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问犯人你姓什么?死囚回答后,朱元璋:立刻放人,免死五次

历代贤君,莫如洪武。何也?数君德政,有善者,有未尽善者。——顺治帝评

在我国历史上,朱元璋是一位铁血皇帝,胡惟庸案、蓝玉案等明初四大案件皆体现着他的手段。

不过,杀人并不是朱元璋的真实目的,维护皇权同时才是,他可以为了政治杀人,也可以为了政治放人。

明朝初年,有一位官员因为直言敢谏得罪了朱元璋,之后被判死刑。令人没想到的是,朱元璋在复核死刑的时候突然改变主意,不仅放了这位囚犯,还许诺他再免死五次。

朱元璋问犯人你姓什么?死囚回答后,朱元璋:立刻放人,免死五次

朱元璋为何这样做?这位死囚又有什么特殊背景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话题。

死囚获救

如上述所言,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控制、巩固地位,采取了一系列高压手段。

对于那些踩了自己底线的人,无论地位多高身份背景多特殊,都丝毫不顾对方颜面与地位。

明朝初年有一位驸马违反律法犯了贪污罪,朱元璋在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命令按律处罚,所受牵连着上千人,这便是血流成河的“郭恒案”。

当时,朝廷中有不少大臣认为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不应该再用重典,否则很有可能会引发民间百姓的反案。

文武百官纷纷上奏规劝朱元璋,这其中有一位监察御史叫做范从文。

洪武元年,范从文任监察御史。

范从文的性格有点像唐朝时期的魏征,他性格十分耿直经常出言劝顶撞洪武皇帝,有一次他得罪了朱元璋,按律以“欺君之罪”被判处死刑。

明朝所有的死刑都要经过复核,朱元璋在批阅奏折的时候,突然发现范从文是姑苏吴县人,而北宋有位一心为民的好官范仲淹同样也来自姑苏吴县。

范从文既姓范,又与范仲淹来自同一个地方,两人是不是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样一个疑问,朱元璋令人连夜提审范从文,最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朱元璋当时已经知道了范从文的姓名,但他仍然问对方姓氏,范从文也从容不迫的回答道“姓范”。之后,朱元璋又问范从文的祖上与范仲淹是否有关系?

你是范仲淹的后人吗?

谁知道这一居然问出了北宋名臣之后,原来范从文真的是范仲淹的后代子孙:

微臣是范仲淹的十二世孙。

一心为民的范仲淹

范仲淹虽然从小原生家庭不好,父亲在他两岁的时候去世,母亲谢氏带着范仲淹改嫁一位姓朱的官员,范仲淹也改姓朱。

多年后,范仲淹知道自己真实的身份,又不屑于朱家浪费无度的生活,便与继父家族决裂。

生活虽然很艰苦,但他却始终胸怀大志,为了省钱读书范仲淹对自己苛刻到了极致。冬天将一碗冻成冰块的稀粥分为四块,早晚各吃一半,实在咽不下去就放一点点盐。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之下,范仲淹仍然每天废寝忘食的学习,终于在27岁这一年进士及第,实现了古代读书人“学而优则仕”的梦想。

从此之后,范仲淹御边、推行新政等一步步在朝堂上留下了自己的身影,而他读书时候所经历过的事情,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道并佩服。

过了这么多苦日子,不仅没有任何抱怨,反而在拥有权利之后兢兢业业、忠君爱国、关心百姓……一个好官员的三个标准就在范仲淹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对于范仲淹的改革,后世一些人认为这一次失败的改革成为他的污点,但生活在北宋时代的他被称为“北宋第一臣”,并不是因为这次改革,而是因为始终有一颗为民请命的心

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中有这样一句话,短短18个字体现了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抱负: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推行新政之前,范仲淹心里或许已经清楚不一定能成功,但他仍然选择坚持,虽千万人吾往矣,有一些事情总得有人去做,即便失败也不会后悔。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像范仲淹这样吃着冰冻之粥的寒门子弟不少,但出人头地之后却始终心怀天下,没有为自己谋利的官员却少之又少。

明朝距离北宋已经过去了几百年,可范仲淹仍然被天下官员、读书人视为楷模,朱元璋对于这样的重臣、忠臣更是非常敬佩,也希望自己麾下多一些这样的人。

言归正传,后来朱元璋在详细的了解范从文往日的工作之后,认为他有几分范仲淹的遗风,立刻去除范从文身上的镣铐并免去了他的死罪。

有意思的是,洪武皇帝还卖弄文墨写了五张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随后送给了他的十二代孙范从文,并说道:

“可抵你五次诛身之罪。”

明太祖的驭人之术

朱元璋说免罪五次基本上不可能,毕竟明初拥有免死铁券的人基本都被杀了,但这一举动不仅为朝廷留住了一个好,也让他赢得了全天下读书人的心。

洪武皇帝,一直给人的印象是多疑、残暴和嗜杀,但上述的事情经过了详细的调查后,不仅免去了范从文的死罪还承诺“免死五次”,展现了他的驭人之术。

朱元璋是我国的封建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一个真正从社会最底层走到皇帝之位的人,所以他又被称为“布衣皇帝”。

如果将明朝看成一个企业,那么朱元璋从创立明朝到治理明朝,就是一个创业并发展的过程。

既然是创业、发展就离不开团队,而驭人之术的关键就在于四个字“恩威并施”。“恩威并施”说起来简单,但真正要做到却不容易,也绝非普通人理解的给一个巴掌打一个甜枣。

什么时刻施“恩”,什么时刻施“威”,施到什么程度既能达到目的又不会让对方得寸进尺,这里面都是学问。

洪武年间,风险最高的职位不是士兵而是明朝官员,官员们早上出门上朝,晚上可能就身首异处。

朱元璋对于贪官十分严厉,对于优秀的人才也十分欣赏,这便是懂得恩威并施的最基础表现。

明朝初年,知名大儒宋濂曾担任元朝的翰林院编修,建立明朝之后朱元璋听闻宋濂的大名,于是请他出山委以重任。

有一天宋濂生病在家中休息,朱元璋当着众位大臣的面直接问:

“为何好几天没见老宋呢?”

“老宋”这一个称呼,既说明宋濂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不同,也是皇帝想借此告诉天下人,即便在前朝担任过官职,只要有才华也会被自己重用。

后来,朱元璋对宋濂的病情几乎一天一问,也让全天下人看到皇帝的礼贤下士。

洪武皇帝在历史上的口碑并不算好,尤其是在统治的中后期大杀开国功臣,然而生性多疑的他却深谙驭人之术。

以至于明朝并没有混乱,反而还出现了“洪武之治”的盛世,由此观之皇帝的决策基础并不是对与错,而是需不需要、有没有利用价值。

朱元璋之所以免去范从文的死刑,不仅因为范从文是被冤枉的,也不是因为他是范仲淹的后人,而是想要向天下传达一种忠君爱国的思想,这样才有利于维护皇权的统治力。

总的来说,朱元璋从一无所有的乞丐到问鼎天下,靠的不知是一腔热血,还有那么国人的驭人能力。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参考文献:《梵天庐丛录》、《新纂云南通志》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453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