没有消散:一方面,双方均不放弃招兵买马;另一方面,国际形势越发不利于新教事业,“四处流传着天主教世界对于异端的全面镇压计划”。

内战很快再次爆发,王室决定抓捕第一代孔代亲王等新教军事领袖,并派人劝说让娜带孩子回王宫,理由是让娜有能力成为国王与新教臣民的调解人,王室会议如今已是主战派洛林红衣主教查理·德·吉斯掌权,让娜识破计谋,借故拖延,王室会议于是授意当地天主教官员抓捕让娜及其子女,至少要把亨利劫持回王宫。

在王室全面追捕攻势下,新教派领袖陆续逃至拉罗歇尔城汇集,让娜与亨利最终选择加入第一代孔代亲王等人的军事行动,参与了第三次宗教战争(1568年9月-1570年8月)。

让娜在逃至拉罗歇尔城后撰写了回忆录,为自己带亨利跟随第一代孔代亲王的行为进行辩护:她指出自己饱受“冷遇和蔑视”,洛林红衣主教满口谎言,吉斯兄弟一直野心勃勃,对自己一家乃至家族不断迫害,同时法王权威未受尊重,其江山半数落在敌人手里。

她表示“只要洛林红衣主教在王宫,自己不会在那里做任何谈判”,强调亨利是第一王族亲王,她让其跟随第一代孔代亲王是为接受锻炼,以便日后为“上帝、法王与王族”效力。

让娜的辩护词反映出当时法国的混乱情况:王权不强,法王方面只能寻求制衡策略,宗教政策摇摆不定,宗教兼军事派别的内战不断。

从此亦可看出,这一阶段让娜对亨利的使命感与政治观产生重要影响:1568年7月,亨利在给法的信中就强调自己第一王族亲王的身份,而且亨利以后也始终强调自己对于法兰西王国的责任,对法王表示效忠把矛头对准吉斯家族与西班牙。

到达拉罗歇尔城后,让娜尊重第一代孔代亲王在军中的指挥地位,仅同意儿子亨利享有名誉领袖地位,第一代孔代亲王和科利尼等负责对外军事指挥,她则留守城内负责非军事事务的管理,并要求儿子亨利跟随第一代孔代亲王出兵战斗,听从指挥,向他学习怎么领兵打仗,在第一代孔代亲王、让娜、科利尼等人的努力下,新教军队再次壮大,法兰西王室因此备受压力,如坐针毡。

1568年9月末,王室接连颁布令,“禁止信奉新教,要求新教师在15日内离开国,剥夺所有信新教的王家官员的职务”,“亨利在吉耶讷地区的王家官职被剥夺”,等等,同时以让娜及其子女被反叛者囚禁为由,要求卢克斯男爵占领贝亚恩与纳瓦尔地区。凯瑟琳将王军的指挥权交给儿子安茹公爵(未来的亨利三世)。

亨利·德·吉斯也随同作战,力图如其父亲一样担负天主教派领袖的责任。1569年3月安爵率军在雅尔克附近地区突第一代孔代亲王与科利尼的部队,第一代孔代亲王寡不敌众在战斗中负伤,准备投降,不料被安茹公爵一名部下击毙,新教阵营失去了首要的精神与军事领袖。“

(第一代孔代亲王)他的王侯地位为法国新教事业增加了分量,也使他与欧洲新教诸侯一起成为有效的新教拥护者。而科利尼尽管因军事与政治能力广受爱戴,却因不是王族而无法承担上述角色。按照当时的排位,利是波旁家的长孙,让娜希望他能够担负新教领袖地位,继续领导新教派作战。

在让娜的指导与鼓励下,15岁的亨利代表诸显贵向残余部队宜暂,表示将为新教事业奋斗到底,直至将国王从阴谋者手中解放,新教徒能够完全自由地进行礼拜仪式,政治家贝鲁指出这份宣誓词很可能是让娜起草的。

为摆脱不利局面科利尼与让娜顽强抵抗,王军方面也被战争拖得疲惫不堪,双方有意再次休战1570年6月,科利尼在阿尔勒克战中取得胜利,加了和平协议的签订,年轻的亨利参与了此次战役。

1570年8月8日,圣日耳受和约签署,“保证给予新教教徒以信仰自由和有限制的礼拜自由”,“但有了一个重要的新内容:赐予新教教徒4个拥有军队保安的城镇”,期限2年在内战与吉斯家族权倾朝野的年代,让娜让亨利摆脱了傀僵与人质的命运。

至此,亨利似乎有了较为明确的使命:服务于新教事业,发展独立力量,维护属于自己的权威。

但这一使命本身是具有分裂倾向且蕴危机的:新教领的身份远离王室信仰传统,独立发展与王室强化王权的决心相左,新教信仰也将成为未来继承王位的最大障碍之一。

结语

对于法兰西王室来说,亨利重新服务于新教事业是王权的失败。此时的法国,君臣间缺乏信任,法王权威不强,宗教政策摇摆不定,各地贵族依宗教信仰结合在显贵军事领袖身边,混战不已,对国王的效忠更多成为口号与形式,欧洲宗教改革后的信仰分裂环境也加剧着王国内战。“分裂”与““混战”成为亨利四世从小就熟悉并经历的主题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587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