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十大召开前,周总理建议提名一人为副主席,毛主席:我赞同

1973年春,中共十大召开前,党的第一代领导人逐渐走向幕后,为了补充党中央领导人数,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提名党的主席以及副主席人选。

毛主席笑着说:

图|毛主席

“主席这个位置给谁来当好呢?”

参加讨论的委员同志异口同声地回答:

“当然是非毛主席莫属了,毛主席最合适。”

毛主席抱怨道:

“哎呦,邓小平同志跟我提过,他说:有些老干部年纪大了,身体也不行了,可以退居幕后,做顾问。我觉得可以搞一个中央顾问委员会,由我来当顾问主席。但一些大大小小的事,我还要管,我这个‘顾问’,不仅要‘顾’,还要‘问’。到时候,你们别嫌我烦。”

大家听完沉默了一会,接着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主席,您的这个提议我不赞成。现在中苏交恶,外部环境极其恶劣,您不当主席了,恐怕没有人可以挑下这个担子。”

毛主席认为这个反对意见有些道理:

“既然你们都不赞成我退居二线,我只好继续当主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副主席总不能让我兼任吧,谁来当副主席?”

一、毛主席认为这个副主席,必须从军队中选出

周恩来向毛主席详细汇报了政治局委员的讨论情况,主席听完,伸出一只手,边说边弯着指头:

“恩来你可以算一个,洪文也能算一个……”

“主席,有人向我提过对王洪文的一些看法,认为他不适合当副主席。”

“王洪文是农民出身,参过军,干过工人,算个儿童团,可不能看不起儿童团。”

毛主席继续掰着手指头说:

“康老(康生)算一个,叶剑英算一个。”

毛主席数完,觉得少了些什么:

“候选人里,有老的,比如我、周恩来、康生、叶剑英。有年轻的,比如王洪文,就是没有中年的!俗话说,老中青三代相结合嘛,现在领导人断层了呀!”

毛泽东的这句话让在场的人,产生了许多新的想法。

周恩来认真考虑了毛主席的建议:

图|周恩来

“根据主席的建议,我建议将李德生同志纳入候选人的行列。第一,他是军队的;第二,他今年57岁,属于中年。完全符合主席的想法。”

“很好,我赞同恩来提出的人选。”

李德生当时在会场,听完周恩来和毛主席的对话,他有些受宠若惊。

“毛主席、周总理,我认为我不合适,从资历、水平到能力都不够格。”

毛主席看了看李德生,没有说话。

李德生有些紧张,继续说:

“我觉得李先念同志,要比我更加适合副主席这个职位。我提议李先念同志……”

坐在李德生旁边的李先念,拉了拉李德生的衣服。

“主席都表态了,你就不要再说其他话了,坐下吧!”

8月30日,中共十届一中全会上,李德生被宣布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

毛主席为什么要选李德生当副主席呢?

还要从他与毛主席的几次见面说起。

二、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上,毛主席会见李德生

一开始李德生和毛主席没有直接接触,他们的第一次对话,是在1968年10月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上。

当时宣布的会议议程是:对九大代表提出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党章草案、国际国内形势等进行审查工作。

李德生是安徽省的负责人,作为代表出席会议。

会议开始前,由周恩来宣读参会名单,读到李德生的名字时,毛泽东打断了周恩来,问道:

“哪位是李德生同志?”

周恩来介绍说:

“李德生同志现担任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主任。”

接着,周恩来示意李德生站起来:

“李德生同志,请你站起来一下。”

李德生立刻站起身来,挺直腰杆,向毛主席敬礼。

毛主席仔细看了看李德生,笑着说:

“以前没见过你啊,李德生同志。你是哪里人啊?”

毛主席确实不认识李德生,可李德生在各种场合见过毛主席。

毛主席突然点他的名,让他感到意外。

“主席,我是河南新县人。”

周恩来插话道:

“和许世友是老乡吧?红四方面军的发源地。”

许世友也插上一句:

“李德生同志和我是同一个县的。”

毛主席接着问李德生:

“你今年多大岁数了?”

“主席,我过了而立之年,52岁了。”

毛主席为什么要询问李德生的年龄呢?这个问题或许可以从前面知道答案,52岁属于中年,符合毛主席考虑的领导干部要“老中青”相结合的建议。

毛主席让李德生坐下,转向其他人,说:

“他安徽的事情处理得很不错呢!中央不是通报表扬了他管的芜湖地区吗?芜湖管得不错哩!那里的问题复杂得很呢!”

毛主席想直接听听李德生如何说,问道:

“你是如何做到的呢?”

李德生脱口而出:

图|李德生

“大造舆论!”

会场顿时鸦雀无声,都在等着李德生继续回答。

殊不知李德生已经回答完毕了,他一个人站在那里有些尴尬。

李德生心想:难道是我说得太少了吗?

片刻过后,会场响起了一阵笑声。

毛主席也笑了,肯定了李德生的回答:

“李德生同志说得不错,就是要大搞舆论。我们共产党人搞了几十年革命,就是靠的舆论。不然如何拉拢工农子弟,不然如何从几杆枪发展到如今几千万杆枪呢?我们不占领舆论的高地,敌人就会占领。到那时,我们一没群众,二没军队,我们党也就没有了。”

三、毛主席与李德生的第二次见面

1969年4月,党的九届一中全会上,李德生第二次与毛主席进行了谈话。

这次李德生还是作为安徽省的党代表出席会议。

4月28日,九届一中全会上,选举产生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周恩来宣布选举结果,政治局候补委员名单中有李德生的名字。

毛主席听到后,说:

“我要再看看李德生同志。”

李德生赶紧戴好军帽,站起来向毛主席坐着的方向敬了个军礼。

周恩来见李德生行了一个这么正式的军礼,笑着说:

“李德生同志,请把军帽摘下来,毛主席要看看你的脸。”

李德生摘掉军帽,露出了里面简单干练的寸头和宽阔的额头。他端庄转向主席台,神采奕奕。

毛主席仔细打量起这位参加过二次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多次负伤的老红军战士。

正值壮年,红光满面的李德生,让已经76岁的毛主席羡慕不已。

毛主席问李德生:

“你今年多大年纪了呀?”

“报告主席,我53岁了。”

“哦,53岁了,53岁,53岁好啊!有精力为国家再奋斗几十年。”

四、调任中央,毛主席与李德生单独会谈

1969年7月下旬,李德生正在开会,研究安徽地区的形势问题。

他的秘书敲过门后,笔直走到李德生旁边,贴在他耳朵旁轻声说:

图|周总理

“周总理给您打电话了。”

李德生听完,跟随秘书来到电话前,电话被接通,那边传来周总理独特的声音。

“李德生同志,中央经过研究讨论,将你调任北京参加工作。”

李德生的脑子一下子转不过来,等他想明白这件事了,他才谦虚地和周总理说:

“总理啊,我一直在军队工作,处理大事的经验不多,自身水平也不高,只适合在地方工作。建议中央重新考虑,把我留在安徽工作好一些。”

“中央已经决定让你来了,请你安排一下安徽的工作,早日到北京来。……哦,对了,来北京前,给中央办公厅打个电话,他们会派飞机去接你的。”

7月28日上午,李德生的同事和地方领导为他送行。

他带了一位秘书和警卫员,来到合肥机场,中央办公厅派来一架伊尔-14飞机降落到他面前,将他安全接到了北京。

到了北京,李德生简单洗漱了一下。

午饭过后,他接到了中央办公厅的电话:

“请李德生同志下午3点前到达中南海怀仁堂,周总理要接见您!”

李德生早早从住处出发,到达怀仁堂时,周恩来正在看文件。

周恩来见李德生到了,放下手中的文件,站起来与李德生握手,并安排他坐下。

周恩来对李德生说:

“李德生同志,这次中央把你从安徽调到北京工作,是让你参加中央政治局的活动,除此以外,还有军队和政府的工作。现在询问一下你的意见,你主要是想在军委工作,还是在国务院工作呢?”

“我喜欢干有挑战性的工作,我选军委。”

“确定军委吗?我们现在外部相对稳定,十年也打不了一场仗。”

李德生听说军委不一定有仗打,马上失去了兴趣。

“我在安徽搞经济工作才刚开始,也想着为百姓干点实事。而且我在部队干久了,还是想干地方的事情。”

周恩来压根没料到李德生会这样回答,思考了片刻,继续说:

“你除了参加政治局的活动外,还要参加国务院业务组和军委办事组的活动。当然,安徽省军区和野战军的活也由你兼任。”

接着周恩来询问了李德生一些个人生活方面的事情。

“你来北京带了几个人?”

“2个,1个秘书和1名警卫。”

“那什么时候打算搬家?”

“我刚从安徽赶来,很多事情都没有安排到位,以后的工作还需要部署,我想请几天假回安徽几天。”

周恩来爽快地答应了:

“这好说,我批准你一个月的假,回去安排一下,事情办妥当了,马上回来就任。”

一个月后,李德生回到北京。他开始一点点熟悉工作,办公桌上他才看了几份资料,就又有人送来新的。

李德生心想:没有想到中央的工作这么繁重,不到一会儿,就送来了这么多文件。

他对秘书说:

“我们来到中央工作,真像刘姥姥进大观园——见了大世面!”

几天后,李德生接到周恩来的电话:

“是李德生同志吗?毛主席通知要见你。”

“好的,总理,我知道了。”

这是毛主席第一次单独与李德生见面。

图|毛主席

接到电话的这天下午,李德生跟随周恩来来到中南海,进入毛主席的住处。

李德生回忆过去,早在1935年,他作为红四方面军一名普通的战士,在四川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时,他曾远远看到过毛主席,只是记忆太过久远,他只记得毛主席那修长的身材和清瘦的面庞。毛主席走在队伍中间,和战士们亲切握手,说着鼓励大家的话。

现在毛主席即将和自己单独对话,这是李德生不可想象的。

他在头脑中反复推演,毛主席将会和自己谈论什么问题,自己该怎么回答。

没等他想清楚,毛主席已经出现在他的面前。这是李德生第一次近距离观察毛主席。

毛主席穿着一身有些年代的黄色睡衣,正坐在床沿安静看书。

主席黝黑的皮肤上透着红色,眼神坚毅而睿智,下巴上的痣是主席最独特的标志,显示他的与众不同。

周恩来向毛主席报告:

“主席,李德生来了。”

李德生先和主席打招呼:

“主席好,我是从安徽调来中央的李德生。”

毛主席缓缓放下手中的书,慢慢转过头来。

“李——德——生”,主席一字一句地说:“我也叫过李(得胜)德生啊!”

原来,毛主席在延安时,为了躲避国民党的追捕,曾经化名李得胜。

“李得胜”这个名字用毛主席老家湘潭韶山冲的方言,也读作“李德生”。

两人都笑了起来。

随后,毛主席伸出宽厚的大手,与李德生握手,又指了指沙发,让李德生坐下说话。

李德生顺着主席手指的方向看去,看到毛主席的办公室里堆满了文件和书籍。想必毛主席除了繁忙的工作外,还时刻不忘读书。

毛主席勤奋学习,孜孜不倦的态度,让李德生肃然起敬。

刚刚坐下的李德生十分谨慎,生怕一个不小心,惹得毛主席不高兴。

毛主席看出了李德生的不自然,拿起周恩来放在桌子上的老花眼镜,递给李德生。

“你今年也53岁了,眼睛不好了,是不是也要戴老花眼镜了啊?”

毛主席的这句话缓解了李德生紧张的情绪,他惊讶地想着:

“主席几个月前问过我的年纪,没想到他还记得。”

他轻松回答:

图|李德生

“主席,我看书和文件时,也会戴上眼镜。”

“听说你是十二军,南京军区的。可我不是通过南京军区了解你情况的,而是通过其他军区的同志,他们对你的评价都很高呢!”

毛主席没有告诉李德生,他具体从哪里了解的,李德生不知道,毛主席也没有明说。

话匣子打开了,毛主席与李德生继续谈起来。

“安徽是个好地方,离你老家河南也近。”

“是的主席,安徽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我晓得安徽的黄山,正所谓泰山回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安徽出了不少人才。”

“古代安徽凤阳出了朱元璋,近代安徽怀宁又出了陈独秀。”

“陈独秀算我半个老师,只可惜……算了,不提他了。”

周恩来在一旁听着,偶尔也会接上几句话。李德生能接上的话,却不太多,他一直安静聆听。

李德生有一个特点,就是无论在什么场合,面对什么领导,他都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绝不多言。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让他在处理中央工作时,几乎没有犯过大错。

毛主席说着说着回到了现实。

“现在安徽形势还好吧?”

李德生回答:

“现在安徽全省都在积极贯彻九大团结、胜利的精神,巩固现有成果。接下来我们既要抓革命,又要促生产,加快改变革命老区和其他贫困地区的面貌。”

“那你们准备如何做?”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现在革命老区和安徽广大农村地区,最大的问题是交通问题,他们生产的东西没办法运到外面去,外面的工业品也进不来。所以我打算在大别山修公路,在皖北地区修铁路。”

“一直贫困也不是办法,如果群众没饭吃,要造反呢!”

李德生发挥了他实事求是的态度:

“这个问题,我还要回去思考思考。”

毛主席笑了:

“那我换一个问题,你平时看书多吗?”

“主席,我文化水平不高,除了看课本,就是读一点军事理论的书籍。”

“光读军事方面的书,少了,你还要读一些历史、文学、政治等方面的书,陶冶一下你的个人情操,否则新一代的干部起来了,你就跟不上了。对了,《红楼梦》你看过吧?”

“断断续续看过一遍,印象不是那么深刻。”

“《红楼梦》要多读,把它当历史书读。我也是看了好多遍,才看明白的。”

接着毛主席又给李德生推荐了一些书。

“还有《天演论》和《通鉴纪事本末》也要看看。特别是《通鉴纪事本末》这本书,它是中国历史的简化读本,我很喜欢看这本书呢!看完一遍不行,要看二遍、三遍、四遍,直到看懂。”

和毛主席谈话结束后,李德生觉得自己身兼的职位太多,有些力不从心,说:

“主席、总理,我的职务太多,任务太重,我担心自己干不过来。我提议把我安徽省和南京军区的职务免去吧!”

一旁的毛主席摆摆手:

“不能免,一个也不能免。南京的,安徽的都不行。……李德生同志,你现在需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我建议你把时间分成三份,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北京工作,三分之一的时间读书,最后三分之一的时间去基层搞调研。”

周恩来提醒李德生:

“李德生同志,你就按照毛主席说的做。”

图|李德生

整个谈话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李德生获益良多,顿时脑子豁然开朗。

他回到自己的房间,回想起刚才与毛主席的谈话。

从前每一次工作调动,上级领导找我谈话,都是一个模板,无非先是肯定上一次工作,然后介绍新工作的历史背景、获得过什么荣誉、在哪里工作、有一些什么人员构成等话术。

虽然有些领导讲得具体些、详尽些,但终归是在下达命令。可今天毛主席与别的领导完全不同,他就像一个老师,循循善诱,以鼓励为先。

李德生领悟到:

“毛主席的目的是要鼓励我刻苦学习,到书本中学习,到历史中学习,深入群众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必须要扩展自己的视野,知识面,才能做好中央的工作。这也许就是毛主席为什么不许我辞去安徽省和南京军区的职务的原因。他是在提醒我不能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在地方工作应该如此,到中央工作更应该如此。”

李德生根据毛主席的要求,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努力总结和掌握中央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实际工作中,做得越来越出色。

2011年5月8日,李德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李德生的葬礼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庄严举行。

在礼堂的正厅上方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横幅“沉痛悼念李德生同志”,下方是李德生同志的遗像。李德生同志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

中央领导人出席追悼会,郑重地向李德生同志的遗体三鞠躬,并慰问了李德生在世的亲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563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