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专擅国事,总会受批评,他专擅多年,为何后世给他极高评价

周公可以称得上中国史上第一个最完美的大臣。后人更是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汉代的贾谊就评价说:“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就连大思想家孔子也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周公,是周文王的四儿子,叫姬旦(一说起这个名字,就感觉萌萌的),因其封邑在周地,所以又称周公。他是个全能的人,不光在政治、军事、外交上有实力,而且他还集教育、思想为大统,并且是个爱音乐,懂诗歌的多才多艺的人,所以后世视他为神一样的人,也的确没错。

周公的哥哥周武王打着起义的旗号灭掉了殷商,建立西周,定都镐京后,没过两年就病死了。

当时,继位的是周武王不满十三岁的儿子姬诵,因其年幼,周武王担心皇族中其他诸侯趁机作乱,所以在临死时,命自己的亲弟弟周公为顾命大臣,要他辅佐姬,说白了就是代理国事。

史书上说:“武王十三年定天下,封公于少昊之墟曲阜,公不就封,留相武王,成王即位,命世子伯禽就封于鲁”。说的就是成王即位,周公留下来辅佐他,让自己的长子伯禽去封地做君的事。

(周公辅政)

周公代理国事这件事在历史上开天辟地第一回,尽管周公在国事上尽心尽力,没有可以指责的地方,但周王室的诸侯们依然认为这有违礼法,他的弟弟管叔和蔡叔就想趁机作乱,四处去散播谣言,说他想谋朝篡位。

管叔和蔡叔这样一闹,让纣王的儿子武庚觉得有机可乘。当时的武庚被封在殷地,虽为封侯,但因是亡国国君的儿子,所以时刻被人监视,很不自由。武庚见管叔和蔡叔起心,便故意拉他们入伙,并勾结了殷商的残余贵族势力,内外勾结,进行叛乱。

当时,没有去封地就封的还有一个贤人叫召公奭,他和周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周武王去世后,他和周公同时辅佐周成王,担任太保一职,面对外面传得铺天盖地的谣言,他对周公也起了疑惑。

(东征平叛)

周公见自己的兄弟对自己有了疑心,自然很委屈,于是他找到召公奭做了一次长谈,两人经过一番坦诚的交流,误会消除,于是召公奭便随周公东征,历时三年平定三叔之乱,又乘胜灭掉东边的一些蛮夷之国,经此一战,西周王朝不仅扩大了疆土,还巩固了统治。

东征之后,殷商的贵族和被灭国家的百姓都成了俘虏,周公担心他们再次举事叛乱,便称他们为“顽民”。

吃一堑,长一智。周公为了避免再发生武庚之乱这样的事情,在西周的东边建立了一座叫洛邑的新城,然后将这些顽民全部迁进去,又派了许多兵力驻守,以监视这些顽民。

(建立洛邑)

既然有征战,就会有奖励。接下来,周公又按功行赏进行了分封,他将姬姓的十五个兄弟和十六个有功之臣先后分封到封国去做诸侯,又在封国推行了井田制,将土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便于收取赋税,这样便增强了周王室的经济收入。

就在周公大刀阔斧治理西周内政时,周成王却得了一场大病。当时的医疗技术还很落后,周公很疼爱周成王,见他大病不起,内心很焦急,于是就到大河边剪了自己的指甲,丢到河里,对河神祈祷表示周成王还很年轻,不懂事,如果他犯了什么错,就让我替他去死。祈祷完还写了很长的祷辞放在金匣子里。后来,周成王病愈后,这个事情也就没再提起。

优秀的人总是遭人妒忌,周公将西周王朝治理得井然有序,但朝廷里很多人都觉得周公一定不想还政于成王,于是有人就对周成王说,现在西周百姓都很依附周公,周公篡位是迟早的事。

鉴于周公的能力太强,周成王内心也隐隐对他有怀疑。周公何等聪明,为了避嫌,主动离开镐京,避居楚地。

所幸,周成王是个爱读书的人,有一次他翻阅库府中的旧书时,看到了金匣子,自然也就看到了周公的祷辞,周成王这才明白周公为大忠之臣,于是行了隆重的大礼将他从楚地迎回。

正因为周公鞠躬尽瘁,又大公无私,所以,他才成为史上贤臣样板,被后世尊奉学习。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564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