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李敏致电毛主席副卫士长:你怎么还不来北京悼念爸爸啊?

1976年,毛主席与世长辞,当这个噩耗传出后,全国百姓都为之悲恸,不愿意接受现实。

李敏收到消息后,难以置信,如何爸爸会走得这么快?她连最后一面都没见到!

子欲养而亲不在,这大抵是世界上最让人难受的事。

随着消息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来看望毛主席,与他告别。

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李敏却没有看到最想见的那个人。

她致电毛主席最后的副卫士长张仙朋:“叔叔,你如何还不来北京悼念爸爸啊?”

为什么毛主席逝世后,李敏会给他打电话呢?他和李敏之间是什么关系?

没见上最后一面

9日下午3时,广播电台播报毛主席去世的消息,远在青岛的张仙朋以为他听错了。

可是紧接着广播里传出哀鸣的音乐,让他不得不接受现实,毛主席真的走了。

由于不在北京,毛主席去世后,他没能第一时间赶到,李敏才会给他打电话询问。

当他到达北京后,看到躺在水晶棺里的毛主席,他多想扑到主席身边,见他最后一面。

看着毛主席安详的面容,他不住叹气,以前总希望主席能多休息,却不想是以这样的方式。

一想起过去十几年相处的细节,他就无法控制眼泪。

与毛主席相遇

1949年9月,张仙朋工作发生调动,上面让他到沈阳文化宾馆担任接待员,当时的他还不满18岁。

在此之前,他在大连的一个牙科诊所当一名学徒工,也负责街道上的管理工作。

他没想到,这份工作竟然能改变他一生的轨迹。

新中国成立不到3个月,毛主席到苏联访问,学习苏联的先进制度,顺便给斯大林贺寿。

经过东北时,毛主席决定在文化宾馆稍作停留。

12月的一天,宾馆领导通知招待部门的所有人员,这几天要格外注意,准备迎接一位神秘嘉宾。

对于这位神秘嘉宾,宾馆领导人没有多介绍,但是却一再强调他们要注意做好保密工作。

鉴于张仙朋在宾馆的突出表现,上面指定他来负责招待工作。

对于这一项神秘又重要的任务,他内心既激动又紧张,还充满了好奇。

到底是哪一位首长要来?要不然上面领导不会如此郑重其事。

看着毛主席神采奕奕的样子,张仙朋激动得心跳都加快了几分,他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近距离接触主席,为他服务。

平复心情后,他端着热茶走进会议室,轻轻把茶杯放在毛主席旁边的茶几上,说了句:“主席,请喝茶。”

毛主席面带笑容地看着他:“谢谢小同志,辛苦了。”

张仙朋无论怎么也想不到,中国最伟大的领袖竟会如此平易近人,还这么客气,一点也没有国家领导人的架子。

晚上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脑袋里一直在回想白天和毛主席相处的画面。

两个月后,毛主席再一次来到文化宾馆,这一次不是短暂的休息,而是停留了三天。

短暂的三天,拉近了张仙朋和毛主席之间的距离。

那是1950年3月1日,结束访问的毛主席回到东北,再一次选择住在文化宾馆。

当天晚上,卫士李家骥吩咐张仙朋准备洗澡水,当他放好水准备离开时,毛主席叫住了他。

“小同志,你今年多大了?是哪里人?”

张仙朋停下脚步回答:“主席,我今年16岁,家里穷没读几年书,小学还没毕业,山东人。”

当听到他小学还没毕业,毛主席的眉头皱了一下,继续问道:“这个工作辛苦不辛苦?每个月能发多少钱?”

作为国家领导人,毛主席很关注百姓的生活,只有走进他们,才能了解得更加透彻。

张仙朋笑着说:“主席,这份工作很轻松,所有人都是供给制,每个月能拿到一块钱。”

虽然当时的张仙朋只有十六岁,也没经历过太多,但毛主席平易近人,和他谈话一点也不拘束。

毛主席在即将离开的时候,派人找到他,询问:“主席想问一下,你愿不愿意到北京来?”

张仙朋从未想过还能到北京工作,他很渴望这样的机会,但不好意思表现得太激动,只是回答:“我听组织的。”

提心吊胆地工作

虽然之前和毛主席接触过,也接待过主席,但真的到他身边工作,张仙朋还是很紧张。

毛主席握着他的手,说道:“在我身边工作虽然说起来很好听,但是工作也很辛苦,你们会休息不好的,你愿意吗?”

众所周知,在战争年代,毛主席养成晚上工作,白天休息的习惯,他工作的时候,身边的工作人员也要被迫“加班”。

听到毛主席如此关心的话语,张仙朋紧张的心情一扫而空,他立刻回答:“我不担心吃苦,愿意到主席身边工作。”

1951年4月的一天晚上,毛主席一边喝茶一边批阅文件,听到有人进来,他操着湖南口音说:“弄个蜡烛来吧。”

张仙朋刚到毛主席身边工作,还不能很好地理解湖南话,以为主席是想要吃辣椒。

他着急忙慌跑到厨房,吩咐厨师做一盘炒辣椒。

当他把辣椒送给毛主席才发现,他误解了主席的意思。

原来毛主席是想要一支蜡烛,屋子里光线昏暗,不太方便查阅文件,谁知张仙朋跑去厨房做了盘菜。

毛主席见他一直没回来,便吩咐其他同志去寻找蜡烛。

做错事的他站在旁边,大气也不敢出,担心毛主席会责怪他。

似乎是察觉到他的小心思,毛主席并没有责备他,也没有生气,反而还吃了几口菜。

毛主席说话带着浓厚的湖南口音,不了解他的人难免会弄错,就连警卫员也时常闹笑话。

在20世纪50年代末,有人给毛主席送了一些桃子,工作人员洗干净后放在办公桌上。

毛主席睡觉前让张仙朋拿几个桃子来吃。

结果张仙朋把“桃子”听成“刀子”,还一脸疑惑:“什么时候毛主席开始使用刀子了?”

想要问得清楚些,毛主席却又埋头批阅文件,他只能在办公室寻找,可办公室没有。

他又不敢打扰毛主席,只能把李银桥找来:“主席说想要刀子,可我找不到。”

李银桥也一脸疑惑,他仔细思考,问:“你应该是听错了,主席要的应该是桃子,我们洗干净后放在办公室里。”

张仙朋恍然大悟,拿了一个最大的送到毛主席卧室,小心翼翼询问:“主席,你要的是这个吗?”

“对,就是它。”此时已经过去半个小时,但毛主席一点也不着急,应该是沉浸在工作中。

还有一次,他去毛主席卧室打扫卫生,却未想到惊扰了正在休息的毛主席。

接连几次犯错,张仙朋有些惴惴不安,已经做好检讨的准备。

这天毛主席把他叫过去,聊天似的问道:“小张啊,我在你眼里很可怕吗?”

“这…”一时间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毛主席装出一副生气的样子说:“你们整天照顾我,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我又不是牛鬼蛇神,你们不用这么害怕,否则我会生气的。”

这番话彻底打消了他的顾虑,原来在毛主席身边也可以无拘无束地生活。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句话毛主席不是说说而已。

当听说谁遇到困难,毛主席都会伸出援手,帮他们度过难关。

1961年12月20日,张仙朋高烧不退,请了几天假。

毛主席让他休息几天,等养好身体再来工作。

当时毛主席身边只有两个人,张景芳刚来没多久,张仙朋担心他照顾不周到,给主席写信询问。

毛主席收到信件后,是这样回复的:“小张,你身体好些了吗?工作的事不用着急,养好了病再来,我很想念你,你中午和我一起吃饭吧。”

看到这封信后,张仙朋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病情好转后便去照顾毛主席,结果冲了风病情更严重。

毛主席知道后,愧疚又自责,嘱咐医生多配一点滋补的药品,希望他能尽快痊愈。

对于毛主席的关心,张仙朋铭记在心。

与毛主席家人相处

警卫员除了照顾毛主席,还照顾他的家人。

当李敏、李讷搬去中南海后,卫士组也要抽调人手照顾他们。

毛主席满怀歉意地对他们说:“辛苦你们了,毛岸青从小失去母亲,我对他的愧疚是最多的。

毛远新没有父亲,刘思齐也没了丈夫,李敏的妈妈也远在上海,不能照顾。你们要多给予他们关照。”

对于卫士组的每一个人,毛主席的家人都很尊敬,每次见面都称呼“叔叔”。

他们常年在外工作,不能陪伴在毛主席身边,是工作人员弥补了主席精神上的空缺。

有一些他们无法解决的难题,也会向工作人员请教,把他们当成亲近的人来相处。

所有卫士组里,张仙朋和李敏的关系最好,两人经常相互开玩笑,其实两人相差不过三岁,同龄人更有共同话题。

李敏成家后,张仙朋向她庆贺,还开玩笑说:“真可惜,你要嫁的人不是我,我没那驸马爷的命啊!”

这句玩笑话也被毛主席听了去,他还拿来调侃:“听说你很遗憾啊!我很开心,你们都喜欢这几个孩子。”

到青岛工作

毛主席有一个习惯:恋旧。

无论是人或事,他都不喜欢随意更换。

他的衣服几乎都打着补丁,有时候接待外宾穿的也是带有补丁的衣服。

在他身边工作的警卫员,不到万不得已,毛主席是不愿意让他们离开的。

但毛主席也不想因为自己的原因耽误他们大好的前途,让他们一辈子当名小小的警卫员。

1960年12月25日,在毛主席生日前,他把所有人员叫来谈论劳动的事。

李银桥离开后,张仙朋成为毛主席的第二任副卫士长,也是主席最后一任副卫士长。

对于他的安排,毛主席有些为难。

一方面,他不舍得张仙朋离开;一方面又想让他到其他地方锻炼,提高能力。

1961年8月,毛主席再一次和他谈论起下放的事,最终决定放他到地方搞工业。

从湖南下放回来后,毛主席询问:“你喜欢到哪个城市工作?”

他思来想后,回答道:“要不就回山东老家吧。”

毛主席点点头:“也好,在老家也好。”

汪东兴路过山东时,把张仙朋的情况和当地的公安厅厅长张国锋介绍,张国锋很欢迎张仙朋到青岛工作。

在离开前的一天晚上,张仙朋带着妻子刘秀琴到中南海和毛主席告别。

毛主席让他们俩陪伴左右,握着他的手说:“小张啊,你在我身边十几年了,马上要离开,我有些舍不得。”

毛主席重重拍着他的手,不舍得放开。

一想到过去毛主席对他的关心,张仙朋也很不舍得,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停掉落。

“主席,我们也不想离开您啊!”

“罢了罢了,你们都长大了,是时候出去闯一闯,不能一直留在我身边,也该有自己的事业啊!”

张仙朋平复心情后,看着毛主席说:“主席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锻炼的,不辜负您的期望。”

此时的毛主席是感性的,他的孩子常年在外,张仙朋就相当于他的亲人,亲人分别的痛苦,即便是伟人也难以承受。

他抓着夫妻俩的手说:“去吧,到地方好好干,别忘了经常回来看看我。”

张仙朋夫妻俩也不住点头,十三年的感情,不是说割舍就能割舍的。

到北京看望

离开北京后的他,一直在青岛市公安局工作,他始终记得毛主席的谆谆教导,并没有因为曾经是毛主席的副卫士长而骄傲自满,始终都保持谦虚低调,向周围人请教,学习。

1964年10月中旬,张仙朋因为工作上的事到北京出差,出发前,他买了很多当地的特产,准备看望毛主席。

他给毛主席的秘书打电话,询问主席是否有空接见。

当听闻张仙朋要来,毛主席也很激动,利用起床的间隙,接见了他。

毛主席躺在床上,满脸笑容地说道:“你来了。”

张仙朋不由得感慨,相比他离开前,毛主席的头发上又多了几根白头发,脸上皱纹也多了好几条。

尽管他精神不错,可还是难以掩饰眉宇间的疲惫。

毛主席高兴地问他:“你看新闻了吗?我们的原子弹研发出来,成功爆炸了!”

原子弹是16日在罗布泊试爆成功的。

17日一大早,中央广播电台就播出了这则消息,当时张仙朋正在火车上。

他点点头:“我听说了。”

毛主席又兴奋地问道:“那你知不知道赫鲁晓夫下台的事?”

这个消息张仙朋倒是没有听说,他在青岛市公安局工作,消息远没有这么灵通。

毛主席看他的表情,猜到他应该还不清楚,自豪地说:“以前我们跟着苏联学习,希望能尽快研制出原子弹。

苏联也派了专家在中国指导,后来两国关系不太好,赫鲁晓夫一怒之下撤走所有援华的专家,当时我还觉得很惋惜,现在还有些幸运。

若是他们还留在中国,我们也不能奋发图强,还不知道原子弹什么时候能研发出来呢?”

张仙朋默默点头,中国虽然科技落后,可人才济济,只要肯下功夫,迟早有一天能赶超发达国家。

毛主席让他坐在旁边,问道:“你这些年如何样?在哪里工作?负责什么内容?”

“主席,我在青岛市公安局工作,负责搞政保方面的事。”

毛主席还是第一次听见这份工作,眼睛睁得大大的,说:“政保工作是做什么的?”

张仙朋笑着说:“主席,就是专门抓特务的。”

国民党撤离大陆前,还遗留了许多特务分散在各个地方,这些特务就像一颗颗毒瘤,时刻威胁着大陆的安全。

毛主席恍然大悟:“哦,是干这个的,那特务好不好抓?”

他挠挠头:“不是很好抓。”

这些特务在穿着上与普通百姓无异,潜伏在各个角落,若不是熟悉内情的人,很难猜到他们的身份。

毛主席笑了笑,若真的那么好抓,当初他在香山居住,也不会险些被国民党特务炸死。

似乎是这个问题太过沉重,张仙朋主动转换了话题:“主席,您什么时候去山东?”

“最近还没有这一打算,青岛不错,景色也很好,美中不足的是气候。

经常下雨,一旦遇到连绵的雨势,容易感冒不说,人也只能在室内活动。而且,那边的海水浴场不大,游泳都不畅快。”

毛主席的话勾起了他的回忆。

1957年7月,毛主席到青岛视察工作。因为天气原因,主席只能在室内,不能到海水浴场畅游,江青也觉得无趣,带着李讷到北戴河游玩。

他顺手拿起一本《辞海》递给张仙朋:“这本书跟我形影不离,你把地址写上去,这样我就知道你在哪里,好去找你。”

张仙朋在最后一页写上地址和姓名。

由于毛主席要处理的事还很多,这次见面他们并没有谈论多久。

第二次见面是在1965年,张仙朋和毛主席之前的卫士田云玉夫妇一起看望主席。

当时正好在举办舞会,他们陪着毛主席跳了会舞,原本还想要合影留念,只是未能找到摄影师。

谁能想到这个小小的遗憾,竟然成为他毕生最大的憾事。

毛主席去世后,李敏在吊唁的人群中没有找到他,便给他打电话。

接到李敏的电话后,张仙朋放下工作往北京赶,看到躺在水晶棺里的毛主席,他多想主席和往常一样跟他打招呼:“小张,你来了。”

在张仙朋心中,毛主席就是他最亲的家人,送别主席最后一程,他在心中默默念道:“主席,不知道您能不能看到,以后每年我都来看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569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