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年中共九大投票时,大将徐海东突然对王震敬军礼:帮我办件事

1969年,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徐海东作为中共八大选出来的中央委员,自然也是要参加九大的。

然而当时他的身体情况很不好,医生担心参加会议时间长,他的身体会吃不消,但徐海东坚持要如期参会。

最终,医生想了个办法,让徐海东挂着氧气袋出席会议。

在会议的投票环节,徐海东突然对老战友王震敬了个军礼:“王老弟,帮我办件事…”

徐海东为何要坚持带病参加中共九大?席间他委托王震帮他做什么事?

一、开国大将徐海东

1955年,新中国举行了第一次隆重的授衔仪式,徐海东被党中央授予了开国大将军衔。

这一军衔在整个解放军体系中的地位是仅次于元帅的,这足以说明毛主席和中央军委领导对于徐海东的认可。

但对于徐海东本人而言,却总感觉有点受之有愧。

因为他觉得自己从1940年后,就由于病重离开了战场,此后多年一直在后方休养。

这漫长的疗养时间,让他自1940年后就远离战场,这令他感到无比遗憾。

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还能被党中央授予解放军大将军衔,徐海东是既感动又惭愧。

到了1969年,我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准备在北京召开。

徐海东作为中共八大选举出来的中央委员,按理说应该要参加中共九大的。

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迟迟没有收到参会的通知。

当时的政治环境比较特殊,徐海东又因病在家休养,他不知道外面是什么情况,只好在家里耐心等待着。

另一边,毛主席拿到中共九大参会人员的名单后,仔细看过之后皱着眉头说了一句话:

“一人向隅,举座为之不欢。”

意思是这个名单里缺了一个人,参会的人都会不高兴,会议也会因此留下遗憾。

毛主席所说的这个人,正是徐海东。

不久后,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会议,宣布中共九大参会人员名单时,同时宣布:毛主席提议让徐海东参加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

不仅如此,毛主席还提议,徐海东可以参加大会主席团。

紧接着,徐海东的家里就出现了几位工作人员,这些人正是中央办公厅派出的。

工作人员通知徐海东按期参加中共九大,并嘱咐他千万要注意身体。

徐海东接到通知高兴得很,连忙说自己的身体能顶得住。

然而当徐海东把自己要参加中共九大的事告诉医生时,医生却劝他不要去,因为他的身体情况很不好。

不料徐海东非常坚持,表示哪怕只剩一口气也要参加中共九大,无奈之下,医生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挂着氧气袋参加会议。

会议召开前夕,徐海东早早就开始做准备工作,他换上笔挺的军装,刮掉胡子,带着氧气袋赶往了人民大会堂。

会议开始后,徐海东认真聆听着会议内容,只是他的身体实在不舒服,即便戴着氧气袋还是感觉有些气不够用。

到了投票环节,徐海东本想亲自去投票,但身体实在是支撑不起来。

突然,徐海东喊了前面的王震一声,紧接着向他郑重地敬了一个军礼:

“王老弟,你帮我办件事…”

王震走近徐海东的身边,才知道徐海东委托他帮忙上去投票,王震被徐海东带病参会、坚持投票的举动感动,拉着他的手回应道:

“徐大哥,我一定照办!”

随后,王震替徐海东郑重地投下了一票,这一幕令在场的人非常动容,就连毛主席、周总理也被感动了。

这次代表大会结束后,徐海东再次当选中央委员。

他如何也没有想到,毛主席和各位中央领导会如此关照自己。

那么,徐海东到底为何在多年缺席战争、缺席建国后工作的前提下,还能受到毛主席如此重视,还能一次次当选中央委员呢?

这恐怕要从徐海东的成长经历说起。

二、原本是贫苦窑工

徐海东出生于1900年,是湖北省黄陂县徐家窑的人,其父是当地的窑工徐重本。

徐海东家境普通,父亲做工赚取的微薄收入,也只能维持一家人勉强糊口。

从小吃苦长大的徐海东,比一般家庭的孩子要懂事些,小小年纪就学会了帮着家里操持家务。

徐海东渐渐长大后,父亲便决定把烧窑的手艺传给他,让他做徐家的第9代窑工。

之后,徐海东便跟着父亲做起了窑工,然而谁也没想到,有一年徐家窑闹起了旱涝灾害,出现了粮食颗粒无收的灾情。

村里人为了生活只能拖家带口外出谋生,村民都走了,窑厂自然也就关停了,徐海东便失业了。

就这样,徐家9代的窑工传承,到徐海东这里算是断绝了。

此后徐海东为了生存,就只好在家乡打一些零工。

工作倒是不累,但渐渐年长的徐海东却觉得自己身为七尺男儿,总不能一辈子这样窝囊地活着。

他想要干出一番大事业,然而现实情况是,他没文化、没家底,只能勉强维持自己的温饱,这令他非常苦闷。

三、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徐海东已经成家立业了,不过家里的日子还是过得很清贫。

有一天,她的妻子小田外出回来,告诉他:“村口那里,共产党正在招人哩!”

原本妻子只是随口一说,然而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徐海东瞬间来了兴趣,赶忙询问妻子具体是什么情况。

妻子是一介妇人,大字不识几个根本说不清楚,急得徐海东只好自己跑出去看。

到了村口后,徐海东被共产党人的亲民举动和严格纪律感染,当即决定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提交了参军报名表。

回到家后,徐海东就开始收拾行李,妻子见状瞬间后悔不已,后悔自己不该将这件事告诉丈夫。

然而徐海东却觉得大丈夫志在四方,他让妻子等着他,日后混出个名堂了就回来接妻子。

就这样,徐海东跟着共产党背井离乡,成为了国民革命军的一名普通士兵。

徐海东身强力壮、胆子又大,参军后很快就在军中站稳了脚跟,并被组织任命为12师34团的副排长。

此后徐海东跟着部队参加了著名的汀泗桥战役、黄麻起义,立下不少战功。

再后来,徐海东回到家里看望妻子小田,小田看到丈夫参军归来瞬间泣不成声。

这些年,丈夫在外浴血奋战,她在家里每一天都很担心,生怕丈夫在战场上丢了胳膊或者腿,更害怕丈夫牺牲在战场上。

不仅如此,由于家里的男人常年在外,小田的日子过得也很苦,什么脏活累活都得自己干,还时常因为丈夫参军受到当地反动组织的刁难。

不久后,徐海东要返程回部队了,离开前妻子苦苦哀求,劝他不要再去打仗了,留在家里好好过日子。

在那个时局动荡不堪的年代,谁不想过“老婆孩子热炕头”日子呢?可徐海东深知,如果男人们都缩在家里躲难,那谁去干革命!

于是他再次狠下心,撇下妻子踏上了革命之路。

1928年秋天,徐海东被党组织任命为黄陂县县委军事部长,带领农民自卫军举行起义。

当地劣绅村霸拿徐海东没办法,便打算逮捕他的家人作为威胁。

好在妻子小田提前得到了消息,带着婆婆躲进了村里的破庙,后来二人在一位家族长辈的庇护下,才得以幸免于难。

时间一转眼到了1932年,这年年初蒋介石丧心病狂地对鄂豫皖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围剿”。

2月初,徐海东率领三十六团在正面战场上与敌军狭路相逢,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我军损失惨重。

徐海东眼看着警卫员、司号员都倒了下去,直接亲自上前沿吹号指挥,鼓励战士们狠狠地杀敌。

当时大雪纷飞,道路泥泞,徐海东和战士们摔倒了又爬起来,即便是负伤了也始终坚持阻击敌人。

在战况最惨烈的时候,徐海东抱着必死的决心高喊:“我们共产党人,就算是牺牲也要向前倒!”

在他的带领指挥下,全团与敌军纠缠了三天三夜,一直坚持到援军赶来。

最终这场战斗结束,我军艰难取胜,击毙俘虏敌人4000余人,缴枪2000余支。

事后,师长陈赓前来慰问,夸赞徐海东:“这一仗你们36团打得多好啊!36团算是打出来了!”

不久后,徐海东因为屡立战功,被党组织提报为红四方面军独立四师的师长。

敌人为了打探徐海东的行踪,摸到了徐海东的老家,妻子小田被抓起来严刑拷打,经不住折磨,晕了好几次。

几番折磨无果后,敌人从小田嘴里撬不出什么重要信息,也就放弃了。

小田的娘家父母害怕女儿死在牢里,四处托人营救,最终敌人放话:放了她可以,但她必须和徐海东离婚嫁给别的男人,要不然就死路一条。

敌人此举,无非就是要羞辱徐海东一番。

最终,小田在父母的操持下另嫁他人,徐海东也成了孤家寡人。

后来,徐海东知道了妻子改嫁的事,他并没有责怪妻子,只是觉得是自己连累妻子受了那么多苦。

为了安抚小田,他专门托人捎回去一封信,希望小田以后能够幸福生活。

四、知错就改、屡立战功

不久后,徐海东接到组织通知,让他去38团当团长,徐海东对38团一点都不熟悉,因此心里很不情愿。

于是他在一天晚上找到了师长陈赓的住处,当时陈赓正在洗脚,看到徐海东赶忙热情地邀请他进来。

徐海东落座后,直截了当地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告诉陈赓自己不想去38团。

陈赓以为他只是随口一说,便开玩笑回应:“要不你来当师长吧!”

徐海东赶忙摇摇头,表示自己不是嫌团长的职位低,只是不想离开自己熟悉的部队。

陈赓随即劝导徐海东,让他目光放长远,不要总想着什么熟人生人,都是革命同志没什么差别。

不料徐海东还是絮絮叨叨,说舍不得自己的部队。

陈赓一听这话立即恼火了,严厉地质问:“哪个部队是你的?”

徐海东这才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赶忙解释自己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嘴笨不会说话,请求陈赓原谅。

陈赓看徐海东主动认错了,也就不再为难他,有说有笑地送徐海东离开了。

在之后的红军长征期间,徐海东奉命带领手枪排走在全军前头,不料在部队进入桐柏山地区后,遭到了国民党大部队的追击。

两军发生激烈交火,徐海东带领战士们浴血奋战,当时战况非常惨烈,徐海东被一颗子弹穿过脸颊,昏倒在了战场上。

卫生员从尸体堆里将他翻出来,用嘴一口一口地吸出他喉咙里的血水,最后把他送到了后方医院。

这次徐海东伤得很重,昏迷了四天四夜,到第五天才渐渐苏醒过来。

醒来之后徐海东说的第一句话是:“几点了?部队该出发了吧?”

护士看他醒了立马喜笑颜开,打趣着说:“还出发呢,您昏迷了四天四夜,可把人急死了!”

徐海东咧嘴笑了,憨厚地说:“我可不急,美美地睡了一大觉!”

伤势有所好转后,徐海东很快又投入了战斗,似乎完全忘记了上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

到了1935年,徐海东负责指挥红25军,在此期间他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信。

信中,中央领导告诉他,中央红军缺少资金和枪支,希望“向红25军借2500大洋”。

徐海东看过信后立即安排人手,将5000大洋和大量机枪送去给中央红军,并号召红25军所有人务必要全力支援中央红军。

要知道,当时徐海东的军中只有7000大洋,枪支储备也不是很充足。

多亏他重情重义、慷慨解囊,中央红军得以克服了那一时期的困难,最终在陕北逐渐发展壮大。

五、爱惜士兵、宽容大度

1936年3月,徐海东奉命率军东征,在与国民党军交战期间,党中央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徐海东随即奉命中央军委的命令,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锋军红十五军团回师陕北。

在回师途中,徐海东骑马到黄河渡口查看渡船情况,即将到达渡口时,一个战士突然从队列中窜了出来。

徐海东怕马撞到战士,立即拉住缰绳转向,不料当时地面湿滑泥泞,马儿也受了惊,徐海东一下子从马背上摔了下来。

不幸的是,徐海东的头部刚好碰到了地上的石块,瞬间流出了鲜血,门牙也磕掉了2颗。

不一会儿,徐海东就昏迷了过去,再次醒来时才知道自己竟然昏睡了三天三夜。

后来有人建议他惩罚那位突然出列的战士,不料徐海东却说:“没把人踩死就是万幸了,还要处分人家,哪里来的这种道理!”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被徐海东的大度所感动。

事实上,徐海东之所以能获得军中士兵的追随爱戴,离不开他对于普通士兵的爱惜眷顾。

不久后,毛主席在东征总结大会中说道:“我们这次东征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只不过徐海东同志丢了2颗门牙,怕是找不回来了!”

此话一出,全场干部瞬间大笑不止,徐海东也跟着笑了起来,大家一看他那缺失的门牙,再次哈哈大笑起来。

在之后的抗日战争期间,徐海东又率军参加了多场战役,并立下了许多战功。

六、身体抱病退到后方

到了1940年1月,徐海东的身体出了问题没办法再上战场了,党中央为了照顾他,便让他退出皖东战场,到后方治病疗养。

这一疗养,就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来党中央评定军功,有人认为徐海东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关键时期都缺席了,不应该评定过高的军衔。

不过毛主席却认为,徐海东为全党全军立下过汗马功劳,又对中央红军有过雪中送炭的恩情,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

况且徐海东在战场上数次浴血奋战,留下了浑身的伤病,多年来忍受病痛折磨也很不容易。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战争时期徐海东由于屡立战功遭到了敌人的疯狂报复,徐海东家族有60多口人都被敌人残害致死,这样痛失至亲的经历也不是一般人能经受的。

因此毛主席坚持授予徐海东开国大将的军衔,排位仅次于粟裕将军,之后每次开党代大会,毛主席也常常惦记着这位老将军。

因为他知道,徐海东虽然身体行动不便了,但他那一颗忠于党忠于忠于人民的心依然火热!

结语:

毛主席曾说:徐海东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

的确,徐海东作为我军的高级将领,多年来久经沙场、功勋卓著。

他虽然没能全程参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但却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和健康奉献给了我国革命事业。

致敬徐海东,致敬这位永葆红心的开国上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561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