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宫女爬上龙床,为56岁雍正生下皇子,死后乾隆为她停朝3天

看惯了清宫戏里后宫妃嫔佳丽争奇斗艳,但你真的清楚她们都是如何选出来的吗?

其实,清朝的选妃从顺治入关以后就开始了,面向人群很广,凡满族八旗子弟,家中有13岁以上,16岁以下的闺女,都必须参加选秀。

但是千万别以为这些入选的秀女出身都很高贵,家庭条件不好的也大有人在。

雍正的妃嫔谦妃刘氏就是其中一个,她不是通过三年一次的八旗选秀进宫的,而是内务府每年都会组织的宫女选秀。

包衣的逆袭

谦妃虽然是从王府里出来的,但并不是王爷的女儿。

她的父亲只是王府的管事,名字叫刘满,是个汉人,也叫包衣,是满人的奴仆,世代服务于王公贵族,因此也被叫作内八旗。

这个身份让她刚进宫就显得低人一等,一开始是在辛者库当差,像华妃这样出身高贵的对她是如何也看不上眼的,说出去可能只比汉族的平民百姓要好听一点。

刘氏是1714年,康熙53年出生的,雍正7年入宫,第一次抓住机会爬上龙床侍寝的时候只有15岁。

因为年轻漂亮,长着两条柳叶眉,一张珠玉脸,在雍正这个50岁老头面前很是得宠,被看上后很快就被封为了答应,是雍正晚年牌子翻得最多的一位妃子。

关于刘氏和雍正是如何认识的,正史中没有记载,野史中倒有一段传闻,说是有一次刘氏当差的时候累了犯困,靠着皇帝的龙床睡着了,雍正见她样子有趣可爱,很是特别,就喜欢上了,真的带她上了一回龙床。

大清的第五位皇帝雍正工作起来不是人,这是出了名的。

他基本上每天只睡5个小时,其他时间都在批奏折,每年只在冬至、除夕和生日的时候给自己放假,没有耽误过一天的早朝,很早就起来处理政事了。

他亲手批阅的奏章数量达到了4.1万,总字数有一千七百多万。

一门心思放在正事上,自然也就不近女色,对后宫嫔妃不如何搭理了,人家想尽办法争宠,他这个老头子看了反倒心里生厌。

据史书记载,当时雍正的后宫里不算刘氏,真正位份比较高的只有8个人。

而在这8个人当中,还有七个都是康熙皇帝赐给他的,可见他真的不是什么多情公子。

他的皇后、皇贵妃,以及乾隆的母亲在《甄嬛传》中都有出现过,分别就是乌拉那拉氏、年世兰,以及钮祜禄氏甄嬛。

这大概也和雍正早年的经历有关。

他的亲生母亲出身不好,从小是在孝懿仁皇后身边长大的,后来开始帮着康熙处理政事,四处征战,去过噶尔丹,巡防视察永定河、淮河、黄河等工程,日子过得很忙碌,大概也就无暇顾及男女之事了。

对于当皇帝这件事情,他这个和硕雍亲王一开始没有表现出特别大的兴趣,自称“天下第一闲人”,看似清心寡欲,其实是在韬光养晦。

他知道其他皇子都在为了当皇帝耍心机、玩手段,搞得康熙很不高兴,被罚得很惨,所以一直保持低调,老老实实帮康熙做事,暗中壮大自己的实力。

最终,他靠着帮康熙处理政事的经验,以及与朝中大臣隆科多、年羹尧等人的关系,打败了当时最有声望的三皇子诚亲王胤祉和十四皇子胤禵,在夺嫡大战中胜出。

当了皇帝之后,他还大刀阔斧地改革,反对因循守旧,整治官吏,严查以权谋私,禁止朝中结党营私,做事情雷厉风行,施行苛政,为国计民生做了不少好事。

刘氏把雍正的好恶以及行事做派都看在了眼里,乖乖待在后宫自己的一亩半分地上,不争不抢,很是讨人喜欢,而后来也正是刘氏的这一做法博得了雍正的欢心。

雍正或许是在这一份年少的单纯中看到了往昔的美好时光,那些没有后宫和朝堂尔虞我诈的简单日子。

“秉性柔嘉,禔躬敬慎。”雍正曾这样评价他眼中的刘氏,看得出来确实就是刘氏这种不争不抢、温柔恬静的性格吸引了他。

1730年正月的时候,刘氏又被雍正封为了常在,之后两个月时间不到,再次被封为贵人,连跳两级,火速蹿红为雍正身边的大红人。

3年过去,刘氏又怀孕生下了皇子,成了雍正还活着的第六个儿子。

雍正老来得子很是高兴,给他取名为弘瞻,因为是在圆明园出生的,他也被叫作“圆明园阿哥”。

母凭子贵,产下弘瞻的第二年,刘氏就被封为了谦嫔,“谦”这个字既是对她性格的概括,也是雍正在提醒她要恪守本分,不要仗着恩宠就不守规矩,为所欲为了。

谦嫔确实没有仗着封号就作威作福起来,因为她才风光了不到两年,雍正就突然离世了,而这时的她才不过22岁。

正值大好年华,老公却先走一步,留下孤儿寡母在世,所幸她的好运气没有因此就结束了。

雍正的第四个儿子乾隆上位后对这位谦嫔很是照顾,可能也是想到了自己的生母,觉得她虽然出身低微,但生有皇子,身份尊贵,直接让她晋升了到了妃位。

当然,这也是因为乾隆考虑到弘瞻这位兄弟年纪还小,谦妃的家室又不算富贵,不会对他的地位构成威胁,所以才大胆做出了这个决定。

谦妃的后事

作为前朝妃嫔,谦妃如今在后宫已经不用像清宫剧里演得一样,天天想着勾心斗角了,过着自己的安生日子,专心养儿子就好。

况且乾隆对弘瞻很好,可以说是到了溺爱的程度,想对他重点培养。

乾隆继位的时候,弘瞻只有4岁,因为和其他兄弟关系都不好,他对待这个亲弟弟就像父亲对儿子一样,而弘瞻对这个年纪比自己大很多的哥哥则是有些害怕的。

有一次,他在圆明园里玩,被乾隆看见了,乾隆让他到跟前说话,他却一转身跑掉了,乾隆见了有些不高兴,但是又不能跟小孩子动气,就把身边的太监责备了一遍。

后来,乾隆还专程找了当时的诗人、大学者沈德潜给这个弟弟当老师上课。

弘瞻受此影响,长大后变得好读书,善诗词,文采很好,曾经写过《重登天成寺江山一览阁》《秋晚》《野望》《山庄》《谒十七叔果毅亲王墓礼成感赋》等诗歌。

他的藏书也有很多,据说他的书房可以跟康熙第十三个儿子胤祥府邸怡亲王府的书库明善堂相媲美。

弘瞻18岁的时候,乾隆就让他担当圆明园、五英殿、御书处、八旗护军营这些重要机构的管理重任了。

20岁的时候,弘瞻开始负责造办处的管理工作,负责督办皇宫各项御品的相关事务。

虽然给了弘瞻不少的官职,但是乾隆对这位小弟弟还不是完全信任的。

早在1738年的时候,他就联合庄亲王允禄把弘瞻过继给了果亲王允礼,这等于直接把弘瞻逐出了皇位的接班人行列,也保证了自己的统治再也不会受到弘瞻的任何威胁。

长大后弘瞻的性格很不好,完全是一副纨绔子弟的样子。

或许是因为从小过惯了好日子,就会恃宠而骄,弘瞻和他母亲谦妃的谨慎恭敬很不一样,不守规矩,很是任性,而且贪得无厌,每天就只知道吃喝玩乐,逗鸟玩。

有一次,乾隆让他去盛京恭送族谱,他却说要先去打猎,然后再去盛京,气得乾隆直接把他骂了一顿。

在钱财方面,照理说乾隆给他“亲王双俸”的工资完全已经够他用的了。

但他很不知足,借着职务之便,大捞油水,甚至搜刮起了民脂民膏,开设煤窑,强占民产,几乎什么都干,在老百姓中间的风评很不好。

他对母亲谦妃也缺乏恭敬,非但没想着留点钱让她享享福,还向她要钱花。

在谦妃五十大寿的时候,皇太后还特意叮嘱过弘瞻要给母亲多准备点礼物,但是弘瞻却以不想跟乾隆这位高宗斗富为借口,什么也没送,连人都没到场,一点情分和孝道都没有,可以说是狠狠地伤了母亲的心。

但是谦妃只有这一个儿子,没办法只能惯着、忍着,没想到最后因为自己的心软断送了这个孩子的大好前程。

乾隆对这个弟弟的坏名声有所耳闻后,并不打算放过他。

1763年,乾隆查出弘瞻因为欠了商人江起镨的钱,让两淮盐政高恒帮着卖人参还债。

这简直丢尽了皇族的颜面,乾隆下令对这个御弟进行彻查,结果发现他干的混账事情还有不少。

比如仗着自己是皇上弟弟的身份,每到一个地方,就让当地的官差以非常低的价钱购进刺绣、古玩、优伶、蟒袍、朝服等等,从来都是让人做赔本买卖,敲诈当地官员的俸禄。

同一年,圆明园的九州清宴殿失火了,差点烧到了周围其他的宫殿,乾隆当时就在现场,忙着指挥救火,其他王公贵族们看见了也都赶过来帮忙,才终于扑灭了大火。

可以说是有惊无险,但最让人生气的是当时住的最近的弘瞻偏偏来得最晚。

他骑着马,在护卫的护送下,一脸悠闲的样子,还和其他的皇子在一边打哈哈,非常不成体统,乾隆看了当然是怒火中烧。

还有一次,弘瞻和哥哥弘昼去给皇太后请安的时候,竟然直接跪坐在了平时皇上的位置上。

乾隆知道后以逾越礼节的罪名把他们狠狠地惩罚了一顿,把弘瞻从果郡王降成了贝勒,罚了他一万两银子,销毁了金宝,官职也被悉数罢免了。

乾隆的惩罚来得突然是真的,而弘瞻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差得可以。

罢职在家之后,他就突然生了病,躺在床上一病不起,乾隆后来放心不下还去看望,弘瞻在被子里面叩头给乾隆道歉。

乾隆见了又是愧疚,又是后怕,恢复了他郡王的名号,但是弘瞻这病就是不见好转。

两年时间过去了,病情还是越来越重,最后就这么一命呜呼了,死的时候只有33岁。

在弘瞻园寝的石碑上,刻着乾隆写给的致歉诗文,他想要告诉这位弟弟,自己对他的喜爱和惋惜。

他对他施加惩罚,本来只是想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可以改邪归正,没想到会对他造成那么大的伤害,最终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得知儿子去世的消息,谦妃也是伤心的不行,整天以泪洗面,最后郁郁而终,只活了不到54岁。

为了悼念这位前朝遗妃,或许也是为了悼念那位因自己而死的亲弟弟,乾隆特意在谦妃停朝3天,还将刘氏尊为“皇考谦妃”,表达自己的悲伤与愧疚之情。

繁华落尽无人识

都说《甄嬛传》中沈眉庄的原型就是谦妃,因为两个人都是谦和不争的。

当然和沈眉庄相比,谦妃的运气还是不错的,没有因为生孩子就英年早逝。

但是纵观谦妃的一生,也很难说她到底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

她出生普通,但在深宫大院中享尽了一生的荣华富贵,先后得到两朝皇帝的青睐,这是大多数普通人乃至身在后宫的嫔妃一辈子梦寐以求,却无法拥有的东西。

但同时,她的繁华来得快,去得也快,虽然母凭子贵得到了妃嫔的荣誉,但最终却也因为儿子的那堆破事郁郁而终,早早地就离开了人世。

谦妃其实比乾隆皇帝还要小3岁,那么年轻就进宫嫁给了雍正皇帝,很难说她是快乐的。

毕竟三十多岁的年龄差摆在那里,天天对着一个糟老头子,她的心里又会有着什么珍爱,不过是强颜欢笑罢了。

最后,她容颜老去,繁华落尽,为了儿子忧伤致死,再也无人记得她的名字。

她消失在了深宫大院之中,成为史书上简简单单的几行字,没人知道她内心真正的想法是什么,这样的人生也实在是可悲可叹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419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