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空军朝战真相:毛主席的最后决定感动了斯大林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0年5月13日,年轻的朝鲜领导人到北京亲口告诉毛主席:斯大林支持他发动统一战争。

毛主席开始还将信将疑,但在得到苏联驻华大使的确认后,他知道自己已经成为这件事的局外人了。

9月25日,在美机的轰炸下,一直势如破竹的朝军损失了几乎所有重装备,弃守汉城,溃不成军。

10月8日,美军“误炸”了苏联远东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军基地。

随后,斯大林告诉身在莫斯科的周总理苏联空军虽然准备参战,但需要2个多月的准备时间。谁都知道这只是一种托词。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没有任何空中掩护的情况下,义无反顾地跨过鸭绿江。

11月初,美国飞行员愕然发现与他们激战的志愿军战机突然变得老辣无比。很显然,苏联空军正式参战。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一直摇摆不定的斯大林最终下定决心派出空军到朝鲜参战呢?

朝鲜!朝鲜!

二战结束后,虽然美、苏都在根据“雅尔塔协议”扩大各自的势力范围,但双方又保持着“默契”,以免发生直接冲突而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与杜鲁门比起来,斯大林显得更为谨慎,这是为何呢?

斯大林

因为美国本土远隔重洋,但美军却在欧亚有大量的盟友和基地。经过二战,斯大林很清楚地知道美国的战争潜力和战争能力。

一旦开战,美国海军将没有悬念地力压聊胜于无的苏联海军,把苏联变成一个实实在在的“内陆国家”。而双方以及各自盟友的陆、空军实力又在伯仲之间。

实际上,美国最大的威慑在于其拥有核武器。在没有洲际导弹的年代,美国轰炸机可以利用欧亚的基地直接突袭苏联本土,而苏联轰炸机根本没实力飞越太平洋。

战略的天平在彼时很明显已经偏到了美国一侧。所以,斯大林不会冒着与美国那些欧亚炮灰同归于尽的风险,与美国爆发直接冲突。

按毛主席的计划,我军将在1950年内解放台湾,实现华夏一统。因此,在1949年底访问苏联的时候,毛主席向斯大林提出帮助我国创建海军和秘密派遣空军支援台湾战役的设想。

斯大林的建议是:一定要避免刺激美国。我海军人员可以到苏联接受培训,然后驾驶舰艇回国。武器、专家的支援也可以。空军参战也可以考虑。

当时,斯大林正在反复掂量着手中的2张牌。

二战后,美国已经抛开苏联,单独和日本眉来眼去,大有将昔日死敌纳入自己麾下的趋势。如果两国沆瀣一气,再加上半岛南边那个傀儡李承晚,美国在东北亚将可以随时剑指苏联远东。

在台湾,美国一直在给不争气的蒋介石撑着场子。一旦美国控制台湾,整个东南亚将都是其囊中之物。

这一南一北,如果全部被美国拿下,那么苏联在东亚的形势将急转直下,东出太平洋无异于痴人说梦。同时,北约已在西边陈兵欧洲,那么,苏联将陷入两面受敌的战略窘局。

所以,为了破局,斯大林一直在考虑是帮朝鲜同志统一半岛,还是帮我国拿下台湾。

1951年1月,美国公开声明朝鲜半岛和台湾不在其防卫范围之内。

由此,斯大林心里的石头落地,他已经决定该出哪张牌了。

1月底,我国向苏联提出收回长春铁路及旅顺、大连两座港口的协议草案。这意味着苏联陆军将失去在东北亚快速调兵的能力,苏联海军将失去两座不冻良港,太平将舰队在冬天只能趴窝睡觉,而能动的时候又要穿过日、韩之间的对马海峡,风险极大。

而朝鲜方面,早在1949年3月,年轻的领导人就向斯大林提出过要统一半岛。一旦这位同志成功,那么朝鲜半岛的良港将能取代旅顺、大连的地位。

同时,我军解放台湾需要海陆空三军联动,跨海登陆,而国民党的海空军实力又不弱,此战的风险和难度明显要高于朝鲜半岛的纯陆战。当时,斯大林和朝鲜领导人都认为半岛之战将一帆风顺,南韩伪军将望风披靡。

所以,斯大林的决定是打出朝鲜这张牌!

1950年初,毛主席还在莫斯科时,斯大林就已经秘密发电,邀请朝鲜领导人到莫斯科一叙。

3月,朝鲜领导人在北京告诉毛主席:斯大林已经同意支持他统一半岛。毛主席开始的时候还将信将疑,因为在苏期间,斯大林始终没提这事。

但等苏联驻华大使拿着斯大林的电报给毛主席看的时候,毛主席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了这件事的局外人。

木已成舟,毛主席也没再多说,只是提醒朝鲜领导人注意美国的介入。而朝鲜领导人则自信地答道:“那不可能!斯大林同志已经告诉我了,美国不会插手。”

但毛主席再次提醒他:“咱们可做不了帝国主义的主,咱们也不是美军的参谋长!凡事,还是要早做打算。”

此时,毛主席的心中已经清楚:“半岛只要开战,那统一台湾就只能延后了。”

6月25日,“三八线”响起了隆隆的炮声。

7月7日,联合国顺利通过了建立后的第一个重要决议:组成“联合国军”。那可以动用一票否决权的苏联代表去哪了?

最艰难的抉择

当时,苏联代表根本没在现场,这是为什么呢?

1950年1月,为抗议台湾还在安理会内,苏联代表奉命拒绝参加安理会。

朝鲜开打后,朝鲜军队一路势如破竹,形势喜人。斯大林乐观地认为在美国开始干预前,朝鲜统一已经“生米煮成熟饭”,所以没必要和美国撕破脸去干涉其在安理会的折腾。于是,他指示苏联代表继续缺席即可,不必去投那张否决票。

美国对苏联的反应也是莫名其妙,反而也开始担心,于是专门研究了怎么应对苏联的突然介入。

两个大国真是“麻杆打狼,两头儿害怕”。

联合国大会

7月1日,斯大林继续鼓励朝鲜同志:“不要怕美国,要继续奋勇前进!后面有我呢!你们打得越快,美国的干涉机会就越小。”

与此同时,毛主席却一直在提醒朝鲜注意美国突然登陆,而且点出了包括仁川在内的几个登陆点。很遗憾,老人家的提醒很明显没起到什么作用。但毛主席已经未雨绸缪,通知斯大林我军将调动9个师到中朝边境,一旦美军突破“三八线”,我军将协助朝军反击。

7月7日,“联合国军”成立的决议通过。斯大林拒绝了英国提出的和平解决建议,并催毛主席抓紧部署军队,而且说苏军将派出124架喷气战斗机提供掩护。

8月底,朝军在釜山受阻,斯大林发去温暖的鼓励。朝鲜领导人“被深深地打动,并感谢导师的忠告”。随即,朝军对釜山发动如潮攻势,誓死要把美帝赶下海。

结果,美帝不但没下海,反而真在仁川登了陆。朝军的坦克、大炮在美军空袭下全部损失,兵败如山倒。

于是,一道难题摆在了毛主席的面前。

仁川登陆

9月28日,朝鲜同志给苏联和我国同时发出求援信。

10月1日凌晨3点,斯大林在接到朝鲜求援的10分钟后就给驻华大使发电,要求他尽快转告毛主席,并希望我国立刻出兵。

中午,毛主席同时看到了斯大林的电报和朝鲜同志的求援信,于是立刻草拟两份电报,一是要东北边防军即刻做好出征准备,二是通知斯大林我国即将出兵,并希望他尽快提供武器、装备支援。

但在2日举行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主席却大吃一惊。在场的领导没有一个人同意出兵。

往远处说,我国从甲午战争以后,战火已经绵延了50多年,实打实的百废待兴,人民渴望和平的休养生息。一旦参战,我国的建设将大受影响。而且,国内当时并不太平,西藏还未解放,各地的剿匪战斗还在持续,蒋介石和各路反动势力都在蠢蠢欲动。

领导们的担心是基于事实,合情合理。

面对大家的反对,毛主席的出兵决定只能暂时搁置。

10月5日,赶到北京的彭德怀老总坚定支持了毛主席的出兵决定,中央政治局会议也终于达成一致。会议结束后,毛主席将出兵时间定在了10月15日。

10月11日,周总理到苏联黑海的休养地,与斯大林面谈。斯大林提出可以提供装备、武器的支援,苏联空军可以出动,但要等2个多月的时间!同时,他说如果我国不出兵,那就让朝鲜同志退到我国东北建立流亡政府。

毛主席得知后,立刻取消了出兵命令,部队转入待命状态。

10月13日中午,中央再次开会,彭老总得知苏联空军不能立刻参战后,气得要辞去志愿军司令的职务。毛主席再次苦口婆心地告诉大家:“如果美国打到家门口,那么这对重工业基地东北非常不利,大量部队将被吸住,极为重要的南满电力也将受制于人。”

最终,毛主席拍板:“即使前期没有苏联空军的掩护,我国一样出兵,但主要打击对象为南朝鲜伪军,志愿军先头部队的出动时间定在10月17日。”随后,这个决定由周总理转告斯大林。

就在志愿军已经秣兵厉马,准备拔营起寨之时,斯大林又变卦了。

斯大林的眼泪

10月14日,周总理向斯大林通报了毛主席出兵的最终决定。

几年之后,当时也在苏联的陈毅老总回忆说:斯大林被感动得掉下来了眼泪。

虽然感动,但斯大林眼见我国出兵在即,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便告诉周总理苏联空军只能在鸭绿江附近作战,而不会深入半岛,提供掩护。

斯大林和毛主席都深知这对志愿军将意味着什么。

得到斯大林变卦的消息后,毛主席在17日、也就是志愿军计划开拔的当天,急电彭德怀老总,通知将开拔时间改为19日。

10月18日,毛主席再次主持召开会议,了解志愿军的准备情况和朝鲜战争的最新动态。

最后,毛主席说道:“美军已围攻平壤,很快就要兵临鸭绿江。无论有多大的困难,都不能再等了!时间不再推迟,19日,出发!”

当天夜,志愿军将士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血与火的壮烈征程。

聂荣臻元帅后来回忆说:“毛主席对于打与不打的问题,想了很久,煞费苦心,最后才下了决心。”

在1950年10月的半个月时间内,毛主席先后做出了4次出兵决定,足以看出老人家原本也不想打这一仗。表面上看,是冲动的朝鲜同志,热衷冷战的杜鲁门和老谋深算的斯大林最终把毛主席“逼上梁山”。

但实际上,真正让毛主席做出这个一生中最艰难决定的原因是他心中的国家利益。

1950年11月1日,苏联空军先遣团在鸭绿江附近击落美军一架侦察机,随后,美国飞行员发现与他们缠斗的中国战机极为老辣,他们意识到苏联空军参战了。

志愿军取得第一、二次战役的辉煌胜利后,麦克阿瑟也惊闻苏联空军参战的密报,于是急调2个飞行联队到朝鲜增援。

彼时,我军年轻的飞行员们还在进行紧急培训,所以苏军飞行员必须承担起保护中朝边境补给线的重任。

1951年3月,一架苏军战机被击落,搜救人员在赶到现场时发现,牺牲飞行员的遗体被摔出到离座机100多米的地方,而且支离破碎,惨不忍睹。据说,这是一位将军的儿子。

当时,美机的数量是中苏参战战机的2倍,苏军飞行员有时一天内要升空3次作战。有一次,一架战机降落后,机身上发现了4、50个弹孔(美机装备的都是12.7毫米机枪,虽然火力密集,但威力不足)。因为高度紧张,爬出驾驶舱的苏军飞行员已是疲惫不堪。

苏军飞行员和地勤

在两年多的时间中,为了保护中朝边境的米格走廊,苏军飞行员共击落美机1300多架,自己损失200多架,有120多位苏军飞行员英勇牺牲。其中不乏获得过金星勋章的苏联英雄,甚至还有一位获得过2次苏联英雄称号。

我军的空战英雄,后来的空军司令员王海上将在自传中也客观、公正地对苏军飞行员的巨大贡献给予了高度赞扬。

王海上将

所以,不管斯大林怎么算计,但从尊重历史的角度出发,我们不应忘记那些曾与我们并肩作战的苏军英雄们。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454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