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前中期,江西省宝昌局制钱成本是怎么变化的?

清朝的铜钱为铜锌合金,其本质上还是为有价值的商品,而铜钱的原材料的价格对制钱成本影响很大。

在清前中期,宝昌局铸出铜钱的原料主要由铜和白铅组成,那么,由于江西省铜钱原料来源不同,其价格也有所不同,不同来源的铜与白铅的价格就决定了铜钱的成本的变化,宝昌局制钱成本是怎样的?制钱成本是怎么变化的?以下将分析宝昌局制钱成本的变化。

铸钱成本的核算

清前中期,铸造铜钱的原料主要为铜与白铅,而原料产地的不同与各地钱局原料配比的不同,导致了各钱局制钱成本的不同,江西省宝昌局在清代前中期铜钱的成本是不断变动的,制钱的成本是具有多变性的。

顺治与康熙年间,由于江西省钱局缺乏原料,所以,钱局开铸时间很短,铜钱的原料主要为红铜、水铜、废钱铜配铸倭铅,其价格较低,据史料记载:“江省从前鼓铸旧例,兼用红水铜、废钱铜、倭铅四项配搭,其红铜定价每斤八分,水铜每斤四分五厘,废钱铜每斤六分五厘,倭铅每斤五分,每文重一钱四分,每钱一千重八斤十二两,计用红铜一斤七两,水铜一斤三两,废钱铜五斤十二两,倭铅一斤七两,共铜铅九斤十三两,内有折耗十七两,合算铜本六钱一分八厘,加匠役炉炭工用等银二钱六厘四毫零,每钱一千合价八钱二分四厘零”。

这一时期,江西省钱局每年使用红铜、水铜、废钱铜配铸倭铅铸钱,每串铜钱需用铜铅九斤十三两,合成本八钱二分四厘,而在顺治到康熙初年,铜钱价格处于低贱的状态,市场内的每一串铜钱只值银五六钱,而每串铜钱合成本在八钱左右,江西省铸钱成本高于市场中的钱价,但由于江西省钱局将铜铅以白银一两兑换铜钱一串的比例兑换兵饷,使得江西省钱局有微薄的收入,而后清为了调节市场中的钱价,令地方铸局停铸。

雍正时期,每一文铜钱铸重调整为一钱二分,而江西省每年所需兵饷为二十五万九千两左右,每年以一成铜钱搭放兵饷,每年大约需要铸钱二万五千九百串。这一时期,铸钱所需铜铅由本省收买。

据史料据载:“因设炉先试而生熟对半者,铜质不甚匀净,四六配搭者,钱文亦不清楚,后用熟铜七分生铜三分,铸出钱文始能如式,每钱一千用毛铜九斤十两六钱二分六厘,内有折耗铜十四两六钱二分六厘,计算生熟铜器部定价值共一两八分九厘四毫七丝七忽五纤,又以铜匠不善铸钱,工费不无多用,每钱一千需银二钱七分五厘,共计银一两三钱六分四厘零,而搭放兵饷定例作银一两,较之江省从前鼓铸铜本工价相去大为悬殊,臣现在饬询邻省,觅谙匠役,将来开铸工费自可节省稍减,然即照从前工费二钱六厘四毫零,每钱一千亦需一两二钱九分五厘零”。

雍正时期,宝昌局铸钱三年,每钱一串需铜铅九斤十两左右,合成本一两二钱九分五厘,其成本较从前相比,成本增幅较大,制钱原料也从原来的红铜、水铜、废钱铜、倭铅配铸变为由生熟铜斤配铸,生熟铜料主要由本省收买的铜器炼化而成,价格也比红铜、水铜等价格高出许多,成本也随着增高。而雍正时期的铜钱价格处于低贱状态,到了宝昌局开局后,钱价稍有回转,但钱局铸钱成本较高,每铸钱一串成本超过一两,而其流通的方式主要为搭放兵饷,清规定以钱一串换银一两搭放兵饷,此时的宝昌局是处于严重亏损状态,所以,在雍正一朝,宝昌局开局时间非常短,仅三年左右,清就关闭钱局。

乾隆时期,随着国家大规模开发矿产,铜与铅开采量逐渐增大,其产量与价格由控制,以较低的价格将铜铅等原料出售给钱局,使钱局获取较大利润。而宝昌局所需的原料为铜、铅与锡,铜主要来自日本与云南,铅锡则主要来自汉口,其中宝昌局铜材的使用较为多变,有些年份多使用洋铜,而有些年份多使用滇铜,其价格也随使用铜材的变化而变化,波动较大,而铅锡来源稳定,多运自于汉口,其用量与价格较为稳定。

总体来看,这一时期,由于国家对铜铅开采力度较大,钱局以较低的成本购买铜铅,铸钱成本较低,而在这一时期铜钱价格高昂,每年钱局将铸钱铜钱兑换至市场,使钱局获得丰厚的利润,此时的钱局较其他时期获利较多。

乾隆前期,宝昌局设炉十座,铸钱二十四卯,遇闰加铸两卯,每卯每炉所用铜材一千二百斤,白铅九百九十六斤、黑铅一百五十六斤与点锡四十八斤,铜铅锡共用二千四百斤,每年铸钱量在七万串左右,共需铜铅锡五十九万斤左右,如遇闰年,则加铸两卯,共铸二十六卯,需铜铅锡六十二万斤以上,其成本随着铸钱量的增多而增多,每年所用成本在六万两左右。

乾隆前期,宝昌局每年铸钱所用铜铅锡成本可达六万两左右。其中,规定铜材用量为洋七滇三,洋铜价高,其成本占每年所用总成本的一半,而滇铜用量较少,每年所耗成本较少,而铅锡的成本较为稳定,其中,所用铅材成本在乾隆二十年之前波动较大,主要由于其中还有黑铅成本,在乾隆二十年以后,宝昌局不再购入黑铅,之后的铅成本是白铅成本,其成本稳定,维持在一万一千两左右。

锡材成本也非常稳定,维持在两千两左右,在加上每年所用的局内员役薪水银,这一笔的支出十分稳定,从乾隆时期到道光时期,每年固定在三百六十七两二钱,遇闰则增加到三百九十七两八钱。乾隆前期,由于铸钱量较大,所用成本较多,大致在六万两上下波动,但在乾隆十六左右波动较大,这是由于铸钱量的降低,导致成本波动,但每年滇铜、铅与锡的成本较为稳定,宝昌局对洋铜的使用量较多,而洋铜价格较高,而洋铜的成本较高,占总成本的一半左右,对铸钱成本有较大的影响。而整个铸钱成本的波动随着洋铜成本的变化而波动的。

在乾隆前期,市场中的铜钱价格较高,处于“钱贵”的时期,江西省市场中的铜钱价格较高,每钱一串能兑换白银一两一钱八分左右,而宝昌局在乾隆前期,每铸钱一串合成本在九钱至一两零六分之间波动,且乾隆前期铜钱主要流通方式为搭放铜钱和发铺收买,宝昌局以铜钱一串兑换白银一两的兑换比例将铜钱搭放给兵饷,若铜钱一串合成本小于一两,则搭放兵饷获得盈利。

反之,则钱局处于亏损状态,而另一部分的铜钱则发卖给官铺,每年宝昌局将铜钱以市价的方式卖于官铺,市场中的铜钱价格较高,乾隆前期,兑换的比例在每铜钱一串兑换白银一两一钱左右,而宝昌局每年的铸钱成本是在一两左右波动,这样,宝昌局每年利用售卖铜钱来获得大量赢利,在上文也有分析,最高获赢利在九千两左右,而搭放兵饷所带来的亏损则由其发铺售卖的赢利来填平,所以乾隆前期,宝昌局每年都处于赢利的状态。

乾隆后期,宝昌局减炉铸钱,每年设炉六座,铸钱二十四卯,其所用原料减少。其中,由于办买洋铜数量的减少,洋滇的配比的不稳定,有些年份还掺入了本省收买的私钱,将其化为铜材掺入铸造铜钱当中,所以铸钱成本较为多变,但其成本较低,每串合成本银在九钱三分左右,成本极少在一两之上。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564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